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失蹤的消防車,原文名稱:Brandbilen som försvann,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3597735,頁數:384,出版社:木馬文化,作者:麥伊・荷瓦兒,培爾・法勒,譯者:柯翠園,出版日期:2020/04/01,類別:文學小說

失蹤的消防車~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失蹤的消防車


內容簡介


先是一聲震耳的巨響,接著火就燒了開來。一樓右邊住家的窗子炸開,
山牆幾乎整個崩離,同時,冰藍色的長長烈焰從破窗熊熊湧出。
剛瓦德.拉森站在小丘上,雙臂大張,好似一尊救世主雕像,
愣愣地看著路那一端發生的事情。屋裡傳來痛苦、恐懼的絕望叫喊……

  瑞典,斯德哥爾摩,深夜。就在探員剛瓦德・拉森抵達城中某座公寓附近,準備和在寒風中監視一名毒販的菜鳥警察換班時,十一點零九分,公寓突然爆炸,瞬間陷入火海。拉森立刻衝向公寓營救住戶,在此同時,某個神祕男子也從城中某座電話亭通報火警。然而早已派出的消防車遲遲不來,火場已有數人喪生。

  儘管火場鑑識認為,火災肇因是那名毒販封死公寓住處,開瓦斯自盡所致,但馬丁・貝克對此判斷依然存疑——引爆瓦斯火花從何而來?消防車為何詭異地姍姍來遲?而後,犯罪鑑識組證實了他的懷疑——引爆的火花,竟來自一顆藏在死者床底下的燃燒彈。

  是誰裝設了這顆定時炸彈?他的目的為何?
  公寓爆炸當下打電話報警的男子是誰?早已出發的消防車為何憑空消失?
  多名死者之間的種種連結和糾葛,真相又是如何?
  馬爾摩海港中一輛沉車裡的腐屍,是否能透露破案線索?
  或許,這層層套疊、起於人性的多重謀殺案,謎團的答案就在火場灰燼餘溫裡!

本書特色

  ★ 暢銷全球半世紀,系列銷量突破千萬冊,開創北歐犯罪小說風潮之始祖。
  ★ 俐落流暢,影像感十足,跳脫古典推理窠臼,寫實反映社會及深層人性。
  ★ 國際中文版全新修訂,推理經典傑作重現,犯罪推理迷及影劇愛好者必讀。
 


詳細網址:失蹤的消防車~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編者的話
・導讀—我們最幸福——關於《失蹤的消防車》  
・斯德哥爾摩大區圖
・失蹤的消防車

 


詳細網址:失蹤的消防車~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97735
  • 叢書系列:馬丁・貝克刑事檔案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失蹤的消防車~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伊・荷瓦兒 & 培爾・法勒  Maj Sjöwall (1935—) & Per Wahlöö (1926—1975)


  瑞典作家,創作二人組。荷瓦兒與法勒的合作始於兩人於一九六二年偶然相識,法勒當時已是小有名氣的新聞記者,荷瓦兒亦從事相關工作。

  在共同創作「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小說之初,兩人便決定以十本、而且也只寫十本作為完整概念的呈現。「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十部作品的情節各自獨立,但又有巧妙牽繫;各作皆為三十章,由兩人各自撰寫一章、彼此相互接續的方式進行,當中的結合及轉折可謂天衣無縫。

  荷瓦兒與法勒這段獨特的共同創作關係,在一九七五年法勒因胰臟問題病逝而告終,但這對獨特的創作搭檔在這十三年裡的無間合作,已為後世完整留下一系列堪稱經典與傳奇的推理傑作。

譯者簡介

柯翠園


  台中人。曾任東海大學外文系講師,一九八一年旅居美國,歷任《太平洋時報》專欄作家及《台灣公論報》生活版主編。譯有《情婦法蘭德絲》、《眼中的獵物》、《魔幻城堡》、《空中的城堡》等書。
 


詳細網址:失蹤的消防車~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導讀

我們最幸福——關於《失蹤的消防車》


  幾年前,拜「世界幸福報告」之賜,北歐曾是台灣人熱烈討論的焦點,「北歐模式」蔚為風潮。我則因為某位朋友遠赴芬蘭的於韋斯屈萊(Jyväskylä)實習,一時間也對北歐產生濃厚興趣。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他們這麼幸福?

  彼時的台灣正因為社會長期面臨低薪和失業問題而展開激辯,人們不再一味追求高成長,而開始注重公平分配。於是仿效北歐的呼聲四起,改革教育、醫療、工時的方案紛紛排上議程,甚至付諸公投。

  然而當世界進入新冷戰的結構之後,北歐也漸漸淡出公眾的視野,社會又開始出現檢討「北歐模式」的聲音。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這個時候,「馬丁.貝克刑事檔案」再度在台灣出版。

  現代主義,而非極權主義

  熟悉馬丁.貝克系列的讀者應該知道,作者除了是罕見的雙人創作組合,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者,因此文中不乏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對照這系列的出版時間(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五年),當時正是主張國家必須背負國民「從搖籃到墳墓」之社會責任的瑞典社民黨長期執政時期(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七六年),也就不難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

  不熟悉瑞典歷史的話,很可能會單純地認為瑞典屬於極左派的極權主義國家。這就得回過頭,從二次大戰的局勢說起。一九三九年歐戰爆發,德國為了避免瑞典的鐵礦被盟軍阻擋,決定入侵丹麥和挪威,並往法國推進。同時間,英國攻占冰島,蘇聯也併吞了波羅的海三國。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也被捲入戰爭。姑且不論私底下與納粹德國和西方的聯繫,瑞典是北歐五國唯一保持中立的國家。

  未受戰火波及的瑞典,在一九六○年代迅速發展經濟,國家財富急遽增加,結合工會與大公司達成的社會保障與公共健康體系,瑞典逐步走上「高所得、高稅收」的福利國家道路。因此,斯堪的納維亞研究學者Henrik Berggren和Lars Trägårdh認為,要理解瑞典,最好的切入點不是社會主義,而是盧梭思想。盧梭主張極端平等主義,反對一切依賴的行為。

  此特點尤其可在馬丁.貝克系列中不斷看到。六、七○年代的瑞典社民黨似乎有個終極目標,那就是切斷公民的傳統束縛:妻子與丈夫、孩子與父母、勞工與老闆、老人與家庭。瑞典政府的理想是,每位公民都是一顆獨立的原子,能在集體中找到個人的位置。

  這項社會工程與瑞典人喜歡獨處的個性不謀而合。他們多數獨居,離婚率高,單親家庭多,嚮往一切「現代」的事物——反對民族主義,破除蒙昧的習俗,強調經濟與性別平等。普選是現代的,離婚也是現代的,多元和接納移民是現代的,而Henrik Berggren和Lars Trägårdh提出、認為強勢的政府與個人的自由之間並非互斥,國家的干預反而可增強個人自主性的「國家個人主義」(Statist individualism),當然也是現代的。

  做人的自由

  有個關於北歐的老笑話:一個瑞典人、丹麥人和挪威人遭遇船難,被困在荒島上。這時,瑞典人撿到一枚神奇的貝殼,能滿足他們每人一個願望。瑞典人和丹麥人許完願、離開荒島後,輪到挪威人。挪威人想了一下才說:「我在這裡太孤單了,你讓他們兩個人回來吧。」

  當然還有其他笑話,它們的共通性就是挪威人總扮演傻瓜的角色。對瑞典人來說,依賴就是傻瓜的行徑。所以他們不喜歡互相幫助,要求妻子不依賴丈夫,孩子應儘早獨立,老人不該接受贍養。瑞典人也相信,唯有兩人獨立平等,才可能有真正的友情和愛情。

  這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做人的自由」。與追求「做事的自由」的美國人不同,瑞典人的國家個人主義,彷彿在追求近乎冷酷無情的獨立性。為了能各自休假、定期做牙齒保健、自由地決定自己的晚餐,他們寡言靦腆,總是默默接受,寧願走樓梯而不和別人一起坐電梯,甚至連女人在生產的時候也盡量不呻吟。

  這個信念促使每個瑞典人成為主宰自己生活的人,如此一來,才能實現真正而持久的幸福。免費而且高質量的教育體制,讓他們有極大的自由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也因此,瑞典的社會流動比其他國家高得多,對移民的態度也相當正面。

  然而作為一個文化多元的現代工業社會的典範,瑞典並非毫無缺點。正如同現在面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所帶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六、七○年代的瑞典也苦於資本密集工業技術造成的社會問題。二戰期間,勞動力湧入城市,再加上戰後嬰兒潮、歐洲的調整與產業的變革,少年的組織犯罪越加猖狂。

  後工業社會的犯罪

  一般而言,後工業社會代表著多數勞動力離開農業或製造業,進入服務業。隨之而來的,則是人才需求的改變。律師、醫師、工程師、科學家等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才,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知識和技術取代資本,居於社會運轉的核心樞紐。反過來說,在教育階段就被排擠的人,將被社會拋棄。

  這些無處容身的少年多半會加入犯罪的行列,比如偷車、販賣毒品等,在本書中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主要場景之一的馬爾摩,接受了龐大的移民,人口激增之後,造船等工業連帶高速發展,使得馬爾摩成為最工業化的城市之一。當然,也造就了新型態的犯罪。

  瑞典的統計資料證明,大批勞動力在工業化初期移入城市,是對社會秩序最大的破壞。來到城市的勞工被大量物質與財富頻繁刺激之後,相對被剝奪感油然而生,助長了犯罪的動機。因應新社會需求而誕生的現代化交通工具,使得人們能在國境之間自由流動,跨國組織犯罪在資本主義國家大幅增加。

  組織犯罪因為所需的犯罪技能不同(比如偷竊、偽造和銷贓),因此多半不是由當地居民所構成。而馬爾摩是瑞典所有城市裡面,「非」斯堪的納維亞人比例最高的,尤其與哥本哈根僅隔松德海峽互望——頻繁的跨國流動,加上失業問題與社會分化,成了跨國組織犯罪的溫床,馬爾摩甚至被視為瑞典的芝加哥。

  瑞典像太陽,是我們的榜樣

  丹麥人流傳著一個說法:「哥本哈根的酒鬼都是瑞典來的。」由此可知,瑞典和丹麥的淵源有多深。瑞典帝國崛起之後,丹麥的領土迅速萎縮。一六五八年,羅斯基勒條約簽訂,丹麥將馬爾摩和斯堪尼地區割讓給瑞典。因此更正確地說,馬爾摩是丹麥建立的。

  兩國的關係始終非常微妙,而且存在一種競爭關係。比如丹麥人在哥本哈根建了市政廳,瑞典人就要在斯德哥爾摩也建一座市政廳,而且必須比哥本哈根的高一米。丹麥人也反過來嘲笑瑞典人,明明連國旗都抄襲他們的,卻要瞎掰出一個「金色十字架橫越青空」的傳說。

  兩國之間的敵意,也體現在宜家家居一款以丹麥城鎮Viskinge命名的腳踏墊上。此外,瑞典人對丹麥語也很有意見,時常與挪威人一同開丹麥語的玩笑。雖然和瑞典語及挪威語同屬北歐日耳曼語,但丹麥語算是最不合群的一支,無法溝通的時候,就只能以英文彌補不足。關於這點,作者在書中也有著墨。

  但話說回來,不只是台灣,北歐其他國家對瑞典取得的經濟成功,也懷著景仰之意,雖然他們很勉強才會這麼承認。當其他國家還在努力平衡收支、為了社會福利改革爭執不休的同時,瑞典已經藉由社會投資和堅定推行自由貿易,完成了退休金的改革,減少政府支出占比,並降低企業稅率。毫不意外瑞典人被困在荒島時會許下這樣的願望:「我想回到寬敞又舒適的家裡,那個有富豪汽車、錄放影機和宜家傢俱的房子。」

  只不過,瑞典人或許也羨慕其他國家的生活。最新的「世界幸福報告」出爐,芬蘭、丹麥、挪威、冰島包辦了前四名,瑞典則是北歐五國「最不幸福」的,只拿了第七名。有一說認為,瑞典社民黨在改良社會體制的同時,也窒息了人民的雄心與活力。包括馬丁.貝克在內,瑞典人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

  撰文——張渝歌
  陽明醫學系畢。曾任診所醫師,現為專職作家。出版作品:《只剩一抹光的城市》(2014)、《詭辯》(2015)、《荒聞》(2018)。

 


詳細網址:失蹤的消防車~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3. (節選)
 
先是一聲震耳的巨響,接著火就燒了開來。一樓右邊住家的窗子炸開,建築的山牆幾乎整個崩離,同時,冰藍色的長長烈焰從破窗熊熊湧出。剛瓦德.拉森站在小丘上,雙臂大張,好似一尊救世主雕像,愣愣地看著路那一端發生的事情。但他只愣了一下,就馬上採取行動。他迅速地邊滑跤、邊咒罵著衝下岩坡,奔過馬路,朝屋子跑去。在他奔跑之際,火燄顏色和性質都起了變化,成為橘色,貪婪地順著牆板往上燃燒。他感覺房子右邊的天花板似乎開始塌陷,有部分的支撐基柱似乎已被炸開。一樓住戶已經陷入火海數秒,在他跑到前門的石階之前,就連樓上的房間也著了火。
 
他用力推開前門,隨即發現已經太遲。前廳靠右的門被炸離原先固定的鉸鍊,正好擋住樓梯。整片門像一根燃燒的巨木,火正沿著木樓梯向上蔓延。一陣高溫的熱氣朝他襲來,中人欲焦,令他一陣踉蹌,視線模糊,倒退走下門外的石階。屋裡傳來痛苦、恐懼的絕望叫喊。據他所知,這棟建築物裡至少有十一個無助的人被困在這個再真實不過的死亡陷阱裡,有幾個或許已經死了。火舌像發燄機一般,不斷由一樓的窗戶往外冒。
 
剛瓦德.拉森快速地四處打量,想看看是否有救生梯或其他東西可用,但毫無所獲。
 
二樓有個窗子被推開,透過煙霧和火燄,他隱約看到後頭有個女人或女孩,正歇斯底里地尖叫著。他將手圈在嘴邊大叫:
 
「跳下來!往右跳!」
 
她已經到了窗台,卻猶豫著。
 
「跳呀!快!跳越遠越好!我會接住你。」
 
那女孩縱身跳下,直直朝他飛來,他右手插入她雙腿之間,左手則環住她的肩膀,將這掉落的人體接個正著。她不重,約莫在一百到一百一十磅之間,他接得很有技巧,因此她連碰都沒碰到地面。他一接住她,就往右翻轉,以身體護住她不受火燄侵襲,接著後退三步將她放在地上。
 
這女孩看來不超過十七歲,全身赤裸,頭左右搖晃,邊尖叫邊全身顫抖。除此之外,他看不出她
 
身上有受到損傷。



詳細網址:失蹤的消防車~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失蹤的消防車

詳細網址:失蹤的消防車~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失蹤的消防車 中文書>文學小說>懸疑/推理小說>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