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原文名稱:The Collected Clinical Works of Alfred Adler, Volume 12 - The General System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Overview and Summary of Classical Adlerian Theory & Current Practice,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6939396,頁數:296,出版社:張老師文化,作者:亨利‧史丹,譯者:吳書榆,出版日期:2020/03/23,類別:心理勵志

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


內容簡介


  《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是阿德勒撰寫的一份未出版手稿,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這13篇標示為「章」(chapter)的講稿,並未註明日期,是阿德勒以英語講授的一套完整系列,講授地點可能在紐約市。為了提升可讀性,這份文件經過大量修訂,最初的編輯是法蘭克.皮爾西醫師(Frank Pearcy M.D.)扉頁上他自稱為阿德勒的「美國同事」。

  從阿德勒使用的術語與風格顯示,這些講稿是在他生涯後期所發表,他的人格理論總結以及預防與治療的原則至此已趨成熟。這也是《阿德勒臨床實務工作全集》最集精華之大成的一冊,涵蓋阿德勒從1898年到1937年暢談過的多種主題。

名人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吳毓瑩(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曾端真(古典阿德勒心理治療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楊瑞珠(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會理事長/科羅拉多丹佛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詳細網址: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  ⋯⋯⋯⋯  005
編者序  ⋯⋯⋯⋯  009
 
第01講 生命最高目標之內涵 ⋯⋯013
奮力克服人生的困難 014/達成理想目標之創造力 015/個體的獨特性與一體性 016/最高目標的各種類型 018/所有行為動向皆會指向最高目標 018/社會情懷 019/猜測個體的目標 022/個案一:因逃避而無法成為律師的男子 023/個案二:工廠技師與社會系學生 024/個案三:無法停止咒罵的女子 025
 
第02講 推動人類演化之要素與發展 ⋯⋯029
朝理想形式邁進的個人演化 030/單一的一體性目標 031/努力地從負到正 032/孩子成長的渴望 033/創造力 034/時間與空間裡的行為動向 035/猜測的藝術 036/對感受到缺陷的補償 037/發展 038/克服兒童期的負擔 040
 
第03講 心理缺失者的共同早期回憶 ⋯⋯043
目標、行為動向、一體性 044/器官缺陷 045/早期回憶─生命圖像 048/被寵溺的孩子與成人 049/個案一:被剝奪的五歲男孩 056/個案二:有著男性欽羨傾向的女孩  057/罪犯與神經質 060
 
第04講 社會、職業、愛情之任務與難題 ⋯⋯063
社會演化 064/表達性行為動向 064/人生任務 066/詮釋生命風格 066/自卑情結 067/負擔過重的童年環境 069/阿德勒的童年 071

第05講 影響及導致人生失敗之原因 ⋯⋯075
社會情懷的發展 076/指導兒童 077/上學 082/青春期 084/戰爭、死刑與種族偏見 085/出生序 086/活動力程度 089/案例說明 093/從記憶中找出生命風格的根源 100/記憶中的寵溺 101/死亡記憶 102
 
第06講改變錯誤生命風格之方法 ⋯⋯105
教育的正確方向 106/面對日常考驗 106/孩子可以控制父母 108/開始上學 109/向孩子解釋他的生命風格有誤 110/即將面臨的人生考驗 111/用餐時間 111/人生的主要任務 112/矯正錯誤 113/排行序 113
 
第07講 社會情懷不足之影響與結果 ⋯⋯119
犯罪與其根源 120/罪犯的社會情懷 122/職業 123/學校的任務 125/經濟與社會 126

第08講 個體心理學與精神分析之異同 ⋯⋯129
個體心理學與精神分析之比較 130/早年回憶與精神官能症 134/個案一:罹患臉紅恐懼症的女性 135/個案二:罹患焦慮型精神官能症的女性 139/個案三:罹患廣場恐懼症的女性 140
 
第09講 記憶、幻想、夢境之回溯 ⋯⋯143
記憶是生命風格的一部分 144/似曾相識 146/幻想與白日夢 149/殘酷的幻想 150/佛洛伊德論夢 152/夢境的目的 153/詩歌與宗教 155
 
第10講 睡眠與做夢的目的及意義 ⋯⋯157
解讀夢境 158/睡眠的動力 159/為人生的問題預做準備 161/個案一:出軌的已婚婦女 163

第11講 童年原型錯誤之影響與後果 ⋯⋯169
童年原型 170/活動力程度 170/找到孩子的有用之處 171/被動型失敗 172/主動型失敗 173/造成的後果 174/罪犯的目標 176/心智遲緩者 178

第12講 愛情與性的活動力特徵 ⋯⋯181
活動範疇 182/特質 183/愛情、性與婚姻 184/性失調 191/真正的愛情 192/壞徵象 193/個案範例 194/個案一:有性功能障礙的男性 196/個案二:同性戀 197/個案三:有自慰困擾的女性 199
 
第13講 個體心理學之摘要與哲理 ⋯⋯201
實務與理論的重點 202/個案一:受寵的長子 202/避免創造症狀 206/重點摘要 207/生命的意義 207/看、聽和說 209/倫理、道德和社會情懷 210
 
附錄一 古典阿德勒學派理論與實務 ⋯⋯214
簡介 214/人類境況與人格發展 216/中心思想:社群情感 216/人格的發展 218/阿德勒的精神病學觀 222/阿德勒學派的介入措施 226/古典阿德勒心理治療的十二
階段 227/治療技巧 235/心理治療當中的創造力 238/後設治療 238/摘要 239/參考資料 241
 
附錄二 填補個案失落的發展經驗 ⋯⋯244
簡介 244/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脈絡下的填補失落之發展經驗 246/規劃、落實與匯報填補失落之發展經驗 247/找到案主失落之發展經驗 247/替特定的失落經驗選擇脈絡 249/填補失落之發展經驗:五種介入形式 250/進行匯報 254/治療師的角色 256/填補失落之發展經驗示例 256/結語 266/參考資料 267
 
附錄三 阿德勒與蘇格拉底之同異 ⋯⋯268
簡介 268/蘇格拉底與阿德勒 271/共通性 271/差異性 273/結語 274/參考資料275
 
附錄四 蘇格拉底提問法示範 ⋯⋯276
 
附錄五 心理治療師的訓練 ⋯⋯286
 
附錄六 摘錄「緬懷阿德勒」 ⋯⋯289



詳細網址: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939396
  • 叢書系列:阿德勒系列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7 x 23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亨利.史丹博士(Henry T. Stein, Ph.D.)


  當今倡導古典阿德勒心理學的領導者。史丹接受曾向阿德勒學習的蘇菲亞.德.瑞絲(Sophia J. de Vries)和安東尼.布魯克(Anthony Bruck)的訓練,30多年來,一直依據阿德勒的原創教導和治療風格,也參照著其他如柯特.阿德勒(Kurt Adler)、莉蒂亞.希伽(Lydia Sicher)、亞歷山大.穆勒(Alexander Mueller)和埃爾溫.韋克斯貝格(Erwin Wexberg)等古典阿德勒專家的臨床和哲學著作,培訓心理治療師。他是「古典阿德勒翻譯計畫」的主任,帶領一個致力於出版古典阿德勒著作的翻譯編輯團隊,並從1996年起,經營資訊豐富的熱門網站www.Adlerian.us,提供相關的文章、教學圖形、錄音帶、影片和研討論壇。

  做為西北華盛頓阿德勒中心(Alfred Adler Institute of Northwestern Washington)的資深培訓分析師,史丹提供師父取向的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遠距教學,其中包含廣博性的個案諮詢。他對阿德勒臨床實務的貢獻包括:綜合調整蘇格拉底提問法、完整說明心理治療12階段、應用全現心像和引導想像提供失落的發展經驗、馬拉松團體治療,以及對馬斯洛的最佳人類發展觀念與阿德勒治療理念做了治療性的整合。有關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遠距教學的訊息,請參閱www.Adlerian.us/dist-tra.htm,或寄信至史丹博士電子信箱:htstein@att.net。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專職從事筆譯十餘年,以財經、商管、社會、心理為主,用養孩子的心情對待每一本譯作;近期譯作有《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徹底坦率:一種有溫度而真誠的領導》、《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向上管理‧向下管理》與《經濟學A─Z速查指南》等等。
 


詳細網址: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編者序

  《個體心理學總論》是阿德勒於紐約講授心理學的一份完整文稿,共十三講,此稿件的完成日期不明且尚未出版,目前收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中。

  為了提升此稿件之可讀性,其內容經過大量修正,原始編輯法蘭克‧皮爾西醫師(Frank Pearcy M.D.)稱自己為阿德勒的「美國同事」。

  從文稿中所使用之術語與風格,可推斷此為阿德勒於生涯後期所發表,因為內容中的人格理論之總結,以及預防與治療的原則已臻成熟。它也是《阿德勒臨床實務工作全集》的最後一卷,可謂集精華之大成,全然涵蓋了阿德勒自 1898 年至 1937 年暢談過的多種主題。

  阿德勒在第一講中,首先聚焦於人們本質的獨特才能,他強調個人的創造性潛能,以及虛構終極目標的吸引力。他認為治療者想找到案主生命風格的形成核心,就必須擁有藝術家的直覺,還要有能力把對方的一切想法、感受與行動轉化為行為動向。想培養這樣的能力並非易事,治療師必須投注多年的心力,同時求教一位能洞察困難案例精髓的導師,與其進行一對一的深度學習。

  第二講中,阿德勒欲釐清在穩定演化狀況下,每個個體所扮演的角色。他指出推動社會穩定演化的力量有兩種,分別是幼年的自卑感(推力),以及實現個人想像的理想(拉力),這兩股相抗衡的力量,可以讓我們學習努力克服困難,並提出接近理想的解決方案。然世上無完人,大家在成長過程中多少會犯下錯誤。所以阿德勒用自身才華,為讀者歸納出幼年產生之錯誤,在未來可能會對社會造成的危險,以及人類正、負面的心理傾向,並給出導正生命歷程的策略。

  第三、四講中,阿德勒審視了會阻礙共融感(feeling of community)的四個項目,分別是童年負擔、器官劣勢、忽略及寵溺。文章中套用許多生動案例,讓讀者們理解如何聚焦於案主行為動向的一體性,並擴及至生命風格。接著,阿德勒警惕所有讀者正視自己在人生歷程中,面對相異或困難情境中的「危險地帶」,因為這會考驗著我們是否能增強勇氣與社會情懷(social interest)。

  這位心理學的先驅運用其對家庭出生序及童年回憶的深刻理解,揭開演化中隱藏的動力,反映出個體獨立且獨特的童年原型(prototype),並推理出治療對象成年的生命風格。

  第五、六講中,阿德勒討論起被治療者在家庭、學校提供之早期訓練中所遭受的挑戰,以及青春期的議題。此外,他亦檢視了因戰爭、死刑,或種族偏見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第七講中,阿德勒將議題擴及犯罪、職業選擇及更廣泛的經濟學領域。他強調要培養更多的社會情懷,才能以裨益眾生的方式處理這些議題。

  第八講中,他對個體心理學與精神分析提出精確的比較,接著深入解釋幼年回憶對於精神官能症患者的影響。

  第九、十講則著重於回憶、幻想、白日夢、夜夢、「幻覺記憶」(deja vu)、詩與宗教在維繫生命風格上所發揮的作用。阿德勒對睡眠之動力和夢之目的的陳述,恰好反映了他的核心假設:睡眠和夢是面對生活難題所做的日常準備。

  第十一講中,阿德勒追溯童年對成年後成敗的影響,並詳細說明積極與消極失敗的差異,以及神經質之人緊緊抓著藉口的策略。

  第十二講中,阿德勒以案例解析連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愛、性欲及婚姻的挑戰。

  最後,阿德勒在第十三講總結他於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哲學,文中強調某些可以幫助人們過上更有意義且幸福的人生因素,並以道德、倫理和社會情懷間的緊密關聯作結。

  本書為了補充說明阿德勒的摘要,並引導讀者進入最新的當代古典阿德勒心理學實務,故筆者於總論中加入了幾篇附錄,以下分述之。

  附錄一提供給讀者們基本概念的研究,延伸說明個人心理治療的發展階段,並將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最佳作用(optimal functioning)觀點與阿德勒的看法互相整合。

  附錄二探討在療程中如何使用導引心象與全現心象(eidetic imagery)帶出個案情緒的突破性進展。

  附錄三主要釐清古典阿德勒深度心理治療中使用的蘇格拉底式提問(Socratic questioning)之風格與目的。

  附錄四闡述如何以技巧性的提問引導案主覺察自身狀況。

  附錄五向治療者介紹想勝任阿德勒深度心理治療訓練的前置準備步驟。

  附錄六則是一篇來自維也納的費迪南‧伯恩邦博士(Dr.  Ferdinand Birnbaum)於 1937 年獻給阿德勒的優美獻辭。


詳細網址: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第01講生命最高目標之內涵

 
奮力克服人生的困難
 
現在我正邀請您與我一同參與一項艱難的任務,因為欲解釋與討論個體心理學原理,不僅需要闡述心理問題的架構,還得證明這些理論在人類生活中是否有其正確性。
 
而這項任務更深層的意義是,當我們跨出思考個體心理學的第一步時,就會發現每個人皆不自覺地置身於演化領域中。
 
大家應該不難想像,每天有許多生命,蘊藏在擁有奮發力量的小小受精卵中等待成長。以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奮發之行為動向(movement)的特色是努力達成平衡、克服困難,以及實現理想。
 
現今人類擁有無數的可能性與技能,讓我們可以一再地因應環境的對抗與挑戰,故一旦我們發現努力的目標是錯誤的,就必須加以改善,方可適應環境的變遷。所有人都持續地尋找一種主動,而非被動的平衡,以回應外在世界的條件。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進展到能善用發展的成果(這些成果會在個體身上一再出現,且涉及所有生活、成就),讓自己在演化的潮流中前進,進而實現理想的目標。
 
此外,個體心理學的範疇並不限於生物學。每位個體心理學家必須具備社會學與經濟學等學問,因為人們在整個大環境中,總是會發現與自己對抗的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會推動心理學家前進,他必須加以克服,方能解救人類。上述即是個體心理學的深度社會觀點,因此我們也必須討論人生的社會問題,並承認大多數人在此領域所犯的錯誤。首先,我們需要思考個人、家庭、國家與種族如何奮力解決人生問題,這就是心理學的主要目標。我們會從錯誤中學習,讓自己得以站在一個有利位置,或設立出一個區分對錯的基準,亦即「從永恆的價值看事物」。
 
這種實現理想的目標會引導、推進並摧毀所有錯誤的方法,讓所有朝反方向努力、不在這個演化潮流中,或不以實現理想為目標的人遭遇困難。顯然,個體心理學聚焦於個體的行為動向,舉凡個案對待他人的態度、在職業與工作上的表現,以及兩性之間的關係變化皆可看出端倪,從這個角度來說,演化確實有著驚人的成果,值得我們一再讚嘆。
 
普羅大眾通常只是照著本能生活,不太理解人類發展需要經歷哪些步驟,還常以錯誤的方式說明行動背後的原因,或以錯誤的方法去感受或發現這些衝突、障礙與困難,此為即刻需要修正之處。



詳細網址: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

詳細網址: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阿德勒演講集: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 中文書>心理勵志>心理學>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