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9500086,頁數:272,出版社:博思智庫,作者:蔡惠芳,出版日期:2021/09/06,類別:心理勵志

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


內容簡介


─── 迷茫世代,身心安頓之道───
 
停下腳步,按下暫停鍵,跟久違的自己相遇!
變動時代的日常喘息,忙碌身心的安頓練習。
一個重新靠近自己,傾聽內在聲音的最佳時機。
 
  「慢一點,好讓靈魂跟上來!」
  安頓自我第一步,啟動心靈連線。
  疫病時代,一個重新靠近、傾聽自己的最佳契機。
 
  ➤不勇敢的時候,找自己──
  疫情之前,工作、家庭、聚會,多數人忙著衝刺生活,沒有太多時間留給自己。
  疫情之間,口罩、病毒、警戒升級,人與人刻意保持安全距離,竟加深內在的恐慌。
  疫情之後,讓靈魂跟上,緩下腳步,傾聽情緒,覺察情緒,進入「找自己」的旅程……。
 
  ➤迷茫時刻,開啟自我對話──
  「接下來該怎麼辦?」、「這件事情做了會怎麼樣?」、「我該怎麼做決定?」
  我們不急著找解答,試著梳理情緒,聆聽生命給出的訊息,在心裡慢慢演繹出更清晰的想法與行動,帶來一股支持、療癒的力量。
 
  ➤解憂角落,練習安住自在──
  我是誰?我在哪裡?為什麼哭泣?為什麼難過?未來會變得如何?
  人生也有「暫時卡住」的時候,找一處「解憂角落」,陪伴不順心的自己,讓身心安住。
 
  迷茫世代的安定學,獨處時刻的再看見──
  面對生活各種衝擊,社工與心理專家的觀點,重新審視獨處時的安頓之道。
 
  於是發現:「原來,我還可以重新選擇!」
  接納自我是一條漫長的旅程,希望這本書如同置身浩淼大海中的小舟,願能適時給予一些安穩的力量,在波瀾之後,更堅定地前行。
 
本書特色
 
  本書聚焦:
  ☉打破獨處迷思,找到自我對話的入口
  ☉不勇敢的時刻,給自己一個心理支援
  ☉面臨各種生命變動情境的思考與因應
  ☉開啟自我探索,動盪時代的安定處方箋
  ☉遇見自己,分享【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
 
莫急莫慌.安心推薦
 
  壺雕藝術家 丁仲星
  中華國際形象推廣發展協會理事長 朱正生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林怡吟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主任  陳佳宏
 



詳細網址: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打開自我結節的心靈鑰匙      ◎壺雕藝術家 丁仲星
 
【自序】在不勇敢的時候,找自己
迷茫世代,我們需要找到定位。
當我們遇到自己,然後把好久不見的自己接住了,甚至是抱抱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就能帶來一股支持、療癒的力量。
 
【前言】獨處時刻,擁抱缺了一角的自己
學習「擁抱」失落,品嘗人生的各種際遇,這個獨處角落於是成為安頓身心的地方,也帶動轉變的契機。
這股安穩力量,能在波瀾之後,讓我們更堅定前行
 
Chapter 1 不用怕,看見自己不為人知的那一面
疫情之前,工作、家庭、聚會,多數人忙著衝刺生活,沒有太多時間留給自己;疫情爆發之後,口罩、病毒、警戒升級,人與人刻意保持安全距離,行事曆一下子有了許多空白,竟加深內在的恐慌。
「停下來,好讓你的靈魂跟上!」此刻,正好讓自己喘口氣,在這個安靜的空間裡,傾聽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感受,進入「找自己」的旅程……。
 
1 自己,一切紛擾的起點?
2 拉回,越走越遠的自己!
3 我是誰?關於「我」的角色扮演
4 靜下來,找一個靠近自己的角度
5 自我對話,人生階段性整理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1 找自己的小遊戲
 
Chapter 2變動時刻的內在追尋,聽見自己的心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脾氣就是忍不住了……。」、「為什麼我會說出傷人的話?」這些看見都曾讓我們陷入懊悔或是低落的情緒中,當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從生活、人際、經驗、想像及轉變中,重新看見自己時,便能在不同階段和際遇中學習,找到安放自己的方式。
當我們接受自己本來的樣貌,就能夠自在地展現自我,進而接受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自然而然欣賞各種屬於自己的樣態。
 
1 獨處的必修課──從生活裡尋找自己
2 與人互動,但求真誠──從人際中發現自己
3 閃耀光芒的生命厚度──從經驗塑造自己
4 欣賞美的各種樣態──從想像中相信自己
5 流動的信念──從調整轉換中尋找自己
6 建立修復的韌力──在際遇中安放自己
7 我輩中年,同在的幸福──在時代中活出自己
8 躍出代溝,世代衝突的再看見
9 自我覺察,迷茫世代的安定學
10 人生下半場,學習安適自在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2 畫出自己的「生命線」
 
Chapter 3 暖心經驗,影響生命至深
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指出,在溝通的情境中,人們容易出現五種因應的互動型態,分別是指責型、討好型、理智型、打岔型及一致型。
當我們開始讀懂自己行為背後的想法時,才能夠貼近更真實的自己,更能明白過往被暖心照顧的經驗,如何影響生命至深。
 
1 冰山之下,隱晦的呼求……
2 看得見行為背後,隱藏著互動拉扯
3 發現情緒背後,貼近真實的自己
4 孤獨,但不孤單
5 保有改變可能,就是自我突破
6 嶄露真我,關係互動最好的方式
7 你的期待,並非我的期待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3 暖心經驗的自我照顧
 
Chapter 4 讀懂情緒,找回獨處安定力
每個人都是在「我」、「他人」和「情境」的互動當中,一旦遇到自己都搞不定的時候,總希望有人可以陪伴,給予協助。
當我們「只有自己」的時候,仍可透過自我陪伴的力量,進而突破僵局。
 
1 讓我靜一靜,展現自我陪伴的力量
2 涵容,情緒轉換的能力
3 看見內心小劇場,讓情緒安在
4 停看聽,避免情緒一再踩紅線
5 關係的傷,情緒記得
6 從遺棄的孤單裡,走出「心境界」
7 迷茫、焦慮又空虛?找到自己的人生指南
8 也許孤獨,但不心慌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4 自我冥想呼吸法
 
Chapter 5 修補斷裂,跟自己重新接軌
很多人會自己給自己一些「規則」,例如:不可以生氣、不可以流淚、不可以……,同時伴隨很多的「應該」:我應該堅強、應該勇敢……,好像人生從來就不屬於「我」,對生活少了感受,最後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
跟自己作伴的同時,也就是接回最開始的自己。
 
1 我不能生氣?整理想法,走出情緒漩渦
2 自我不設限,更多選擇性
3 創造一個新的自己
4 接住自己,型塑生命意義
5 勾畫另一段生命曲線,重新挖掘自我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5 為自己打破規則
 



詳細網址: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500086
  • 叢書系列:美好生活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5 x 21 x 1.8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惠芳


  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專業助人工作者。
  堅守在醫療場域,陪伴病人及家屬經歷生命中的生離死別。

  見證許多家庭在面對無常時的韌性,
  也常感動於困頓之後的展顏。

  想用這本書傳達──慌亂時刻,如何跟自己作伴,
  透過自我對話,找到身心安頓與邁步向前的力量。

  ◎經歷
  社會工作師
  醫務專科社會工作師
  諮商心理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社會服務室 社工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
  台灣癌症基金會專家顧問
  漸凍人協會社工專業顧問

  ◎相關審訂、著作:
  《媽媽 我好想妳:給病人與家人的關懷手記(中英對照)》
  《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
  《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與出口》
  《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
 



詳細網址: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打開自我結節的心靈鑰匙
壺雕藝術家 丁仲星
 
  本書主題很貼近藝術家的心境,有幸受邀擔任推薦人,也讓我一覽本書內容,拜讀餘韻,許許多多書裡的字字句句,竟然不自覺地跳躍在我的作品裡,陪伴我,鼓勵我,啟發我每一刀一琢的靈感與動力。
 
  感謝此書,讓我的創作路上,更加自在快樂,也增添了許多的對話融入作品之中。
 
  ▲停下來,好讓靈魂跟上來
  壺雕藝術本就是一門冷門的創作,半路出家的我,雖有上課學習基礎工法,但實際上大多還是要靠自己不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
 
  一刀一琢,深淺層次;一筆一畫,勾勒神韻,無一不是在不斷地自我思考、自我磨練、自我堅持之下,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作品。
 
  常常好不容易完成一個作品,接著要將成品送入不可預測的燒窯,運氣好時,完美呈現。然而大多時候,辛苦雕琢的作品,出爐時卻已不成原形,只能報廢重新來過。
 
  以往,自己常會陷入自責不已的鬱悶情緒之中,那時整個人幾乎無法再捉刀下筆,總要花上幾天的時間去盤整思緒,沉澱心情後,才能再次上工!
 
  有幸拜讀蔡惠芳小姐的大作《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頓時好像給了我一把打開自我結節的心靈鑰匙。
 
  「停下來,好讓你的靈魂跟上!」我試著用這樣的方式告訴自己,假使一直向前邁進,衝過頭了,連一個可以稍微倚靠一下的肩膀都沒有,何不等等自己的靈魂,和他聊聊,找出真正的自我欲望和需求,凝集自己和靈魂的共識,一起手牽手向前大步邁進。突然發現,腳步輕鬆多了,速度也快了起來,更重要的是,整個心情輕鬆而愉悅。
 
  ▲解憂角落,啟動心靈連線
  逢此疫情時代,更多人透過電子產品溝通交流,而人與人之間的實際互動也變得越來越少,彼此透過貼圖或罐頭文字互相鼓勵取暖,卻無法真正啟動心靈上的連線。
 
  如果你是過慣團體生活方式的工作環境,此時的改變,想必會給你帶來些許的不適應,那麼建議你參讀此書,學習如何――從生活裡尋找自己、從人際中發現自己、從經驗塑造自己、從想像中相信自己、從調整轉換中尋找自己、在際遇中安放自己……。
 
  透過一層層地解析,能讓你遇到無所適從的節點時,迅速找到掙脫束縛的最佳方法,也可以重新審視如何真正善待自己!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常常必須和自己作伴的孤獨工作者,那麼更應該拜讀此書。
 
  除了可以為你找到自己的「解憂角落」,妥善安頓自己的空間之外,還可以讓你學習接納自己,讓自己不再覺得孤單,進而重新和自己接軌,勇敢面對現實的未來而不懼怕,堅定迎接全新的考驗而不退縮!
 
  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跟自己作伴》希望與你一起稀釋孤單。
 
自序
 
在不勇敢的時候,找自己
 
  我們都希望活得精彩,於是在每天的日子裡一步步開拓、創造人生。
 
  有些人忙得不亦樂乎,有些人玩到樂不思蜀,還有些人選擇淡泊恬靜,只是不管哪一種生活,都經常會被問到:「這是你想要的嗎?」此時,你的回答是什麼?
 
  ▲迷茫時刻,開啟心中對話
  迷茫世代,我們需要為自己找到定位,難免會在某個「困住」的時刻,渴望找到一個出口,此時就有機會展開自我對話。
 
  多數人可能會問自己:「接下來該怎麼辦?」、「這件事情做了會怎麼樣?」、「我應該做哪個決定?」發問當下,就是在和自己對話。
 
  也許答案不見得很快出現,或許沒有答案,但是這個歷程讓我們看見心中的情緒、瞭解自己更多的想法。
  在混雜的思緒裡面可能有緊張、擔心和期待,這麼多東西攪在一塊的時候,會讓我們更加混亂,找不到方向。
 
  透過自我對話的整理,我們得以慢慢去蕪存菁,明白整個事件裡,自己的想法、期待和感受,於是原本的擔心、丟臉、害怕的事情,就逐漸清楚了。
 
  此時,內心會重新演繹出一個對自己更清晰的期待、想法及渴望,那個「覺醒的過程」可能一閃而逝,因此,容易讓我們忽略了自己給出的訊息。
 
  ▲不再逃開,重新遇見自己
  為什麼需要「跟自己作伴」?
  當我們感到混亂的時候,為什麼不去諮詢前輩、專家的意見?透過別人來跟自己作伴,不是一件簡單又省心的方式嗎?
 
  我們仔細思考這件事,「別人」可以提供一種陪伴,但是他們終究會離開,最後真正能夠陪伴我們的,其實就是自己。有些人透過心理諮商想為自己的困頓找到解答,這是很好的方法,但如果只是希望能很快得到問題的答案,結果可能會讓你失望。曾經聽到一個抱怨:「我花了那麼多時間跟你聊,都沒有作用,因為你從不給我答案!」心理師是用陪伴及引導幫我們找到自己的方向,陪我們看見情緒在哪裡、情緒怎麼來的,這些情緒又在傳達什麼訊息?即便你急著說:「我就是想要聽聽看你的說法啊!」急著求解的背後,可能只是想藉此逃開焦慮的表現。
 
  生命中有太多的匆忙與混亂;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我們囫圇吞食著各種生活體驗,又用逃避來消化它能夠帶來的滋養,孤獨也好,喧鬧也罷,總之,當外界有更多想要追求的事物時,心中渴望的那份踏實也將變得渺茫,而我們卻不見得會把「找回自己」當作優先次序,試問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跟自己作伴
  我們常在情緒中糾結的同時,也看到自己的堅持,在事件中、在關係裡,伴隨著面對與放下、或輕或重的抉擇,當時的起手無回,如今的不勝唏噓。生命裡有很多精彩光榮的時刻,也會有惆悵落寞的孤寂,而我們敲打著生活的日常前進,把「過去的我」及「現在的我」都拿來作為點綴,再把「遺憾」撿起來縫補,能讀懂當中的故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假使有一個機會,在事情發生當下,學會看見自己的「珍惜」、「脆弱」與「遺憾」,是不是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
 
  ▲獨處很可以,脆弱沒關係
  因此,當我們感到混亂迷茫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尋求解答,做出更好的因應與行動時,若是能夠有一個溫暖的照引,在我們不勇敢的時刻,提供一個心理支援,體會到――原來我們也可以陪伴自己,就是本書《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的最大立意。
 
  或許在某些情況和考量之下,我們不一定能及時找到專業心理師的諮商和引導,但是如果可以藉由本書分享的概念,試著和自己對話,在心裡慢慢演繹出一個對自己更清晰的期待、想法和渴望,從中找回邁步向前的力量,便是我寫本書的最大期盼。
 
  當我們遇到自己,然後把好久不見的自己接住了,甚至是抱抱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就能帶來一股支持、療癒的力量。
  希望你打開這本書,就像是打開了自己,讓我們一起重新和自己相遇吧!



詳細網址: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前言】獨處時刻,擁抱缺了一角的自己

 
獨處時的孤寂感,經常被誤解成一種被世界遺棄的狀態。
 
然而,我們看到好多藝術家,孤獨激發了他們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他們跟自己在一起時,更能夠專注地表達自己的靈思妙想。
 
▲跟自己作伴,享受孤獨而不寂寞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從眾行為」,就像這波新冠疫情剛開始時,大家不由自主的囤貨行為:泡麵、衛生紙……。很多時候我們的所做所為並不是出自個人的判斷,而是大家都這麼做,自己也就跟著做了。
 
因為跟著大夥一起行動,比較不會感到孤單,無形中具有某種安全感。然而,當我們跟隨他人腳步時,屬於個人的判斷及價值需求,也會在情境中降低或迷失。不妨思考一下,當我們跟著趨勢或潮流一窩蜂地做一件事,之後呢?
 
往往僅止於短暫的壓力釋放,不久又回到問題的本身,再往更深一層檢視自己的狀況,內心依然躁動不安。
 
寂寞,通常是處於一種想要有人陪伴,卻不可得,或想要融入群體,卻無法融入的感受;孤獨,則是在一種獨自無人陪伴的事實,或因意志選擇而需保持獨立,但內心依然有所依歸的狀態。於是,當我們面臨「獨處時刻」,反而是練習自我對話的契機,「跟自己作伴」讓自己孤獨而不寂寞。
 
一旦開始和自己對話的時候,內心是豐富的,此時的腦子裡產生很多想法,也會想起過往各種經驗,以及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自己。也許,思緒會想到未來的期望,或現在的一些人、事、物,當然,整理自己的過程,心情難免也會患得患失。
 
如果剛好想到一些令人愁苦的事,翻湧而來的情緒,恐怕就像是要將自己淹沒。因此,在獨處時,如果任憑自己憑空隨想,悠遊於想像之中,心思恐怕越飄越遠,不但做不到認識自己,反而讓自己更加混亂及糾結。那麼,如何找到獨處時的自在?
 
孤獨是自己跟自己作伴,透過更深層的自我對話,開啟心中那扇閉鎖的門,從中看見自己在事件中的位置,在聽見自己心中的聲音時,試著停留、感受並探問――此刻我的情緒如何?這些情緒怎麼來的?此刻我的心情被什麼影響?我怎麼看待這樣的自己?
 
在問答的過程裡,一方面釐清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也感受自己的困頓,但更重要的是看見自己想要珍惜的東西,也許是一個夢想,也許是一段關係,也可能只是找回曾經失落的自己,而我們也因為這樣的看見,從而更明確地清楚自己的方向。




詳細網址: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

詳細網址: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 中文書>心理勵志>個人成長>心靈成長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