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蓬萊舊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簡介
《多少蓬萊舊事》為楊儒賓近年來在學術工作之餘,補寫學術論證難以消化的情觸內容,文字不莊不諧,曼衍四溢,或可視為雜文。書中人物從崇禎皇帝、朱舜水、梁啟超、林獻堂到當代的溝口雄三、蔣年豐,其人或為上代我輩聞風興起之前賢,或為當代曾共同講學論道之師友。這些人物的意義都與作者近年關心的儒學的現代轉型議題相關,本書可視為傳統書目學所說的「衍義」,甚或是另類的學術注腳。
詳細網址:多少蓬萊舊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自序
大風起兮
崇禎皇帝在臺灣
扶桑秋雨裡的勝國遺民
章太炎眼中的臺灣人
剝皮寮中的章太炎
飲冰室裡熱腸人
五桂樓前一獻堂
綿綿蘭雨浩浩渭水
偉大導師的正經與不正經
名人堂外的孫立人
泮池沉香
悲欣交集與欣慨交心——弘一的臨終公案
一位淡入歷史的臺大校長
最後的同學會——追思王東明女士
李鎮源期待的一張政治處方箋
殷海光2
渡海後的臺靜農先生
最後的孔聖人
病榻上的陶淵明
海洋儒學與蔣年豐
前塵影事
人多走成路——回憶溝口雄三先生
劉靜窗與漩澓學
在梭羅的湖畔遇見孔子
于彭!那自斟自酌的畫家
鹽寮海濱的東籬居士
五回金門——邊界文學
仙真俠客會蓬萊
山寺歲月
八卦山時刻
詳細網址:多少蓬萊舊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3543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多少蓬萊舊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詳細網址:多少蓬萊舊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序
詳細網址:多少蓬萊舊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崇禎皇帝在臺灣
中國歷朝中,元清兩朝是以非漢族統治漢族的形式君臨中國的時代,從五族共和論述流行以後的20世紀來看,兄弟民族統治中國,無異一家成員輪流當家作主,自然不能說是異族統治中原了。但在20世紀之前,以漢族意識為中心的民族主義情感自然是很強的,前人稱作夷夏之辨。南宋末年,日落崦嵫的末代皇帝趙昺在陸秀夫等一批從難大臣的扶持下,一路抵抗,一路南竄,最後在崖山被大宋降將張弘範打敗,陸秀夫抱帝昺跳海殉國,南宋亡,中國第一次全面由非漢族的異族統治,時為祥興二年(1279)。當時治理中國的蒙元可汗在今日的北京掌權,主宰歐亞大陸大半地區的人民。由於蒙人是草原民族,文化傳統與中原異,世人遂有「崖山之後無中國」之說。
四百年後,同樣的故事幾乎重演了一遍。先是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於景山上吊自殺。緊接著滿清入關,先趕走李自成部隊,接著陸續消滅在南方中國成立的反抗政權,福王、唐王、魯王、桂王(永曆帝)等先後被消滅,1662年,除了臺灣尚有明鄭的反抗力量外,中原大地已無朱明的力量。乾隆年間,一位來華的朝鮮使臣責備當時的中原仕紳道:您們何以坐看朱明滅亡?明亡不只亡掉一個王朝,而是亡掉中國。明亡於何年?此年代關乎判斷者何人,明亡於1644年的崇禎自盡,或亡於1662年的永曆被吊死於昆明,都是常見的說法。我接受柳亞子、連橫等人的提法,認為明朝之亡亡於施琅入臺的永曆三十七年(1683)。我依循朝鮮使臣的思路,稱明鄭之亡的意義為「明鄭亡後無中國」。
由於漢民族在東亞悠久的歷史中,常居主導的地位,文化特徵明顯,文教傳統堅實,相對於周遭民族,易起民族的自豪感,一旦面臨政統斷絕,「無中國」之類的說法就會自然出現。這種說法中的「有中國、無中國」意指超越一個姓氏王朝以外的文教傳統,朝代亡而文教傳統仍在即是「有中國」,朝代亡遂連堯舜周孔文教傳統一併滅亡即謂之「無中國」,明清之際的顧炎武稱文教傳統為「天下」。宋明兩朝之亡,不只是亡掉趙家王朝與朱家王朝,而是連久遠的文化傳統也斷掉,這種王朝之亡稱作「亡天下」。
詳細網址:多少蓬萊舊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多少蓬萊舊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