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原文名稱:できる人は統計思考で判断する,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4777853,頁數:256,出版社:商周出版,作者:篠原拓也,譯者:李貞慧,出版日期:2020/03/12,類別:商業理財

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


內容簡介


  報紙、電視、網路上的「統計資料」都是唬人的!?
  統計思考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可以幫助每個人的思考方式。


  [日本讀者好評:出乎意料超有收穫的統計思考!]

  那是「假消息」嗎?|那個策略「有利」嗎?
  那個選擇「賺到了」嗎?|應該「規避」還是「承擔」風險?
  「統計思考」是能合宜判斷,解決問題最快速的方法。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資訊的解讀與運用左右人生的走向。
  「統計思考」教你聚焦重點,毫不猶豫地做出正確判斷!


  「統計思考」是根據統計數據推測事物,做出判斷,並簡化事物的思考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揮極大作用。

  本書以「統計思考」的形式,彙整作者的知識見解,用簡單明暸的方式,傳達將相關知識活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式。透過本書,將可學會「五大能力」:

  【推論力】由「片斷」資訊掌握「全貌」。
  【決策力】用「假設」思考做出正確決策。
  【識破本質力】輕鬆選擇「要什麼、不要什麼」。
  【簡單思考力】聚焦「重要資訊」,問題自然解決。
  【彈性思考力】「稍微」改變看法,讓思考更有彈性。

  統計思考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可以幫助每個人的思考方式。
  例如,排隊結帳時,「哪一排可以比較快結完帳?」
  堆積如山的工作中,「先做哪一件最有效率?」
  從這些日常生活的場景,到升學、就業、結婚、買房等人生的重要階段,只要運用統計思考,就可以毫不猶豫地做出合宜判斷……可說是「為你解決問題,開拓人生」的思考方法。
 
名人推薦

  尹相志 數據決策人工智能科學家


詳細網址: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  事物的本質理解了,就不會因複雜度影響正確判斷
前言  在人生各個階段做出「不後悔的判斷」

Chapter 1  資訊「是真?」「是假?」──【推論力】
統計思考讓你看清一切
01瞬間知道那一排「要等幾分鐘」
運用「利特爾法則」做出聰明選擇
02蝴蝶振翅表示遠方有龍捲風?
重新檢視「初始條件」而非「結果」
03用「製造批號」推論「製造數量」
由片斷「掌握全貌」的方法
04不良品「何時‧何地」發生?
不為統計「悖論」所騙
05一家店的來客多寡,幾乎會維持在「座位數的六成」
人的行動出乎意料地「隨機」
06「有付出就有收穫」就統計來說,正確嗎?
某天突然「開竅」的法則
07「喝咖啡就生病」真正的原因是?
導致結果錯誤的「干擾因子」
08「很難擺脫」低潮的心理
「有二就有三」的法則
09「身高較高的人體重較重」是真的嗎?
小心「迴歸分析」的陷阱

Chapter 2  這個戰略「不利?」還是「有利?」──【決策力】
用「假設」思考,即可做出正確決斷
10「彩券獎金」會消失,一如預期
「不輸給金錢誘惑」的思考方法
11「全體同意的決定」為什麼會留下禍端?
跳脫「團體迷思」的方法
12如何選擇「家電產品的保固期間」比較有利?
人會做出「確保安心」的抉擇
13「資訊越多」越難做出抉擇
「資訊偏誤」擾亂判斷
14到底要看「病患數」還是「疾病比例」?
「多方面觀察」數值資訊的習慣
15能幹的人「用二個戰略判斷」
聰明的「定位」法
16癌症檢查結果有多正確?
不被「偽陽性」「偽陰性」所騙

Chapter 3  這個選擇「賺到了?」還是「虧大了?」──【識破本質力】
可以輕鬆選擇「要什麼、不要什麼」! 
17機率可以是「二分之一」也可以是「三分之一」?
「懷疑前提」的習慣
18同班同學「同一天生日」的機率是?
那件事「真的是奇蹟」嗎?
19遇上「颱風」和「扒手」的機率有幾%?
「懷疑關聯性」的習慣
20不受表面的「營收成長」迷惑
「看穿數字戲法的謊言」的方法
21此「平均數」足以代表集團嗎?
找出部分「突出的數據」
22「氣溫三十度左右」的感覺因人而異
了解統計數值的「模稜兩可」
23看穿不適用「數量邏輯」的情形
「以小制大」的聰明思考方法

Chapter 4  應該「規避」還是「承擔」風險──【簡單思考力】
簡單思考問題自然解決
24保費中設定的「適當空間」是?
「留白」保持彈性
25為何無法避免「二年級魔咒」
用「回歸平均」挑戰常識
26得不得流感之間
「簡單思考」複雜事物的方法
27到底要戴幾層「口罩」才能安心?
「保持公正觀點」的方法
28如何「妥善分組」?
巧妙運用「隨機要素」的訣竅
29生存率、死亡率的「正確看法」
要「彈性」因應時代變化

Chapter 5  結果「不對」還是「合理」?──【彈性思考力】
「稍微」改變看法,思考更有彈性
30「不安」從何而來?
規避未知的「艾斯伯格矛盾」
31真實隱藏在「手邊沒有的資訊」中
留心「抽樣偏差的陷阱」
32把「壽險」和「產險」一起看,妥當嗎?
試著區分「同質資訊」和「異質資訊」
33「問卷結果」有多少可信度?
「取樣」會影響調查結果
34思考今後企業必要的「次經驗法則」
「穩定的戰略」,不無謂地樹敵
35「正常」「異常」的界線
懷疑常識,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方法

後記  快樂地鍛鍊「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能力」
 


詳細網址: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7853
  • 叢書系列:ideaman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1 x 14.8 x 1.5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5歲~50歲



詳細網址: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篠原拓也

  株式會社日生基礎研究所保險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公益社團法人日本精算師會(IAJ, Institute of Actuaries of Japan)正式會員。

  一九六九年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數學科。一九九二年進入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工作,二○一四年起就任現職,負責根據統計理論研究保險事業之經營與風險管理、評估保險商品收益性與風險、分析死亡率和疾病發生率、調查社會保障制度(醫療照護)等。

  本書是作者的處女作,以「統計思考」的形式,彙整身為研究員的知識見解,用簡單明暸的方式,傳達將相關知識活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式。

譯者簡介

李貞慧

  臺大工商管理學系畢業,日本國立九州大學經濟學碩士,取得中國生產力中心第十屆中日同步口譯人才培訓研習班結業證書。
擅長中日對譯,目前專職從事金融商業、醫學、核能、光電、機械設備、電機工程、美容等口筆譯工作。





詳細網址: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事物的本質理解了,就不會因複雜度影響正確判斷


  睜開眼睛,你看到的是甚麼樣的世界?

  古人才有閒情逸致看著日升月落、季節變換,隨著工業時代、資訊時代一直進展到數據時代,無論是小至該去哪裡買口罩,大到如何經營企業,一切都變得越來越複雜。因此,如何觀察事物找出最重要的核心關鍵,就成為在這個複雜的時代中生存的關鍵能力。

  《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這本書,與其說是在介紹如何透過統計分析來找出事物本質的關鍵,我認為應該說,作者是在用統計作為工具來談如何剖析問題的心法。

  有時候科學是反直覺的,就像是連續投了三次硬幣都正面,我們總會覺得下一次是反面的可能性較高?從作者的角度看來更像是人類的直覺是反科學的,因此他透過了許多生動的例子(甚至有很多都跟現在疫情前後呼應,你若是覺得作者有預知能力,你看,你的直覺又在反科學了。)來詮釋人類的心理特性是如何影響我們研判事物的本質,而唯有理解與反省這些人類直覺上的缺失,用數據來補強決策,才能避免錯誤的決定。

  像是作者提到人類的心理會傾向規避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大部分所認知的風險其實不是真的會發生損失,而是我們害怕不確定性,反而選擇了不利的選項。

  若是用作者書中的心法對照目前疫情現況,就可以清楚理解大家搶購口罩的行為,其實心裡都知道實際上不戴口罩的真正危害並不大,但是卻擔心未來有買不到口罩的可能,因此選擇了對於全體民眾最不利的選項──瘋搶口罩。

  若是主政決策者能清楚事物的本質,就應該理解宣傳非發燒感冒者不需戴口罩這個做法是徒勞無功的,因為這並非這起風波的核心關鍵,如何降低大家對於未來可能買不到口罩的擔憂才是核心,從這個核心本質下手,就可以清楚掌握施政決策的優先順序。

  從二○一六年AlphaGo橫空出世後,許多人越來越擔憂機器的計算力有天會超越人類,甚至取代人類。以我做數據科學二十年的經歷看來,我在這行業的每一天都只會越來越讚嘆人類的智能,而感受到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的不足。

  在過去透過簡化的統計模型描述這個世界,後來發現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複雜,企圖用簡化的數學模型來詮釋是不足的,也因此有了深度學習,那是否意味著人類的決策應該也要從簡單變複雜?我覺得這反而像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概念。

  機器由於缺乏真實的智能,因此只能透過從簡單邁向複雜來提高準確率,但是只有人類具有抽絲剝繭、御繁為簡的能力,只要事物的本質理解了,也就不會因為複雜度而影響了正確判斷。

  機器的算力只是人類的工具,就算有龐大算力在手,若是決策思維不變,那就仍然只是「工人智慧」。《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中所談的內容,我覺得不光是一流商業人士需要了解,應該是現在人都應需要具備的數據決策思維。


數據決策人工智能科學家
尹相志

 


詳細網址: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彩券獎金」會消失,一如預期──「不輸給金錢誘惑」的思考方法

 
一個人的行為很容易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別是花錢的方法,更可以突顯出一個人的個性。
 
比方說有些人屬於「消費型」,只要喜歡,花錢就不手軟。也有些人屬於「節儉型」,會忍住自己的慾望,腳踏實地存錢。
 
當然也有很多人當花即花,當省即省。不過不管是哪一種人,從一個人的金錢價值觀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個性。
 
那麼「花錢的方法」和「如何賺到錢」之間,有什麼相關關係嗎?
 
花錢的方法會受到如何賺到錢的影響嗎?
 
這也會如實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個性嗎?
 
假設你手邊現在有一百萬日圓,這筆錢有以下三種使用方法。
 
①出國旅行,大手筆地花在餐飲和購物上。
 
②做為生活上的必要經費,如用來修繕老舊自宅等。
 
③存在銀行,有備無患。
 
而賺到這一百萬日圓的方法,則大膽限定為以下兩種方法。
 
一、一年內每晚加班到很晚,一點一滴累積到一百萬日圓。
 
二、很幸運地買彩券中了一百萬日圓。
 
①~③的花錢方法,會因為賺到這筆錢的方法不同,而有差異嗎?
 
這裡應該注意的是不論是怎麼賺來的,這筆錢都是一百萬日圓。
 
錢沒有顏色。這點大家都知道。
 
可是實際上當眼前的一百萬是一年來辛辛苦苦攢下來的,不知為何對這筆錢的看法就是會不一樣,很容易就會覺得適合存在銀行以備不時之需,或是買一些可以留給子孫的東西。
 
如果是買彩券幸運得來的一百萬日圓,就很容易覺得適合大手筆地花掉。
 
大家怎麼想呢?
 
賭資效應(House Money Effect
 
事實上,行為經濟學的實驗結果顯示,比起辛辛苦苦一點一滴賺來的錢,人們比較容易一口氣花掉幸運得來的錢。
 
這就是所謂的「賭資效應」。原文中的「House」指的就是賭場,因為人們常常會把賭博賺來的錢大膽花掉,所以才有這種說法。
 
賭博或投機性的資產運用,必須小心賭資效應。
 
假設你靠著短線炒匯賺了五十萬日圓。這種獲利很容易被認為是天上掉下來的錢。然後就很容易出現「反正是天上掉下來的錢,虧了也沒關係」的想法。
 
因為「損失五十萬日圓也無妨」的想法,就更大膽地投入短線炒匯,這是常見狀況。
 
如果交易可以持續獲利,當然不會有問題,但投資勢必有賺有賠。好不容易賺來的五十萬日圓,也可能全部虧光。
 
此時就有問題了。


詳細網址: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

詳細網址: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 中文書>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思考邏輯/決斷/創意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