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原文名稱:The Victory of Reason: How Christianity Led to Freedom, Capitalism, and Western Success,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0763034,頁數:392,出版社:八旗文化,作者:羅德尼•斯塔克,譯者:蔡至哲,出版日期:2021/07/07,類別:人文史地

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


內容簡介


西方憑什麼進步?
現代文明的成就,建立在宗教之上。
而如今沒有宗教意識,只有宗教基因,
還能繼續稱霸世界嗎?

  目前關於西方為何成功的書籍已有許多,各自分析了為何歐洲能在中世紀末期領先世界其他地區。其中,最常見的解釋是西方優越的地理環境,以及商業和技術的發展。然而,著名的宗教社會學家斯塔克在《理性的勝利》一書中指出,推動西方發展的是源自於基督宗教的理性精神,其理性神學為後來各種現代性的發展打下了重要根基。

  長久以來,基督宗教的特色就在以理性邏輯對神學進行辯論,因此與時俱進、面向未來,而世界上其他宗教則追求不可言說的神祕,更是朝向過去、追求復古,,把古代經典當作正統信奉。也因此基督教神學促成了西方的興起。

  書中總結西方的興起,奠基在「理性的四大勝利」之上:第一,是基督神學發展出對「進步」的信仰。第二,對進步的信仰轉化為技術、科技與組織的革新,而且這些成果很多都孕育於修道院莊園裡。第三,多虧基督神學以理性形塑了政治哲學與政治實踐,讓中世紀歐洲有了「善於回應民意的政府」,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個人自由。第四,理性被應用在商業上,使得資本主義得以在「善於回應民意的政府」之安全庇護下發展出來。

  在書中,斯塔克也爬梳史料,指出資本主義並非源自於新教的工作倫理,而是在新教徒、甚至新教徒工作倫理出現之前,就已盛行了好幾個世紀。他進一步打破一般人對於「中世紀」是「黑暗時代」的印象,論述中世紀是西方未來輝煌歷史的孵化器,不僅科學突破思想在中世紀就已經具備雛形,連資本主義的發展都是從大修道院的土地經營開始。他的論證讓人們重新看待中世紀的貢獻。

  本書顛覆了數百年來的長期被反西方、反資本主義、反宗教所主導的社會氛圍和學術偏見。但作者也在書中最後進一步提問,在今日的世界,基督宗教和現代化是否還有必然關係,留下一個問題讓大家持續思考。

專文推薦

  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
  邱凱莉| 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
  蔡源林|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詳細網址: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譯者序

推薦序  

在現代化的十字路口上:重訪《理性的勝利》、探索基督教與歐洲文明的關係
/邱凱莉 (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

推薦序  百年歷史大哉問「為何西方能,東方不能?」之再探
/蔡源林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推薦序  再思基督宗教與現代化的關係  
/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

導論:理性與進步

第一部:基礎
第一章    理性神學的賜福
•基督宗教對進步的信仰  
‧神學與科學   
中國   希臘
‧伊斯蘭
‧道德上的創見
‧個人主義的興起  
‧中世紀的廢奴行動  

第二章 中世紀的進步:科技、文化和宗教
‧科技的進步
生產創新  戰爭的創新   陸運的創新
‧上層文化的進步
‧資本主義的發明
資本主義的定義  宗教資本主義的興起  工作與節儉的美德
‧資本主義與神學進步
早期基督徒對利息和利潤的反感  公平價格和合法利息的神學
‧伊斯蘭與利息

第三章 暴政與自由的「重生」
‧統制經濟
‧道德平等的神學基礎
‧財產權
‧對國家和國王的限制
‧歐洲的多元性
‧商業與義大利回應性政權的建立
威尼斯  熱內亞  佛羅倫斯  米蘭
‧義大利南部阿瑪菲的專制統治
‧自由的北部

第二部:完備
第四章 義大利資本主義的完備
‧理性的企業
人事  管理與財務實踐
‧義大利超級企業之首的興衰
‧義大利資本主義,「清教主義」和節儉
義大利的清教徒  節儉  
‧黑死病

第五章  資本主義的一路向北
‧法蘭德斯的羊毛紡織城市
‧法蘭德斯北部的資本主義
布魯日  根特  安特衛普  
‧阿姆斯特丹
‧英國資本主義
從羊毛到羊毛紡織業  13世紀的工業革命  煤能產業

第六章  「天主教」的反資本主義:西班牙和法國的專制統治
‧1492年:落後的西班牙
‧財富與帝國
‧西班牙轄下的義大利
‧西班牙轄下的尼德蘭
安特衛普的破壞  與荷蘭人作戰
‧失敗
無敵艦隊  崩潰的帝國  
‧法國:稅收、管控和衰退
創建一個絕對君主制的國家  稅收  官僚主義  毫不妥協的行會  
法國的「資本主義」

第七章  新大陸的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
‧基督宗教:兩種經濟體系
囚禁式的壟斷  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主義  怠惰的國家教會  
自由市場中的宗教
‧自由:治理模式
殖民化  殖民統治與管控  獨立  終結奴隸制
‧資本主義
工業與勞動力  人力資本的投資  
‧拉丁美洲的新教主義:鴉片還是倫理?

結語:全球化和現代性

致謝
注釋
參考書目

 


詳細網址: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763034
  • 叢書系列:ALPHA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4.8 x 21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德尼•斯塔克 Rodney Stark


  美國宗教社會學家,長期擔任華盛頓大學社會學和比較宗教學教授。目前是貝勒大學社會科學傑出教授,該大學宗教研究所的聯合主任,以及《跨學科宗教研究雜誌》的創始編輯。

譯者簡介

蔡至哲


  筆名蔡安迪。臺大歷史系、歷史研究所、國發所博士。同時就讀政大宗教所博士。學術關懷在東亞儒學、基督宗教史。現職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詳細網址: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再思基督宗教與現代化的關係
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

  基督教與西方的成功


  近代西方為何成功?

  長久以來,許多學者嘗試循不同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著名的宗教社會學者斯塔克在《理性的勝利》中,藉著疏理近代西方歷史發展,總結了基督教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關於基督教與近代西方興起的關係,似乎並不是一個新的答案。不過,斯塔克運用大量資料,引領讀者進入歷史境景,以基督教理性神學為主線,闡析其如何促成了科學、自由與民主,以及資本主義的興起。斯塔克的研究,儘管修正了韋伯(Max Web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的錯誤,卻再次肯定宗教信仰與歐洲資本主義興起間的密切關係。

  那麼,本書呈現的基督教與西方興起間的關係,僅是邏輯的必然性,還是實踐的必然性?斯塔克在結語中也問:現代化如果只以「現存的西方世界為範本」,是否仍需要「再造最初產生現代化的社會與文化條件」?質言之,在沒有基督宗教的情況下是否可能?

  對此,作者一方面指出,現代化似乎可以擺脫「信仰的根基」而獨立發展,但另方面他又強調,基督宗教在非西方世界急速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基督教與西方文明間的密切關係。「對許多歐洲以外的人們而言,成為基督徒就是現代化……基督信仰是現代世界全球化下的必要元素。」斯塔克認同並引述了一位中國知識份子的觀點,重申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與道德基石,「讓資本主義的興起成為可能,並成功開出民主政治」。

  這樣看來,斯塔克確信基督信仰與西方現代化之間,不僅是邏輯的必然性,也是實踐的必然性。質言之,非西方世界如果要成功晉身現代世界,是絕不能將基督宗教排除在外的(實踐的必然性)。

  基督信仰與現代化:華人處境的再思

  毋庸置疑,斯塔克特別關注到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他在結論中指出中國基督徒人口自一九四九年以後有驚人的增長,其中不少知識份子也加入皈信者的行列。有趣的是,本書的中國大陸譯本卻將有關中國部分刪去。種源於官方對涉及宗教題材的審查,顯然是要將被視為敏感的內容過濾。

  文化大革命後,中國基督教取得驚人的增長。如果將斯塔克式命題置於中國處境,可發現早於二十世紀八〇年代,隨著當時中國知識界「文化熱」的興起,基督教文化也成為若干中國知識份子傾慕的對象,致成「基督教文化熱」。所謂文化熱,即探討中國文化的出路,有主張全盤西化,也有主張復興傳統儒學,或是藉自由主義傳統企圖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在檢視西方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時,有知識份子強調,基督教乃西方進步文明的根基,故中國文化的現代化,不能將基督教文化排除在外。

  就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1955-2017)為例,他早於八〇年代,便宣稱「中國人的悲劇是沒有上帝的悲劇」。後來他在獄中的反思也再次強調「基督教信仰是西方文明的心臟」,基督教是「制度轉型一個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不過,即或如此,劉曉波卻不認為中國的民主及憲制必須建立在中國「基督教化」的前提之上。因為兩者之間雖具有「發生學的意義」,卻不具有「邏輯上的普遍因果性」。劉相信:「在非西方地區培育世俗化的憲政民主制度,未必一定要有神聖化的基督教倫理的支撐。」

  我們可進一步思考宗教倫理與現代化間的關係。馮耀明在討論韋伯式命題時曾指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在歷史上存在的密切關係,並不能視作具傳遞性的「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即認定兩者間可找到物理必然性與規律性的因果關係。對於本書所呈現基督教與西方現代化的關係,在多大程度上能應用於解釋其他國家或文化的處境?這無疑是值得進一步深思及檢視的問題。就中國的經驗,楊鳳崗便關注中國宗教復興與市場經濟間的關係,曹南來更以具「中國耶路撒冷」美譽的溫州為個案,指出在這個沿海商業城市中,不少基督徒商人如何積極參與宗教與現代性及經濟發展的建構。

  隨著基督宗教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發展,可以預見,關於基督教信仰與現代化的關係,在華人社會仍會成為不少人熱切探討的重點。不論對此課題持何種見解,斯塔克式命題相信都是不容忽視,無法繞過的。

 


詳細網址: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第二章
 
中世紀的進步:科技、文化和宗教
 
基督信仰對理性和進步的貢獻並不是口說無憑,羅馬帝國衰亡之後,基督宗教很快地啟推動出一個有卓越發明和創造的時代。為了重新正視這些卓越成就,必須正視一個長期醜化我們知識史的荒謬謊言。
 
在過去的兩三百年內,每個受教育的人都認知,從羅馬帝國衰亡之後直至15世紀,歐洲進入了所謂的「黑暗時代」(Dark Ages),幾世紀都處在愚昧、迷信和悲慘之中。結果突然間,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接二連三奇蹟般地拯救了歐洲。但其實歷史不是那樣發生的。相反地,正是在所謂的黑暗時代,歐洲的科技與科學開始在世界上超前。
 
關於歐洲陷入黑暗時代的觀點,來自18世紀那些反宗教特別是痛恨天主教的知識分子,他們堅定地宣揚自己時代的文化優越性,貶低之前數個世紀的歷史。用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的話說,就是:「一個在地表充滿了野蠻、迷信與無知的時代。」這類觀點無異議地被再三重申,所以直到非常晚近,許多詞典和百科全書還收錄黑暗時代一說作為歷史事實。一些作家甚至暗示,生活在九世紀的人們稱自己的那個時代有多麼落後和迷信。
 
幸運的是,近幾年大家已經知道這些觀點完全不可靠,甚至一些詞典和百科全書開始把「黑暗時代」一說視為一種迷思。不幸的是,在我們的文化中這種迷思 已深植人心,甚至大多數學者仍繼續把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1737~1794)說的「羅馬帝國衰亡之後是蠻族和宗教的勝利」,視為理所當然。會有這種狀況是因為沒人給這段歷史一個真實且適當的總結。



詳細網址: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

詳細網址: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 中文書>人文史地>世界史地>其他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