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陳墨人物金庸(全),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3529729,頁數:512,出版社:風雲時代,作者:陳墨,出版日期:2021/03/20,類別:文學小說

陳墨人物金庸(全)~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陳墨人物金庸(全)


內容簡介


  ※看盡金庸人物  探索人物金庸
  閱讀金庸小說前一定要看的武功秘笈
  看完金庸小說後更能領悟的獨家心法
  搞懂金庸小說人物含義  你才能了解金庸的世界
  突破傳統小說人設盲點  成就武俠世界藝術創作
  完整說明十五本小說每個重要角色的迷人風采,揭露金庸小說令人著迷的獨門絕招與內功密碼。

  ※金庸的小說有什麼好、到底好在哪兒,它與其他作家的武俠小說究竟有些什麼不同,以至被推舉為「武林至尊」,在武俠小說的世界中獨佔鰲頭?

  ※偉人、小人;善人、惡人;異人、凡人;高人、俗人;男人、女人;好人、壞人……金庸共創作了十五本小說,每部書中的人物包羅萬象,上至帝王下至無賴,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使金庸小說更增添了閱讀的樂趣,這些人物之中,你又了解多少?金庸在做他們的人設時,又是如何決定的?

  ※金庸自言:「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研究「金學」的讀者,不可不知金庸的「人學」!

  展示眾生之相  寫盡英雄豪傑
  洞察人間至理  笑看人物百態
  偉人、小人;善人、惡人;
  異人、凡人;高人、俗人;
  男人、女人;好人、壞人……

  刻畫人物性格  寫出人性欲望
  反映人世悲苦  創造人生境界
  表現人心善惡  挖掘人類情感

  金庸畢生心血寫成的小說中,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角色,

  上至皇親貴冑下至市井無賴,個個有血有淚盡皆愛恨分明,

  這些令人著迷的人物形象中,你知道最可愛的是誰?最無情的又是誰?哪些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又有哪個是性情流露的真小人?

  金庸共創作了十五本小說,每部書中的人物多寡不一,多的可達上百人,每個角色都有其鮮明的特色與不同的個性,從「偉人」到「凡人」乃至「小人」,俠有儒家之俠、道家之俠、佛家之俠……對於「人學」的專注,正是金庸小說創作的最突出的特點。自言「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可以說金庸小說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原因就在於他對人性淋漓盡致的刻畫,使每個角色鮮活於紙上。本書共分七卷,分別就人格論、人性論、人生論、情愛論、人才論及人種論來剖析金庸筆下人物,使讀者更了解金庸武俠世界的奧妙。

  ※【關於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卒於2018年,享年94歲。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亦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香江第一健筆」的稱號。他從1955年起陸續創作了無數本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屢屢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及電玩,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即使地位崇高,仍孜孜不倦,86歲時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創劍橋大學八百年校史上的空前記錄。

  ※【重要人物剖析】
  ◎金庸筆下的真正的大俠形象是郭靖,不僅是儒俠中的俠之大者,也是一切俠中的俠之大者。

  ◎金庸小說中,愛喝酒的只有兩位,一位是蕭峰,一位是令狐沖。蕭峰喝酒顯示的是他非凡的英雄氣概,令狐沖喝酒,顯示的是他浪子的個性氣質。

  ◎韋小寶使我們想起西班牙作家塞凡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純文學的領域中,可與韋小寶相比的,是魯迅名著《阿Q正傳》中的阿Q。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最可愛的是《笑傲江湖》中恆山派的小尼姑儀琳;最不可愛的是《倚天屠龍記》峨嵋派的掌門人滅絕師太。

  ◎《天龍八部》中的「天山童姥」是異人中的異人,形體如六歲女童,年齡卻已九十六歲,所以自號「童姥」,實際是個殘疾人。
 


詳細網址:陳墨人物金庸(全)~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引言

※卷一  人格論:偉人與小人
第一章  儒家之俠
一、秀才造反:陳家洛
二、復仇與抱負:袁承志
三、俠之大者:郭靖
第二章    道家之俠
一、孤獨的性情中人:楊過
二、「真正的俠」:胡斐
第三章    佛家之俠
一、狄雲不是俠
二、慈悲無為的張無忌
三、儒、道、俠終歸於佛
四、無名之俠:石破天
第四章    俠與浪子:令狐沖
一、對政治的厭惡
二、追求自由的天性
三、浪子的意義
第五章    俠與小人:韋小寶
一、生存第一
二、奴性人格
三、文化性格

※卷二  人性論(上):善人與惡人
第一章    善惡同體
一、善惡對峙
二、善惡泯絕
三、善惡同體
第二章    本能欲望
一、名與譽
二、權與勢
三、利與貪
四、情與欲
五、仇與怨
第三章    文化品格
一、理性品質
二、意志力量
三、文化人格

※卷三 人性論(下):異人與常人
第一章    皇帝與平民
一、乾隆
二、崇禎與李自成
三、南帝與成吉思汗
四、康熙和韋小寶
第二章    瘋人與常人
一、何紅藥、武三通
二、謝遜、林平之
三、慕容博、慕容復
四、「天龍八部」與眾生相
第三章    僧人與俗人
一、緣根
二、玄慈
三、虛竹
第四章    異人與常人
一、不戒與不可不戒
二、王重陽與張三丰
三、儀琳與滅絕師太
四、洪七公與范幫主
五、天山童姥與李秋水
六、胡青牛與平一指

※卷四  人生論:奇人與真人
第一章    人生觀
一、孤苦與奮進
二、輝煌與孤獨
三、自信與無奈
四、自由與夢想
第二章    人世觀
一、人物與環境
二、江湖與人世
三、人世與人性
四、人世與文化
第三章    價值觀
一、現代價值取向
二、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三、衝突與妥協
四、有意識與無意識

※卷五  情愛論:男人與女人
引言與說明
第一章    男人
一、不敢愛女強人的男人
二、被拋棄的男人
三、被爭奪的男人
四、逃避愛情的男人
五、拈花惹草的男人
六、甘心為奴的男人
七、追逐幻影的男人
八、打死情侶的男人
九、想開妓院的男人
第二章    男人與女人
第三章    女人
一.偏愛薄情郎的女人
二,把同類當敵人的女人
三.不滿婚姻的女人
四、因情而成瘋魔的女人
五、不甘雌伏的女人
六、只愛心中幻相的女人
第四章    愛情
一.愛情的社會制約
二、性的作用與意義
三、人生際遇的限制

※卷六 人才論:超人與凡人
第一章    名師‧智慧‧方法論
一、袁士霄與名師資格
二、穆人清:嚴格與寬容
三、洪七公:因材施教
四、張三丰;只傳劍意
五、風清揚:自出機杼
六、獨孤求敗:四劍銘
七、小結
第二章    人才:超人的秘密
一、郭靖的「法門」
二、「百家」與「—家」
三、獨創與個性
四、名門與高手
第三章    傳統格局中的人才悲劇
一、《碧血劍》:歷史的總結
二、令狐沖:人才的象徵
三、韋小寶:歷史的諷喻

※卷七 人種論:漢人與夷人
第一章    漢人與夷人
一、紅花會與木卓倫部
二、張無忌的四位戀人
三、蕭峰與中原漢人
四、韋小寶的身世之謎
五、小結
第二章    南人和北人
第三章    儒生與草莽
一、幾個典型
二、一個寓言
三、一段奇文
四、結語:草莽中有英豪

後記

 


詳細網址:陳墨人物金庸(全)~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29729
  • 叢書系列:風雲現代系列叢書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5 x 21 x 2.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陳墨人物金庸(全)~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墨


  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尤為金庸評論及武俠評論名家。活躍於兩岸三地,著有相關著作無數,包括《張藝謀電影論》、《刀光俠影蒙太奇——中國武俠電影論》、《半間齋影話——陳墨電影評論集》、《陳凱歌電影論》、《影壇舊蹤》、《流鶯春夢——費穆電影論》、《中國電影百年閃回》、《中國武俠電影史》、《中國電影十導演論》、《黃建新的電影世界——成人的遊戲》、《張藝謀的電影世界——青春的呼喊》(新版)、《陳凱歌的電影世界——少年的詩篇》(新版)等。以及金庸小說研究系列:《論劍之譜(上/下)武俠五大家品賞》、《修訂金庸(上/下)金庸小說新版評析》、《金庸筆下人物(上/下)》、《陳墨談金庸》、《細讀神鵰:問世間情為何物》、《〈碧血劍〉拍攝秘笈》、《武俠文宗:金庸小傳》、《新武俠五大家導讀》、《新武俠之趣》、《海外新武俠小說論》、《新武俠二十家》、《陳墨賞析金庸》、《陳墨品金庸》(上/下)、《陳墨情愛金庸》等。
 


詳細網址:陳墨人物金庸(全)~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引言

  喜歡金庸小說的人越來越多了。令人欣喜的是國內的學術界對金庸小說及其「金學」研究也有了很好的反應。不少國內外知名的學者發表了研究金庸小說的高品質的論文和專著。與三年之前筆者撰寫《金庸賞評》及《金庸小說賞析》時的冷落情形頗不一樣。

  「金庸研究」已經不完全是海外奇談了。朋友們知道我這幾年一直在專門研究金庸小說,也不再像剛開始時那樣感到不可思議。沒有讀過、或讀得不多、對金庸小說不太瞭解的朋友們也願意聊一聊金庸、金庸的小說以及「金庸研究」這個話題。

  「金庸的小說到底有什麼好?」

  ——這是幾乎每一個人在聊到金庸的話題時都要涉及的一個問題。金庸的小說到底有什麼好、到底好在哪兒,它與其他作家的武俠小說究竟有些什麼不同,以至被推舉為「武林至尊」,在武俠小說的世界中獨佔鰲頭?

  這些個問題,自然是那些不熟悉金庸小說而又想要瞭解一下金庸小說的人們最想瞭解的。進而,讀過金庸小說、乃至對金庸小說如數家珍的朋友,恐怕也希望就這個話題與同好者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最後,它當然也是所有的研究者,以及有志於研究「金學」的人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金庸小說的價值何在,這樣一個問題當然不是三言兩語所能回答的。有些朋友一定要一個「最簡單的回答」,那倒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硬要對這一問題進行「高度的概括」,則只能是兩個字:「人學」。

  文學是人學。

  衡量文學作品的價值的最重要的標準之一,當然是它的「人學」的成就如何。衡量金庸的武俠小說的價值和成就,標準也是一樣。

  把金庸的武俠小說這種供人消閒解悶的通俗文學形式,同堂皇玄奧的「人學」二字拉在一起,不免使一些不瞭解金庸小說的人大驚小怪,不可理解。在他們的心目中,武俠小說無非是武功打鬥、俠客神話、談情說愛加上傳奇述異而已(這樣的概括還算是比較客氣的),而武功只不過是一種子虛烏有的空想;俠客不過是一些神話似的理想;談情說愛的故事只不過是些郎才女貌、英雄美人的老一套的夢想,而傳奇述異呢,則幾乎可以說是作者的虛構編造和胡思亂想。這種集空想、理想、夢想、玄想乃至胡思亂想於一體的通俗小說,又怎能與「人學」拉得上關係呢?

  上述的推測和概括是有代表性的一種意見。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還不無道理。對一般的武俠小說進行這樣的判斷和推理基本上是可以的。武俠小說的基本規律也確實是如此。

  然而,任何規律都會有例外。

  在武俠小說世界中,金庸就是一個例外。金庸之所以被推舉為「武林至尊」,正因為他是出乎其類而拔乎其萃。也就是說,金庸的小說也講武、講俠、講情、講奇,但在這一切的背後,卻存在著一個大大的「人」字。

  金庸小說中的武功常常是「武如其人」,為了配合人物性格而創造的,所以很多傑出的武功都是獨一份兒的,因為它的使用者的個性形象是獨一份兒的。

  金庸小說中的俠更是與眾不同,他們不僅各有自己鮮明的個性,而且也不全是理想人格規範的神化理念的化身。在他們身上照樣存在人性的弱點。而且,金庸正是從「俠」到「無俠」到「非俠」到「反俠」這樣一個思路去創作他的武俠小說的。他的小說越寫越缺少「俠氣」,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味」。

  金庸小說的情,不是英雄美女當場完婚的那種看頭知尾的老一套,金庸小說中的愛情故事悲劇遠遠多於喜劇,在其愛情的悲劇故事中,人物個性的缺點、人性弱點的制約、人生機緣的巧拙以及人類命運的悲苦喜樂交織在一起。

  金庸小說的傳奇故事,恰恰是以人生經歷以及人物性格的發展作為依據和核心的。按照金庸自己的話說,即「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分的離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總應當是可能的」(《神鵰俠侶》「後記」)

  我們之所以覺得武俠小說與「人學」沒有什麼關係,那是因為我們觀念中的兩個誤解:一個是武俠小說的故事是離奇的,人物也必然是離奇的;另一個誤解是認為「寫人」必須是「寫實」,認為「人學」乃是「寫實文學的專利」,認為離開了現實的社會環境的真實描寫,就談不上有「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就談不上什麼「人學」……可是,金庸對此卻另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傳奇的文學照樣可以表現人性,表現人物的性格與感情。

  他說:「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義具有更大的重要性」(《神鵰俠侶》「後記」)。因為「道德規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等社會性行為模式,經常隨著時代而改變,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變動卻十分緩慢。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是並無重大分別。」(同上)。

  這並不難以理解,寫實文學與傳奇文學的相通之處,就在於它們「都是通過暫時的人物來揭示永恆的人性」(維克多‧雨果《九三年‧序》),寫實文學與傳奇文學都是「文學」,因而也就都可能是,應該是「人學」。至於「人學」價值的大小、成就的高低,那是作家藝術功力的問題,與寫實或傳奇並無必然的因果關係。

  對於「人學」的專注,是金庸小說創作的最突出的特點。他說:「武俠小說並不純粹是娛樂性的無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寫世間的悲歡,能表達較深的人生境界」(《天龍八部‧後記》)。又說:「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笑傲江湖·後記》)。也可以這樣理解:金庸小說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成就,以及「較長期的價值」,原因就在於它刻畫了人性。

  其實,重視對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的個性的塑造,重視對人性的發掘和表現,是一批優秀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的共同追求和共同特徵,也是衡量新武俠小說作家作品的價值和成就的標準和分界線。新武俠小說創作界,固然有大量的信手胡編、荒誕無稽、裝神弄鬼的下三濫的作家作品,也有一批人物形象鮮明、人性內容豐富、人學思想深刻的優秀作品。金庸、梁羽生、古龍等人就是其中成就突出的代表性作家。

  金庸則是高手中的頂尖高手。他的小說在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性內容、反映人世悲苦、創造人生境界、表現人心的隱秘、挖掘人類情感世界的奧妙、乃至展示人才成長的某種規律、思索人文世界的具體環境對人種及其個性人格的影響和作用……等諸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而上述的人物、人性、人世、人生、人心、人情、人才、人文、人種、人格等等,正是我們所要研究和分析的「人學」的具體內容。

  我們將要看到,金庸小說所展示的人學內容,是豐富的、深刻的,也是獨特的。

  這部《人物金庸》,就是想對金庸小說所展示的豐富、深刻、獨特的人學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認識你自己」,這是古希臘的「神」對人類的啟示。也是古希臘人以及全人類的智者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確實如西哲所言:認識人類自身乃是人類最高的智慧,人類的自我認識、自我塑造,是世上任何其他生物所不能的,這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標誌,而這也是人類的文學活動的最終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筆者所以寫《人物金庸》,原因和目的也在於此。既研究「金學」,又對「人學」有極大的興趣。我是懷著雙倍的興奮來寫作這本書的。希望讀者朋友也能這樣來看。不光是這樣來看這本書,主要還是希望能這樣來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將「金學」與「人學」統一起來。

  也許,一些讀者朋友會以為本書談「人物評論」一定是枯燥的,甚至是酸腐的,這也難怪,我們所看到的這「論」那「論」,常常抽象得使人不知所云(作者自己是不是知道,那也只有天曉得),枯燥得使人昏昏欲睡(作者自己往往越搞越興奮),酸腐得令人翻腸倒胃,似乎不如此便不顯學問、不顯身分。

  我希望這部《人物金庸》不是這樣。我一直以為,皺著眉頭去看金庸、談金庸、論金庸,是與金庸及其小說的藝術魅力及其審美目標不相適應,乃至背道而馳的。真正通達的理論研究,應該是簡明的、深入淺出的、使人興味盎然的。《人物金庸》更希望能夠這樣,因為「金庸」和「人」,都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對象,都是我們大感興趣的話題。如果這部書還是艱澀、甚而酸腐,那當然是作者的無能。

  這部書擬分為七卷,各卷的題目及主要內容是:

  第一卷《偉人與小人——人格論》。主要分析金庸小說的主人公(「俠」)的形象及其人格類型。

  第二卷《善人與惡人——人性論(上)》。主要分析金庸小說的人物性格塑造中的善惡觀念,及其對人性的認識和具體表現。

  第三卷:《異人與常人——人性論(下)》。主要是分析金庸是如何通過傳奇性的人物(異人)來反映普遍人性的。側重具體人物形象事例分析。

  第四卷;《奇人與真人——人生論》。主要分析金庸在傳奇故事中所表現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其價值傾向和理想追求。並探討金庸小說中的人生故事是如何做到奇而致真的。

  第五卷:《男人與女人——情愛論》。主要分析金庸小說中的情愛形式,及其對男人、女人、愛情、命運等的觀念、看法、思考、探索。

  第六卷:《超人與凡人——人才論》。主要分析金庸小說中的年輕入學武習藝的模式,以及其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方法,教學形式等獨特思想、人才成長和成功的某種規律以及人才在特殊文化環境中的命運、遭遇。

  第七卷:《漢人與夷人——人種論》。主要分析金庸在小說中所表現出的對漢族人與少數民族的人的不同看法、對江南人與北方人的不同看法,對書生(儒生)與草莽(英雄)的不同看法。這些不同的看法意味著什麼?

  本書的內容大致如上。這樣的分法是否合理,這幾卷書的內容具體如何,以及這本書究竟寫得怎樣,那只有請讀者朋友去看了。

  請!——


詳細網址:陳墨人物金庸(全)~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卷一  人格論:偉人與小人
 
武俠小說要塑造偉大的人格形象,這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傳統的武俠小說是這樣,新武俠小說也是這樣。作家自然而然地這樣寫,讀者自然而然地這麼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商量,也不可商量。
 
新武俠小說的開山宗師梁羽生先生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即武俠小說有武有俠,俠是第一位的,武是第二位的,是「俠之餘」。他以為武俠小說「寧可無武,不可無俠」,可見武俠小說家對俠的重視。
 
俠有二重相關的含義,在事,是指正義的行為(對大多數人有利的行為即正義的行為):在人則是指正義的代表,或「集中社會下層人物的優良品質於一個具體的個性,使俠士成為正義、智慧、力量的化身(梁羽生語)。這種觀點是普遍被承認和接受的。連與梁羽生的創作風格截然不同、一心求新求變、開一代新風的武俠小說家古龍也不例外,他的小說雖然在形式上花樣翻新,但其小說的主人公則化來化去,萬變不離其宗,總是「正義、智慧、力量的化身」。
 
古典武俠小說,總喜歡標上「忠、孝、烈、義」的名稱,所以《水滸傳》又叫《忠義水滸傳》,《三俠五義》則更不得了,叫《忠烈俠義傳》,這標明它的主人公必須是古典範疇中的人格典範,是傳統文化的人格楷模。新武俠小說將其「忠」去掉,將「孝」減掉,將「烈義」換成現代意識下的人格典範,即「下層人民的優秀品質的代表」。內容變了,形式更變了,但它的本質——塑造偉大的人格形象,卻一點也沒有變。
 
但金庸的小說卻有例外。
 
縱觀金庸小說的創作道路,我們不難看出,金庸筆下的主人公(俠)系列,並不完全是嚴格按照傳說的武俠小說的規範去創作的,甚至有意識地不斷突破既定的規範,尋找和建立新的規範。「正義、智慧、力量的化身」不是金庸小說主人公的共有的、必然的品質。
 
具體地說,金庸小說的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有如下的幾種趨勢或特點;
 
一、人物的個性越來越突出,而俠的共性則越來越少,離典範越來越遠。
 
二、人物的俠氣與正義的品質有一個明顯的曲線,可謂「俠氣漸消,邪氣漸漲」。
 
三、人物的俠義典範的理想性越來越少,而人物的現實人性的表現越來越多,不僅越寫越邪,而且越寫越實。



詳細網址:陳墨人物金庸(全)~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陳墨人物金庸(全)

詳細網址:陳墨人物金庸(全)~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陳墨人物金庸(全) 中文書>文學小說>文學研究>華文文學研究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