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德意志的美與罪,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0629477,頁數:448,出版社:主流出版社,作者:余杰,出版日期:2022/04/21,類別:人文社科

德意志的美與罪~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德意志的美與罪


內容簡介


  2006年和2008年,作者應德國筆會、德國外交部及歌德學院的邀請,走遍德國三十多個大小城市和鄉村,根據在德國接觸到各界人物、事件、風景、建築等方面為素材,採取遊記、對話、訪談、評論等多種文體相結合的寫作方式,以親身感觸和豐富資料為基礎,鮮活而生動地傳達出「德國經驗」對中文讀者的啟發意義,在2009年完成《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一書(台北:允晨出版)。此書出版後,中國在納粹化的方向上加速行駛,作者的人生也發生了劇變。與作者亦師亦友的劉曉波因零八憲章被捕並被判重刑,2012年1月,作者不堪中共暴政之迫害,全家流亡到美國。

  初版13年之後,余杰增補新的材料和近年發生的事件,讓全書更為豐富與鮮活,並重新定名為《德意志的美與罪》。當年,余杰奮筆疾書,大聲吶喊,卻無人傾聽。他在書中所作的預言如今一一實現,他在書中的警告,至今仍未過時。

  無論是對於中國、還是對於台灣,《德意志的美與罪》一書是民主化、民主鞏固和轉型正義的必修課。對於熱愛民主自由、追求正義的讀者,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感謝推薦

  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之所在:余杰寫的固是德意志五百年前至當下的盛衰風華史,字裡行間,卻也處處透露著面對當代中國淪為共黨迫害人權,扭曲真理的對象之悲憤與憂心。而難能可貴的是,此憂心也兼及於陷入中共魔爪的香港及飽受威脅的台灣。尤其在論評「人權壓迫史」之章節裡,台灣的鄭南榕烈士和德國的紹爾兄妹、中國的劉曉波和廖亦武並列,令我讀了心頭震撼不已。
  (謝志偉——台灣駐德代表)

  余杰透過這本書帶領中文讀者穿過德國近代、當代史的漆黑隧道,轉接光明大道,同時也對照著中國近代、當代史至今尚拋錨在交流道上的黑暗軌跡,非常精彩!
  (廖亦武——紹爾兄妹獎、德國書業和平獎、瓦茨拉夫.哈維爾基金會獎得主)


詳細網址:德意志的美與罪~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 余豈好辯哉,余,杰也/5
推薦序 能進史冊的文化戰士總是偏激和偏見的/9
初版序 德國究竟在哪個岔道走錯了?/11
新版序 德國,西方的「東方」/18

第一章 言論自由是信仰自由的開端/31
—從馬丁.路德故居到古騰堡印刷博物館

第二章 屈辱的共和,失敗的憲政/61
—尋覓逝去的威瑪共和國

第三章 為奴隸的母親/89
—訪柏林珂勒惠支紀念館

第四章 希特勒是怎樣煉成的?/119
—訪希特勒起家之地:慕尼黑HB皇家啤酒屋

第五章 從焚書到焚人/149
—柏林「焚書紀念處」側記

第六章 非常美,非常罪/179
—在柏林電影電視博物館遇見萊尼.萊芬斯坦和︽奧林匹亞︾

第七章 「我們死了,卻能夠呼吸」/209
—訪布亨瓦德「警示與紀念公園」

第八章 「睡吧,我的眼睛不會闔上」/235
—柏林「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側記

第九章 敬拜上帝,還是敬拜暴君?/263
—訪德國新教聯合會總部

第十章 白玫瑰永遠綻放/291
—訪慕尼黑「白玫瑰」基金會

第十一章 在死亡之地重建愛與和平/319
—訪柏林圍牆遺址及和解教堂

第十二章 祈禱和燭光的力量/347
—訪萊比錫聖尼古拉教堂

第十三章 遲到的懺悔還是懺悔嗎?/375
—鈞特.葛拉斯為何隱瞞親衛隊的履歷?

第十四章 讓習慣黑暗的眼睛習慣光明/403
—我們的生活,就是一部《竊聽風暴》

註釋/430


 


詳細網址:德意志的美與罪~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29477
  • 叢書系列:Touch系列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4.8 x 21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德意志的美與罪~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余杰


  蒙古族,生於成都,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旅居北京二十載。

  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在死水般寂靜的世紀之交颳起一陣旋風,短短數月間暢銷百萬冊,有如魯迅和柏楊般的批判性文字和思想影響了中國整整一代青年。

  2012年1月,不堪中共暴政之迫害,全家赴美,定居華盛頓郊區。2018年12月,入籍美國。拋棄如同「動物農莊」般野蠻殘酷的中國,誓言「今生不做中國人」,致力於在思想觀念上顛覆中國共產黨的唯物主義意識形態、解構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傳統,進而在華語文化圈推廣英美清教徒精神與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即獨樹一幟的「右獨」理念。

  以寫作為職業和志業,集政治評論家、散文作家、歷史學者、人權捍衛者於一身,著作已有七十餘種,一千五百萬字,涵蓋當代中國政治、近代思想史、民國歷史、台灣民主運動史、美國政治、基督教公共神學、保守主義政治哲學、人權和宗教信仰自由等多個領域。

  多次入選「最具影響力的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名單,並獲頒「湯清基督教文藝獎」、「亞洲出版協會最佳評論獎」、「公民勇氣奬」等獎項。

  以華語文化圈內擁有真正言論自由和新聞出版自由的台灣為精神故鄉。喜愛台灣的美食、風景、朋友和書店。相信文字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得天下之英才而友之。

 


詳細網址:德意志的美與罪~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余豈好辯哉,余,杰也
謝志偉  台灣駐德代表


  拉丁文裡有句古諺叫 ”Nomen est omen”,其一譯法可為「人如其名」。瞭解余杰流亡海外前後至今作為的人,都會同意,這位集膽識、內涵、勇氣於一身,抗共不歇,寫作不輟,撥雲見日辯真理的書生是個提著筆桿子對抗槍桿子的傑出好漢子。

  其實,他還未離開中國的時候,常也是一手提書袋,一手提腦袋地在和中共政權周旋的。本書幾篇章節結束時,都有類似字句如:2008年10月25、26日完稿。是日,亞歐領袖高峰會在北京召開,北京朝陽區國保大隊的便衣在我家樓下晝夜監視」 或 「2009年6月2日,『六四』二十周年紀念日前夕,近十名祕密警察守候在我家樓下」。

  好,先是拉丁文,再來古漢語。(古)漢語同音多同義,依我看,眼前,「杰」字同「傑」通「節」,就是一例。而「節」者,指木之堅實不折,謂人之堅毅不屈也,真乃余杰面對中共政權不屈不撓之寫照。而,我想,余杰這本厚達三百多頁的書起自「馬丁路德」應非巧合。

  馬丁路德當年以一本聖經的原義及一本初心的堅毅點燃了讓當時歐洲中古世紀末教宗和皇帝的龐大世界天翻地覆的宗教改革之火。事件的高潮就是1521年,4月17、18兩天,馬丁路德在德南小城沃爾姆斯(Worms)的帝國會議上冒著生命危險拒絕撤回他聲稱「教皇所言並非即是真理,教皇既是人,亦會犯錯」的論述。他辯解所講的最後一句話「這是我的立場,我別無選擇。上帝助我,阿門。」膾炙人口至今,在西方世界尤其家喻戶曉。

  身為基督徒,力抗中共邪惡政權的余杰走訪了路德之城威登堡(Wittenberg),寫下這段曲折歷史,用心之深,下筆之切,當非偶然。而,這也是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之所在:余杰寫的固是德意志五百年前至當下的盛衰風華史,字裡行間,卻也處處透露著面對當代中國淪為共黨迫害人權,扭曲真理的對象之悲憤與憂心。而難能可貴的是,此憂心也兼及於陷入中共魔爪的香港及飽受威脅的台灣。尤其在論評「人權壓迫史」之章節裡,台灣的鄭南榕烈士和德國的蕭氏兄妹、中國的劉曉波和廖亦武並列,令我讀了心頭震撼不已。

  余杰非屬長期留德之輩,然除了短期造訪德國東南西北歷史原地及相關紀念館之外,其博覽中譯相關德國史料群籍之眾,穿插引用,互為演繹之廣且深,著實令人讚佩之心不禁由然而生。況且,他還透過文史資料抽絲剝繭地理出中德台三國間在某些重大事件上的連結,令人既驚訝也驚艷。篇幅所限,我就不多言,讀者可自行詳閱,在此僅舉一在二二八事件幾年後被國民黨政權槍斃於台北馬場町的旅台任教於台灣師範學院(今之國立師範大學)的藝術家黃榮燦這個名字。余杰對這位於槍斃後被草草埋屍於六張犁亂葬崗的藝術家與魯迅及德國版畫家柯勒惠支(Käthe Kollwitz)間的連結之描繪,令人讀來真是心有戚戚焉,能不潸然淚下者幾稀矣!

  本書2009年初版時,書名為《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旨在「比較德國和中國現代化道路之異同」,12後再版,更名為《德意志的罪與美》,依我判斷,應是對這些年來德中關係糾結於「經貿」與「人權」之間的錯綜複雜頗有感觸/微言所致。其中曲折,讀者自有體會。我作為台灣駐德代表,基於外交禮儀,就不作評論。倒是我認為,拜登總統入主白宮不足百日,世局就已出現可令吾人對「習政權」說聲「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的理由。

  余杰在書末寫道,「我相信,有一天,我終將看到一部中國版本的《竊聽風暴》。。。中國需要類似的電影,讓觀眾從黑暗中看到光明,從恐懼中發現希望。我可以很自信地在此回應:會的!這一天終會到來的!——只要勇敢、有智慧的中國人、台灣人、香港人、圖博人、維吾爾人及蒙古人等及自由世界的盟友們手牽手,肩並肩地站在一起對抗橫霸殘酷的中共政權,而許多跡象顯示,這些已是現在進行式了。

  一如在本書中也提到且亦是我二度使德後有幸結為摯友的中國流亡德國的作家廖亦武兩年前斬釘截鐵所公然宣稱的「中國是全世界的威脅」,香港流亡台灣的詩人劉偉棠在其詩作〈同仇〉裡引詩經秦風的話:「脩我戈矛,予子同仇」,這就是暴政必亡的保證。

  總之,余杰透過這本書帶領中文讀者穿過德國近代、當代史的漆黑隧道,轉接光明大道,同時也對照著中國近代、當代史至今尚拋錨在交流道上的黑暗軌跡,非常精彩!

  最後,我要指出,日後回頭看中共政權無能侵台而是垮台時,余杰這個提著筆桿子力抗槍桿子的傑出好漢子之功勞,絕對要記上一筆。

  為真理而辯,只為真理而辯,這是他的立場,別無選擇。是為序。

柏林,2021年4月



詳細網址:德意志的美與罪~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第五章】
 
從焚書到焚人     —柏林「焚書紀念處」側記
 
這不過只是一個前奏:
在焚毀圖書的地方,
最後也勢必會焚毀作者。
 
海涅《阿爾曼索》
 
……我早就聽說柏林有一個「焚書紀念處」,就在柏林洪堡大學前的倍倍爾廣場。我經過此處多次,曾留連於附近的舊書市場,卻沒有發現這一紀念建築。於是,我決定專程去尋訪一番。
 
倍倍爾廣場是一處典雅肅穆的城市廣場,周遭許多建築在二戰期間都遭到嚴重破壞,後來全都按原樣復原,如仿羅馬萬神廟的圓頂式教堂聖黑德維希天主教堂、宏偉而厚重的國家圖書館等。我向四周巡視一番,仍未發現有任何與「焚書紀念處」有關的象徵。當我在廣場轉到第二圈時,才發現有幾個遊客圍繞著一處地面指指點點,彷彿地下隱藏著什麼祕密。難道這裡像北京的街道,出現了地下水管破裂的情形?
 
我湊過去一看,原來這裡的方石地面上鑲嵌著一塊一米多見方的強化玻璃,是整個廣場上唯一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地面材料。幾經遊人踐踏,玻璃表面顯得有點模糊。但走近仔細觀察,仍可發現下面是一個密封的幽洞。洞深五米左右,洞底是一個約五十平方米的暗室。暗室四周擺著一排排木制的書架,書架一直頂到地面,上面卻沒有放一本書。
 
書架上的書究竟到哪裡去了呢?這樣一間裸露的地下室,真的是一座圖書館的書庫嗎?或者是修復廣場時尚未完工的一部分?還是有其他什麼特別涵義?在歐洲很多古老的城市廣場上,時常會發現地上鑲嵌一個小小的銅牌,表明這裡曾發生過某歷史事件。比如,巴黎的協和廣場的一個角落,有一個銅牌標明這是大革命時期斷頭台所在的位置,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在此被砍頭。但我還從未見過此種奇特的設置—居然讓一間地下室通透地出現在熙熙攘攘的廣場下面。
 
在這塊玻璃板旁邊的地面上,並排嵌著兩塊銅牌。一塊銅牌上鐫刻著幾行文字:「圖書館,米夏.烏爾曼設計,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焚書紀念碑,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五年修建。」另一塊銅牌上刻著:「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在這個廣場的中央,納粹學生焚燒了幾百位自由作家、出版家、哲學家和科學家的著作。」下面還有海涅那幾句關於「焚書」與「焚人」之關係的詩。



詳細網址:德意志的美與罪~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德意志的美與罪

詳細網址:德意志的美與罪~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德意志的美與罪 中文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歷史>歐洲地區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