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原文名稱:Psychology in Idioms: A Daily Reader,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1467894,頁數:336,出版社:三民,作者:蘇渝評,出版日期:2020/07/24,類別:心理勵志

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內容簡介


七分心理學,三分成語力,
結合心理學與成語的第一本書,
為您帶來最另類的跨領域事典,前所未有的全「心」體驗!

  本書分為五大部分,共九十一篇,每篇以二到四頁的篇幅、淺顯的用詞、生活化的例子來介紹心理學概念,最末並延伸出相關成語的解釋、近反義詞和語源。將豐厚的學術內容,轉化為易讀易懂的輕知識,快速掌握兩個領域的精華內容。

  【人格/養成】瓦倫達效應──聚精會神的專注力
  「為什麼我小考總是表現得很好,到了大考卻失常?」
  當一個人只想著把眼前的事做好,維持平常心,不患得患失,更容易成功。

  【情緒】迴旋鏢效應──適得其反的心理作用
  「我偏不依!」
  為了說服別人做某種決定,反而讓對方刻意做出相反的決定。像是一支迴旋鏢一樣,你想往前丟遠,結果卻轉回來飛向自己,出現了反效果。

  【人際/社會】人際關係論──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
  「我們家孩子很乖,都是別人帶壞的啦!」
  一個人的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並非奠定於個人的生理因素,而是受到他所處的社會環境與人際關係的影響。

  【行為/思考】巴納姆效應──正中下懷的心理暗示
  「『你覺得真正相信一個人並不容易,但同時卻渴望著。』、『你樂觀開朗的外表下,其實潛藏一顆纖細敏感的內心。』──這些心理測驗怎麼這麼準!就是在說我!」
  人們常常會認定某些籠統且多數人都有的個性描述與自己相符。

  【生理機能】「耳蟲」──餘音繞梁的洗腦神曲
  「你有過腦子裡不斷浮現某段旋律或歌聲,會不由自主地哼唱,難以停止的經驗嗎?」
  正式名稱為「不自主音樂意象」,是一種自動冒出來、無法控制、想像出來的音樂。

  心理學什麼?另類的跨界學習,一次了解成語、洞察人心,讓你明白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背後也有心理學的原理──原來心理學如此有趣,原來成語這麼有意思!
 
本書特色

  1.專業精神科醫師撰寫,內容扎實可靠!
  2.第一本心理學×成語的跨領域讀物!
  3.行文深入淺出,簡單易懂、好吸收!
  4.情境插圖生動有趣!
  5.圖表整理一目瞭然!
  6.套色設計閱讀更清晰!

名人推薦

  海苔熊


詳細網址: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一、人格/養成

01 互為表裡的人格(人格理論、本我、自我、超我)
02 多重面向的人格因素(表面特質、根源特質)
03 獨一無二的人格特質(共同特質、個人特質、首要特質、中心特質、次要特質)
04 白紙一張的先天與後天(天性、教養、天賦論、經驗論、遺傳論、環境論)
05 不能自已的潛意識(意識、前意識、人格、集體潛意識)
06 高高低低的自尊(自尊心、高自尊、低自尊、自信)
07 寸草春暉的母愛(母愛、母職人物、母性驅力、母性本能、母性攻擊)
08 重責大任的教與養(育兒、親職行為)
09 可圈可點的成就(自我肯定、成就動機、成就動機理論)
10 凝聚心神的專注力(注意力、分心、瓦倫達效應)
11 非得完成的毅力(恆毅力、恆心、熱情、蔡戈尼效應)

二、情緒
12 百感交集的情緒理論(情緒演化論、詹郎二氏情緒論、坎巴二氏情緒論、斯辛二氏情緒論)
13 喜怒哀樂的情緒與心情(情感、情緒性反應、情緒性行為、情緒記憶)
14 心花朵朵的快樂與幸福(正向心理學)
15 心領神會的微笑(大笑)
16 火冒三丈的憤怒(憤怒、暴怒、負面情緒)
17 以牙還牙的報復心理(報復、復仇、仇恨)
18 沉痛欲絕的哀傷(哀慟反應、失去、悼念、悲傷輔導)
19 悶悶不樂的憂鬱(憂鬱症)
20 奪眶而出的眼淚(哭泣、壓力、情緒)
21 手足無措的恐慌(恐慌發作、恐慌症)
22 不寒而慄的恐懼(特定畏懼症、特定場所畏懼症、密閉空間恐懼症)
23 難分難捨的分離焦慮(依附)
24 心神不安的焦慮(神經質、焦慮症)
25 杞人憂天的廣泛性焦慮症(慮病)
26 大起大落的狂躁(躁鬱症、躁期)
27 避之唯恐不及的厭惡(厭惡、討厭、極度不喜歡)
28 我偏不依的心理抗拒(抗拒論、迴旋鏢效應、逆火效應)
29 目瞪口呆的驚訝(驚訝、驚嚇反應、驚嚇反射)
30 千斤重擔的壓力(戰鬥或逃跑反應、自律神經系統、葉杜二氏法則)
31 備受煎熬的創傷後壓力症(回憶重現、解離性失憶)
32 持續進化的創傷後成長(創傷後壓力症)
33 獨行其是的ABC理論(自動化思考、理情行為治療)
34 抽絲剝繭的理情行為治療(理情治療、ABC理論)
35 六神無主的解離(自我防衛機制、解離性失憶症)

三、人際/社會
36 全然不同的角色(角色期待、社會期待、角色衝突)
37 處世之道的人際關係(人際互動、人際關係論、人際需求論)
38 縱橫交錯的社會網路(人脈、六度分隔理論、社群網路)
39 親疏遠近的空間關係學(人際距離、親密關係、刺蝟困境、刺蝟理論)
40 不脛而走的小道消息(八卦、謠言、非正式溝通網路、飲水機效應)
41 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換位思考、同情心)
42 萬眾一心的合作力量(合作動機、木桶原理)
43 魅力四射的領導特質(領導理論、領導行為、領導權變、意見領袖)
44 遁世匿跡的社會孤立(社會退縮、社交焦慮症)
45 形影相隨的依附(依附理論、銘印現象、安全型依附、分離焦慮)
46 安然處之的舒適圈(壓力、葉杜二氏法則)
47 相互取暖的同溫層(回音室、過濾氣泡)
48 共生共榮的同儕學習(共生效應、榮譽感效應、大魚小池效應)
49 照章行事的同儕壓力(同輩壓力、從眾心理)
50 群起而行的從眾力量(從眾效應、樂隊花車效應、羊群效應、跟尾狗效應)
51 水花泛起的漣漪效應(情緒感染)
52 大爆冷門的聽眾效應(社會促進、社會抑制)
53 壁壘分明的偏見與歧視(刻板印象、種族主義、性別主義)
54 佛要金裝的外貌魅力偏見(美就是好現象、光環效應、畢馬龍效應)
55 月亮好圓的光環效應(成見/偏見、初始效應、尖角效應)
56 打得火熱的名人效應(名人代言、誘惑)
57 攻心為上的消費者心理學(消費行為、外貌魅力偏見、名人效應、對比效應、從眾)
58 互敬互愛的幸福伴侶(衝突解決)
59 執子之手的婚姻之道(婚姻斜坡)
60 歡喜冤家的愛情解方(愛情啟示錄四騎士)
61 另結新歡的感情背叛(外遇、柯立芝效應)

四、行為/思考
62 被制約了1.—淺談古典制約((非)制約刺激、(非)制約反應)
63 被制約了2.—淺談操作制約(行為主義、工具制約、試誤學習、增強、懲罰)
64 日常必要的需求(動機、需求層次理論、ERG理論)
65 一股勁兒的驅力(需求、動機、驅力消減理論、學習)
66 虛虛實實的記憶(感覺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67 恍恍惚惚的失憶症(記憶、遺忘、健忘、心理防衛機轉、解離)
68 電光石火的自動化思考(制約、固著、直覺)
69 拿定主意的決策過程(決策過程、欲望、自我控制)
70 舉一反三的學習遷移(類化理論)
71 事半功倍的初始效應(第一印象、序列位置效應)
72 記憶強化的新近效應(近因效應、新穎效應、序列位置效應)
73 與眾不同的萊斯托夫效應(記憶)
74 恍然大悟的醞釀效應(問題解決、時間)
75 大腦運動的斯特魯普效應(史楚普效應)
76 美夢成真的畢馬龍效應(期待效應、羅森塔爾效應、自證預言、霍桑效應)
77 群情激昂的霍桑效應(觀察者效應、宣洩效應)
78 自我陶醉的達克效應(鄧寧—克魯格效應、過度自信、謙卑)
79 相形之下的對比效應(比較、感覺對比、錯覺)
80 正中下懷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佛瑞效應)
81 心心相印的愛情理論(喜歡、愛情量表、激情之愛、友誼之愛、愛情三角理論)
82 怦然心動的愛情效應(重複曝光效應、出醜效應、相似吸引理論、吊橋效應、月暈效應)

五、生理機能
83 翻來覆去的失眠症(慢性失眠、睡眠衛生)
84 日有所思的夢境(快速動眼期睡眠、潛意識、清醒夢、預知夢)
85 酣然入夢的睡眠(睡眠週期、快速動眼期睡眠、非快速動眼期睡眠)
86 經驗至上的時間知覺(時間感、時間錯覺、奇球效應)
87 循環播放的耳蟲現象(耳蟲、不自主音樂意象、洗腦神曲)
88 透露訊息的肢體語言(身體語言、副語言)
89 欲罷不能的上癮(成癮、報償系統、依賴、耐受性、戒斷)
90 黃湯下肚的飲酒(酒精、酒精成癮、酒精耐受性、酒精戒斷)
91 小鹿亂撞的愛情生理學(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愛情荷爾蒙、性慾、吸引力、依附)

 


詳細網址: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467894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2 x 23.2 x 1.6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渝評


  精神科醫師、醫學系臨床教師專業領域為一般身心醫學如焦慮與憂鬱在與人對話的醫療工作中,體悟千百種不同的生命與心靈啟發病人、啟發學生、啟發自己


詳細網址: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我們與心理學的距離,是如此靠近
陳志恆


  身兼心理專業人員,同時也是出版作家的我,時常透過筆耕撰文推廣心理學知識,讀起《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一書時,特別有感。

  為什麼呢?每當我在寫案例分析的文章時,總是絞盡腦汁要找到能貼切形容某種典型人格特質的詞語,只可惜書到用時方恨少,常常懊惱不已;或者,當我要描述某種心理學現象時,為了讓讀者印象深刻,在詞語的選擇上,總需要字斟句酌,好希望能立馬引起讀者共鳴,卻苦思不得。

  而《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這本書,幫我解決了長久以來提筆寫作時,總感辭不達意的憂慮。因為,這是一本把心理學專業知識與成語做結合的書籍,讓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成語,都可以由心理學來解釋其原理原則。

  拿「飢不擇食」這個成語來說好了,為什麼一個人會餓到只要有得吃就好,連挑都不挑呢?我們可以從心理學中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求是有層次的,基本的生理需求滿足後,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安全、社交、自尊,甚至自我實現的需求。若下層需求未被滿足,人們關注的焦點就只會在是否吃飽、穿暖以及安全與否,對於是否受到尊重、是否有人喜愛,甚至關於夢想或意義的追尋,根本無暇顧及。所以,當一個人的生活中連飽餐一頓都是困難的事情時,自然也不會挑剔食物是否營養或美味了。

  我覺得,不論透過文字或語言,成語都是很妥適的溝通媒介。因為,成語中有著我們都能共同理解的意涵,因此,常能在訊息傳遞時,讓接收者深感共鳴,或者易於明白。而若能把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加進來,就更為有趣了。

  有一次,我需要在演講中,向聽眾說明網路成癮的現象。為了界定「成癮」是什麼,我左思右想,專業詞彙如此艱深,究竟如何說明,才能與聽眾腦中的認知基礎相互呼應,而能一點就通呢?後來,靠的也是成語。為了說明「強迫性」這個概念,我用了「廢寢忘食」來比喻;為了說明「功能降低」這個詞,我甚至搬出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散盡家財」等成語來形容。只見聽眾發出會心的微笑,我知道,他們能理解了!

  感謝蘇渝評醫師寫了這本好書,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還記得大學時,初學心理學,抱著厚厚的普通心理學教科書,沒日沒夜地啃著裡頭的專有名詞。如果當時就有這本書,能透過朗朗上口的成語,來理解心理學中艱澀難懂的專業知識,學習起來,應該會更為有趣吧!

  如果你也對心理學感興趣,這本書裡有著系統性的心理學知識,可說是本簡易版的教科書,而每個篇章後面,都附有與該篇章主題有關的成語解釋,讓你學習起來更有感。原來,心理學是如此生活化,離我們的日常,是這麼的靠近。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

自序

當心理學邂逅成語
蘇渝評


  開始《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的編撰,對我來說是趟奇幻的旅程。

  即使自己在學生時代就常在網路上寫些強說愁的小說;即使自己在書報專欄上已有過不少醫藥衛教文章的發表經驗;即使自己也已經完成要在書店架上看見寫著自己名字的書的夢想,但是,在這之前也從來不曾想過自己會參與和「成語典」有關的寫作。因此,當三民書局邀請我參與《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撰稿時,我先是愣了一下—這不是中文系的老師在做的事嗎?

  但是當編輯告訴我《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編撰的緣由後,我很快就答應了!對我而言,這就像是趟沒人走過的旅程,旅程中的一切都是未知。這挑戰似乎挺有趣的,而且可以幫自己複習成語好像也不錯呢!而像這樣跨領域的學習:成語與心理學,也正是我所喜歡、並且常做的事。不論是在醫院的診間、學校的教室或者家裡的書房,面對病人、學生與小孩,我習慣舉簡單的例子來解釋複雜的道理,化繁為簡,接著由簡入深,也時常需要因材施教。

  在臨床工作上,問心情是否「憂鬱」,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懂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但對於許多上了年紀、教育程度不高的長者而言,「憂鬱是啥貨?」甚至明明看起來一臉愁苦的阿公阿媽,我問他們是否「心情不好」,他們一樣說沒有,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的心情算不好,他們的字典裡甚至沒有「心情」這個辭彙。因此我得旁敲側擊,用不同的問句或者臺語找出我要的答案:「會想不開嗎?」、「會煩到吃不下、睡不著嗎?」、「心肝頭會阿雜悶悶嘸?」當病人點頭時,接著深入點再多問一些:「發生了什麼事?」、「哪會按呢?」當要解釋為什麼藥物能對心情有所幫助時,我也得視病人的型態做不一樣的說明:「這個藥物可以幫助你大腦內的神經傳導恢復正常」、「這個藥你吃了就不會胡思亂想了」,目的只有一個,讓病人得到他能接受的答案,並且真正康復起來。

  在一對一的談話中,我可以視對方的狀況用不一樣的話語讓對方得到答案;但寫書如《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似乎就不是這般簡單了,因此我試著用輕鬆的方式將或許繁雜或許艱深的心理學知識與成語做連結,並且經常舉出例子,希望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有所收獲:原來這些成語的背後也有心理學的原理!原來心理學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原來成語這麼有意思!

  當觀眾看完一部電影之後,除了劇情本身帶來的的震撼與感動之外,我們對劇情以外、故事的歷史背景、提及的知識等等也會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同一部電影,有些人喜歡看過一遍沾過醬油就好、有些人喜歡燒腦地剖析電影裡的每一個場景與彩蛋、有些人會在電影之外尋找更多相關的資訊來擴大電影所帶來的收獲與感動。我期待《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能像一部好電影般,除了讓讀者們能得到成語與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外,也能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生活中的啟發!

 


詳細網址: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詳細網址: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中文書>心理勵志>心理學>其他大眾心理學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