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1366005,頁數:224,出版社:如何,作者:陳子蘭,出版日期:2021/10/01,類別:心理勵志

『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


內容簡介


  ★知名「腦跡諮詢師」首次出書!曾幫上萬人評量,發現真實的自己、消除育兒焦慮、改善婚姻關係!

  ★學員盛讚,如春風化雨!
  「整個心是雀躍的,好像在茫茫大海抓到救生圈。」「全家人的心立刻轉變成溫暖柔和。」

  ★暢銷親職教養專家 羅寶鴻老師專文推薦!
  「要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怎麼把教養做好?子蘭老師這本書已經完全涵蓋所有正向教養的最高指導原則,直指人心,令人佩服。」

  育兒焦慮、職場壓力、婆媳憤怒、愛情委屈、照護無力……
  排山倒海的情緒,逼出你心裡的防禦小刺蝟,
  看似守住了你的心,卻也使你更不快樂了。
  跟著腦跡諮詢師一起探索自己、孩子和親人的內心感受,
  解開自我防衛的枷鎖,找回愛自己、愛他人的能力,
  各種煩惱也隨之灰飛煙滅!

  認識防衛機制,讓關係更美好!

  內心有愛的人不恐懼,心靈放鬆治百病!
  讓成年後的自己,卸下防禦盔甲,
  發現最真實的純真自我,讓我們重新愛!


  每次在諮詢時,個案總會說:「老師,您說的怎麼那麼準啊?」
  真的不要再說我像「算命」一樣準。
  其實,只要好好認識防衛機制的運作方式,誰都可以準確預測!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自我保護機制,卻不自知。
  它是心理的本能反應,本來是保護自己的,卻反而傷了自己與他人。
  這本書特別獻給所有陷入各種煩惱泥沼脫不了身的人!
  它可以幫助你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可以幫助你自我成長和自我療癒。它是讓親密關係更前進的書,是人際關係書,當然也是父母需要的幼兒教養書。
  你可以隨自己的需要用它,脫下你心中的刺蝟盔甲,擁抱更美好的關係。

學員感動分享

  子蘭老師常說,愛從說話開始,真是深深認同!溫和說話帶來幸福的感覺,讓我心中更穩定踏實,感謝老天爺!感恩一切!(黃佳慧)

  使用子蘭老師的方法得到孩子回饋的例子好多啊!老師說的原體驗,也是其一。把身體感受的權利交給孩子,他們可以做出令人驚喜、驚訝的決定!(嫻一)

  老師謝謝你,這次的訪談點醒了我的教養問題。媽媽的心夠柔軟,孩子才會表達內心真正的自我。(鍾美雲)

  〈陳子蘭老師線上說話課〉內容扎實到我聽了好幾天才聽完,每天都有大亮點,「說話教育會讓人幸福」,一起來學習吧!真的太感謝老師。(李愉婷)

  今天抓緊時間,才聽老師十分鐘的錄音檔,整個心是雀躍的,好像在茫茫大海抓到救生圈了。(利縝)

  老師的那份報告很有幫助,我少唸一點孩子,但讓小孩知道我關心他,相處起來變輕鬆了。(Chiung yen)

  過去愛孩子的方式好像太用力了,很容易讓雙方都受傷,現在開始學著輕輕的愛,家裡的氣氛沒有那麼緊張。當我的亞斯兒情緒要起來時,我也比較能冷靜面對了。(郭小拉)

  子蘭老師的魔力太強大,只是LINE,還沒碰面,卻已被感化學習溫柔和轉念,應該和老師合照放在家裡,全家人邊深呼吸邊看照片,心立馬變柔和。(秀秀)

 


詳細網址:『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 「歷盡萬般紅塵劫,猶如涼風輕撫臉」的陳子蘭老師   羅寶鴻
〈推薦序〉 跟著子蘭老師學會卸下防衛盔甲,回到愛裡  林絲草
〈自 序〉 看懂防衛機制,發現美好的自己
〈前 言〉 讓我們,重新學會愛!
 
PART 1 探索腦跡,發現真正的你  
你認識自己嗎?測測你的防衛機制有多強!
假面具?其實是防衛機制  
認識防衛機制後,你比算命師還準   
防衛機制,是三個人格成分的產物   
「我」對話的過程,就是在調節自我
 
PART 2 他就是故意要害我?!──病態防衛
妄想投射:跟自己過不去,痛苦的是自己
否認:拒絕感知,害怕被咎責     
歪曲、誇大:內心自卑,才會扭曲事實來自保     
分裂: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
偏激的投射:都是因為你,我才會這樣!
 
PART 3 老闆總是愛挑毛病?!──不成熟的防衛 
直接行為、衝動:情緒一來,想罵就罵,想打就打
幻想:光想不做,問題不會自動解決
理想化:吹毛求疵的人,內心往往孤僻、猜疑
消極攻擊:放冷箭、做事拖延,都是不成熟的防衛
投射:習慣說別人錯的人,自己永遠不會進步!
投射認同:仰賴他人認同,就無法走出自信人生
心身症:想著想著就病了,是希望引起注意的討愛行為
 
PART 4 以為把自己與人事物隔絕,就能不受傷──神經質的防衛
替代:最親密的關係,就是最倒楣的關係
慮病症:過度關注或擔心自己是否生了重病
理性作用::為一點小事,情緒激動有必要嗎?      
隔離:把自己感到最痛那件事的情緒隔離起來
合理化:自己明明不是很滿意,卻硬要說好
反向作用:明明在乎卻故意說成不在乎
退化:心理退化是想引起主要照顧者的關注
壓抑:不是沒感受,只是不習慣表達情感
 
PART 5 愛自己,也愛別人──成熟防衛
利他行為:自己舒服、別人也能快樂,就是利他
期望:不只是想想,實際做了才可能滿足
同理心:有愛,讓人能夠將心比心
幽默感:內心越自在,就越能幽默看待事物
仿同、認同:模仿他人的優點,增加自身的能力
昇華:當外境無法改變時,吃苦當吃補
思想抑制:等待也是一種解,不讓自己鑽牛角尖
 
〈學員的學習分享〉   
〈後記〉  每一件事情的發生,一定都有它的巧安排
 


詳細網址:『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66005
  • 叢書系列:HAPPY LEARNING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0.8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子蘭 


  親子教養、兩性演講專家/腦跡諮詢師/兒童閱讀諮詢師/理科智慧家庭暨人類工程學院處長。

  自許為家庭教育工作者,擁有10年以上的實務經驗,在全國各地推廣智慧家庭的觀念與方法,提供包括婚姻家庭、夫妻婆媳、親子教養,以及個人成長認知調整等諮詢和建議。近年除了演講,也透過網路社群與父母們分享育兒觀念,並提供兒童行為改變及婚姻諮詢服務。

  同時,她也是一位「腦跡諮詢師」,腦跡是認識自己與他人內心感受的依據,可藉由腦跡心理量表來了解彼此內心的感受,予以修正互動模式。她相信,就像一棵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的滋養才能長大,家庭也需要呵護和經營,用對方法才能充滿愛與溫暖。
 


詳細網址:『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歷盡萬般紅塵劫,猶如涼風輕撫臉」的陳子蘭老師
(羅寶鴻 蒙特梭利教育專家、暢銷親職教養書作家/著)


  陳子蘭老師在親子教養、夫妻關係與個人成長領域,有超過十五年以上的經驗,一直以來我都稱呼老師為「前輩」。

  會稱呼子蘭老師為「前輩」的原因,是因為在追蹤老師臉書多年下,發現老師文章的字裡行間,除了有對孩子內心精準的詮釋、對父母行為包容的寬廣,對人性善惡的認識與接納外,還有一份身為智者與長者的涵養與闊達。

  這確實是一個我尚未到達、但心嚮往之的境界。所以,我稱老師為「前輩」。

  每次讀前輩的文章、聽前輩的課程,總讓我感到如沐春風,得未曾有。在前輩輕描淡寫的語言裡,蘊藏著深睿的教養道理與人生哲理,以及一份「歷盡萬般紅塵劫,猶如涼風輕撫臉」的灑脫與洗鍊,讓我深感佩服。  前輩的文字,總是精簡,但發人深省。 前輩的話語,總是溫柔,卻鏗鏘有力。  仁者如山,智者如水;但前輩在多年人生歷練與學習下,讓自己既有仁慈的相貌與氣質,讓人容易親近卸下心防,又有洞察人心的智慧,讓來者的困擾常被一語道破,豁然開朗。所以多年以來,一直跟著前輩學習的人非常多。(我有許多讀者,都是前輩的粉絲)

  前輩博學多聞,身上帶著多把刀,刀刀鋒利。很欣喜前輩終於要出第一本書了!但作為親子教育專家的她,第一本書主要講的卻不是教養,而是人性中的「防衛機制」。

  我認為這實在是太高明了。

  作為一名親子教育工作者,多年來與孩子家長互動下,我發現彼此常起衝突的終究原因,並不是因為不愛對方,而是因為雙方內心都有自己所未覺察的「防衛機制」。

  若父母能藉由這本書,看清楚自己有哪些防衛機制,逐漸就能妄盡還源,找回原來真實的自己,與內在本有的愛與生命力連結。

  同時,在看清楚自己的防衛機制後,將心比心,自然就能了解孩子各種的不當行為,其實也是來自防衛機制。

  不被假相所欺騙,自然能看見真實。當孩子的真實被我們看到了,他會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我們就能幫助他找回自己內心本有的真、善、美,往正向人格發展。

  所以,當我們內心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就會改變。

  而當我們看孩子的方式改變,跟孩子的互動也就會改變。 彼此不再用防衛機制傷害對方了,互動改變了,關係自然就好了。

  要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怎麼把教養做好?子蘭老師這本書已經完全涵蓋。 從這個角度切入,不談教養方法,卻涵蓋所有正向教養的最高指導原則,直指人心,是多麼地雋永、簡潔,令人佩服。

  而且全書都以簡單易懂且親切的文字編寫,讓人看起來輕鬆、舒服,易於了解吸收,一看就知道是子蘭老師的手筆。

  這確實是要了解人性、了解人心與了解教養的智者,才能寫出來的一本好書啊!  誠摯推薦給大家。

跟著子蘭老師學會卸下防衛盔甲,回到愛裡
(林絲草 陳子蘭老師學員、四個孩子的媽/著)


  我是在對自己極度懷疑的狀態下認識子蘭老師的。

  還記得剛發現自己懷上老四的時候,才得知家中的兒子有情緒發展上的問題。

  那時的我每天過得水深火熱,除了挺著一個肚子、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外,三不五時還要跟兒子過招,在家育兒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熬,深深覺得這樣的日子好苦、好像看不到盡頭。

  我常常思考:「明明從生完老大開始,我讀了那麼多的育兒文章跟書籍,怎麼可能有我教不來的孩子?書看了那麼多,我怎麼還會用怒吼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呢?」

  也因為這樣,我對自己產生了很大的懷疑:「我有愛嗎?我怎麼可以這樣對自己的小孩?這樣的我,怎麼還可以懷老四,我對得起這些小孩嗎?」種種負面情緒油然而生。猶記得那段黑暗期,我常常把情緒任意潑灑在其他孩子跟另一半身上,搞得整個家庭烏煙瘴氣。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了改變的契機,而這應該就是老師常說的「巧姻緣」吧?

  當時我的好友圈有人點讚子蘭老師的文章,冥冥之中子蘭老師的文章跳了出來,很巧合地被我看見了。 點開文章一看,裡面傳達的理念很棒,於是我再連結到這位老師的個人臉書、閱讀其他文章後,得知這位老師有在為人做腦跡諮詢。當時「對於人生極度懷疑、很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我,二話不說約了老師做測驗,跟子蘭老師有了人生的交集(直到現在)。

  這是我與子蘭老師相識的由來。 我跟老師第一次見面,是為了看腦跡報告。在人來人往的「摩斯漢堡」速食店裡,子蘭老師用沉穩的口氣對我說:「看書很好,但是不要拿教條來教小孩,也不要拿知識來批判他人,這樣就傲慢了!」

  頓時間五雷轟頂,原來過去的我,縱然看了很多書,但充其量也只是遵照著書裡講的「道理」在教小孩,而不是用「愛」在灌溉孩子。 難怪我兒子會暴跳如雷呀!

  情緒比一般孩子還要敏感的他,一定就是發現媽媽對他只有滿滿的「管教」,而沒有一點點的「愛」,所以他才會使盡各種方式表達不滿。

  在做完諮詢後,我才知道我住家附近,有位媽媽會定時把子蘭老師請來社區上課,於是開啟了我跟著子蘭老師「拜師學道」的成長過程。

  子蘭老師授課的範圍很廣,上到親子,下到姻親,或是自我成長的課程等,子蘭老師總是用最容易懂的方式,引發我的共感。

  像是在《四夠教育》裡聽到「愛夠,良知就夠」;在《說話課》裡知道「愛是從說話開始的」;在《道德課》裡學到「我所知道的,不過是別人的千萬分之一,所以不要隨便批判他人」等。

  或許是之前養成的閱讀習慣起了作用,每次只要聽完一堂課,我便可以馬上抓到老師想傳遞給大家的理念。所以只要每上一次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觀念好像又比上次上課時還更完整一些、更進步一些了。
 
  這種學到東西的成就感,讓我心情非常愉悅,也慢慢開始學會無條件的接受孩子的樣貌,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是有條件的愛孩子。

  子蘭老師這本書的主題「防衛機制」,好像是我開始跟課後,聽到的第四堂還是第五堂課。記得那時剛聽完這堂課,我馬上把它列入子蘭老師必聽課程第一名。

  我的頭腦裡常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一樣的問題,別人就不會生氣,到我這兒,我就氣到不行?」「為什麼一樣的狀況,別人就可以冷靜處理,而我卻焦慮不安呢?」

  「防衛機制」這堂課,讓我了解到自己頭腦裡的這些毛躁念頭是怎麼來的,同時也知道了別人的毛躁情緒,有可能是因為哪些關係?

  套句子蘭老師常說的:「知道就好。」 當我在知道一個人的內心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不當防衛」之後,心中頓時豁然開朗──原來我們大家都不是故意的,原來只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都受了傷,所以才會啟動了不當的防衛機制,想保護自己。

  如果你跟一開始的我一樣,常常疑惑自己到底怎麼了。我想,或許你可以試著打開這本書,細細閱讀書裡的文字,深深地挖掘自己,想想自己的過去,或許你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也就如同子蘭老師在書裡提到的「發現自己,就是改變的開始」一樣,在發現自己的毛躁從何而來之後,我們也就可以知道該怎麼去正視它、接受它、修正它了。

  現在的我,依然是一個不完美的媽媽,但我想,在子蘭老師的溫柔帶領下,至少我可以更勇敢地面對自己,更有勇氣去做一個雖不完美,卻是獨一無二的媽媽。

  感謝老師,感謝我生命中的所有貴人,謝謝你們。

自序

看懂防衛機制,發現美好的自己


  在這個物質生活水準大幅提升的時代,人的心靈世界是否也跟著提升了呢?

  經常有人用玩笑話的語氣對我說:「你的工作最好了,世道越亂,家庭教育、婚姻、親子諮詢的工作就會越好,因為大家的內心都不快樂,家庭的衝突就會不斷,個人也會有很多問題,都會想要來找你諮詢……」

  我都笑著回應:「是這樣嗎?」

  應該不是吧?!那是因為現代人的物質生活變好了,開始有自覺地轉往自己的內心深處尋找自己。
過去的人忙三餐的生活就已經大不易,誰還能有心力去思考內心層面?而現代人生活水準提升,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進而才能想到要追求內心深處的平衡。

  找我諮詢的人越多,也代表著心靈世界的普遍提升。越來越多人知道人生不單單只是向外求物質、一味地追求高物質面的需求滿足而已,而是更能察覺內外是一個平衡的道理,外在物質追求越高,內在心靈更空虛。

  來尋求諮詢的人當中,有不少常感嘆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明明生活沒有過得不好,但就是不知道哪裡不對,老覺得自己不快樂。

  每天忙碌的工作,是累積了很多的財富,但內心卻有被掏空的感覺,因此,會想要借助腦跡諮詢來找到自己,找到自己與人相處的平衡點。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心靈成長歷程。

  每個人都在追尋一個東西。 「追」——是動的意謂。 「尋」——是找回自己原來的物件。
 
  那麼追尋就是一種動態的、積極的找回原來屬於自己的東西。

  矛盾的現代人,總想追尋一種連自己也說不上來的感覺。那種感覺似曾相識,好像應該,但實際上卻又不對勁。

  你是否曾有一種經驗,在聽了某一段話、看了某一段文字,突然彷彿頓悟了一番的猛點頭:「對!就是這樣,我心裡想的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在你的內心早就有所體驗,只是你一直都不了解,又或許一直都知道,只是茫然的不知所以,讓擔心、害怕、焦慮……所有負面的能量籠罩著你,失去清心的能力。日復一日的生活到最後,你就會開始尋找一種自己想要的感覺。

  不需追尋,不需往外求,只要你願意,靜下來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你會發現所有的美好,一直都跟著你。

  不需追尋,美好一直都在! 你需要的是一個正向能量的提醒,適時的一句話、適當的愛與關懷,感覺就回來了。
 
  在紛亂的都市叢林裡,難得可以靜,忙得沒有時間靜下來,有一種方法可以試試看,不需向外追尋,而是往內看、往自己內心深處看,只要靜靜的坐著,看看天空的雲彩隨風變化,看看自己的心,正隨著什麼而變化。

  你的心正隨著什麼而變化呢?

  自己的心需要靠自己調節,當然你得具備一些認知來幫助自己調節。 因此,我想帶大家進入「防衛機制」這個心理學領域,讓你看懂自己與周遭的他人。

  我是因為看懂這防衛機制,而發現自己的。 所以,我也期待你也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 「找到自己」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自信與心靈平靜,自由自在的滿足感。 「找到自己」才不會讓自己困在不自覺地自我保護,以及對他人的負面情緒的敵意裡。

  這本書要跟大家談的是,我們每天都在用自我保護機制卻不自知!它是心理的本能反應,本來是保護自己的,卻反而傷了自己與他人。

  你,一直都不知道吧?!

前言

讓我們,重新學會愛!


  我是個腦跡諮詢師,每天的工作就是與人談話,什麼內容都可以談,我經常說我管很大,任何一位家庭中的成員,都可以是我服務的對象。

  總有人對「腦跡諮詢師」這個職務感到好奇:這到底是什麼啊?

  基本上,「腦跡」就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與認識他人的依據,跟個案討論諮詢有關夫妻、親子以及個人等問題。

  這,就是我的工作。腦跡就是我們的人生劇本  每個人從出生到現在,所接觸的各種人、事、物的刺激,儲存在大腦的感受記憶,就是潛在性格,也就是腦跡(人生劇本)。

  一般觀察到人的外在行為,和真實的內心世界有很大的差距,就像是生病時的感覺和X光片照出來是不一樣的,所以想真正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感受,就可以透過這個科學檢測,來幫助修正自己或與他人的互動方式。

  它是運用哈佛大學百年研究發展的心理需求量表,幫助自己了解潛在性格的心理狀態,認識九大氣質與六大心理需求,包括人際關係、聰明才智、情緒反應、自信心、幸福感、學習潛能,以及性恪模式。  誰需要諮詢腦跡?  腦跡評量可以提供你修正的方向,是一個可以讓你整理好心情,再出發的方法!藉由這份評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緩和焦慮、改善關係,使生活更美好。例如:

  1.想要針對教養的方式來做改變: .想知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經驗過的人、事、物,在他的腦裡留下了什麼印象?而這些帶給孩子的內心感受(情緒)和學習潛能(認知)心理狀態是如何? .目前正處在令你傷腦筋的教養問題,例如:孩子老是不按牌理出牌,不聽從管教、明知故犯、哭不停、兄妹吵架、不聽話、打人、吐口水、不吃飯、愛哭⋯⋯面對這些教養問題,該怎麼辦?

  2.想從孩子的行為中,了解父母自身的問題: .孩子的所有行為源自於家庭系統,尤其是依戀關係較親近的媽媽,所以媽媽的價值觀念很重要,媽媽是什麼內心感受,也或多或少影響著孩子的適應情境能力,以及解決事情的能力。

  3.想針對婚姻中的夫妻關係再成長: .與另一半的互動,偶有力不從心時,不懂另一半的心理需求,也不知該如何與其應對?雖不至於造成有溝沒有通,但不想繼續惡性循環的相處模式。

  4.想要認識真正的自己,自我成長: .希望透過客觀的、科學的角度來覺察自己,發現自己的潛在特質及不自覺的盲點,進而提升自己。  腦跡報告的作用  腦跡是個滿有意思的心理應用科學量表。

  腦跡,會顯示出一個人的認知特性、感受紀錄,以及潛意識的內容摘要。

  當諮詢師看到腦跡報告時,可以快速的知道來談者的心理狀態,例如:性格衝動、壓抑、過度理想化而不切實際、歪曲誇大而要求完美、自信卻焦慮、妄想而脫離現實、消極攻擊而拖泥帶水、太理智而難以表達內心的欲求和情感、神經質而易吹毛求疵與責備他人、因為偏激而覺得一切都是別人故意,或者當看到報告中出現「情感中傾向於期待他人的回饋」等文字描述時,就不難看出,個案很容易感覺到自己的付出都被他人「合理化」,而產生內心的不平衡。

  上述的種種,都可以從腦跡報告所顯示的文字,來幫助認識自己!諮詢師也可以很快的從報告中找到來談者內心深處的盲點,幫助來談者看到自己的「防衛機制」,進而修正認知,調整心態。

  可以說,腦跡是心理應用科學的偉大發明,不但可以認識自己及家人,更可以幫助自己清楚的看見,我是否正處於無意識狀態下,用著不當的防衛機制在保護自己,卻不自覺的傷了自己與他人。

  就算不做腦跡評量,透過本書的說明及個案故事,我將帶領大家,從認識自己開始,進而發現自己的防衛機制,同時也會告訴讀者朋友們,在防衛機制升起時怎麼辦?有哪些方式可以不讓親愛的家人、朋友、同事因為我們的防衛機制,而造成兩敗俱傷。

  讓我們,重新學會愛!

  假面具?其實是防衛機制 防衛機制,又稱防衛機轉。當人面臨到威脅時,一定會產生焦慮的心理感受,因此就會想辦法克服自己內心的焦慮。  人與人的互動,彼此都戴著「面具」,而這些假面具,其實就是「防衛機制」是自我保護而起的念頭。  曾經有個個案來找我諮詢,一開始都不太講話,面無表情地看著我,一副等待著我問她問題的感覺。 「你是因為什麼問題,來找我做腦跡諮詢的呢?」

  「沒有什麼特定的問題啊!」她說:「會想來諮詢腦跡是基於好奇,因為朋友告訴我,你的腦跡諮詢很厲害!所以,我是因為好奇而找上你,不是因為有什麼事情需要諮詢。」接著又說:「我的工作收入很好,夫妻相處也很不錯,父母、家人相處也都沒有什麼問題……」  說謊話是為了保護自己  「那好,這樣我就只能針對腦跡報告上的文字語言來跟你解釋,好嗎?」 我告訴她,腦跡是一個心理健康檢查的量表,可以看出她目前的認知與內心感受,以及潛意識的內容摘要。

  她的腦跡報告上出現: ◎性格模式:面對挫折難以解決,無法因應情境做調整。 ◎工作態度與發展方向:理性與實際能力有差距,受挫時情緒化而自卑。 ◎潛意識:往事無法忘懷,所以常有焦慮及多重牽掛;難以表達內心的情感。  「這些文字上的意思,可能是你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內心有事,也習慣不想說或懶得說,可能你覺得,說了也沒有用,因此……」

  突然,她眼眶紅了,瞬間哭出聲來!這時,她才真正的說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而在這之前,她說只是因為好奇而來諮詢腦跡,也就是在人前戴上面具。

  越自我防備,就越容易對他人抱有敵意  當信任關係沒有建立時,人習慣戴著面具與他人互動,而這往往就是自己不快樂的開始,因為不信任他人,而習慣的戴著面具。

  即便內心非常不快樂,也要戴上快樂的面具,告訴眾人,其實我過得很好。

  面具戴久了,可能到最後都忘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因此而迷失了自己。

  假面具就是不當的防衛機制,是自我保護的本能,而長期的自我保護,卻把自己封閉得更深層。
 
  腦跡是心理的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慢慢的卸下自己一層一層自欺欺人的假面具。

  越想保護自己,就越容易對他人抱有敵意。
 
  越是對他人抱有敵意,自己的內心就越不快樂。
 
  有些人會運用自己本身的理性和智慧,來找出讓自己焦慮的問題來源,然後解決問題;但是有些人卻無法自我覺察到焦慮的來源,這個時候,就會用非理性的情緒來自我保護,也就是心理防衛機制。
 
  一個人為什麼會形成自我防衛,原因跟原生家庭的童年經驗有關;與父母、手足以及其他家人的相處模式有關;也跟我們在求學時期、談戀愛時期、進入婚姻、工作職場的所有人事互動有關。可以說是,從每一個人出生到老死,各個不同階段的六大心理需求是否被滿足有關。  防衛機制並不能解決問題  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聽話人的起心動念,起的就是防衛之心。
 
  而無心的說話者,被聽話者的情緒反應刺激後,自己也起了防衛作用,於是對話的兩個人,都產生了情緒上的不舒服。

  兩個人相處時,如果互起防衛,就很難真正做到溝通,進而轉變成吵架。如果用這樣的模式相處久了,一旦其中一方成為沉默之人,就更難好好溝通了。
 
  這時該怎麼辦呢?
 
  化解的方式,就是其中一人懂得先自我調節,把自己帶回穩定的情緒上,然後利己利他,提醒自己不陷入莫須有的情緒上。有良好情緒的人,比較容易面對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人與人在相處互動上的大小問題。

  在本書中,會提到四大防衛機制的類型,並且會告訴大家,如何針對不同類型化解,達到真正知己知彼、成就溝通、成就愛的境界。

  防衛機制是由西格蒙德.佛洛依德所提出的,也就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否認、歪曲、反向作用、轉移、壓抑、投射、退化否認、合理化等。後來,也有不同的學者會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再延伸。
 
  本書中,我使用的是哈佛大學精神病學家瓦倫特(George Eman Vaillant)的四大級別(病態防衛、不成熟防衛、神經質防衛、成熟防衛)。而美國精神科醫學會所發行的手冊,也以瓦倫特的研究來作為人格/心理狀況是否異常時的依據。

  現在就來開始檢視自己,到底我們是如何的運用而不自知?或者是明明知道卻控制不了自己,而讓它繼續運作下去?

  這次我們要好好的來認識它,然後跟它打聲招呼:「嘿嘿!我有看到你了喔∼」  戴上假面具是為了保護自己  人都是因為投射了自己童年被對待的經驗,所以才會這樣思考,內心才產生某些感覺。也就是說,我們對外在的樣貌,其實是自己內心狀態的投射。而不當的投射,則會讓自己產生不理性的行為。

  其實宇宙有祂的美意,上天有祂的好生之德,讓人類的心理狀態,有了這種天生本能可用來自我保護的機制。因為人類有頭腦,會想過去、會思考未來,有受、想、行、識,也有情緒,自我保護的「防衛機制」,就是用來避免讓自己的內心受傷。

  但是,有些人會因為心理需求的不滿足、因為童年經驗的不愉快,而過度使用自我保護的防衛機制。不當的使用,容易產生過度防衛,變成戴著假面具跟他人相處,也戴著假面具跟自己相處,到最後忘了自我的樣子,離原本的自己越來越遠,遠到不認識自己,於是內心就更焦慮了。
 
  因此,我們要相信自己本來的樣子,相信自己與身俱來的天賦,相信有自己的本能要完成的任務,首先要做的就是認識自己。  嬰兒也有防衛機制  防衛機制,可說是內心深處的潛意識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猜猜看,我們是從幾歲的時候,開始建構這樣的自我保護呢?

  答案是:從出生的第一刻開始。

  每次在演講時,我總喜歡問聽眾這個問題,而當我說出答案時,現場的聽眾總是面露驚訝地說:「出生的那一刻?怎麼可能?」

  想一想,當嬰兒大哭時,父母是如何對待他的?

  有的父母是溫馨的抱著搖啊搖、輕輕的拍啊拍,語調柔和的對著小嬰兒唱著歌,小聲呼喚他的名字;有的父母則是用一種不耐煩的態度,或是索性讓嬰兒哭吧,反正哭累了,他自己就會睡著。

  大家思考一下,被用哪一種方式對待的嬰兒,會比較有安全感呢?

  被不耐煩對待的嬰兒,從一出生開始,「防衛機制」就悄悄的在心裡萌芽了,所以說,身為父母的我們,不得不謹慎,要好好的善待我們的下一代。

  將這個理解用在自己跟另一半的相處上,會變得容易理解他的內心、懂他說話背後的心理狀態。所以並非是老夫老妻不吵架了,而是因為理解,愛就跟著來了,所以自然能夠享受到婚姻當中的幸福感。
 


詳細網址:『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

詳細網址:『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限量親簽版】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 中文書>心理勵志>兩性與家庭關係>家庭/親子關係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