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原文名稱:Eine kurze Weltgeschichte für junge Leser,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4777907,頁數:392,出版社:商周出版,作者:恩斯特.宮布利希,譯者:張榮昌,出版日期:2020/02/06,類別:人文史地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內容簡介



全新修訂|全球翻譯38國語言的暢銷歷史入門書

這本書寫來並非為了取代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你不用寫筆記、不必背年代或人物,只要輕鬆愉快地讀下去。我也保證,絕對不會考大家。 - 宮布利希


「如果學校的歷史課這麼有趣,就不會打瞌睡了!」
宮布利希以生動的口吻,像在為自己孫子講述歷史故事般,
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帶領讀者展開一場涵蓋人類浩浩蕩蕩、風起雲湧發展的世界歷史之旅。

從高空眺望,你會看見遠方的金字塔聳立,希臘衛城閃閃發光;
前面有蜿蜒的萬里長城、羅馬的凱旋門、山丘上的騎士城堡、宏偉莊嚴的大教堂;
再近一些,無敵艦隊航行在大海中,戰爭廢墟的濃煙不散,花園裡是豪華的凡爾賽宮,街道上傳來呼喊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聲音。
更近處,工廠煙囪在冒煙,火車汽笛在鳴響,摩天大樓高聳入雲霄……。

讀者可以看到過往人物、文明發展的軌跡、時代的精神與轉變、重大世界的前因後果,藉此一探遠古到現代歷史的面貌。宮布利希的孫女也將告訴你,這本風靡二十一個不同國家讀者的作品,背後有著怎麼樣的故事。
就在翻頁的瞬間,你將與世界各地的讀者一同潛入歷史的波濤中,彷彿在眼前重新看見這些歷史的畫面與場景!
 




詳細網址: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目次

導讀    動盪不安年代裡的人文觀視 花亦芬
導讀    教科書、課外讀物與學習歷史 蔡蔚群
新版前言    沒有考試的歷史課 蕾翁妮‧宮布利希

第一章    從前從前……
過去和記憶—人類出現以前—恐龍—沒有生命的地球—沒有地球的太陽—什麼是歷史?

第二章    前所未有最偉大的發明家
在海德堡地區發現的下頜骨—尼安德特人—史前史—火—工具—穴居人—語言—繪畫—施魔法—冰河時期和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木樁建築—青銅器時代—和你我一樣的人 

第三章    尼羅河畔的國家
美尼斯國王—埃及—尼羅河頌—法老—金字塔—埃及人的宗教—人面獅身像—象形文字—紙草—古老帝國內部的反抗活動—阿肯那頓的改革 

第四章    太陽日,月亮日……
今天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吾珥的文物發掘—泥板和楔形文字—漢摩拉比法典—星象崇拜—星期中每日名稱的由來—巴別塔—尼布加尼撒

第五章    唯一的神
巴勒斯坦—吾珥的亞伯拉罕—大洪水—在埃及受奴役—摩西和出埃及的年代—掃羅、大衛和所羅門—國家的分裂—以色列的毀滅—預言—巴比倫之囚—返回—《舊約》和彌賽亞信仰  

第六章    你會讀
字母文字—腓尼基人及其貿易

第七章    英雄及其武器
荷馬史詩—施里曼的發掘工作—海盜國王—克里特島和迷宮—多里安人的遷徙—英雄詩歌—希臘各部落及其殖民地

第八章    一場力量懸殊的鬥爭
波斯人及其信仰—居魯士占領巴比倫—岡比西斯征服埃及—大流士的帝國—愛奧尼亞人的起義—第一次波希戰爭—第二次波希戰爭和馬拉松戰役—薛西斯出征—溫泉關戰役—薩拉米斯海戰

第九章    一個小國中的兩個小城
奧林匹亞運動會—德爾斐神諭—斯巴達和斯巴達式教育—德拉古和梭倫—公民大會和專制統治—伯里克里斯時代—哲學—雕塑和繪畫—建築—戲劇

第十章    覺悟者和他的國家
印度—一座吾珥時代的城市摩亨約‧達羅—印度人的移入—印度日耳曼語系—種姓制度—梵天和輪迴—「這是你」—喬答摩王子—悟道—解除痛苦—涅槃—佛陀的追隨者

第十一章    一個偉大民族的偉大導師
基督誕生前的中國—中國的諸侯—中國文字的意義—孔子—禮儀和習俗意義—統治者與臣民—老子—道教

第十二章    大歷險
伯羅奔尼撒戰爭—德爾斐之戰—馬其頓王腓力普—喀羅尼亞戰役—波斯帝國的衰落—亞歷山大大帝—第比斯的毀滅—亞里斯多德及其智慧—第歐根尼—占領小亞細亞—戈爾迪烏姆難解之結—伊蘇斯戰役—占領提爾和埃及—亞歷山卓—高加梅拉戰役—波羅斯—亞歷山大統治東方—亞歷山大之死及其後繼者—希臘化文化—亞歷山大圖書館

第十三章    新的戰士和戰鬥
義大利—羅馬及建城的傳說—階層鬥爭—十二表法—羅馬人的特性—高盧人劫掠羅馬—占領義大利—皮洛士—迦太基—第一次布匿克戰爭—漢尼拔—法比烏斯‧馬可西姆斯—坎尼—最後的徵召∣西庇阿戰勝漢尼拔—占領希臘—摧毀迦太基

第十四章    一個歷史的敵人
秦始皇—焚書—秦與諸侯—長城—漢代—士人

第十五章    西方世界的統治者們
羅馬的行省—道路和水管—軍團—格拉古兄弟—糧食與娛樂—馬略—辛森布里人和條頓人—蘇拉—奴隸起義—凱撒—高盧戰爭—內戰獲勝—克麗歐佩特拉—曆法改革—凱撒遇刺—奧古斯都和帝國—藝術

第十六章    福音
耶穌基督—耶穌在山上對門徒的教導—十字架—保羅致哥林多人書—皇帝崇拜—尼祿—首次迫害基督教徒—地下墓穴—提多攻陷耶路撒冷—驅逐猶太人

第十七章    生活在帝國及其邊疆地區的居民
出租屋和別墅—公共溫泉浴場—羅馬競技場—日耳曼人—阿米尼烏斯和條頓堡森林戰役—羅馬邊牆—軍隊對古代神祗的崇拜—圖雷真在達西亞的戰鬥—馬可‧奧理略在維也納附近的戰鬥—軍人出身的皇帝—義大利的衰落—基督教的傳播—戴克里先的改革—最後一次迫害基督徒—君士坦丁—建立君士坦丁堡—帝國分裂—基督教成為國教

第十八章    雷雨
匈奴人—西哥德人—民族大遷徙—阿提拉—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奧多亞塞和古代的結束—東哥德人和迪奧多里克—拉韋納—查士丁尼—法典和大教堂—哥德人國家的滅亡—倫巴底人 

第十九章    星光閃爍的夜晚來臨
黑暗的中世紀—信仰和迷信—柱頂聖者—本篤—拯救古代遺產—北方地區修道院的意義—克洛維的洗禮—墨洛溫王朝時代修士的貢獻—波尼法爵

第二十章    除阿拉以外沒有別的神,穆罕默德是先知
阿拉伯荒漠—麥加和「卡巴」∣穆罕默德的出身和生平—迫害和逃亡—麥地那—與麥加作戰—最後一次佈道—占領巴勒斯坦、波斯和埃及—亞歷山卓圖書館大火—圍攻君士坦丁堡—占領北非和西班牙—圖爾和普瓦捷戰役—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數字

第二十一章    一個也能統治國家的征服者
墨洛溫家族和宮廷大臣—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在高盧、義大利、西班牙的戰鬥—阿瓦爾人—進攻撒克遜—英雄詩歌—查理曼加冕—哈倫·拉希德的使者—卡洛林王朝的分裂和衰落—斯瓦托普魯克—維京人—諾曼人國家

第二十二章    一場爭奪基督教世界統治權的鬥爭
卡洛林王朝時期的東西方—中國的文化繁榮—馬札爾人的入侵—亨利國王—鄂圖大帝—奧地利和巴奔堡家族—采邑制度和附庸關係—雨果·卡佩—在英格蘭的丹麥人—教會領地—封爵之爭—額我略七世和亨利四世—卡諾薩—圭斯卡德—征服者威廉

第二十三章    有騎士風度的騎士
騎士和騎馬者—城堡—農奴—貴族的侍童—騎士侍從—騎士晉封儀式—騎士的義務—騎士對女性的殷勤—馬上的比武—騎士詩—《尼布龍根之歌》—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布永的戈弗雷—占領耶路撒冷—十字軍東征的影響

第二十四章    騎士時代的皇帝
腓特烈·巴巴羅薩—以物易物和貨幣經濟—義大利的城市—帝國—米蘭的反抗和陷落—美茵茲的騎士晉封慶祝—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腓特烈二世—教皇派和皇帝派—英諾森三世—大憲章—統治西西里—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結束—成吉思汗和蒙古人入侵—大虛位時期和拳頭公理—哈布斯堡的魯道夫—戰勝鄂圖卡—哈布斯堡王朝的建立

第二十五章    城市與市民
市場和城市—商人和騎士—行會制度—大教堂的建造—行乞和苦行的修士—迫害猶太人和異端—教皇的「巴比倫之囚」—百年戰爭—聖女貞德—宮廷生活—大學—查理四世和魯道夫四世

第二十六章    一個新的時代
佛羅倫斯的市民—人道主義—古代的「再生」—藝術的繁榮—達文西—梅迪奇—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日耳曼的新思想—印刷術—火藥—無畏者查理的失敗—「最後的騎士」麥西米連—僱傭兵—義大利的戰爭—麥西米連和杜勒

第二十七章    一個新的世界
指南針—西班牙—奪回格拉納達—哥倫布和伊莎貝拉—發現美洲—新時代—哥倫布的命運—西班牙占領者—赫南多‧科爾特斯—墨西哥—蒙提祖瑪的失敗—葡萄牙人在印度  

第二十八章    一種新的信仰
建造聖彼得大教堂—路德的論綱—路德的先驅胡斯—焚燒教皇詔書—查理五世及其帝國—洗劫羅馬—窩姆斯會議—路德在瓦特堡—翻譯聖經—茲文利—喀爾文—亨利八世—土耳其的成就—帝國分裂

第二十九章    戰鬥的教會
羅耀拉—特倫托宗教會議—天主教改革—聖巴托羅繆節慘案—西班牙的腓力二世—荷蘭獨立—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無敵艦隊的毀滅—英國在美洲的貿易點—設在印度的貿易公司—英國開始稱霸世界

第三十章    一個恐怖的時期
布拉格拋窗事件—三十年戰爭—古斯塔夫·阿道夫—華倫斯坦—西發里亞和約—日耳曼的荒蕪—女巫迫害—科學的世界觀形成—自然規律—伽利略和對他的審判

第三十一章    一個不幸的和一個幸運的國王
圖亞特王朝查理一世—克倫威爾和清教徒—英國的崛起—「光榮革命」之年—法國的富裕—黎胥留的政策—馬薩林—路易十四—國王的專權—凡爾賽宮—國家的財力—農民的困苦—掠奪戰爭

第三十二章    當時的東歐
土耳其人的征服活動—匈牙利的反叛—圍攻維也納—約翰·索別斯基和維也納解圍—歐根親王—恐怖伊凡—彼得大帝—聖彼得堡建成—瑞典的查理十二世—直奔—俄羅斯勢力的擴張

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新時代
啟蒙運動∣寬容、理性和人性—對啟蒙的批評—普魯士的崛起—腓特烈大帝—瑪麗亞.特蕾西亞—普魯士的軍隊—大結盟—七年戰爭—約瑟夫二世—廢除農奴制—過於倉促的改革—美國獨立—班傑明‧富蘭克林—人權和黑奴

 第三十四章    暴力變革
凱薩琳大帝—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宮廷生活—封建領主的司法權—洛可可—瑪莉‧安東尼—召開三級會議—攻打巴士底獄—人民主權原則—立法會議—雅各賓黨—斷頭臺和革命法庭—丹敦—羅伯斯比爾—恐怖統治—審判國王—戰勝外敵—理性—五人督政府—鄰國建立共和國

第三十五章    最後的征服者
拿破崙在科西嘉—前往巴黎—圍攻土隆—占領義大利—遠征埃及—政變—第一執政和拿破崙法典—法國人的皇帝—奧斯特利茨大捷—神聖羅馬帝國終結—法蘭茨一世—大陸政策—戰勝俄國—西班牙和遊擊戰—阿斯本和瓦格拉姆—日耳曼的崛起—強大的軍隊—撤出俄羅斯—萊比錫戰役—維也納會議—拿破崙再臨—滑鐵盧戰役—聖赫勒拿島

第三十六章    人和機器
畢德麥爾—蒸汽機—輪船—火車∣電報∣紡紗機和機械織布機∣煤和鐵∣搗毀機器者∣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和階級鬥爭學說∣自由主義∣一八三○年和一八四八年的革命

第三十七章    大洋彼岸
十八世紀以前的中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之亂∣中國的衰落∣一八五○年前後的日本∣明治維新∣日本靠外力實行現代化∣一七七六年以來的美國∣奴隸州∣北方∣亞伯拉罕.林肯∣南北戰爭

第三十八章    歐洲的兩個新國家
一八四八年以後的歐洲∣法蘭茨·約瑟夫皇帝和奧地利∣日耳曼邦聯∣拿破崙三世∣俄國∣西班牙的衰落∣巴爾幹各民族的解放∣爭奪伊斯坦堡∣薩丁尼亞王國∣加富爾∣加里波底∣俾斯麥∣違憲改革軍隊∣克尼格雷茨戰役∣色當∣德意志帝國成立∣俾斯麥的社會改革政策∣俾斯麥被解職  

第三十九章    瓜分世界
工業—市場和原料供應地—英國和法國∣—日俄戰爭∣義大利和德國∣軍備競賽∣奧地利和東邊鄰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新式武器∣俄國革命∣美國的干預∣強迫簽訂的和約∣科學的進步∣結語

第四十章    五十年後的後記:回顧一小段我所經歷的世界史
地球上人口的增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列強的失敗—煽動群眾—寬容從許多國家的政治中消失—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宣傳和現實—殺害猶太人—原子彈—科學帶來的福祉—國際救援行動帶來的希望 

恩斯特‧宮布利希的生平與著作
 


詳細網址: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7907
  • 叢書系列:生活館
  • 規格:平裝 / 392頁 / 21 x 15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60歲



詳細網址: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恩斯特.宮布利希Ernst H. Gombrich

出生於維也納,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三年於維也納大學攻讀藝術史與考古學,博士論文以藝術家兼建築師的羅馬諾(Giulio Romano)為題,曾任職於維也納國立藝術歷史博物館。一九三六年前往英國,受聘於倫敦的瓦爾堡(Warburg)研究中心,對藝術史巨擘瓦爾堡(Aby Warburg)的遺作進行整理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宮布利希為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進行監聽工作,負責將德文譯為英文,長達六年之久。戰後,即重返已併入倫敦大學的瓦爾堡研究中心,直至於一九七六年秋退休為止,長年貢獻於此。一九五九至一九七六擔任古典史教授,在這段期間並客座於英、美多所知名大學。一生榮獲多項獎章與榮譽。宮布利希一生著作豐富,其經典作品《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縱橫半個世紀仍不墜,銷售超過兩百萬本,在藝術史入門書籍中的地位無人能出其右,已譯為十八國語言。與房龍、韋爾斯等作家並列。其他著作有:《藝術與幻覺》(Art and Illusion)、《文化史的危機》(Die Krise der Kulturgeschichte)、《規範與形式》(Norm und Form)等等。

譯者簡介

張榮昌
北京大學西方語言系教授,著各翻譯家。主要譯著有《沒有個性的人》、《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致父親》等。




詳細網址: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導讀〉
動盪不安年代裡的人文觀視  花亦芬 

  但是小孩有朝一日也會長大成人,他們也必須從歷史中學習,知道煽動和不允許有異議多麼容易讓人失去理性與人性。──恩斯特‧H‧宮布利希(Ernst H. Gombrich)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是一本在動盪年代寫成的書。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奧地利經濟蕭條;而在政治上,一九三○年代初期希特勒的勢力正在德國快速竄起。剛拿到博士學位不久的宮布利希儘管有好的家世與相當精良紮實的學術訓練,也仍然遭遇失業的厄運。面對這樣的困局,這位日後享譽國際的藝術史大學者,於是開始為青少年寫書。這一本「另類」的歷史書之所以能歷經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二十世紀下半葉西方文化波瀾壯闊的變動,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仍相當受到世界各國青少年的喜愛,淺顯易懂的歷史解釋、生活化的用語以及深具人文關懷的史觀著實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這不僅是一本不賣弄「學術專門用語」的歷史書,也是一本刻意與「歷史教科書」區隔的歷史書。這本書歷久不衰的受歡迎度,正與宮布利希另一本始終膾炙人口的青少年藝術史入門書《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一般,深刻引發我們去思考:我們應該從什麼角度帶領青少年以及年輕的一代認識人類的歷史?是政治權力的鬥爭與興衰?是經濟力量的爭奪?或是宗教勢力的擴張?所謂歷史只是傳達強者的聲音嗎?在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透過歷史教育以及歷史書籍的寫作傳達給年輕一代的是什麼樣的訊息?是彰顯前人的光榮事蹟,以建構「我們的集體認同」?還是藉著各種不同的人類歷史經驗,引導年輕一輩深刻地去省思,愛與公義、美與真理如何能更具體地落實在全人類的生活中,讓人性的軟弱得到警醒,歷史的錯誤不再重蹈覆轍,而人性的光輝也得以發揚?

  隨著交通與通訊科技的發達、貿易的往來、學術文化的交流,我們與世界各角落的關係已非地緣位置遠近可以片面決定。當坐飛機環繞地球旅行一圈不用兩天的功夫,許多遠在南半球的資訊也只需透過網路便可安坐家中快速取得,天涯其實真是近在咫尺。然而,當我們對周遭弱勢的人冷漠以對、對不公義的事置若罔聞,一切只以自己眼前的私利為計算,讓許多我們身邊的人心靈處於相當疏離與扭曲的狀態,縱使是彼此近鄰在咫尺,又何異遙遠如天涯?好的歷史著作能在這個部分啟發我們什麼呢?所謂人文的觀視,那是對人類存在狀況充滿人道精神的關懷,每一個個人、每一種文化存在的本身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尊重與瞭解應該取代偏見與距離。

  然而,這樣的理想總是說來容易做來難。放眼今天的台灣,我們的社會潛藏的最大問題之一便是,許多人都只願意相信自己所「願意」相信的。不在少數的人經常不自覺地任意放縱自己的偏見無止盡地擴張,幾乎完全失去自我反省、自我警醒的節制。當一個社會的文化是不懂得冷靜去檢視自己的偏見,且又不習慣於認錯悔改,社會的撕裂與對立又如何能避免?好的歷史著作能在這個部分教會我們什麼呢? 宮布利希在本書的寫作上,無疑地表現了大學者的風範。為了一九八五年重新出版的這本《簡明世界史》,他寫了一篇〈五十年後的後記〉附錄於本書之末。在這篇後記裡,他為自己輕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德國與奧地利社會普遍認定的看法──即德奧在一次大戰的失利與敵方的騙局與善於利用宣傳切切相關──卻因此偏離史家應嚴謹求證史實的基本立場感到懺悔。此外,對於一九三六年第一次出版這本書時,自己過於樂觀看待人的理性,以為經過啟蒙思潮洗禮的德語區文化已經進入相當高層次的精神文明,卻低估了人的盲從與激情最終仍會被煽動成納粹對猶太人毫無理性的集體屠殺與迫害,在這一點上,宮布利希承認自己年輕時對人性的認識實在不足。如果寫給青少年與年輕一輩的歷史著作能多一些這樣的「人味」,即撰史者能以更謙卑的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展現深刻的反省力,歷史教育所能煥發出的生命教育意義一定更為不同。這也正是美國的文學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在其名著《湖濱散記》(一八五四年出版)一書所呼籲的:「我要求每個作者,或早或晚,都要對他自己本人的生活作一番單純而誠實的記載,而不只是寫一寫他所聽到的別人的生活故事。」如果我們的社會有越來越多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過往,也願意誠實面對自己走過的路、做過的事、寫過的書的個人與學者──如宮布利希寫下〈五十年後的後記〉──儘管我們正處於一個轉型、有著許多不安情緒的世代,我們終究還是有機會可以慢慢凝聚出我們的社會共同的愛與關懷,而且也能在此之上,將我們的社會塑造為人文價值的追求遠高於政治權力爭鬥與經濟利益爭奪的優質公民社會。 

(本文作者現為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德國科隆大學藝術史博士)



〈導讀〉
教科書、課外讀物與學習歷史 蔡蔚群

  電影《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 2006)中有個片段,當女主角流露出不喜愛歷史的態度,同時也避談自己過去種種時,男主角羅柏蘭登(湯姆漢克飾)終於按捺不住,不解地評論道:「沒有人討厭歷史,他們只是痛恨自己的過去。」(Nobody hates history. They hate their own histories.)

   沒人討厭歷史嗎?身為歷史老師的我可不這麼肯定。每年,我都讓學生填寫問卷,問他們對教科書的看法,對歷史老師教學方式的看法,再問問對歷史這門課的看法。學生回饋的意見包羅萬象,大致說來,喜愛歷史的學生其實不算少,但這個喜愛往往附有但書:「上了高中以後,大到永遠讀不完的考試範圍埋掉了我對歷史的熱情」;「歷史有時會給我一種很繁瑣的感覺,像缺了好幾片的拼圖,感覺有點像撕披薩時不會牽絲的那種惆悵感」;「敘述太多太雜,以致無法掌握重點、干擾思路」。換言之,學生喜歡聽精采的歷史故事,喜歡聽老師描述一個時代,也許喜歡討論、分析歷史,但不喜歡考試,不喜歡趕進度,不喜歡內容龐雜、欠缺脈絡的教科書。學生說自己不喜歡歷史,意思常常是讀不懂教科書、考不好歷史,而非真的不喜歡歷史。準此,前面羅柏蘭登的一段話或可改為:沒有學生討厭歷史,他們只是痛恨教科書和考試。

  長久以來,教科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憑藉,少有歷史老師能完全拋開教科書講課,也少有學生可以瀟灑地不管教科書的內容。考試範圍大致上就是教科書的範圍,歷史教學幾乎等同於歷史教科書的教學。可是,這些教科書絕大多數都讓我們失望了:枯燥,乏味,可讀性低。該怪大學教授們編寫教科書不用心嗎?問題恐怕不這麼簡單。其實編寫教科書是一個綁手綁腳的過程,首先得根據課程綱要的規範分章劃節。那課程綱要又怎麼來的呢?一群大學教授加上幾位高中歷史老師,徘徊於歷史學專業、社會輿論壓力、國族認同爭議之間,在緊繃的時間壓力下匆忙定案。為了符合各種人的期待,古今中外、無邊無際的歷史,通通都要沾一點,鉅細靡遺,最後只能淪為四不像。根據這種課程綱要寫成的教科書,已經少有發揮的空間。至於那極少數懷抱理想、願意冒險的教授,也必須通過一板一眼、毫無情調的教科書審查制度,致使最後呈現在學生面的成果,風味盡失,不堪咀嚼。這些問世的教科書,由於內容高度濃縮,堆砌了過多的年代與名詞,每個年代或名詞背後的故事、情境,在有限的篇幅下哪裡有機會說,學生當然消化不良。此猶如一場一小時的演講,講者過於貪心,搭配了五百張投影片,聽眾來不及看,也來不及聽,我們大概也不會認為這是一場充實的演講,比較傾向是演講人未考慮時間有限,強塞內容給聽眾。現在的歷史教科書,諸如此類。它考慮了好多偉大的目標,就是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課程綱要/教科書根本忘了學生的存在。

   這也難怪我們迫切需要宮布利希《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一類課外讀物。此書成於一九三六年,考量時空背景的差異,以及知識汰換更新之頻繁,《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怎麼說都不該在二十一世紀受到歡迎,但它不只長銷、暢銷,還吸引了許多非西方世界的讀者。二○○四年正體中文版問世迄今,銷售超過五萬本,在台灣是項驚人的記錄,印象所及,只有周婉窈的《臺灣歷史圖說》有過如此盛況。其實市面上不乏歷史類課外讀物,但多數還是堆積些資料、作些整理,當中能清楚設定讀者、同時寫出歷史興味的書,實在罕見。宮布利希的祕訣無它,說穿了就是顧慮讀者的感受,進而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例如,第十六章〈福音〉談到使徒保羅傳播基督教這個愛的宗教,說愛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種平實敘述教科書可能也有,但宮布利希接著說:「如果保羅是這樣傳教的話,講究羅馬法的高貴羅馬公民一定會搖頭的。」簡單兩句話,既凸顯羅馬人的性格,又說明了早期基督教在帝國傳教艱難的背景;又如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帝國一段,一般教科書都講,卻很難有個具體圖像,這到底是哪一種入侵呢?宮布利希告訴我們,這好比夏日的一場雷雨,起先什麼徵兆也沒有,然後是或遠或近的雷聲,烏雲翻滾著,但沒有風,「人們等呀等呀,突然就爆發了起來,像是一種解脫,狂風刮進山谷,四面八方都是電閃雷鳴,大雨狂洩而下」。透過宮布利希生動的譬喻,讀者比較能掌握這段歷史的節奏感。

  歷史經常是帝王將相的記錄,梁啟超因此有二十四史只是二十四姓家譜的譏諷。今天歷史教科書雖然添增不少社會文化史的內容,卻還是高度關注這些政治英雄及其不朽勳業。年輕人讀後,見賢思齊是一種可能,更多時候則是證明自己渺小無力。「沒有人討厭歷史,他們只是痛恨自己的過去」在這裡可以改成:沒有學生討厭歷史,他們只是痛恨自己什麼都不是。當然,實際覽讀《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後,會發現政治史仍是主軸,乍看之下與眾多教科書差別不大,其實不然。第二十一章講查理曼的好學不倦,說「他根本就喜歡講話,喜歡滔滔不絕地發言,嗓音響亮清澈。」「據說他對書寫感到吃力,因為比起拿筆一個字挨一個字地寫出漂亮的弧形字母,他的手更習慣於揮刀使劍。」;第二十二章講神聖羅馬帝國亨利四世與教皇格列哥里七世的政教對決,詳細描述了兩人幾回合的交手,當亨利被教皇開除教籍、眾叛親離之際,他「身穿懺悔服,披一件粗布袍,在刺骨的嚴寒中光著腳,站在雪地裡,直至教皇憐憫他並取消了開除教籍令。」;第二十三章講中古騎士的養成過程,騎士的兒子七歲便到城堡體驗生活,當貴族侍童,幫婦女提起過長的裙後襟,十四歲以後開始跟在騎士身旁訓練,「他們不必再坐在城堡爐火旁燒火,他們可以一同騎馬外出,去打獵和打仗。騎士侍從會隨時為騎士送上盾和矛,如果作戰中第一根矛斷裂,他就敏捷地遞上第二根。」一樣談傳統的政治史,這些歷史人物卻是有血有肉、扎扎實實的「人」,具有「人性」,面臨「人」的考驗與抉擇。英雄也有弱點,打天下的同時還是得過生活。宮布利希的筆法,讓年輕讀者讀起歷史心安理得,既不把英雄人物當成鐵打的冷血怪物,也不必自怨自嘆、卑視自己的生命價值。談多少政治史不是問題,關鍵在怎麼談,特別是怎麼跟年輕人談。大學教授哪裡不知道這些故事,只是來不及或根本不願意寫進教科書。塞得滿滿的教科書,理想滿滿,內容滿滿,卻遠不如宮布利希的「小小歷史」來得迷人。(此書英文版名為: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

   有種頗為流行的看法與作法,把歷史學術研究當成知識的上游,中小學的歷史教學當成知識的下游,因此,教科書該反映當今學術研究的成果,學界共識就是教科書選材的標準,近似學術研究的精簡、濃縮版。這是對歷史教學的嚴重誤解!當然不是說教科書可以標新立異、任意挑選爭議觀點,而是歷史教學的上游只有一個,就是學習者,就是學生、年輕人。學校年年使用的這些教科書,編輯之初,常常就是這本學術專書抄幾句,那篇學術論文截一段,拼貼成課文,輔以精美圖片與排版,嚴守中小學作為知識下游的分際。中學歷史老師多半還能忍受,那是因為科班出身,習慣這種書寫邏輯,可是,學生憑什麼照單全收?我們又怎麼說服學生喜愛這種難以下嚥的歷史?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內容「詳古略今」,與今天高中歷史「略古詳今」的架構適成對比,這當然和成書於二十世紀前期有關。但是,作為教科書的延伸和補充,《簡明世界史》的詳古略今有了偶然的好處。在學校,順著文化遺產的思路,教科書從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一路談下來,有限的篇幅下,每種文明都談一點點,合起來很像一冊文明百科全書,邏輯上是跳躍的,彼此關連甚微,這造成學生學習上很大的痛苦。宮布利希不疾不徐,不只有清楚的時代脈絡、篇章之間強有力連結,而且還不忘對年輕人說幾個故事。儘管課程綱要/教科書的略古詳今,是希望緩解過多的內容,立意是良善的。但它在概念上其實大有問題,好似離我們越近的歷史越有意義,遠的則相對不重要。英國作家哈特利(L.P. Hartley, 1895-1972)曾說:「過去是一個奇異的國度,古人所作所為大不同於我們。」(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學生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要突破自己生命經驗的侷限,擴大對人、人性的理解,改變看待世界的角度,而不是強化原有之當代人信念。唯有承認古人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與我們不同,我們才有可能認真地對待過去,對待這些和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時空條件、卻一樣認真生活的古人。學生常常覺得古人愚笨、不知變通、不可理喻,那是因為學生根本還沒認識到古今的物質條件不同,甚至道理、觀念也是不同的。只有細節上生動的描繪與討論,才能挽回學生學習歷史的心。沒有人討厭歷史,是這些擬綱要、寫書、教書的人趕走了學生。

  當今土耳其最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二○○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在《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談到自己對教科書與其它歷史書籍的看法:「在我的教科書當中,這些歷史是沒完沒了的戰爭、勝仗、敗仗與條約,以自豪的民族主義口吻講述出來的歷史。……我們喜歡說自己在共和國成立、土耳其成為一個西方國家之後便切斷了鄂圖曼的根基,成為更『理智而科學』的民族。或許正因為如此,坐在現代化的窗口注視我們理應遺忘的鄂圖曼先人們種種奇怪、陌生、人性的現象,是如此激動人心。」今天在台灣的我們,在現代化、科學、理性的大纛下,同樣需要陌生卻激動人心的歷史,不只為了讓學生更喜愛歷史,還為了挖掘出歷史這門學科長久以來被低估的潛質:幫助我們理解他人。學習歷史能得到的太多,教科書做到的卻太少!教科書做不到的,我們也只能寄望宮布利希這樣的作家,以及《簡明世界史》這類課外讀物了。

(本文作者現為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二○○四年新版前言〉
沒有考試的歷史課 蕾翁妮.宮布利希(Leonie Gombrich)

  我的爺爺恩斯特.宮布利希通常並不替年輕朋友寫書,而他研究的也並非歷史,而是藝術史。因此,對於他的第一本著作《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廣受喜愛,他格外開心而且驚訝。

  這本書是他年輕時在很大的時間壓力下寫成的。事後他認為,這兩點都有助於此書歷久的成功。然而,若非西元一九三五年在維也納有許多巧合湊在一塊,也許根本不會有這本小書出現。

  這本書是這樣來的……

  我爺爺在維也納大學唸完博士學位後沒有找到工作,在那個經濟蕭條的年代,想找到一個職缺的希望是很渺茫的。一位相熟的年輕編輯來找他,問他是否有興趣看一本寫給孩子看的英文歷史書,並將它翻譯成德文。那本書是由一位當時在倫敦學醫而他們兩人都認識的朋友所推薦,準備在一套名之為「兒童知識文庫」的叢書裡出版。 我爺爺並不怎麼欣賞那本書,便對後來在英國創辦了「Thames & Hudson」出版社的出版商諾伊拉特(Walter Neurath)說那本書並不值得翻譯。「我覺得我可以寫得更好。」他說,於是諾伊拉特便請他先寫一章寄給他看看。

  我爺爺在寫博士論文的最後階段時,曾和他朋友的小女兒通信,小女孩想知道他整天都在忙些什麼。他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她解釋他博士論文的主題,從中獲得很大的樂趣,而他事後也說,當時他對於唸大學期間天天使用的學術寫作方式有一點厭倦。他堅信能用簡單的話將大部分的事情解釋給一個聰明的孩子聽,而不需使用複雜的專業術語。於是他便以騎士時代為題,寫了生動的一章寄給諾伊拉特。諾伊拉特非常滿意,但卻加了一句:「為了讓這本書如期出版,我得在六週之內拿到完整的稿子。」

  我爺爺根本不確定自己是否辦得到,可是這個挑戰很讓他心動,於是他答應試試看。他很快地定下了大綱,決定要將哪些世界歷史事件納入書中。他很簡單的自問,過去有哪些事件曾影響了多數人的生活,哪些是大家直到如今都還記得的,之後便開始每天寫一章。上午時他讀遍家中所有與該日主題有關的書籍,也參考一本大型工具書;下午就到圖書館去,盡可能廣泛閱讀出自那個時代的文獻,使他的敘述更加可信;晚上的時間則留給寫作。只有星期天過得比較不一樣──不過,要敘述這一部分,我得先介紹我的奶奶。 在

  我奶奶當時還叫做依莎.黑勒(Ilse Heller)的約五年前,她從波西米亞到維也納來繼續學習鋼琴。不久後她就成了蕾翁妮.宮布利希(Leonie Gombrich)的學生,我的名字就是依她而取的。於是依莎.黑勒在尚未認識她未來的丈夫之前,就先認識了她未來的婆婆。是的,蕾翁妮介紹他們兩人認識,並且鼓勵我爺爺帶她的新學生去參觀維也納的博物館和名勝。一九三五年時,他們在週末的共同出遊已經成為兩人心愛的習慣,一年之後他們就結婚了。有一個星期天,他們在維也納森林裡散步,中間停下來休息,我奶奶後來回憶道:「我們當時也許是坐在林間空地有陽光的草地上,或是坐在一節倒下來的樹幹上。」我爺爺從上衣口袋裡拿出了一捲紙,問道:「我可以唸點東西給妳聽嗎?」

  「妳知道,他用唸的確實比較好,」如今我奶奶這麼說:「他那時的筆跡就已經潦草得很。」

  所謂的「東西」自然就是這本簡明世界史。我奶奶顯然很喜歡她聽見的東西,於是我爺爺就在之後的幾個星期裡繼續朗誦下去,直到這本書完成,我爺爺也準時把稿子交給了諾伊拉特。如果大聲朗誦這本書,就能知道語氣對這本書有多麼奇妙的影響,而自獻詞中可以察覺我爺爺是多麼珍惜那些時光。一位曾是騎馬教練的繪者替這本書完成了插圖,每幅畫是五先令的酬勞。我爺爺總愛說,圖中的馬匹比人生動得多。 這本書於一九三六年出版時頗受好評,書評家都以為我爺爺是個經驗豐富的教師。不久後這本書就被翻譯成五種文字,但我的爺爺奶奶已經去了英國,後來就一直留在那。納粹黨人不久之後就禁了這本書,不是為了反猶的緣故,而是認為此書的觀點過於頌揚和平。

  但這並非這本書的終點。戰爭結束幾年之後,我爺爺設法取回了這本書的版權,但他寫成這本小書時所生活的那個世界已經顯得遙遠。許多年過去,這本書無人聞問,直到他在三十多年後收到「DuMont」出版社的詢問。於是一九八五年添加了最後一章,出版了德文版的第二版。我爺爺再度對於此書大獲成功且被譯成多國文字感到欣喜。他興致勃勃地替各個國家的讀者編排不同的版本,而且很重視譯者的意見,唯獨對一種語言的翻譯持有異議。除了這本書之外,我爺爺有許多書都是用英文寫成。如果有朝一日這書要出英文版,他堅持要自己翻譯。十幾年來,他一直拒絕將此書譯成英文,儘管不斷有人拜託他。他的排拒不完全是因為忙碌,此外也因為他覺得英國歷史總是圍繞著英國國王與女王打轉,英國年輕人能接受來自歐陸的觀點嗎?

  直到一九九○年代發生的大事件與歐盟日益增加的重要性,終於使他相信英國的孩子也許真的會感興趣。

  於是在他生命充實的晚年,他開始著手他第一本著作的英文版。

  在他開始翻譯之後不久,他略帶驚訝地對我說:「我又再次開始看我的《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發現其中真是有不少東西。妳知道嗎,我相信這是本好書!」當然他也略作了些修正,添加了有關史前人類的新資料,請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一個研究早期佛教的專家,把第十章寫得更好一點。 當他於二○○一年以九十二高齡去世時,此書的英譯工作仍在進行中,所以最後的幾句話應該留給他來說:

  「我想強調,」幾年前他在土耳其文版的前言裡這樣寫道:「這本書寫來並非為了取代學校裡的歷史教科書,因為學校裡的教科書具有其他目的。我希望我的讀者能輕鬆的讀這些故事,不需要作筆記,也不需要背誦人物名字和年代。我也承諾,我不會考他們。」 

  二○○四年七月
 


詳細網址: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詳細網址: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中文書>人文史地>世界史地>通史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