書名: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原文名稱:Seventeen Contradictions and the End of Capitalism,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0846997,頁數:320,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作者:大衛‧哈維,譯者:許瑞宋,出版日期:2016/03/04,類別:商業理財
[暢銷精選]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推薦優質
內容簡介
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必讀之作
美國最具權威的馬克思研究專家──大衛‧哈維
具有清晰解讀馬克思著作的天賦、思想界的巨人
對21世紀資本主義提出尖銳批判
挑戰性更勝皮凱提!
當代資本主義世界問題重重
根據錯誤理論的錯誤政策,使得經濟困境更加複雜難解
導致社會騷亂、更加不幸,甚至出現「反資本主義」運動
資本主義的成敗,如何影響我們?
在現代西方社會,資本主義有如人們呼吸的空氣,一般人極少思考其好壞並提出質疑。但了解資本主義的成敗根源,對了解其長遠前景和全球經濟因此受到的巨大影響至關緊要。
傑出學者哈維透過《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檢視資本流動的內在矛盾,這些矛盾促成近年的危機。他指出,雖然這些矛盾增強了資本體制的彈性和韌性,它們當中也含有系統性災難的種子。許多矛盾是可駕馭的,但有些是致命的,例如追求無止境的複合成長,竭澤而漁地剝削大自然,以及普遍異化的傾向。
資本主義能走過一個又一個危機而蹣跚存活嗎?
資本體制向來能夠藉由「空間方案」擴張,將以前不在其勢力範圍內的國家與人群納入其疆域中。它能否繼續擴張未有定論,但哈維在本書中認為以中期而言,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資本主義的疆域已無法大幅擴張,近年的金融危機便是一個預兆。
哈維對全球資本體制及其不公不義的分析批判十分銳利,早已獲公認為這方面的頂尖學者。在本書中,他回到他終身努力的基礎,剖析和質疑我們的經濟體制的根本矛盾,同時揭示人類社會在後資本主義世界的可能走向。
了解資本主義的成敗根源,對長遠前景和全球經濟影響至關重要
資本的矛盾與壓力造成:全球大量人口長期失業問題、歐洲與日本經濟陷入衰退漩渦,以及中國、印度和其他金磚國家蹣跚前進的根本原因。
本書分為「根本矛盾」、「移動的矛盾」、「危險的矛盾」三部,以17個章節來討論17個矛盾,「後記」則提供17項建議,協助轉型到公平、合理且永續的社會。
國內專家推薦
陳宜中(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針對資本社會的當前危機,資本的運作邏輯及其潛在矛盾,哈維的診斷要比皮凱提《21世紀資本論》更具挑戰性,也更貼近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和人道主義關懷。
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七、八年來蔓延全球的經濟與政治危機,讓許多人更渴望理解與改變世界。享譽全球的經濟地理學者哈維透過一系列著作,為我們展示了開放的、吸收各門學科成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的強大解釋力,而這本書更是集大成者。從辨識矛盾、解釋危機到發掘出路,這本書是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必讀著作。我也特別肯定譯者的努力,讓本書有了準確可靠的中譯本。
國外學者及媒體好評
哈維是學院派基進人士,他的文章毫無新聞界的陳腔濫調,充滿事實和深思熟慮的想法。──森內特(Richard Sennett),倫敦政經學院社會學教授
哈維在他的領域激發一場革命,激勵了一個世代的基進知識分子。──克萊恩(Naomi Klein),加拿大知名記者、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是哈維長達40年馬克思主義研究生涯的昇華代表作。──香港《文匯報》
適時呼籲推翻資本主義……優美之作……神氣活現,趣味盎然。──《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重新闡釋馬克思學說的活力之作……充滿關鍵洞見和脫俗的分析。──《社會主義勞工報》(Socialist Worker)
以動態方式重寫馬克思學說……充滿關鍵洞見和打破傳統的分析。──《每周之書》(Book of the Week)
詳細網址:[暢銷精選]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推薦優質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6997
- 叢書系列:Big Ideas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暢銷精選]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推薦優質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紐約市立大學(CUNY)研究所人類學教授,全球最常獲引用的人文學者之一。他開設的馬克思《資本論》課程,是四十年來與學生共同發展出來的成果,自2008年出現在CUNY網站以來,已有兩百多萬人下載。
著作包括《社會正義與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後現代狀況》(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資本的極限》(The Limits to Capital),以及贏得國際好評、2010年出版的《資本之謎》(Enigma of Capital)。
譯者簡介
許瑞宋
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路透中文新聞部編譯、培訓編輯和責任編輯,亦曾從事審計與證券研究工作。2011年獲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譯有《面對轉變與衝擊的年代》、《數位麵包屑裡的各種好主意》和《商業冒險》(合譯)等書。(facebook.com/victranslates)
詳細網址:[暢銷精選]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推薦優質
內容連載
矛盾1 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我們購買的所有商品都各有其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這兩種價值之間的差異是顯著的。因為它們往往不一致,這構成了一種矛盾,而這種矛盾有時會造成危機。使用價值變化無窮(即使同一件商品也是),交換價值(在正常情況下)則是一致的,性質上也沒有不同(一美元就是一美元,永遠都是一美元;即使你拿到的是歐元,你也能知道它可以兌換多少美元)。
我們且以房屋為例,想想它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房屋的使用價值相當多元:它為我們提供一個遮風蔽雨的地方,讓我們建立家庭和感情生活;它是我們每天生活、生兒育女的場所(我們在房子裡煮食、做愛、吵架和撫養小孩);在不穩定的世界裡,房子保護我們的隱私和安全。房屋也可以成為某些人彰顯自身地位和社會歸屬感的工具,成為財富和權勢的象徵、個人和社會歷史記憶的符號,以及彰顯建築成就的標誌;它也可以只是一個旅遊景點,供遊客讚嘆建築之優美,例如像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落水山莊(Falling Water)那樣。房屋也可以成為胸懷大志的創新者之工場,例如矽谷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那個著名的車庫。我可以在地下室偷偷辦一間血汗工廠,或是用它來收留遭迫害的移民,又或者把它當作買賣性奴隸的基地。我還可以舉出房屋的許多不同用途。總之房屋的可能用途非常多樣,似乎無窮無盡,而且各種用途往往十分獨特。。
但房屋的交換價值又如何?在當代世界裡,我們一般必須購買或租下房子,才能享有使用房子的特權。我們必須為此付出金錢。問題是:為取得房子的使用權,我們必須付出多少交換價值?這個「多少」的問題,如何影響我們掌握自己想要和需要的房屋用途之能力?這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答案其實相當複雜。
詳細網址:[暢銷精選]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推薦優質
詳細網址:[暢銷精選]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推薦優質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