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原文名稱:14歳からの資本主義 君たちが大人になるころの未来を変えるために,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9654456,頁數:272,出版社:大是文化,作者:丸山俊一,譯者:羅淑慧,出版日期:2020/03/02,類別:商業理財

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


內容簡介


  NHK熱門節目《欲望充斥的資本主義》製作團隊企劃製作
 
  ◎沒錢的年輕人買iPhone,有錢人不消費猛借錢。資本主義怎麼解讀這件事?
  ◎社群媒體本是用來交朋友,但怎麼用著用著,你討厭的人越來越多?
  ◎科技帶來大數據,你以為可以預測未來?其實這只能證明過去,還讓你短視。
 
  以前的資本主義,談的是自由市場、競爭、供需與那隻看不見的手;
  現在的資本主義,卻是不再成長的全球化、富者越富貧者恆貧、AI搶走你的工作,
  更可怕的是,
  當GAFA(四騎士,全球最大的四個企業)
  決定所有經濟規則,甚至包括你的欲望時,
  沒爸可靠、沒產可繼的你,下一步該怎麼走?
 
  作者丸山俊一是NHK節目製作人、東京藝術大學客座教授,
  本書是他在NHK熱門節目《欲望充斥的資本主義》的部分內容,
  匯集了凱因斯、馬克思到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史迪格里茲等人
  對資本主義的見解,讓你重新了解,什麼是定價,什麼是競爭,什麼是成長。
  當市場連共鳴與感動都標上價格,未來將如何轉變?
 
  ◎全球化、連哭泣和暢快等情緒都能變商品,我們如今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全球化的危機──沒有成長。但「成長」是什麼?
  資本主義追求成長,但成長就得付出代價。結果,資本主義讓工作變得好辛苦。
  偏偏全球化步入了危機:市場不成長了。導致有錢人不花錢,金錢無法流通,
  讓窮人更窮。所以,成長到底是好還是壞?經濟學家怎麼解?
 
  .當哭泣與感動都能標上價格,人便停止思考!
  當支撐經濟的主力,逐漸從物品變成體驗時,
  你會體驗到高價買來「蘋果」的快樂,卻逐漸忘記「蘋果」的真正滋味,
  而這種感動到底是因為產品好所以貴,還是因為貴所以好?我們真能分辨嗎?
 
  ◎科技到底造福了誰?只造福10%的人,希望包括你!
 
  .薪資為什麼不成長?因為數位革命!
  數位科技發達,需要人力的勞動現場,變得比過去還要少!
  人們只好在低生產力領域挣低薪。
  想領高薪?只有一個條件,無關學歷,而是你的工作必須「無法被模組化」,
  得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但,這容易嗎?
  
  .我們都活在欲望的社會,但這是誰的欲望?
  網路帶給人們自由的同時,也讓我們陷入我的欲望並非「我的」的陷阱,
  「有錢人都在做」、「今後是○○的時代」,這些話術觸發了人們深怕落後的恐懼。
  挑逗著你的不安,煽動你去消費。當情感介入市場交易,你是受害或受益?  
 
  新科技誕生,只會讓前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如果你不是那前10%,要怎麼贏得生活主導權?安心過日子的保障,在哪裡?
  
各界推薦
 
  前臺經院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林建甫
  「人資暗黑棋局」總編輯/郭南廷



詳細網址: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一 迎接世界的經濟思維/林建甫
推薦序二 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郭南廷
前言  這樣的現代社會中,到底還有什麼路可走?
 
第一章課本裡的資本主義世界是這樣運作
1.什麼是資本主義?周遭大人也說不清楚
2.工作好辛苦?資本主義造成的
3.資本主義讓人變富有,但即將崩壞
4.商品該賣多少錢?老闆的想法常常不靈
5.價格老闆定,要不要買,我定
6.看不見的手在定價,也造成競爭
7.在公平競爭之前,先減少不平
8.欲望會產生欲望,與更多的欲望
 
第二章全球化的危機──沒有成長。但,「成長」是什麼?
1.經濟不成長,低價競爭下很多人還是不想買
2.有錢人不花錢,結果窮人變得更窮
3.成長很重要,但不該是必要
4.成長至上的資本主義──「成長」指的是?
5.用時間使財富成長──「利息」
6.利息是金錢放棄其他使用機會的成本
7.市場的意義是自由,但利息要它成長
 
第三章當共鳴與感動都標上價格,人便停止思考
1.從商品消費到體驗消費,連共鳴都能賣錢
2.你忘了蘋果的滋味,只記得標價
3.當共鳴也能賣錢,難怪生活變得困難
4.感動、暢快等情感都能標上價格,心虛的賣方很充實
5.是因為好所以貴?還是因為貴所以好?
6.把體驗當成商品來銷售,評價便成了市價
7.有多少人「追蹤」你,真能成為你的身價?
8.讓自己顯得很值錢,也是一種價值
 
第四章只造福10%的人,希望包括你
1.數位技術反而導致經濟停滯
2.金融風暴是停滯的結果而非肇因
3.科技造福10%的人,壓迫其餘90%
4.數位革命──薪資不成長的原因
5.高學歷得不到好工作,科技破壞了社會穩定
6.安心過日子的保障,上哪找?
7.必須要一直有創意,不然就無法一直有工作
 
第五章接下來我們會過什麼日子?
1.要生活就得花錢,我們無法脫離物質主義社會
2.網際網路幫你獲得更多工作機會,但也更容易失去
3.一定要預測經濟會怎麼發展,就看人口結構吧
4.未來無法預測,只能面對,但階層落差是一定的
5.資本主義造成的不只是經濟問題
6.面對俗世種種,只好躲進電子迷宮
7.科技的表現越出色,越要重視「感受」
 
第六章資本主義會崩壞嗎? 
1.現代資本主義的「三個扭曲」
2.資本主義發展得越成功,就越可能崩壞
3.科技怎麼進步,決定了社會和人心怎麼改變
4.科技本是配合人性,如今改變人性
5.人工智慧發達的社會,哪種人吃香?
6.資本主義的崩壞──把1%的人趕上金錢遊戲,而99%的人無法參與
 
第七章我的欲望。其實並非「我的」──是誰植入我心裡?
1.資本主義是場「秀」,但直到共鳴能標價,我們才明白
2.「我的」欲望,也許不是我的,是這時代植入我內心的
3.「今後是○○的時代!」這種話要特別小心
4.理性的經濟人有著分裂的自我
5.在沒有敬畏的時代,欲望開始無限膨脹
6.我們會被不理性的欲望逼迫到什麼地步?如何擺脫?
 
第八章你的想法,有多少是源自你自己的內心?
1.有了社群交友媒體,我卻發現「敵人」時時刻刻出現
2.大數據先看見的是過去,立刻見效看見的只有眼前
3.善意的加總,往往朝反方向奔馳
4.我「過度適應」環境嗎?
5.該追求勝利?還是單純享受過程的感覺?
6.禪資本主義追求的是……
7.網路世界,人多勢眾就代表勝利──為此你放棄個人特質了嗎?
8.共享經濟──當情感介入市場交易,你是受害或受益?
 
後記 我們都活在欲望的世界──誰的欲望?
參考文獻 本書出現的引言等相關資訊



詳細網址: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9654456
  • 叢書系列:Biz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丸山俊一
 
  1962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從近代經濟學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從社會思想到現代思想,涉獵廣泛,自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院畢業後,進入NHK任職。以導演身分,在NHK特別節目《日本重建》中採訪法國的道路建設實際情況;在NHK特別節目《英語來到公司》採訪推廣社內英語化的日產汽車、雷諾總公司。之後,以製作人身分,開發企劃《英語會話夜》、《爆笑問題的日本涵養》、《蘇格拉底的人事》、《工作八犬傳》、《日本戰後次文化史》等節目。
 
  現在仍持續企劃製作《欲望充斥的資本主義》、《人類算啥?超AI入門》、《地球計程車》、《給每個人的貓咪紀錄片》、《日本的兩難困境》等,掌握時代潮流的知識性節目。現在是NHK ENTERPRISES公司節目開發執行製作人。
 
  著有《不需要結論》(光文社新書)、《所有的工作都從「肯定」開始》(大和書房),和製作組共著《欲望充斥的資本主義》、《欲望充斥的資本主義2》(以上皆由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欲望的民主主義》(幻冬舍新書)、《馬庫斯‧加布里埃爾:哲學欲望的時代》(NHK出版新書)等。同時也在早稻田大學、東京藝術大學擔任兼任講師。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2008年起專職翻譯。譯有《好好抱怨》、《購物氛圍的心理學》、《拆解你的每一天》、《成熟大人的吵架技術》、《關鍵時候的接話藝術》等(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詳細網址: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這樣的現代社會中,到底還有什麼路可走? 
 
  健全的競爭能使人成長茁壯,帶動社會蓬勃發展。
 
  在名為市場的場域裡,生產者竭盡所能的以低成本製作優質產品,消費者則努力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即便市場競爭的最後,還是會分出贏家和輸家,不過,這樣的競爭或許仍算是健全。
 
  可是,現在似乎已經進入「沒有任何贏家」的時代。
 
  在社會上,員工本身簡直就像是貨架上的商品一般,接受人力市場的評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升學考試的偏差值一樣,彼此殘酷競爭,這便是現今社會的樣貌。
 
  「可用」、「有用」這樣的判斷標準充斥世間,如果大家都抱持這樣的思維,其實是相當可悲的事。
  「打造出一個讓金錢不斷流入的機制,這種人才是贏家。」
  「別挑到最爛的那個。」
 
  社會上到處充斥著這樣的言論,每個人的心都被賺錢、創造利益所蒙蔽,而對於每一份工作的敬意,或是尊敬工作背後的努力與才能的心意,似乎正一點一滴的流失。
 
  長時間處於競爭社會之中,必須不斷產出可用、有用產品的焦慮心情就會優先於一切,社會的評判標準也會逐漸偏差,人們往往滿腦子只想著銷售狀況。
 
  曾被譽為代表二十世紀的經濟學巨匠、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倡知名的「選美理論」。在思考現代社會情勢的時候,同時也能有效應用這個理論。
 
  選美理論──資本主義迫使你放棄自我意識
 
  「各位,請把票投給你心中認為的美女」。
  接下來這一句才是關鍵。
  「不過,只有投票給『冠軍美女』的人,才能獲得獎金。」
  一旦加上這個條件,選美比賽的結果就會改變。
 
  即便不是自己認定的美女,但只要那個對象有可能是大家所公認的美女,眾人就會把票集中投給她。
  臺上的美女固然重要,不過,大家還是會開始繃緊神經,努力解讀其他投票者的表情與想法。
 
  凱因斯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投資人企圖在市場上靠股票交易獲利的心理。也就是說,與其購買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公司股票,不如去買別人認為有價值的公司股票。
 
  總而言之,股票無非就是低價時買進,高價時賣出。
  
  若要靠這種簡單的操作方法賺錢,與其觀察股票的價值,也就是公司本質上的價值,不如解讀眾人的心理動向以及受歡迎程度,反而來得更為重要。
 
  用這個理論來說明股票交易時的心理,是相當有趣的。其實這種從眾效應的心理,不光出現在股票市場,同時在社會上的各種景況中都可以看得到。
 
  不是推測「自己心中認為的美」,而是推斷「眾人認定的美」……在被迫做出這種雙重、三重心理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在其中生存時,將會逐漸遠離自我的主體意識以及真實感受。
 
  然後,在不知不覺間,我們會變得只在意周遭人的目光,卻忽略了自己的價值觀。
  每個人都是被放到市場上的大眾之一。
  搞不好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在生活中每天不斷奔走、卻不知道自己追尋什麼。
 
  「那個人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了吧。」在現代社會中,最可怕的或許就是這句話。很多人應該都很害怕自己的人生,被這麼一句話終結吧?因為現代社會把所有關注的焦點都放在商品的價值上,所有人把一切事物都視為商品。
 
  如此一來,我們便無法擺脫資本主義的競爭。
 
  例如,某人開始工作的初衷,是為了把最好的商品帶給全世界,但是,當商品有了數字、排行榜之類的成績,他就必須持續以創造更好的成績為目標。
 
  在開設公司時,只求公司能夠健全營運的人也一樣,最後不是在市場的洪流中隨波逐流,就是被周遭人期待創造更多銷售量,超越了自己的意志,被逼著追求好業績。
 
  人們總是期望銷售數字不斷增加。
  我認為其中存在著現代資本主義無法避免的最大特徵。
  「若要維持自己的存在價值,就必須在市場上闖出一番成績」,看來這種想法會逐漸在所有人心中扎根。
  
  可以想像得到,這股永遠擺脫不掉、深藏在人們心底的不安,有多麼龐大。就連每年賺進上億日圓的人們都無法擺脫這種觀念的束縛,在這樣的現代社會中,到底還有什麼路可走?
 
  未來的十年,世界將會產生巨大變化。
  在未來的這十年之間,各位也會逐漸成長茁壯。
  現在,我們一起來聊聊,在這重要的十年之間,有什麼內容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啟發思考吧!
  本書針對正處在轉折處的資本主義,彙整了希望讀者能事先了解、明白的內容,以及希望和大家一起開始思考的事。
  
  我所企劃、製作的NHK節目《欲望充斥的資本主義》中,介紹了許多世界各地的學者和研究人員。本書除了引用這些學者和研究人員的言論,我自己也會和各位一起,思考社會今後的情況。
 
  在未來的時代,必須具備什麼觀念?
  為了能夠在未來生存下去,就必須思考現今這個「沒有正確答案的時代」中存在的問題。
 
推薦序
 
迎接世界的經濟思維
 
前臺經院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林建甫
 
  初看本書標題及目錄,見到「資本主義」這個詞,可能讓人望之卻步。因為大人世界大不易,而且資本主義這種非常學術性的字眼,真的會嚇到一般人。但是仔細讀後,會感覺這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
 
  大人的思維的確和小孩子天真無邪、充滿想像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小孩子不思考,往往是憑直覺、反射動作而已。然而現實的社會,理性的成年人做決策時,要考慮限制條件,要如何在最小的成本中,思考最大的利益,這就是選擇的問題。而資本主義其實就是價格機能,是市場運作的基本道理。這些社會人應該具備的經濟知識及重要觀念,在本書中會以淺顯易懂的文筆寫出,幫助讀者了解、掌握,進而做好決策、不會後悔。
 
  雖然作者說本書是針對「正處在轉折處的資本主義,彙整了希望讀者能事先了解、明白的內容……」,但這也是一本學習經濟學很好的參考書,對於臺灣的大一學生或求學中的學子幫助尤其大,因為書中有太多有趣的例子,不著痕跡的化解學習的障礙。對於已經學過經濟學、但已經忘得差不多的上班族,也有溫故知新的效果。
 
  作者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院畢業後,就進入NHK任職。以導演身分,拍攝不少膾炙人口,掌握時代潮流的知識性節目,也寫過幾本知識性的書。現在也在早稻田大學、東京藝術大學擔任兼任講師。因此本書探討的問題,都是走在時代的尖端。書中也介紹了全球化及新科技對現代社會及人類行為的影響。新科技包括網際網路、人工智慧(AI)及谷哥、蘋果、臉書、亞馬遜(GAFA)四巨頭等,這些議題對現代生活及思維的衝擊,在本書中都有相當的著墨。
 
  由於日本過去的經濟學教育,除了要學習西方經濟學凱因斯的分析,也需要讀一些馬克思的理論,因此比較不會墜入純粹數學的表達,而是會產生思想的腦力激盪。作者非常關心資本主義社會的未來,字裡行間也流露出對現實經濟社會的反思。舉凡經濟成長、貧富不均、所得分配、共享經濟等,都是經常引起廣泛討論的課題,值得有志之士一起共思、對話。
 
  作者說:「為了能夠在未來生存下去,就必須思考現今這個『沒有正確答案的時代』中存在的問題。」這是一句相當有哲理的話。因為臺灣學生在學習時,常常在找標準答案,但社會科學的領域往往沒有絕對的對或錯。這本書剛好可以教我們拋開思想枷鎖,去建構一個開放的未來。
 
  芝麻開門,讓我們打開書本,迎接新世界的經濟思維。
 
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人資暗黑棋局」總編輯/郭南廷
 
  資本主義相較於社會主義,給人感覺充滿著自由,卻也帶點殘酷。不過,它也是較符合人性、符合社會公平,能帶動經濟成長的方式。
不過,各位讀者知道嗎?職場正是資本主義的一種延伸。只是雇主變成買方,員工變成賣方的商品,員工的經歷、技能、特質則可說是「商品的吸引力」。
  
  此時,各位不妨回想一下平常逛菜市場的經驗。當你想買一條魚的時候,你會特別注意什麼?想必包括魚的新鮮度(從魚眼睛、魚鱗、魚鰓辨識)、是不是冷凍的、身形大小、價格多少。接著,如果時間充足,你一定會再多逛幾個魚販的攤子,看看有沒有更適合的。因為,人性總會想追求高性價比的產品。
 
  相反的,魚販也會為了有高獲利,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嘗試減少更多人事、設備或租金成本等,使售價和成本的差價提高,藉以獲取更多利潤。
 
  以上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的運作型態,在機器人、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科技還沒出現前,魚販為了要有新鮮的魚,可能得每天往返漁港,如此一來便可以解決新鮮度的問題。但未來將出現無人商店,或是網路線上下單,急速保鮮物流等新商業型態。因此將被取代的,恐怕就是目前工作流程中例行性事務處理、沒有創新服務的類型。
 
  不過,雖然多數工作看似都會被淘汰及取代,卻也有許多工作仍屹立不搖,也不斷出現新的工作型態,我認為有三大類型,分別如下:
 
  第一類:醫院、老人照顧機構、教育領域、餐旅服務中的服務業。提供的是貼心又真誠的服務,並非機器所能完全取代。
 
  第二類:文創產業,如藝術設計、演奏會、空間展覽等。這是一種美感、情感及創新靈感的傳達。
 
  第三類:開發機器人、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科技的研發者,或許舊有工作將會被取代,但肯定會持續缺乏新工作的人才。
 
  若你有機會閱讀完這本《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相信你在未來新科技來臨的時代裡,會有不同的觀點與啟發。而我覺得本書相當值得一提的內容是,當你的工作內容裡越多可以模組化的細節,那就越容易被機械、人工智慧所取代。但如果你多了分析市場、解讀情勢的能力,並能創造出實際成果,你的工作就能持續下去。
 
  如同書中提到的例子:股票交易員。若只有判斷逢低買進、逢高賣出的能力,將很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可是,同樣是股票交易員,如果你還能分析全球經濟局勢,並提出實質的投資觀點,那麼你的工作就是無可替代的。



詳細網址: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經濟不成長,低價競爭下很多人還是不想買

 
現在,資本主義存在著什麼問題?
 
很多人說很多方面都有問題。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權威約瑟夫‧史迪格里茲(Joseph Eugene Stiglitz)則是這麼說:
 
現在的問題是全世界的總需求不足。
 
因此導致世界經濟不斷趨緩。
 
突然聽到這番話,會不會覺得有點傷腦筋?
 
前面曾經說明,所謂的需求是指想要某樣東西的欲望。
 
想要麵包、想要果醬麵包,這種欲望會反映在全球的市場上,而最後交易的結果,也就是其金額的總和數值,這就稱為「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
 
換句話說,總需求就是全球各地的消費者,希望付錢購買某件商品的欲望的總和。
 
如果全球各地的人「想要買某樣東西」的欲望減少了,那可是一大問題,怎麼說?
 
如果只是在小小的商店街,要滿足需求和供給的話,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問題。如果一切可以在某個範圍的生活圈裡全部解決,問題自然不大。
 
可是,現在全世界的市場是相互連接的。即便是間麵包坊,也可以從隔壁城鎮、鄰近國家找到便宜的原物料;如果發現更便宜的,甚至不惜從更遙遠的國家進口。因為這是一場競爭,而競爭是沒有國界的。
 
全球化帶來成長,但危機也連動
 
前述的情況,就叫做「全球化」。
 
全世界的市場透過這種全球化而相互串聯,同時也在世界各地進行著追求更低價的競爭。
 
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被視為市場,為了購得更便宜的原料而彼此競爭。然後,也因為全球市場彼此串聯,使全球性的經濟崩潰,以貨幣危機(按:指匯率的變動幅度過大,遠超過國家可承受的範圍)的形式擴展,同時也衍生出全球性經濟不景氣的嚴重問題。
 
現代的資本主義思維認為,就算抱持這樣的不穩定要素,但首先還是要讓市場上的交易更活躍,讓金錢彼此流通比較好。
 
金錢的流通越活躍,市場才會越健全,所以也因此稱金錢為「社會的血液」。



詳細網址: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

詳細網址: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資本主義在崩解,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新科技只會讓10%的人受惠,剩下的90%將遭壓迫。 和科技不沾邊的人,怎麼贏來好日子? 中文書>商業理財>經濟/趨勢>大眾/生活經濟學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