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原文名稱:You’re Not Listening: What You’re Missing and Why it Matters,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549114,頁數:272,出版社:大塊文化,作者:凱特‧墨菲,譯者:謝佩妏,出版日期:2020/09/26,類別:商業理財

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


內容簡介


聆聽才是溝通的王道
但為什麼我們失去了聆聽的能力?

  在工作場合上,主導對話才能出頭。
  在社群媒體上,敘述力決定個人魅力。
  交際應酬時,人人都在搶話說。政治人物也一樣。
  我們從不好好聽人說話。
  也沒人好好聽我們說話。

  真正的聆聽表現在你如何回應──
  你是否正確理解對方的發言?
  你是否明白對方的情緒?
  { 獻給曾經被誤解,以及覺得被誤解的人 }

  ──到底有誰在聽你說話?
  《紐約時報》撰稿人凱特‧墨菲詢問了來自五大洲的受訪者這個問題,卻迎來一片尷尬的沉默。大家想不出如今還有誰可以真正專心聆聽,而不恍神、瞄一下手機,或急著插話、表達意見。許多人自認並非善解人意的聆聽者,大多數人更無法描述何謂合格的聆聽者。

  現代數位科技讓我們隨時都能與人溝通交流並產生連結。然而,周圍似乎沒有人認真傾聽,甚至也不知道如何傾聽。於是,交談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的同時,我們卻反而更寂寞、更孤立,也比以往更無法容納異己。本書作者凱特‧墨菲的工作就是聽人說話,她想探究這樣的結果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在這本發人省思、幽默有趣的著作中,作者深入探討我們為什麼不聽人說話、缺乏傾聽能力對我們有何影響,而我們又該如何扭轉這樣的趨勢。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傾聽的心理學、神經學和社會學原理,也帶我們認識當今最擅長傾聽的專家,包括中情局探員、焦點團體主持人、酒保、廣播節目製作人,還有頂尖家具銷售員。書中有文化觀察,有科學研究,也鼓勵人採取行動,並提供許多實用的建議。

  作者發現,聆聽者乍看是對話中溫順的一方,實際上卻處於溝通中更有力量的位置。只要願意傾聽,就會學到新東西。聆聽,是與他人連結、合作、感同身受、談戀愛的基礎,說到底,也是我們每天選擇去做或不做的事。聽人說話顯得勢在必行,但是聆聽能力的優劣、選擇聽誰說話、在什麼情境下聆聽,在在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要走的人生道路。

  ◆本書賣點
  ●以幽默的筆調,結合心理、腦科學、溝通與社會觀察,點出當代生活缺乏聆聽的嚴重性,堪比蘇珊‧坎恩《安靜,就是力量》進階版。

  ●剖析「發聲-聆聽」的雙向機制,讓讀者重新認識聆聽行為背後的理論、真實情境,進而自我調整,提高認知的敏銳度。傾聽不只是保持沉默,主動傾聽才是溝通的王道。

本書特色

  ★ 在資訊爆量的年代,交流看似容易,人卻更加孤立。人人都會說,但不見得會聽。
  ★ 筆調輕鬆、沒有艱澀的理論,以生活化的案例,逐步闡釋有效聆聽的關鍵與情境,找回傾聽的動機。
  ★ 擴展聆聽能力,才能掌握準確的訊息、適切地反應,也是許多領域的生存法則,甚至是經營伴侶、家庭關係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 除了傾聽他人,也要能夠傾聽內在的聲音,辨識真實的情緒,重新理解自己的價值與立場。
  ★ 這是一本兼具自我成長、深化交流,又可加強人際、職場能力的傾聽指南。

名家推薦

  李崇建 親子作家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心理師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洪雪珍 斜槓教練
  黃健瑋 演員
  蔡淇華 作家/高中教師
  傾心推薦

各界佳評

  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不擅長也不時常傾聽,沒有人比這位才華洋溢的記者,更有資格介紹正確的聆聽心態及技巧,而這本書將科學資訊與幽默筆調完美結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給予》、《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作者

  這本書在我們這個時代不可或缺。懂得傾聽,才懂得愛人、學習和與人連結。在這個比以往更需要傾聽和被傾聽的時刻,這本發人省思又引入入勝的書教我們如何做到。——羅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作者簡單而深刻的論點深深吸引著我,那就是——傾聽雖然是溝通、創新、成長和愛的基礎,卻很少人真的知道該如何傾聽,甚至該從何開始。這本書迷人又啟迪人心,就像一本指南,幫助讀者認識傾聽的方法,以及傾聽對生活、工作、與人連結有多重要。——金‧史考特(Kim Scott),《徹底坦率》作者

  現代科技讓交談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便利。弔詭的是,我們反而愈來愈不懂得傾聽。幸好有凱特‧墨菲來教我們重新掌握這項重要技巧。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和至親好友溝通的看法。——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深度工作力》及《深度數位大掃除》作者

  書中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豐富的指南,讓讀者滿載而歸,獲得更多傾聽他人的方法、技巧,無論在會議室或在家裡都受用無窮。在這個資訊源源不絕放送、人人在社群媒體爭搶眼球的時代,傾聽不但是一種慰藉,也是一種解方。——《書目雜誌》(Booklist)

  這本旁徵博引、資料豐富的著作含括了專家意見和一般看法,將刺激讀者重新檢視自己聽人說話的方式,並思考缺乏傾聽導致的許多不良後果。——《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這本充滿活力的著作極力提倡聆聽的能力,深具教育性質並挑戰思維,讓讀者思考自己在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是如何擬問題並回應。──《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詳細網址: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前言
 
1 當周圍的人不再傾聽
2 契合的感覺──傾聽的神經科學
3 跟幼兒學習──因為好奇而聽
4 我知道你要說什麼──用偏見把耳朵塞住
5 人為什麼寧可跟狗說話──充耳不聞
6 說話如龜,思考如兔──說與想的落差
7 為什麼感覺像是被追殺──傾聽對立意見的時候
8 大數據時代該怎麼聽──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
9 跟即興劇場學習傾聽──團隊成功的關鍵
10 第三隻耳朵──主持人、總統和騙子的共同點
11 腦中的聲音──傾聽自己與逃避自己
12 支持型vs.轉移型──兩種不同形態的回應
13 錘骨、砧骨和蹬骨──聲波化為腦波的過程
14 當注意力超出預算時──分心上癮
15 沉默值兩個銅板──無聲的力量
16 為什麼八卦對人有益──傾聽的道德問題
17 什麼時候該停止傾聽
結語
 
致謝
註釋



詳細網址: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49114
  • 叢書系列:Smile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0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凱特‧墨菲(Kate Murphy)
 
  記者,報導散見於《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法新社》及《德州月刊》,目前定居於德州休士頓。她寫的文章兼容並蓄,流傳甚廣,題材包羅萬象,舉凡健康、科技、科學、設計、技術、航空、商業、金融、時尚、餐飲、旅行和房地產,應有盡有。她擅長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解釋複雜難懂的題材,特別是人類互動背後的科學原理,幫助讀者瞭解人類行為的由來。此外,她也擁有商業飛行執照,受託前往偏遠地區報導時,即能派上用場。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



詳細網址: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前言
 
  你上一次傾聽別人說話是什麼時候?而且是真正的傾聽,不去想接下來要說什麼、不低頭瞄手機、不急著發表意見。上一次有人真正的傾聽你說話又是什麼時候?認真聽你要表達的事,給的回應一針見血,讓你覺得自己真正被理解。
 
  現代生活鼓勵我們要傾聽自己的內心、傾聽內在的聲音、傾聽直覺,卻很少鼓勵我們仔細、用心地傾聽他人。於是我們在雞尾酒會、工作會議上,甚至跟家人吃晚餐時,進行著一場又一場充耳不聞、雞同鴨講的對話,一心想要主導對話,而不是聽對方怎麼說。無論是在網路上或與人面對面,重點都在定義自己、描述自己,以及傳達自己的論點。於是,你投射了什麼成了價值所在,而不是你吸收了什麼。
 
  然而,傾聽的重要性絕對不遜於表達。因為缺乏傾聽而引發戰爭、傾家蕩產、友誼破碎的例子所在多有。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說過一句名言:「從來沒有人因為傾聽過頭而丟了工作。」藉由傾聽,我們才能參與融入、理解他人、跟人聯繫、同理他人,並且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成功的關係都少不了傾聽,於公於私皆然,政治領域也不例外。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有言:「大自然給人類一張嘴、兩隻耳朵,無非是要我們多聽少說。」
 
  由此可見,高中和大學有辯論社和教學生如何表達和說服的課,卻很少開教學生用心傾聽的課,這著實教人費解。你可以拿到口語傳播的博士學位,加入國際演講學會(Toastmasters)之類的社團精進演講技巧,卻沒有類似的學會或課程鼓勵人多傾聽並強調傾聽的重要。現代人對功成名就的想像,少不了麥克風和舞台,不然就是站在講台上發表演說。發表TED演說或畢業演說,就是夢想成真。
 
  社群媒體給了每個人虛擬的麥克風,讓我們暢所欲言,還能過濾掉與我們相反的意見。大家漸漸覺得打電話會打擾別人,也不太用語音信箱,寧可互傳訊息或表情貼圖。就算在聽什麼,也很可能是戴著耳機,安全地躲在自己編排的聲音泡泡裡,在周圍築起高牆,耳朵裡的音樂就是自己為生活這齣電影挑選的配樂。
 
  結果是疏離感和空虛感日漸蔓延,讓人滑手機滑得更凶。電子產品讓我們的腦袋隨時有事可忙,卻極少給它養分,更不用說培養情感的深度。畢竟情感的深度需要身心跟另一個聲音共鳴才能達成。而真正的傾聽,就是身體、心靈、理性、感性被另一個人的敘述給打動。
 
  這本書除了讚揚傾聽的強大力量,也哀悼我們的文化似乎逐漸失去了傾聽的美德。身為記者,我採訪過各式各樣的人,從諾貝爾獎得主到街頭遊民都有。我自認是專業的傾聽者,但即使是我也有不足之處。因此,這本書同時也是一本提升傾聽技巧的指南。
 
  這本書花了我兩年時間。大半時間我都在鑽研聆聽方面的學術研究,釐清傾聽過程中涉及的生物力學和神經生物學,以及對心理和情緒的影響。我的書桌上有個一閃一閃的外接硬碟,裡頭儲存了幾百個小時的訪談記錄,訪問對象從愛達荷的波夕到北京都有,這些人不是研究傾聽的教授學者,就是從事的工作跟我一樣需要大量傾聽,例如間諜、牧師、心理治療師、酒保、談判專家、理髮師、航管員、廣播節目製作人,以及焦點團體的主持人。
 
  除此之外,我也回頭去找這些年來我寫過或訪問過的成功人士,包括演藝人員、執行長、政治家、科學家、經濟學家、時裝設計師、職業運動員、創業家、廚師、藝術家、作家和宗教領袖,向他們請教傾聽對他們的意義、什麼時候最願意傾聽、被傾聽是什麼感覺、不被傾聽又是什麼感覺。還有在飛機上、公車上或火車上碰巧坐在我旁邊,在餐廳、晚宴、棒球賽、雜貨店,或是我出門遛狗時遇到的人。我對傾聽最寶貴的觀察,有些就是聽這些人說話得到的收穫。
 
  閱讀這本書,你會跟我一樣發現,傾聽不只是聽別人說什麼,也包括留意別人怎麼說、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在何種情境下說,以及說的內容如何打動你。傾聽並不是在別人滔滔不絕時保持沉默那麼簡單。剛好相反。所謂的傾聽,很多時候關乎你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表達出內心的想法,並在過程中也讓自己的想法成形。若能認真、慎重地做好傾聽這件事,你對他人和周圍世界的理解都可能隨之改變,甚至進一步豐富自我、提升生命。這也是增加智慧、跟人建立深厚關係的一種方式。
 
  傾聽是我們每天都在做(或不做)的事。或許你把它視為理所當然,但擅長傾聽的程度、傾聽的對象、在何種情況下傾聽,都會對人生造成影響——好壞皆有。放大來看,社會集體的傾聽或缺乏傾聽,也對政治、社會和文化影響深遠。我們每個人都是我們關注的事物的總和。母親的溫柔安慰、情人的呢喃細語、良師的指引、上司的責備、領袖的信心喊話、對手的嬉笑辱罵,都是形塑我們的力量。不懂得傾聽、選擇性傾聽,或是拒絕傾聽只會阻礙我們瞭解世界,也剝奪了我們進步提升的機會。



詳細網址: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1 當周圍的人不再傾聽
 
我坐在臥房的衣櫃裡訪問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因為公寓對面正在施工,衣櫃就成了我能找到最安靜的地方。因此我才會盤著腿坐在黑暗中,把掛在衣架上的裙子和褲腳從耳機上的小麥克風撥開,跟世界知名的神經學家及作家通話。薩克斯最家喻戶曉的作品是《睡人》(Awakenings)這本回憶錄,後來還拍成電影,由羅賓‧威廉斯和勞勃‧狄尼諾主演。
 
這次訪談是為了我在《紐約時報》週日評論的一個小專欄,想請他談談他最喜歡的書和電影。但後來我們把波特萊爾拋到腦後,熱烈討論起幻覺、白日夢,還有其他影響薩克斯饒富詩意稱為「心靈氣候」的現象。當我的狗抓著衣櫥門時,薩克斯正在跟我描述他的心靈氣候。有時候,他的心靈因為辨別不出人臉而烏雲密布,包括他映照在鏡中的臉。此外,他也毫無方向感,連短短散個步都可能迷路,回不了家。
 
那天,我們兩人的時間都很緊。除了手上的專欄,我還有一篇報導要交給《紐約時報》。薩克斯則是在看診、教書、演講的中間,抽空接受我的訪談。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談得很深入,甚至交換了用天氣比喻心靈狀態的用語,比方外表陽光燦爛、霧濛濛的理解力、閃電般的靈感、創造力乾旱、欲望洪流。我也許坐在漆黑的衣櫥裡,但聽他說話時,我不時有醍醐灌頂、感同身受、擊節讚賞,以及靈感或幽默感閃現的瞬間。薩克斯在二○一五年過世,離那次訪談已經過了幾年,但那場對話對我來說卻恍如昨日。
 
因為長期為《紐約時報》撰稿,偶爾也擔任其他新聞媒體的特派員,我才有幸聽到奧立佛‧薩克斯這樣傑出的思想家說話,還有許多較不知名、但同樣見解獨到的各行各業人士,從時裝設計師到建築工人都有。無一例外,他們擴展了我的視野,增進我對世界的理解,其中很多人深深感動了我。在一般人眼中,我可以跟任何人說話,實際情況是——我可以傾聽任何人說話。這對我的記者生涯很有幫助。我最好的新聞構想經常來自與別人不經意的對話,或許是在街道底下裝設光纖電纜的工人、牙醫診所的助理,或是壽司店遇到、轉行去開牧場的金融家。



詳細網址: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

詳細網址: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 中文書>心理勵志>人際關係>說話/溝通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