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原文名稱:To Defend Ukraine with Art and Literature,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9595624,頁數:288,出版社:一八四一出版,出版日期:2022/04/13,類別:人文社科

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


內容簡介


在戰火中認識烏克蘭的豐厚文藝歷史與精彩當下
 
烏克蘭文藝近況引介文章 × 當代詩歌 × 港台詩人創作回應
 
  《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以文藝角度聚焦2022年烏克蘭戰爭,編作者雲集台港著名作家、譯者、記者、學者、導演、詩人、Web3工作者,助讀者深入了解烏克蘭文藝史及當代演變。
 
  以多角度切入烏克蘭文藝近況,收集關於當代烏克蘭文學、電影、音樂、NFT等不同界別文藝景觀的引介文章,從文藝進入烏克蘭的豐厚歷史,亦展現出語言正是國族之間的尖銳戰場。此外,本書譯選當代烏克蘭詩人的作品,包括扎丹、卡明斯基、雅金楚克等,語言沉鬱優美,多元呈現戰火、創傷、身分、哲理及性別思考。
 
  本書亦收錄港台詩人對是次戰爭的回應詩作,體裁既有現代詩亦有古體詩,題材包括憂思、歌頌、指責與黑色幽默等。我們希望本書讓讀者在戰火的碾壓中,仍然可以看到文學藝術的深思,對烏克蘭文化歷史語境有更多理解。以文藝為烏克蘭築一道戰壕,表達跨地域的共感與連結,在戰火中看見文藝的能動性。
 
本書特色
 
  ※以文藝角度聚焦2022年烏克蘭戰爭。
  ※編作者陣容強大,雲集台港著名作家、譯者、記者、學者、導演、詩人、Web3工作者,助讀者深入了解烏克蘭文藝史及當代演變。
 
  多角度切入:
  烏克蘭文藝近況引介文章,詩歌+電影+劇集+音樂+NFT;
  當代最優秀烏克蘭詩人譯介,優美沉鬱呈現戰火、創傷、身分、哲理及性別思考;
  邀請港台著名詩人創作回應,其中從三○年代前輩橫跨至千禧一代最新詩人。
 
  在戰火中認識烏克蘭豐厚的文藝歷史與當下的波瀾壯闊,
  以文藝築一道戰壕:堅守希望,炮火廢墟中閃爍自由與尊嚴。
  強調國際視野亦結合在地視角(香港—臺灣—烏克蘭),
  引領華文讀者跨越邊境,進入烏克蘭悠久文藝世界。
 
名人推薦
 
  房慧真(記者)
  黃耀明(歌手)
  董啟章(作家)
  (依姓氏筆劃序)
 
推薦好評
 
    「同理、同心、同行——這就是文學藝術能為人間苦難所做的事情。」——董啟章(小說家)
 
    「俄烏戰爭既是對全球影響深遠的國際大事,對香港和台灣兩地也有特殊意義。本書集合了華文地區出版的一些最出色的評論和訪問報道,除了替華文世界讀者提供理解遠方事件的視角外,讀者也可以看到,以烏克蘭作為一面鏡子,華文世界的評論人和媒體人通過這鏡子看到了什麼。」——李立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詳細網址: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序言:夜越暗,星越亮:烏克蘭與台灣、香港的距離/沈旭暉
編者序:對烏克蘭,曳光彈中的學習/鄧小樺
 
第一部分、圍繞著國族問題的烏克蘭當代文藝景觀
笑匠、英雄,或人民公僕/李駿碩
烏克蘭四大導演:你在新聞裡看不到的,電影都有講出來/謝以萱
誰是「烏克蘭人」?語言與民族認同/楊子琪
詩在烏克蘭:過去與此刻,你就是武器,武器就是你/宋子江
後蘇維埃時期迷惘一代的詩歌/印卡
詩、槍枝與向日葵︰戰火中的烏克蘭女性/蘇麗真
烏克蘭詩人謝爾蓋.扎丹——以「他人」視角,審視成長的烏東城市/彭礪青
音樂在烏克蘭的真實身份:弱小可以抵禦砲火的秘密/俞若玫
區塊鍵中立,但人不是:在Web3支援前線/何潔泓
 
第二部分、烏克蘭當代詩人作品選譯
魯芭.雅金楚克詩八首
謝爾蓋.扎丹詩二十首
伊利亞.卡明斯基詩四首
伊亞.吉娃詩七首
胡克詩六首
史蒂夫.科馬尼奇詩一首
 
第三部分、港台詩人創作回應戰爭
朱少璋:詩一首
崑南:詩一首
彭礪青:詩一首
劉偉成:詩一首
廖偉棠:詩四首
黃潤宇:詩三首
羅貴祥:詩一首
鄭點:詩一首
干木:詩一首
曹疏影:詩一首
璇筠:詩一首
無名氏:詩一首
施勁超:詩一首



詳細網址: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595624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鄧小樺
 
  香港作家、詩人、文化評論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文學媒體「虛詞」、《無形》、《方圓》總編輯,著有《恍惚書》、《若無其事》、《眾音的反面》、《斑駁日常》等,曾受邀往世界各地參加文學節及駐留,包括美國愛荷華國際作家工作坊等。曾主持清談節目「五夜講場.文學放得開」,個人PATREON:www.patreon.com/tswtsw
 
  本書作者名單(按筆劃排序):
  印卡(詩人)、何潔泓(文字及Web3工作者)、宋子江(詩人、譯者)、李敬恒(大專講師)、李駿碩(導演)、俞若玫(作家)、胡筱雯(記者)、曹馭博(詩人)、彭礪青(詩人)、楊子琪(記者)、廖偉棠(詩人)、蔡元豐(大學教授)、蔡素非(研究生)、謝以萱(電影工作者、策展人)、關天林(詩人)、蘇麗真(記者)
 



詳細網址: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編者序
 
對烏克蘭,曳光彈中的學習。
鄧小樺(作家)
 
  2月24日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從此許多人不得安眠,不止是在烏克蘭的人們,也包括俄羅斯的人們、歐洲的人們、遠在千里外的我們。我們在手機與網絡上追看關於烏克蘭的消息,而同時,許多關於烏克蘭的文藝狀況與歷史,也隨著這個國家所遭受的厄難,一同進入我們的視野。
 
  我們是慚愧的——我們中許多人,對於這個國家所知本不多,包括編者,都是在戰爭新聞湧現的同時,開始較多地接觸到這個國家豐厚的文藝歷史,以及當代爭取自主與自由的文藝實踐。一切都同時染上了炮火與戰鬥的色彩。猶記得俄軍轟炸基輔的夜晚,炮彈、曳光彈、反導彈火箭炮等等凡人未能一一辨識的火光,像極其燦爛的煙花,燃亮了基輔的夜空(這樣夜晚後來還有很多)。那時,編者已經開始學習到,烏克蘭的文藝歷史,本也有與那炸裂的火光,同樣強烈的亮度。這種認知,加強了我們對戰爭的感受:厭惡、憂心、敬仰、共在感、同仇敵愾。
 
  本書收集的是2022烏克蘭戰爭期間,在各種新聞及文藝媒體上,關於烏克蘭及戰爭的文藝資訊及創作。一切的起點,當然是我們希望,為烏克蘭做些什麼。第一章「圍繞著國族問題的烏克蘭當代文藝景觀」,收集在港台各媒體平台上關於烏克蘭的文藝引介。首兩篇是關於影視的文章,首先是《濁水漂流》導演李駿碩,他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台譯澤倫斯基或澤雷斯基)喜劇演員的個人身份,與其在戰爭期間震動世界的表現連接起來分析,事實上,在戰爭早期,喜劇演員這個文藝工作者的身份,曾令澤連斯基受到輕視。而李駿碩指出,在現實中澤連斯基的行動,沒有背叛他自己在嬉鬧劇中的臺詞:「不會離開烏克蘭」。娛樂虛構作品,竟有機會反過來導引現實中人的抉擇與行為,這原來是一個文藝事件。毋庸置疑,當下世界對烏克蘭的關注與認識,與其近年在電影與紀錄片的創作產出有深厚關係,紀錄烏克蘭獨立廣場革命的《澟冬烈火》功不可沒,而新生代的電影作品兼有沉鬱與尖銳,呈現著多維度的烏克蘭,苦難與壓迫絕不能全面扼殺想像力與創造力。俞若玫寫烏克蘭的當代音樂,自由可以溢出政治的場域,發出甜美呢喃或刺耳的噪音,與自然共鳴也可以是一種取態。何潔泓文章聚焦虛擬貨幣及NFT世界中對烏克蘭戰爭的回響,勾勒出一條反抗、發聲與支援的路線,虛擬貨幣世界並非只有交易,它原也是反抗既有強權的最前沿。其實在戰爭爆發以來,許多藝術界別都有反戰反侵略與支持烏克蘭的表態與行動,如古典音樂界對親普京音樂家的杯葛、電影組織與電影人的發聲,藝術家的繪畫義賣籌款、對烏克蘭博物館的搶救等等,可惜本書出於資源及種種原因,無法全面收錄。
 
  在一個港人討論會上,有人問國際政治學者,香港和烏克蘭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學者回答,最大的不同是,烏克蘭是一個有兩千年歷史的國家。在民族認同的場域,語言必然是尖銳的交鋒點,楊子琪的文章點出了,烏克蘭不少作家開始選擇以烏克蘭語創作,這取向在戰爭發生後肯定更為明顯。楊文中所訪問的多為文字工作者,部分如魯芭.雅金楚克(Lyuba Yakimchuk),本書中還有其它文章提及她及她的作品。這裡有微微的特殊感觸,如同在戰爭廢墟中見到認識的人。宋子江的文章由古代烏克蘭詩歌、哥薩克時期、浪漫主義時期一直數到當代(包括他自己的譯介),闡釋了歷代詩人在自由表達與政治傾軋之間的掙扎與突圍,現實的維度與語言的維度互相交織出一個比獨裁更恒久的世界。烏克蘭全民皆兵,其中烏克蘭女兵的圖像令一些人驚喜,而中國小粉紅「收留烏克蘭美女」的網絡言論也引起不滿,可見戰爭中的性別維度隱伏存在。蘇麗真的文章聚集烏克蘭文學中女性戰鬥者的形象,閱讀這些比較合乎正道——就兩千年歷史的國家而言,文學中存在豐富多元的女性形象以至女戰士文學可以信手拈來,基本啦。詩歌打破定型與刻板印象,也不相信固有的疆界與陣營,收錄印卡〈後蘇維埃時期迷惘一代的詩歌〉一文,乃是出於這樣一種想像:在俄國中不畏被收押而進行反戰示威的千萬人,與烏克蘭人們一樣,都在爭取發出獨立自主的聲音,反嗆獨夫普京的野心。
 
  本書第二部分收錄雅金楚克、謝爾蓋.扎丹(Serhiy Zhadan)、伊利亞.卡明斯基(Ilya Kaminsky)、伊亞.吉娃(Iya Kiva)、維亞切斯拉夫.胡克(Vyacheslav Huk)、史蒂夫.科馬尼奇(Steve Komarnyckyj)六位烏克蘭當代詩人的譯詩,來自宋子江、彭礪青、李敬恒、曹馭博、蔡元豐、蔡素非、關天林各位譯者,刊於他們的臉書、文學媒體「虛詞」、《字花》、《聲韻詩刊》。生於亂世,文學何用?這是近年來香港文化界經常捫心自問的問題。而在一個兩千年歷史的國家,面對戰亂與侵略陰影的詩人倒無暇這樣自問,他們的書寫近乎是本能,內在於身體,不能被截斷的水流。本書中所收的不少譯作來自這些詩人戰爭期間的臉書,許多是無題之作,顯是順筆而成——寫詩是他們呼吸的方式,同時也讓他們爭取到國際對烏克蘭的關注。戰爭時期,所有事物都可能被摧毀,因此所有方式都被需要,所有事物都有效果與自己的位罝——是不是因為有這樣的信念與底氣,所以烏克蘭人凝聚了世界對他們的支持?
 
  這些詩是戰爭的真實,它們甚至沒有提澌士氣的任務,只是反映出暴力的陰影,對各種陰影的理解與描述,表達尖銳的刺痛,也敘述寧靜的存在。人的存在,比戰爭暴力更為綿長。詩歌既尖銳,也能容納含混模糊之物,像札丹,在本書中他的詩作選譯數量最多,亦是普遍認為當代烏克蘭最好的詩人;而他生長於較親近俄羅斯的烏東地區,本身用俄語寫作,他並不傾向民族主義的非黑即白,而他在戰爭時期不斷更新臉書上載作品則明確讓更多世人支持烏克蘭,同時了解烏克蘭更複雜的部分。戰爭年代的烏克蘭詩歌揭示著,在重壓之下,生死存亡之際,僅僅是保持自己的聲音,不被暴力侵略的自己的聲音,就是一種凌駕與現實之上的,文學的真實。當在戰爭的巨大背景之下,讀者應該比以往更容易理解詩;而這些詩也有著長久的穿透力,將在很遠的之後再提醒我們,有些事物必將存在,不被炸毀。
 
  以編者的經驗,遭遇重大現實事件時,往往也是向普羅大眾推廣文學閱讀與創作的好時機。第三部分是港台詩人回應戰爭的詩作,有人嘲諷普京,有人憐惜難民,對人或地方致意,有戰意,有哀惜,也有諷刺,作者橫跨三十年代生人至九十年代生人,包括資深作者與新晉作者。可惜時間與篇幅有限,未能收錄更多。如遇摧肝斷腸之痛,詩本是常見的抒發途徑——記得2012年李旺陽過世之後,當夜香港人傷心斷腸者眾,網絡一片哀痛,有八十後文青網上發起活動召集詩作,後得二百多首詩,成名詩與素人皆有提筆,短時間內集成《我們都是李旺陽》詩集,在遊行中派發。當年過程我沒有參與,只是欣羨行動迅捷漂亮。當年策劃的八十後文青都已為人父母,只有我依舊孑然一身,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時間趕編本書。想逆向回溯的是,在以往的香港,發生社會事件,有聚集、行動、表達支持與反對聲音的文藝活動,都是正常不過的事——而今,有外籍男女在中環舉烏克蘭國旗遭指控違反防疫限聚令,本書中亦有詩人不敢為支持烏克蘭的詩署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此誌,在他人的戰爭中,重記我們的意志。
 
  本書之成,文章乃來自多個平台,包括端傳媒、《明報》、「虛詞」、《字花》、《聲韻詩刊》以及各位作者臉書;吾輩身處安全地帶的人們,能夠在戰爭期間,同時汲取到如許多的知識與創作,都仰賴文章作者、媒體平台、詩人與譯者本身的努力與學養。在此感謝各位作者及媒體編輯記者的努力,以及慷慨允予轉載。本書在一種「做太慢的話不知出版時世上還有沒有烏克蘭這個國家」的焦慮籠罩之下,以狂飆的速度完成,在此感謝執行編輯沐羽、設計的修、校對的謝傲霜和蘇朗欣,以及1841出版社仝人等的傾力付出,還有列名推薦名家的支持。本書製作團隊已經捐出五萬元予烏克蘭作醫療、軍事、重建之用,接下來還請讀者,通過閱讀本書來支持烏克蘭。戰時烏克蘭人是這樣打招呼的:榮光歸於烏克蘭。也願榮光歸於所有不放棄反抗的人。



詳細網址: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

詳細網址: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 中文書>人文社科>社會議題>其他議題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