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原文名稱:Explaining Humans: What Science Can Teach Us about Life, Love and Relationships,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549213,頁數:240,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作者:卡蜜拉‧彭,譯者:李穎琦,出版日期:2020/11/26,類別:自然科普

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


內容簡介


榮獲科普書最高榮譽
2020「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
史上最年輕得主!
 
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
加總在一起,關上了她面對世界的門,
但科學給了她解鎖的金鑰,寫出這本書。
 
幫不懂人類是怎麼回事的人,提供解釋。
幫自以為懂得人類的人,換個視角看世界。
 
  房間凌亂,純屬熱力學的正常失序。
  人際糾結,只是蛋白質的自然游離。
 
  活化基本趨力,打造社群化學鍵。
  屏除從眾心態,真誠接受你的怪!
 
  看懂人類「身心運作機制」的十一堂科學課,學會如何「當一個人」!
 
  ///////////////////////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書,幾乎包羅了浩瀚宇宙其餘的萬象,
  竟沒有一本可以告訴我如何「當人」;
  沒有一本書可以指引我如何準備好應對這世界;
  沒有一本書可以教導我看到悲痛的人如何將手臂環放在對方肩上安撫,
  如何在別人笑的時候我也笑,別人哭的時候我也哭。
 
  我知道當初被放在這顆星球上,必定有什麼理由。
  隨著時間推移,我愈來愈能掌握自己的心理狀態,對科學也愈來愈有興趣。
  最後我終於發覺:就是這個了。
  我應該要寫出一份我匱缺好久的說明書,
  用來向我這種不懂人類的人,解釋人類是怎麼一回事。
  或許可以幫助那些「以為自己懂人類的人」換個視角看世界。
 
  「局外人」的人生指引,就是這本。
  —— 卡蜜拉・彭 Camilla Pang
 
  作者於八歲時被診斷患有自閉症(ASD),二十六歲時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這種獨異狀態,意味著她不太可能過一般社群生活、與「人類這種生物」和諧共處,因而四處碰壁,動輒掀翻周身親友同儕的常人世界,於是她天真地詢問母親是否有一本「人類使用說明書」可按圖索驥,導出解方。答案是沒有。成人之後,她有幸獲得生化博士學位,終於尋得開啟自我封閉天地的專業之鑰,以她最熟悉的科學語言,拆解繁複晦澀的身心機制與社會儀俗,回歸並肯定自身的特異性,釐清了「如何當一個人」的最終意義。本書以作者的第一人稱、「半回憶錄式」敘事鋪陳,探索人類生活中可能引燃衝突、牽動交流的日常現象或決策機制,例如:
 
  - 決定,以及我們如何做出決定
  - 衝突,以及我們如何避免衝突
  - 關係,以及我們如何建立關係
  - 禮儀,以及我們如何遵守禮儀
 
  本書以罕見、原創的「心理回憶錄/圖解分析/科學入門知識介紹」多合一形式,追問身心地帶令人費解的常軌脫逸或糾結景象,搭配作者親繪、深入淺出的二十餘幅「手寫風」圖表,溫暖包容的心靈精神觀與廣納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學的基礎科學世界觀和諧共振,交織出這本幽默有餘、嚴謹有度的「人類心智現象解說指南」——原來生活決策有分「箱型思維」與「樹狀思維」?人人個性有別,都是「蛋白質」搞的鬼?宇宙萬物注定失序,清掃房間只是違逆「熱力學」的徒然之舉?「一見如故」或「平行時空」,都是「波長」不同步的問題,振幅各異,絕不可能搖擺共舞;人與人憑靠「化學鍵」牽連相依,自然界「四大作用力」也在其間吸斥生剋。「人我」化成,其來有自,這本新世代天才學者的得獎大作,將領你踏上「與人同相」之路⋯⋯
 
本書特色
 
  ➤ 科普書最高榮譽,2020「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史上最年輕得主金獎大作!史蒂芬.霍金與賈德.戴蒙等大師皆曾以《胡桃裡的宇宙》、《槍炮、病菌與鋼鐵》等科普名著獲頒同一獎項。
 
  ➤ 天才自閉症者自我尋渡的「人類使用法則開發之旅」,以基礎科學原理,解構人體自然作用機制如何影響社群互動與行為決策。
 
 
  ➤ 結合「自閉症譜系回憶錄/人體與基礎科學入門知識/社群決策分析」、一本多用的「科普大眾心理學指南」。
 
  ➤ 全書收錄二十三幅作者親自手繪科學圖解(中文化手寫字),以圖佐文,打造「說明書」質感。
 
專業推薦
 
  文森說書
  林大利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馬  欣  作家
  陳建仁  中研院院士
  張東君  科普作家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焦傳金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廖英凱  泛科學專欄作家/「研之有物」客座編輯
  謝伯讓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依首字筆畫排序)
 
國際好評
 
  人性的科學藍圖及所有社會規範的奇詭大全。——《喧囂》(Bustle)
 
  這本重量級的回憶錄闡明了自閉症譜系的生存力量。——《泰晤士報》(The Times)
 
  這是一本通俗且容易上手的科學概念指南,幽默風趣,精采迷人。——《BBC科學聚焦》(BBC Science Focus)
 
  作者筆法詼諧,對任何想開拓對生活的理解、超越社會所定義的「正常」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必讀之書。——《炫迷》(Dazed)
 
  思慮深刻、簡練精闢,關於理解人類的大眾教養必讀之作。它讓我大吃一驚!——蘿拉.珍.威廉斯(Laura Jane Williams),《下一站,我們》(Our Stop)、《成為》(Becoming)作者
 
  本書確實非凡。作者將科學知識應用於人際關係的問題、完美主義的危害及社交禮儀的圈套上,為我們所有人——無論是神經典型人或神經多樣型人——寫下了一部歡快風趣、洞察深刻的作品。這本「人類的局外人指南」溫暖、諧趣,讀之快意。——吉娜.瑞芃(Gina Rippon),認知神經科學家、自閉症研究者




詳細網址: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如何(真正地)擺脫箱型思維
機器學習與制定決策
- 機器學習:基礎概念
- 制定決策:箱型圖與樹狀圖
- 那要怎麼做決定?
- 學習接納誤差
 
第二章 如何真誠接受你的怪
生物化學、友誼與差異的力量
- 蛋白質的奧妙
- 蛋白質四大演化階段
- 蛋白質的個性與團隊合作
 
第三章 如何忘記什麼叫完美
熱力學、秩序與失序
- 失序卻有序的人
- 失序為何恆為增加?
- 創造熱力學上有利的狀態
- 秩序:互相角力的看法
- 能達成平衡嗎?
 
第四章 如何感受恐懼
光線、折射與恐懼
- 恐懼如光
- 探究光波
- 成為稜鏡
- 讓恐懼化作靈感
 
第五章 如何尋找和諧
波理論、和諧運動與找出共振頻率
- 和諧運動與振幅
- 相長干涉與共振
- 兩波同相
 
第六章 如何屏除從眾心態
分子動力學、從眾行為與個體性
- 群眾與共識
- 群眾與個體性
 
第七章 如何往目標邁進
量子力學、網絡理論與目標設定
- 大哉問:現在還是未來?
- 網絡理論與拓撲學
- 梯度下降演算法:找到路徑
 
第八章 如何將心比心
演化、機率與人際關係
- 開端:細胞演化
- 機率與同理心:貝氏定理
- 爭執與妥協:模糊邏輯
 
第九章 如何創造人際連結
化學鍵、基本作用力與人際連結
- 無所不在的化學鍵
- 疏水效應
- 四大基本作用力
-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鍵結
 
第十章 如何從錯誤中學習
深度學習、回饋迴路與人類記憶
- 深度學習與神經網路
- 重新設計回饋迴路
 
第十一章  如何以禮相待
賽局理論、複雜系統與社交禮儀
- 代理人基模型
- 賽局理論
- 同源
 
後記
誌謝



詳細網址: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49213
  • 叢書系列:FOR2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0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繪者簡介
 
卡蜜拉彭(Camilla Pang)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生物化學博士。現從事博士後研究,專攻「轉譯生物資訊學」(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她於八歲時被診斷患有自閉症(ASD),二十六歲時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嚴重影響學習與職涯。也因此,她不斷鑽研人性,並憑藉所學專長,努力開拓理解人類行為的科學途徑。本書是她第一本著作,榮獲2020「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Royal Society Science Book Prize),為該獎史上最年輕得主。
 
譯者簡介
 
李穎琦
 
  政治大學英文系與中文系雙學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認為語言是建構自我的重要元素,而世上每件事都是翻譯的美好轉介。隨著本書作者的科學思路而行時,也真誠接納了自己的與人同相與反相。譯成本書前的代表作為一本碩士論文與兩本醫學人文書。聯絡方式:www.linkedin.com/in/aemiliaycli



詳細網址: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序
 
  在地球生活了五年的時候,我開始覺得,自己降落到不對的地方了。當時一定是錯過站。
 
  我在同物種間老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我這個人,明白人類表達的字字句句,卻沒辦法掌握語言的奧祕;我這個人,與人類同伴有相同外表,但基本特性大有所異。
 
  我家的庭園裡,搭了座色彩繽紛的帳篷,往一旁斜去。我會坐進去,在這艘太空船裡,攤平眼前地圖冊,忖度怎樣才能發射,帶我回去名為家鄉的星球。 
 
  如果我百思不得其解,就轉而詢問少數幾個可能真的懂我的人。 
  「媽,有沒有什麼人類的使用說明書啊?」 
  她瞅著我,眼神茫然。
  「就是⋯⋯像指南那種,解釋人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 
 
  我不是很確定——從表情推論出內心真實感受從來就不是我的強項,以前不是,現在也不是——但在那個瞬間,我應該是看到我媽媽的心,碎了。
 
  「沒有耶,小蜜。」 
 
  不合理啊。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書,幾乎包羅了這浩瀚宇宙其餘的萬象,竟沒有一本可以告訴我怎麼當人;沒有一本可以指引我怎麼準備好應對這世界;沒有一本可以教導我看到悲痛的人怎麼將手臂環放在對方肩上安撫,怎麼在別人笑的時候我也笑,別人哭的時候我也哭。 
 
  我知道當初被放在這座星球上,必定有什麼理由。隨著時間推移,我愈來愈能掌握自己的心理狀態,對科學也愈來愈有興趣,最後我終於發覺:就是這個了。我應該要寫出一份我匱缺好久的說明書——用來向我這種不懂人類的人,解釋人類是怎麼一回事,或許可以幫助那些以為自己懂人類的人換個視角看世界。局外人的人生指引。就是這本。 
 
  著書的目標並非一直看似明確,有時似乎遙不可及。我還得閱讀蘇斯博士的作品,努力精進普通教育的高級程度;閱讀虛構故事其實讓我畏怯不已。不過,憑著我腦袋的獨特運作方式,以及對科學近乎狂熱的喜愛,人生其他方面的闕漏,我幾乎都得以補足。 
 
  請容我好好解釋。我從不覺得自己正常,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正常。我有自閉症類群障礙(ASD)、注意力不足過動(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病症全加總在一起,身為人的人生可能並不好受。這種感受確實常有。有自閉症,大概就像玩電動沒有主機,做菜沒有鍋碗瓢盆,彈奏音樂沒有音符。 
 
  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有ASD的人比較不善處理,難以理解:通常我們無法過濾所見所說,很容易就不堪負荷,還會舉止奇特,旁人可能因此忽略我們的天賦,不予理睬。我會狂敲桌子,發出尖銳古怪的雜音,還常常抽搐——是不定時襲來的神經不自主抽動。我在錯誤的時機說錯話,電影播到悲傷的片段時我笑出來,播到關鍵的劇情時我問個不停。而且我老是離情緒崩潰不遠。要知道我的心理怎麼運作,不妨試想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我的心理狀態,就是那顆網球,從這方到那方,來回往復,彈跳得愈來愈快,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位置不斷變動。然後,倏忽之間,出現變化。一方球員打滑,發生失誤,或打出比對手更聰明的球路,網球旋啊旋,失去控制。崩潰開始。 
 
  這樣的生活儘管教人沮喪,但也完全是種解放。不屬於這個世界,也代表你處在專屬於你的世界——在一個可以自由訂立規則的世界。除此之外,隨著時間流逝,我逐漸了解神經多樣性這種非比尋常的混合狀態,也是一種福氣,那其實就是我的超能力,讓我配備了快速、有效率、能徹底分析問題的心理利器。ASD意味著我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沒有先入之見;焦慮與ADHD則有助於我迅即處理資訊,讓我在百無聊賴與極度專注之間用力蹦跳,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情境後,得以在心中一一推演出可能遇到的結果。我的神經多樣性衍生了如此多個身為人類有何意義的問題,但同時也賦予我力量,獲取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尋覓這些答案的方法,在人生中一直給予我至高無上的喜悅:正是科學的力量。人類模稜兩可、時常自相矛盾且難以理解之處,科學清楚明瞭,值得信賴,不會說謊,不會遮掩話中真意,也不會在你背後說閒話。七歲時,我愛上叔叔的科學書,這種直截、具體資訊的來源,我在其他地方就是找不到。每個星期天,我會前去他的書房,沉浸在科學世界中,彷彿壓力閥釋放之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找到東西解釋我最深的疑惑:與我同為人類的其他人。在這個拒絕提供確定感的世界中,我持續尋覓確定感,科學則向來隨侍在側,是最堅貞不渝的同盟、最忠誠可靠的朋友。
 
  而且現在,科學這面透鏡成了我觀看世界的方法,我在人類星球探險時碰上諸多人類行為,都可以用科學解釋這些行為之中最神祕的面向。科學可能對許多人來說晦澀難明,專業門檻太高,卻也得以闡明最至關重大的事物。比起舉辦團隊打造的活動,癌細胞可以教導我們更多有效合作的真諦;對於人類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我們體內的蛋白質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機器學習機制可以協助我們做出更有條有理的決策;熱力學解釋了在生活中建立秩序的難處;賽局理論為社交禮儀指引了一條康莊大道;演化論說明了我們彼此的想法為何如此迥然有別。我們藉由理解科學原則,得以更深入了解生活的本質:恐懼的來源、人際關係的基礎、記憶運作的方式、意見不合的原因、起起伏伏的感受、個人獨立的程度。 
 
  世界關上了面對著我的門,但科學一直是把金鑰,為我解鎖那道門,我相信,科學必須闡明的內容,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舉足輕重,無論是神經典型(neurotypical)、的人,還是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gent)的人,如果想更了解人,其實就該透過科學知道人如何運作,了解人體及大自然運作的模式。我們大多數人對於生理機制與物理化學作用的認知,只來自課本圖表的粗略印象,但每種機制與作用皆包含了特性、階層、溝通結構,在在反映出我們日常生活中體驗的一切,也有利於闡釋。只學其中一種,不學另一種,就像是閱讀一本頁數少了一半的書。科學界定了人性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若能更深入釐清科學,必有助於理解自身以及我們周遭的一切。面對各色人事,我們通常仰賴本能、揣測、假設,科學卻有助於撥雲見日,提供解答。 
 
  我以前得將人與人類行為當作外國語言來學習,因此認清,原來稱自己外語流利的人,也並非必定能淋漓運用所有詞彙與通達所有文意。我深信,這本我不得不為自己撰寫的使用說明書,有助於各位釐清構成人生經緯的人際關係、社會環境、進退維谷的窘況。 
 
  打從我有記憶以來,主宰我生活的就只有一個問題:如果你不是天生就能與人建立連結,該怎麼辦?我無法憑本能體會到愛、信任、同理心,但我迫切想要感受到,所以我成了自己科學實驗的活體受試者:測試那些能讓我成為人類的話語、行為、想法,若無法成為人類,至少,也能成為同物種之中能自理生活的成員。 
 
  我在追尋這份目標時,一直以來都很幸運,家人、朋友、老師都很照顧我,不吝給予愛與支持(有人則吝惜給予愛與支持,各位之後會讀到)。由於我在人生享受到各種禮遇,希望在此分享自身經驗,告訴大眾,以「差異」為出發點的話,哪些事情可能辦得到,哪些事情可以達成。我得的亞斯伯格症(常與高功能自閉症混為一談),反而讓我變得太「正常」,不像刻板印象中的自閉兒,又太特別而不像神經典型人,因此我將自己視為溝通大使,為這兩個我所處的世界搭起橋梁。 
 
  我也知曉,改變人生的要件,就是察覺到有人看見我,有人理解我,要意識到自己是人,有權做自己:事實上,是有責任做自己。人人皆有權與他人連結——心聲有權受到傾聽,言語有權受到重視。尤其,那些本質上與本能上都難以與他人連結,又為此拉扯撲騰的人,更是如此。我期冀透過本書所述的經驗與想法,得以強調我們身為人皆有共通點的重要,並提供找出共通點的新鮮方式。 
 
  是故,我誠摯邀請各位,和我一起踏進這個由亞斯伯格症、ADHD交織而成的怪奇世界。待在這個世界,固然感覺怪異,但想當然耳,絕對不會沉悶。記得帶上筆記本,把你的耳機塞進包包——耳機倒是很少離開我的耳朵,我對外在世界感官超載(sensory overload)的時候,耳機能有效替我阻隔紛紛攘攘。而有了這副耳機,就代表你準備好了。起而動身吧。



詳細網址: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失序卻有序的人】

 
顯然,對我來說,生活中必須處處有秩序感,秩序感是我可以仰仗的東西,可惜,秩序感並未轉譯成整齊的生活工作環境。自閉症者常有這種矛盾的特點,在我身上更明顯,我們渴求秩序與確定感,卻常常難以為自己打造。
 
因此,我們一旦找到可靠模式來控制日常秩序,就會緊抓不放,哪管水深火熱——食物怎麼擺盤,房間窗簾怎麼擺設,工作站的物品如何擺放,椅子如何擺正,我們都要用上那一套模式,全來自慣常生活的絲絲縷縷,我們將自己一條條捻接繫上,綁束聚攏,織就出日常運作(話雖如此,卻得看情形,往往驅使自一閃而過、一窩蜂湧上的確定感,又會迅即煙消雲散,令人摸不著頭緒)。
 
不過,儘管我多喜愛生活各面向都具有規律,要在我的國度裡建立秩序,我還是做起來勉勉強強。對我來說,撒滿各處的書籍與文獻,還有女王級「地板衣櫥」,不過就是個方便順手的布置,我可以迅速找到東西。然而,這點同時好似芒刺在背,我生活其他方面確實過度有序,在最重要的空間卻不見秩序,雖然一部分的我適合將所有東西丟得到處都是,強迫症卻也會湊上一腳,與存在於他處的那位有條不紊的小蜜,一起厲聲要求房間保持整齊。說我是有條不紊的人,結果臥室長成這樣,感覺起來好像在說謊(我就是沒辦法說謊)。這種固有的不一致讓我不知所措,像頸部扭傷,不同部位不對稱地互相對峙。
 
我自己對於秩序的需求,媽媽對於秩序該有的印象,我本能覺得有效率的環境,在這三者之間,我陷入拉扯交戰。這種衝突還是在如何創造「整齊」空間的問題之前就有的,我腦袋裡永無止境的排列結果接二連三投來,往終點前進的路線又五花八門,我哪知道客觀來看「整齊」實際上長怎樣。我一開始嘎吱作響地咀嚼那些排列結果,心就開始如葡萄乾般皺巴巴,焦慮全速旋轉。
 
思緒阻滯。類似自閉症者面前橫亙的難處,通常不是沒想法,而是太多想法。我們揣想所有可能的整理方式與組合,彷彿沒有濾鏡的廣袤風景,通常會讓我們坐困於中間地帶,無處可逃。就是自由度太大又選項太多可以用來組合,從各個角度以絲線拉扯著你這只人偶。



詳細網址: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

詳細網址: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 中文書>自然科普>大腦科學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