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台夜話(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在森林水邊的孤寂之聲,夜裡有多少人能聽到並不重要。
哈金:只有獨特的精神和不群的姿態才能成就文學!
以身居邊緣的心態,跳脫精神綁架的陷阱
用旁觀的澄澈眼光,在紙上安靜地勞作
真正優秀的作品能夠把人物的感情和思想鮮活地保存下來,使其傳之久遠。
移居他鄉的人常用旁觀者的眼光來看問題,並能身居其外客觀地審度事務,也不得不重新反省以前接受的價值觀。正是這種身居邊緣的心態讓我在一些文章裡常常討論個人和國家的關係。──哈金
哈金是作家、是詩人,也是老師。他去國離鄉,又建立自己的家園,讓泡沫似的鄉愁轉為生存之道,不受傳統由心而生的道德情感約束,區別「故鄉」與「家園」的概念,並誠懇、和諧地投入每一日的生活之中。
他以多元的創作者身分,細細書寫創作與生活的關係。《湖台夜話》共分三輯:重建家園、紙上生活、小說天地。從漢語到鄉愁、政治到國族、論者到讀者,哈金一針見血卻又不帶痕跡的訴說與創作最貼近、且最為真實的面向。教創作的人都知道技藝可傳,但眼界難授,甚至不可教,而作家最終的發展是由眼界決定的,文學則是以傑作來定期。除了闡述創作的本質,哈金同時說翻譯、評作品,自人的內裡出發,由創作者的角度,維繫不朽的藝術。
詳細網址:湖台夜話(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序|甘居邊緣
重建家園
重建家園
故鄉和家園
鄉愁的陷阱
愛國的條件
國家的神話
人權也是中華文化對人類的貢獻
暴民與暴君
紙上生活
文學與不朽
才能與成就
你的讀者是誰?
小眾與大眾
飢餓與寫作
藝術塑造現實
文學的結構
從文學內部來談文學
從漢語出發
遷移中的詩歌
寫作與生存
小說天地
什麼是小說
成功的迷津─—張愛玲的英文小說
險惡時刻
美國人為什麼不喜歡讀翻譯作品
小說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
小說中的細節
也談奈波爾的《米格爾大街》
生活經驗與小說創作
回憶錄的局限
寫作與挑戰
詳細網址:湖台夜話(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56798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哈金作品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湖台夜話(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哈金
本名金雪飛,195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服役五年。在校主攻英美文學,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英語系,1984年獲山東大學英美文學碩士。1985年,赴美留學,並於1992年獲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學位。2014年獲選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終身院士。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
著有詩集《沉默之間》(Between Silence)、《面對陰影》(Facing Shadows)和《殘骸》(Wreckage),論文集《在他鄉寫作》(The Writer as Migrant)。2011年起在臺灣陸續出版中文詩集包括《錯過的時光》、《另一個空間》、《路上的家園》。
另外有四本短篇小說集《光天化日》、《新郎》、《好兵》,和《落地》;八部長篇小說《池塘》、《等待》、《戰廢品》、《瘋狂》、《自由生活》、《南京安魂曲》、《背叛指南》、《折騰到底》;一部人物傳記《通天之路:李白》。
短篇小說集《好兵》獲得1997年「美國筆會/海明威獎」。《新郎》一書獲得兩獎項:亞裔美國文學獎,及The Townsend Prize小說獎。長篇小說《等待》獲得了199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和2000年「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為第一位同時獲此兩項美國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並入圍了普立茲文學獎。該書迄今已譯成三十多國語言出版。《戰廢品》則入選2004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入圍2005年普立茲獎。
詳細網址:湖台夜話(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序
自序
甘居邊緣
哈金
漢文化中流亡的概念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的流亡者無論飄落到多遠,也走不出漢文化圈。最多是蘇武牧羊北海,但那裡仍是漢文化的邊緣,是匈奴等部落繁衍的地方。如今流亡意味著去國離鄉,不得不在異國生存——學習外語,學會謀生,接受人類共有的價值,甚至生根。在中國人的基因裡,這種異化的生存狀態很難承受,所以許多海外流亡人士常談起將來能「回家吃餃子」,好像餃子只有故鄉的香。
其實,這都是泛情的說法。漢文化中也有崇尚「躬耕」的傳統,即專心經營自己的園地。陶淵明甘願自食其力,「躬耕非所歎」,不光是他的心境高遠,澹泊名利,也因為他擁有「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如今,普天之下莫非黨土,每個人的帳戶都由國家掌控,在大陸「躬耕」之說已經沒有現實依據。但如果你走出國門,你就不得不像別人一樣正常地生活——以個人的勞動來支持自己和家人,靠自己的能力與別人競爭,興敗存亡全憑一己之力和運氣。這種「平等」是自由的起點,既折磨人也是機遇。
這種生存狀態迫使移居他鄉的人常用旁觀者的眼光來看問題,並能身居其外客觀地審度事務,也不得不重新反省以前接受的價值觀。正是這種身居邊緣的心態讓我在一些文章裡常常討論個人和國家的關係。
三年前林載爵先生約我給《聯合文學》寫專欄,每月一篇,我欣然接受,一共寫了兩年。由於這是文學雜誌,我也寫了一些關於文學的文章。現在集結成書,覺得很幸運,終於用漢語直接寫了一本文集。至於好壞,就請讀者們自己端量、包涵了。
「湖台」是我家的住地,英文是 Lakeview Terrace,附近的幾個湖其實並不在視界內,屋外到處都是樹林。不過我喜歡「夜話」的意境,想像這是一個在森林水邊的孤寂之聲,夜裡有多少人能聽到並不重要。
詳細網址:湖台夜話(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才能與成就
「學霸」這個詞在漢語中曾經跟「學閥」是同義詞,只是近年來這個詞有了新意,專指成績超人的學生。學霸們多會考試,記性好,能考入名校,人生中也就有可能「出人頭地」。而英文中則沒有與「學霸」對應的詞,往往以拉丁詞 summa cum laude來表達成績最優異,不過這個詞通常只在履歷中使用。一般來說,人們並不把會考試看作是什麼才能。我來美國三十多年了,一直在大學裡學習和教書,從來沒考過試,也沒給自己的學生出過考卷。當年博士資格測試時,也就是寫三個小時關於福克納的《押沙龍,押沙龍!》的評論。老師們要檢查和斟酌你有沒有思考和批評的能力,表達得是否準確清楚。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見解,就很難獲得繼續讀博的資格。當然,許多別的大學的博士資格仍需要通過系統的考試來獲得,這完全由學校自己決定。
「學霸」對中年的人來說應該是個貶義詞;到了這把年紀,別人稱你為學霸,是因為你沒有別的成就,你曾經有過的才能是會讀書、能考試;就是說你曾經是個優秀的學生。如果說某個家庭的成人都是學霸,那給人的感覺是在貶低該家人,等於說全家都一無所成。有位哲人說過:「二十五歲前每個人都有才能,難的是五十歲後仍有才能。」才能就像肌肉,不常鍛鍊和使用就會枯萎。而「學霸」則是青春期學校中的現象,是以居於別的同學之上為前提的,是需要眾星捧月的。但當你離開校門,面對世界要用自己的拳頭打出一條生路時,這種青春期的才能已經排不上用場,你必須將它發展成為更持久、更強壯的才能。而長久非凡的才能往往與成就密切相關,相得益彰。
詳細網址:湖台夜話(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湖台夜話(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