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日常運動,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3141728,頁數:408,出版社:木馬文化,作者:梁莉姿,出版日期:2022/06/01,類別:文學小說

日常運動~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日常運動


內容簡介


傷口被聲嘶力竭的吶喊蓋過,挾回日常,假裝如此依然很好般繼續生活
並隨戛然冷寂的潮散消去焦點,漸次潰爛,我們變得憂傷且憤怒。

  台北文學獎年金入圍、台積電文學賞得主
  梁莉姿 小說集


  《日常運動》十篇小說描繪出二〇一九年期間,香港集體的精神底蘊。以運動進行與反挫後的時空,書寫一整個世代的靈魂樣貌,希望、失望與絕望。

  在追求民主自由的路上,投入者或旁觀者,必曾蒙受的傷害。

  不獨是肉身對抗暴力留下的痕跡,亦非壓逼下的創痛,是同行者間,幽微曖昧的衝突與矛盾,漸積存成個體的憤怒、失望、罪疚、無力感,滲入個人日常。

  由此,在激昂的口號下,仍須扣問,每個背景、身分、階級、性別迥異的個體,是如何於運動中被抹消與犧牲。

  在國家武裝暴力後噤聲,恐怖瀰漫的氛圍。
  是香港,也是臺灣。
  是在傷痛、自我懷疑,行經絕望過後。
  仍探尋路向。  


  李智良、楊翠 — 專文推薦
  童偉格         — 專文導讀

好評推薦

  任俠,香港電影《少年》導演
  李屏瑤,作家
  房慧真,作家
  珂拉琪Collage  家權
  胡淑雯,作家
  張潔平,Matters平台及飛地書店創辦人
  鄧觀傑,小說家
  韓麗珠,香港小說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詳細網址:日常運動~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在落滿霉粉的城市,撥尋一隙光 /楊  翠
推薦序:分岔的風景                   /李智良
導  讀:夏至冬的徐行:讀《日常運動》 /童偉格


輯一、運動日常

新城市
V煞列車
Life During Wartime
阿妹
皮肉版圖

輯二、日常

熊貓

輯三、日常運動

最後一課
外面
Be Water
Be a girlfriend

跋、我們沒有結局


 


詳細網址:日常運動~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41728
  • 叢書系列:新火
  • 規格:平裝 / 408頁 / 14.8 x 21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日常運動~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梁莉姿


  生於一九九五年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寫詩、散文及小說,著有小說集《住在安全島上的人》、《明媚如是》及詩集《雜音標本》。曾獲文學獎多項,包括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等,以及第十四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另參與新加坡作家節。作品散見《字花》、《虛詞.無形》等。

  二〇二一年獲第二十三屆「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入圍及第六屆台積電文學賞。

  現就讀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研究所(創作組)。願想繼續書寫香港。


詳細網址:日常運動~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在落滿霉粉的城市,撥尋一隙光
楊 翠

 
  日常與運動,或者說日常生活與抵抗運動,幾乎是極度違和的兩種狀態。
 
  日常,是平凡生活,日復一日,像火車軌道,在幾個固定時間,幾處定點空間,遭遇熟悉的人,做相同的事。靠著重複的時間線與熟悉的空間感,我們得以安頓自己,雖然有時無趣,但讓人安心。偶爾,小小出軌一下,到一兩處陌生地方,感受一點點時間繞行、空間探秘與新鮮遭遇的趣味。
 
  但抵抗運動不是在日常裡的出軌、繞行,或是新鮮遭遇,抵抗運動是非日常,而且是少數人的非日常,是偶爾才出現的社會景觀。大多數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即使遭遇了這個景觀,也會選擇默然以對,繞路而行,甚至咒罵他人的非日常干擾了他的生活日常。
 
  然而,梁莉姿的《日常運動》中,日常與運動緊緊扭絞在一起,無法區隔分離,成為這個世代香港青年的生活現實與生存狀態。
 
  這是在巨大的暴力與剝奪之後的殘存現實,既熾熱又荒蕪。
    
  陳黎有一首短詩〈二月〉,描寫二二八事件後的家園裂變與日常變調,很打動我。詩中以清晨、黃昏、春天、秋天、日曆、鞋子、黑髮、腳步聲、洗臉水等日常性元素,描繪家園的尋常生活景觀,而以一再重複的「失蹤」,顯影家園日常如何一點一滴被抹除,成為深痛刻骨的失落。
 
  沒錯,日常是無趣的,然而,如果連如此無趣的日常都被剝奪了,那麼,整個生活也幾乎不復存在了。
 
  我經常在想,家園與日常,對人們而言究竟是什麼。家園,我們視為一處光色溫潤的所在,是生命安頓的場所,然而,也正是這個家園,總是成為強權奪取的客體。當家園被權力者侵入並附體,家園不再是安居所,家園的日常就會扭曲劣化,變成一場場惡夢,生活其間的人們,只能被惡夢吞噬入腹,殘喘、掙扎。
 
  或者,被迫把自己也融入惡夢一景,日久成為自然,失卻原初家園的記憶,失去主體自身。
 
  2019年6月到11月,香港城市經歷了一場巨大的剝奪。國家一聲令下,一整座城市與島嶼,所有的日常,一夕覆滅,國家暴行成為城市的新日常。這就是韓麗珠《黑日》中的「黑日」意象,也是梁莉姿《日常運動》中的時空場景。
 
  當想像中的兩極在現實中碰撞,共時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才覺悟到,所謂的日常,從來都不是處在天使的國度,我們的日常,原來一直都在老大哥的凝視看管之下,是它決定是否讓你呼吸,也是它可以瞬間剝奪所有空氣。
    
  從基進的意義來看,梁莉姿《日常運動》中,日常與運動纏結絞扭的狀態,正是一種挺身奮起,與剝奪對抗的進行式。不是日常時空被運動時空覆蓋,而是家園早已裂變,日常早就失落,為了奪回家園,重寫日常,青年挺身,投入抵抗運動中。
 
  梁莉姿所要扣問的,不是國家暴力本身,因為這是不問自明的,她要寫的,是在國家暴力四面八方環伺之下,投身運動的這群人、這些家庭、這個世代的精神紋理。
 
  梁莉姿出生於1995年,是九○後香港作家中既犀利又溫柔的一隻筆。梁莉姿與她的世代,幾乎是同時有著熾熱青春與蒼老靈魂的世代。很年少,就彷彿歷盡滄桑。她是接受黨國教化摧眠的世代,然而,尚未體驗風和日麗的家園景致,國家暴力就撲身襲來;她曾經置身運動現場,一起在激奮與熾熱中吶喊,但也深刻見證了運動中的失落與迷惘。
 
  梁莉姿就這樣馱負著整個世代的集體創傷、社會恐懼、身份迷思,從一大片黑霧森林中穿行跋涉而來,她想描繪的,是2019年香港城市的感覺結構,也是這個世代集體的靈魂底蘊。
 
  她的犀利與溫柔,就是來自於這種熾熱與滄桑的高度反差,也來自於她的處身其間,更來自於她的抽身其外。她從整座落滿霉粉與硝煙的城市中跋涉而來,要找到一個抽離的書寫位置,我相信,於她,這是最艱難的一件事。
 
  但如果沒有找到這個既近又遠、既內又外、既中心又邊緣的位置,她就無法帶我們看見香港這座城市一整個世代的靈魂樣態,她無法帶我們看見國家暴力如何侵蝕,霉粉如何紛落,以及一個世代的希望、失望,甚至絕望,還有在絕望廢墟中,那幽微而堅定的一線光。
 
  如果她無法帶我們看見真正黑暗的底色,我們就無法指認光的意義。
 
  《日常運動》分成「運動日常」、「日常」、「日常運動」三輯,合計10部短篇小說。結構上,各篇可以獨立閱讀,也可以串成一部長篇來讀。熊貓洪奕這個角色全書貫串,可以視為主角,但書中人物都是相互關聯的,前一個故事的配角,在下一個故事成為主角,而人物關係則是一點一點洩露拼織,以有點懸念的方式,從虛線變成實像,圖像逐漸清晰。
 
  《日常運動》的結構,類似於組曲,但更像故事長卷,一個構圖是一個故事,整幅長卷也是一個故事,故事與故事之間有咬合感,既獨立又交織,你可以從頭看到尾,也可以從其中任選一部,單獨來看。《日常運動》的這種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地呼應了「一座城市一群人的日常與運動」這個主題。
 
  或者可以說,這種既獨立又交織的結構,就是小說中人們生命情境的隱喻,也是一座城市、一個時代的隱喻。在這個黑暗時代,在這座被國家暴力接管的城市,每一個人都彼此纏結,但又深切感到孤獨荒寒。
 
  《日常運動》是寫香港青年的運動進行式,但不是描寫運動的慷慨激昂,不是描準運動者在運動現場的英勇與氣魄,而是將鏡頭拉遠,從一座城市,從運動的側面寫運動,從日常的側面寫日常,這是本書最獨特的地方。
 
  它揭露了日常與運動的灰階地帶,這可能會讓許多人失望,因為它指認了我們都隱然知道,但大多數時候刻意忽略的那些運動中最幽微、曖昧、矛盾、衝突的存在。但是,如果運動與日常已然如此糾葛纏結,浪漫化的文學書寫並不會提供真正的救贖,唯有直面灰階,直面矛盾,直面內心的質疑、猶疑、茫惑,才可能在最黑暗的底色中,找到一線光隙。
 
  大多數時候,面對黑暗比面對灰階容易得多,面對國家暴力比面對自身的內心幽微與同志矛盾容易得多。然而我們必須承認,灰階、幽微、矛盾,含藏了更多真實,不曾面對這些真實,我們永遠無法抵達美麗新世界。
 
  因此,在我看來,《日常運動》中最犀利的地方,是日常與運動的相互詰問。梁莉姿一面以運動詰問日常的扭曲變調荒謬,一面又以日常詰問運動,這場運動將會帶領我們抵達什麼地方?能是一處清風麗景的新日常嗎?還是終將陷入無止境的纏結。
 
  日常與運動的相互詰問,清楚揭露了一個困局。當日常是日常,運動是運動時,主體可以透過生命時間與生活場域的交替,尋求呼吸換氣;當你投身運動時,彷彿為蒼白無力的日常點燃希望,當你回返日常生活時,又可以充電蓄能,等待下一場戰役。然而,當國家暴力逼使人民的日常與運動緊緊絞織在一起,日常不再是運動的後台,也無法成為換氣的窗口,《日常運動》中,那些孤獨、荒蕪、鬱苦的靈魂,連自己都分不清,這些痛苦究竟是緣於日常的蒼白或是運動的磨蝕。
 
  日常與運動的相互詰問,它的意義不在於最終答案,而在於主體的自我思辨。主體在理想、行動、奮起、困挫、失落、幻滅,還有在親人、愛人、運動夥伴之間的彼此傷害與相互舔撫中,直面自身。
  
  那是他,也是你與我。小說中,每個人的生命都在掙扎,都有破洞。或者無法忍受母親對待運動的虛矯,或者長期擱淺在母親的生活掌控中,或者對於自己能在街頭衝鋒陷陣,卻無法在日常工作場域中對抗體制而感到分裂痛苦,或者對於殉身者與被捕者傷痛自責,對於撤離者的離去失望憤怒,或者經歷從中國到香港的身份認同迷惘。
 
  更有為在亂世裡荒蕪而熾熱的愛情而心痛。紛亂時代,沒有人能以你想要的方式來愛你。小說裡有這麼一段話,很精彩:「這世界瘋了。所有人的痛苦和憤怒,它們無法被校準成統一絕對的瞄頭向仇恨對象發射,遂成黴菌,粉粉落落,繁殖,飄飛,無定向,濡濕霉爛,滲鑽所有人的鼻腔。」
 
  誰都不能真正撫慰誰,暗夜裡每個人都只有自己。但是,在寫出這座城市的黑霉底色之後,梁莉姿卻拋出這麼一句話,做為全書結語:「樹縫有光,天要亮了。」
 
  明日天光,在這座霉粉持續紛落的城市,一個個行動主體仍然會從威權廢墟中爬起,繼續奪回被竊取的家園,重寫被偷換的日常。
 
  因為,光,不是意義本身,追光的行動,才是意義所在。失蹤的日曆終將不復重返,但每一張行動者的新日曆,每一次薛西佛斯的行旅,都會在城市銘刻下來。
 


詳細網址:日常運動~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皮肉版圖

 
寧安鎖上美容院店門,向保安員打完招呼,推小商場玻璃門而出。剛脫下口罩,便在跟前的大道遇見小教授。
 
他大概不知道自己很易認,只有黑色口罩,沒戴帽子,身形壯碩高頎,穿黑色T恤,胸口印著黃圓的蝙蝠俠標誌。許是故意,T恤比身軀顯然小一號,讓矯健的胸腹更貼身突現。她知道他多愛裝作不經意地展示她無甚興趣的肌肉,像缺愛的小男孩只能炫耀已玩得殘破的名貴遙控車。
 
小教授在隊伍中悠悠行進,背囊掛著V煞面具。遊行中常有人領叫口號,先叫一句,眾人便接下句,如神父領禱,集中,虔誠,堅定,甚或狂熱。當刻小教授成為該隊段中,領叫一方:「光復香港!」、「沒有暴徒!」、「解散警隊!」,每句重複三次,增強氣勢,再作轉換。聲線洪亮,甚至勉強蓋過前隊段喊著的「Fight for Freedom!」,並似乎在此起彼落的應喚中獲得滿足,喊叫時更使勁,需得斜斜拉下口罩。同時身體因激動與緊繃而微微顫抖,她再清楚不過,一如他們做愛時,他脆弱的晃縮。
 
寧安沒過去與他相認,也沒有加入隊伍。她穿著下班後換好的米色洋裝,附近商舖早早拉閘關門,行人道上人影稀疏,只有她煢煢立著,在尚未被年輕人撬除的鐵欄間,與黑幕般的人群抽隔開。
 
從其側身與蒙蓋的面龐凝睇,仍可掂估出大多是十多至二十多歲的年輕學生,鼓足幹勁,一往無前。寧安突然覺得自己真得老了。
 
她把口罩丟進垃圾筒,低頭往回家的車站走去,只想趕快洗澡換裝——畢竟,今天是遊行的日子。
 
到家時已近四時,女兒如常不在,客廳地板有一個殘皺口罩,一隻手套,幾根用過又被剪破的索帶,歪歪散落大門,如《糖果屋》中兄妹遺下的麵包碎屑一樣顯拙。有人走得極為匆匆,出門時顧不得丟三落四。寧安逐一執拾,洗個臉後打開電視。
 
那天多區皆有事件發生,螢幕按時轉換,時而港島,時而九龍,時而新界。不知女兒到了哪區,她並未過問,畢竟寧悅早前發來的訊息是:「今天到同學家做功課,會晚點回家。」寧安沒戳破小小謊言,但同時受困於此善意的網裡——自從打掃家居,意外發現小妮子背包內的防毒面罩後,每個「到同學家做功課」的周末或遲歸的晚上,寧安均坐立難安。
 
猜不透哪次是街頭,哪次確實是功課。




詳細網址:日常運動~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日常運動

詳細網址:日常運動~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日常運動 中文書>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小說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