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252274,頁數:80,出版社:小天下,作者:羅寶鴻,出版日期:2021/08/05,類別:童書/青少年文學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


內容簡介


  親職教育專家羅寶鴻 首次為親子創作的教養繪本

  結合蒙特梭利教育法、阿德勒正向教養、薩提爾成長模式
  療癒親子的暖心故事 + 安定內在的教養練習
  願每個大人小孩都能在愛裡成長,擁抱自己與世界

  跟著羅寶鴻老師,一起享受溫暖又安定的親子時光
  step.1 爸爸媽媽先讀過一遍
  step.2 與孩子一起享受故事
  step.3 和孩子討論情節內容
  step.4 將教養練習融入生活

  《媽媽,你還愛我嗎?》
  心心不小心闖禍了,她擔心的問:「媽媽,你還愛我嗎?」
  大人常常覺得自己很愛孩子,但應對的方式,卻讓孩子感受不到……
  到底媽媽該如何回答?愛與教養怎麼並行?
  給孩子最溫暖、堅定的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愛,更學會自愛。

  ★part 1:療癒親子的繪本故事
  心心不小心把生日小熊的手臂扯斷了,她很傷心也很擔心,
  傷心的是心愛的小熊壞掉了,擔心的是媽媽會不會認為她不乖?
  她緊張的問媽媽:「如果我不小心闖禍了,你還會愛我嗎?」
  沒想到媽媽說:「我當然愛你啊!不管你闖了什麼禍,
  我們都可以一起想辦法,一起解決,沒什麼好擔心的。」
  心心不敢相信的繼續追問:「如果我故意闖禍,你還會愛我嗎?」
  「如果我不聽你的話,大吵大鬧,還亂丟東西,你也會愛我嗎?」
  「如果我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學不會,這樣你還愛我嗎?」
  ……面對心心一連串種種擔心的提問,媽媽要如何回應她呢?
  到底怎樣才能做到愛而不寵?
  看故事中的媽媽如何用正向且充滿愛的語言,
  給予孩子最溫柔且堅定的支持。

  ★ part 2:安定內在的教養練習
  在這個單元中,羅寶鴻老師將帶領我們再次回到故事中,
  分析在事件中,父母和孩子的內在發生了什麼變化?
  並提出10個具體可行的解方來應對:

  教養心練習1:當孩子求助時,請先放下成見,從傾聽開始
  教養心練習2:容許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成長的養分
  教養心練習3:面對孩子犯錯的四個應對步驟
  教養心練習4:孩子不當行為的背後,不外乎希望被關愛與證明自己有價值
  教養心練習5:安定須在教養之前
  教養心練習6:堅定是規範之母
  教養心練習7:不要怕孩子哭鬧,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學習健康面對情緒
  教養心練習8: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但我們可以完整的看見孩子
  教養心練習9:欣賞孩子過程中的努力,遠比讚美他本有的天分重要
  教養心練習10:讓孩子知道:「就算不完美,我也值得被愛。」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犯錯後,會想確認大人對他的關愛。在接納與擁抱孩子的當下, 彼此的內心都將會被療癒。」──羅寶鴻

  期許這套有愛的故事書,能讓大人和孩子在共讀的同時,滋養彼此心靈,讓愛連結,為心靈灌入滿滿的正能量。願每個大人小孩都能在愛裡成長,擁抱自己與世界。

  《爸爸,我不要踢足球!》
  不想上課的辰辰、擔心辰辰遲到的爸爸,
  親子間的爭吵、僵持,每個家庭的日常……
  到底辰辰的情緒從何而來?爸爸又該怎麼做?
  同理孩子、接納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part 1:療癒親子的繪本故事
  星期六要上足球課,辰辰卻從早上就開始鬧,
  他故意打翻牛奶、不換衣服、不穿鞋子……到了球場還不肯往前走,
  嘴裡一直唸著:「我不想要踢足球!」
  爸爸本來好言好語的鼓勵他,後來改成講道理說服他,
  但是辰辰不但不聽,還生氣的大吼:「我最討厭爸爸了!」
  面對辰辰狂風暴雨襲來的情緒,爸爸心裡也是雷電交加難以平靜,
  這時到底要怎麼打破僵局,才能重新建立起親子溝通的橋樑?
  孩子的行為通常都是「事出必有因」的,
  只是時常被情緒性的語言或行為,掩蓋掉背後的委屈與難過,
  看爸爸如何用愛與接納,陪伴辰辰勇敢面對困難。

  ★ part 2:安定內在的教養練習
  在這個單元中,羅寶鴻老師將帶領我們再次回到故事中,
  分析在事件中,父母和孩子的內在發生了什麼變化?

  並提出10個具體可行的解方來應對:
  教養心練習1:用關愛與好奇的態度,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教養心練習2:允許孩子在當下有情緒,It’s OK to be not OK
  教養心練習3:先連結感情,再處理事件
  教養心練習4:不要在情緒時做教養
  教養心練習5:3A情緒急救
  教養心練習6:懂得照顧自己的情緒,將能更瞭解孩子的情緒
  教養心練習7:主動與孩子修復關係
  教養心練習8:用語言說出孩子的感受與想法
  教養心練習9:允許孩子的感受,陪伴孩子的感受
  教養心練習10:連結內在渴望

  「 暴風雨過後的天空,總是格外明朗;接納並陪伴情緒後的孩子,將有更多勇敢。」──羅寶鴻

  期許這套有愛的故事書,能讓大人和孩子在共讀的同時,滋養彼此心靈,讓愛連結,為心靈灌入滿滿的正能量。願每個大人小孩都能在愛裡成長,擁抱自己與世界。

各界名人 溫暖推薦

  王宏哲 天才領袖兒童教育中心執行長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何翩翩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李崇建 親職作家
  李儀婷 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那對夫妻 人氣親子網紅
  林叨囝仔六寶媽Sydney 親子部落客
  林利霏 故事媽咪
  林舒語 喜歡用音樂講繪本的雙寶媽咪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資深教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彭菊仙 親子作家
  隋棠 知名演員
  黃瑽寧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詹宇夫妻 正向教養Youtuber
  趙介亭(綠豆爸) 可能幸福學院創辦人
  趙崇甫(大樹老師) 育兒顧問
  蔣偉文 廣播金鐘最佳主持人
  蕭彤雯 知名主持人
  魏瑋志 親職教育講師
  (按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書評

  林利霏 故事媽咪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不斷的犯錯。說教責罵和懲罰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這本書教會了我有效的技巧和教養觀念!

  林舒語 喜歡用音樂講繪本的雙寶媽咪
  世界上沒有100分的孩子,也沒有100分的父母,但卻有100分的愛。
  孩子很愛我們,但他們也會不小心犯錯、自責。 我們很愛孩子,但也會一個不小心失去理智,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他們。
  謝謝羅寶鴻老師的書,書裡我沒有看到滿滿教養規則,而是看到了滿滿的溫暖跟愛。讓孩子藉由這本繪本了解到爸媽對他們的愛有多深,也藉由後面的教養練習,讓爸媽停下來聽聽孩子的聲音。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羅寶鴻老師的這套暖心繪本,蘊含無限智慧。讓孩子學習到,自己生來就有價值,可以脆弱,但也有無限潛能;讓大人學習到,如何陪伴孩子的無助、失落、挫敗與膽怯,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彭菊仙 親子作家
  和孩子一起讀此系列的繪本,不只孩子能自然又安心地投射自己的感受,確認父母無條件的愛;爸媽在親子共讀中,更能一次次的覺醒,深掘蘊藏於內心的溫暖同理資源,以安定的自我來陪伴孩子度過所有的情緒關卡。

  趙介亭(綠豆爸)可能幸福學院創辦人
  羅寶鴻老師為親子創作的教養繪本,非常適合親子一起共讀,在《媽媽,你還愛我嗎?》當中,羅老師直接觸及每個孩子最深層的渴望和需求:「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的行為如何,為人父母的我們,都可以無條件的愛著孩子。而在《爸爸,我不要踢足球!》當中,則是談到在親子雙方的話語背後,所隱藏的情緒感受,透過對於感受的對話,父母可以進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而孩子也會因為被同理和接納,更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挑戰與挫折!


詳細網址: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252274
  • 叢書系列:小天下繪本館
  • 規格:精裝 / 80頁 / 22 x 26.6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寶鴻


  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3歲、3~6歲翻譯講師,美國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講師,幼兒教育經驗近20年,舉辦過上百場演講、家長講座及師資訓練課程。

  作為一個八歲男孩的父親,透過陪伴孩子,印證了蒙特梭利教養理論的深奧與偉大,更將阿德勒正向教養與薩提爾成長模式融入每日生活裡,以愛而不寵的方式,陪伴孩子跟隨內在需求成長茁壯。

  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是羅老師的座右銘,期許這套有愛的故事書,能讓大人和孩子在共讀的同時,滋養彼此心靈,讓愛連結,為心靈灌入滿滿的正能量。願每個大人小孩都能在愛裡成長,擁抱自己與世界。

繪者簡介

李小逸


  高雄人,多年前跑到臺中山丘上的東海大學念美術系以後,開始步上畫插畫的道路。現居臺北,喜歡畫畫和手作,希望能透過作品傳達溫暖的感受給讀者;也喜歡小動物,現為一人加四貓的管家。

  作品網站:www.behance.net/liyiting


詳細網址: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文1

當孩子需要愛的時候
何翩翩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幼兒正處於學習情緒管理的階段,沒來由地生氣或任性地堅持己見是常有的事,如果在衝突的當下只是急著停止他們的哭鬧,想辦法息事寧人,孩子們就不容易學習到用對的方法處理情緒。
 
  人類的大腦裡掌管情緒的部分有分為理性腦和情緒腦,幼兒一出生沒多久,情緒腦就已經立即開始運作,不舒服的時候就大哭、睡不好;肚子餓時就亂發脾氣、失控哭鬧,都是很自然也是生物保護自己的機制反應,而這一切其實也是在爭取成人協助滿足他生理上的需要,因為畢竟他們還小,能力有限,是需要大人的照料才能存活下來的;另一方面他們的理性腦要到十八歲以後才會慢慢成熟,才能夠較平穩的分析、延宕滿足,甚至控制自己的專注力等等,這些能力需要時間養成,更需要身邊有著穩定的大人,讓他能夠有所效法進而內化成習慣。
 
  在羅寶鴻老師的繪本裡,用最生活的情節讓我們看到了不說教的大人是如何成為孩子情緒上最安穩的所在,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就是最需要愛的時候,在羅老師的書中非常清楚的示範了我們可以如何和孩子對話,既堅定又溫柔的收下孩子的情緒,卻也給出清楚又明確的規範。
 
  小女孩對自己沒有信心,怕自己做不好,想要好好表現卻常不如己意,外顯的負面行為常常是對大人的一種測試,只為了得到和成人心安的連結,如果可以如同心心父母般地讀懂孩子真正的需要,才能讓孩子不怕犯錯、勇於嘗試,並進而相信自己、愛自己。
 
  小男孩辰辰的故事,更是牽動每一對親子的心,孩子不肯配合、頂嘴說出傷人的話時,身為父母的我們是否可以看到他們內心真正的渴望呢? 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像辰辰爸爸一樣成為孩子的翻譯官,把孩子內心無法好好表達的情緒翻譯出來,讓孩子能夠勇敢的面對害怕、焦慮的情緒,那將是多麼美好的一股能量啊!
 
  羅老師也提醒我們「不要在孩子情緒時做教養」,這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畢竟在我們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在聽大人說道理、難免有被不理性的教養對待過,甚至潛移默化地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但在教養我們自己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也給了我們重新再好好長大一次的機會,也許那些深埋在心中的小小委屈、小小憤怒,可以在我們用心陪伴自己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再次被滋養、被好好對待,如同羅老師所說的:「如果我們能夠學習覺察情緒、面對情緒、處理情緒,讓自己內心安定下來,教養,將會簡單許多。」
 
  謝謝羅老師不但出了許多好用的教養書、教養影片,現在還有繪本可以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一同好好處理情緒、安定內心。

推薦文2

孩子,我永遠愛你
李儀婷 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上的珍寶,從出生到養育成人,每一個階段,孩子永遠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

  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為了面對成長的挑戰,孩子衍生出的各種行為模式,卻牽動著父母各式的情緒,隨著這些情緒的波動,都將影響著親子間彼此的關係。

  孩子是敏銳的,具有非常細膩的感知力,總能輕易的察覺父母的情緒變化,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表達內心真正的渴望,若父母此時沒有適時的表達對孩子的愛,那麼在孩子的內心便會湧起「沒有人愛我」、「沒有人理解我」的悲傷聲音。

  蒙特梭利專家羅寶鴻老師推出的《媽媽,你還愛我嗎?》以及《爸爸,我不想踢足球》繪本,傳神的傳遞了年幼孩子內在聲音,面對孩子發出的這兩道課題,父母該如何回應,才能真正連結孩子,傾聽孩子內在聲音,進而傳遞愛,在這兩本繪本中,都精準的詮釋無疑。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時刻的連結,父母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又兼顧孩子的需求,一如繪本所提,只需要告知孩子「雖然你不乖的時候,我會很困擾,但是不管你乖還是不乖,我都會永遠愛你。」如此良善的表達,才能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下,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問題,成為更健康的孩子。

推薦文3    

明明很愛孩子,卻忍不住經常對孩子發怒,怎麼辦?
趙崇甫(大樹老師) 育兒顧問


  在大樹家長補習班裏,曾經有媽媽問我,學了正向教養之後,卻發現自己很沒有耐心,明明知道要對孩子說正向的語言,還是忍不住對孩子發怒,生氣完冷靜下來時,內心又覺得非常愧疚,只好跟孩子道歉,希望孩子可以原諒自己,孩子也願意原諒。可是沒多久,還是會忍不住罵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媽媽,問我怎麼辦?

  我記得那時候,我是這樣對她說的:
  「我比較相信"天下無不是的孩子",在他們還沒有壞掉之前」(笑)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單純沒有條件的,你應該還是可以感覺得到,孩子還是很愛你。」
  「所以,你可以謝謝孩子!」
  「謝謝孩子,沒有因為你常常生氣,就不愛你了!」
  「謝謝孩子這麼的愛你!謝謝孩子來當你的寶貝!」

  也許讀者跟這位媽媽一樣,看的一頭霧水,跳得太快了吧?
  我再用一個例子說明。
  如果有個朋友,經常做出傷害你的事,事後總是跟你對不起,請求你的原諒,你的感覺會是如何?
  也許你會覺得:「原諒你又如何,你下次還是會再傷害我啊!唉~」
  又假設這個朋友,在傷害你之後,是真誠的謝謝你,謝謝你願意繼續當他的朋友,很感謝你對他的重視與包容,你的感覺又是如何呢?
  現在我不需要這麼費力的分析,還有想破頭的引導家長了。

  (感恩羅老師!讚歎羅老師!)

  我只要推薦他們看,羅寶鴻老師的這套繪本《媽媽,你還愛我嗎?》、《爸爸,我不想踢足球》,繪本裏有很多溫柔正向的言語和孩子連結,給讀者非常好的示範。既可以親子共讀,又可以讓親子之間同時感受到深刻的連結,感受到愛與接納,療癒彼此的內心。

  羅寶鴻老師也不藏私的在繪本後面,分享一些教養心法。對照繪本裏的情境,提供具體教養建議,可以更聚焦更容易理解。想更深入了解這些教養心法,一定要去買《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來看!

  題外話,我經常推薦家長去參加羅寶鴻老師的講座或是工作坊,如果有機會可以跟羅老師對話,那是非常療癒和觸動內心的,可以更深刻體驗正向教養,和薩提爾對話的核心。家長卻跟我抱怨,都是秒殺根本搶不到啊!現在不用搶了,透過這套繪本,就可以跟著繪本裏的故事,跟羅老師對"畫",跟你的孩子對話!

  節錄繪本後面羅老師導讀裏,很觸動我的一段文字,讓讀者一睹為快。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但我們可以完整的看見孩子」
  我想到的是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我們可以完整的看見自己,看見孩子」
  我兒子目前才五個月大,我已經迫不及待要讀給他聽了!

  邀請您,把這套書帶回家,陪孩子共讀,陪孩子療癒彼此。

《媽媽,你還愛我嗎?》作者的話

告訴孩子:「就算犯錯,你也值得被愛!」


  在一次講座裡,一位媽媽對我說她的孩子有種奇怪的行為,就是別喜歡在她忙碌的時候,用頭靠著她的手臂磨蹭、用手抓著、不時又會用嘴巴親,並重覆說著:「媽媽,我愛你」、「媽媽,我好愛你喔!」;就算媽媽跟他說:「好~~乖~~謝謝!我知道了,我現在在忙……」孩子還是會一直繼續說,最後非要媽媽很兇的制止他才會停止。媽媽對這件事感到很困擾,問我該怎麼辦?
 
  我問媽媽:「孩子通常在發生什麼事之後,會有這種行為呢?」

  媽媽想一想,說:「就是常常啊,常常都這樣……」

  我問:「會在他被罵完之後嗎?」

  媽媽一下子愣住了。

  我再問:「會在他被大人修理完,或處罰完之後嗎?」

  媽媽頓了一會兒,有點沉重的說:「是……」

  我溫和的說:「其實,孩子只是想確認,你是不是還愛著他而已……其實他不是故意要惹你生氣的。」

  媽媽看著我,沒講話。

  我又說:「媽媽也只是希望他是個好孩子而已,其實媽媽也不想罵他的,是嗎?」

  媽媽眼眶紅了,點點頭。
 
  每個人都不喜歡做錯事,更不喜歡因為做錯事而被罵的自己。如果孩子在經常被指責、打罵、處罰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後也容易養成自責的個性。這樣的人常會對自己說:「我什麼都做不到」、「我就是活該」、「我不值得」。在他們成年的身體裡,仍躲藏著一個還沒長大、一直等待著被關愛、被原諒的童年的自己,躲在內心深處的角落裡哭泣著。
 
  所以,他也不懂得如何愛自己。
 
  但在他還沒變成這樣以前……在很小的時候,他也曾經喜歡自己、熱愛世界,甚至認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但畢竟年紀小難免會犯錯;在知道自己犯錯後,心裡就開始懷疑:「我犯錯了……我很糟糕嗎?我是不好的嗎?我……還值得被愛嗎?」

  這時候如果大人了解他的心,懂得回應他的內心需求……這份懷疑得到確認,他的內心就會生起:「就算我犯錯,也值得被愛」的觀念,漸漸引領他成為一個懂得愛與接納、擁有正向人格的人。
 
  「媽媽,你還愛我嗎?」正是每個小孩需要被聽見、需要被大人了解的心聲。

  我希望藉由這本書,讓大人每次唸給孩子聽時,都能和孩子確認:「就算你犯錯,我還是愛你,因為你值得被愛。」(寫至此眼眶已溼)
 
  在故事裡,心心的媽媽透過很多溫柔正向的言語和孩子連結,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她讓孩子了解犯錯並不可怕,孩子犯錯時媽媽願意和她一起面對、一起想辦法,讓孩子學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對的方式真的很重要。因為我們的態度,將決定孩子怎麼看待犯錯的自己。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用責備、處罰等方式教養,卻沒有任何正向的支持與鼓勵,孩子將永遠無法找到勇氣去面對與承認自己的失敗。
 
  我們都欣賞心心媽媽在故事裡,那份對孩子愛與接納的溫柔。
 
  但其實這份愛每個人都有。
 
  在跟孩子一起讀這本書時,我邀請你用心體驗……和孩子一起找到它。  

《爸爸,我不要踢足球!》作者的話

接納孩子現有的狀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下面這段是我第一次寫給兒子,有關「接納」的文章:

  「孩子啊,我想跟你說:在人生的旅途裡,有時候風平浪靜,有時候驚濤駭浪。當你遇到大風大雨時,可能會害怕。爸爸要告訴你的,並不是『不要害怕』,而是『害怕是沒有關係的』。爸爸會跟你在一起,陪伴著你的害怕,一起感受你的害怕,直到......你感到比較好為止。」
 
  記得我兒子在大班下學期,因為班上家長邀請,我們讓孩子一起去學習踢足球。但踢了一陣子後,有一天帶他到球場時,他突然跟我說他不想再踢了。「為什麼不想踢?一開始不是都踢得開開心心的嗎?」我心中充滿好奇,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在團體練習時都搶不到球,而且還被比他大的哥哥們推倒在地。當時我在球場上跟他說了那一番話。後來,他慢慢生出一點勇氣,走到球場上繼續努力了。
 
  孩子的成長需要很多勇氣,有時候遇到困難、感到害怕時,他會逃避、哭鬧、耍賴、甚至生氣。雖然我們接納孩子的現況也需要很多勇氣,但當我們願意接納眼前這無助的孩子時,我們的勇氣就會慢慢流進他的心裡,幫助他漸漸生出足以面對害怕的勇敢。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跟孩子的內心,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不曾分離的。
 
  當我們不接納,孩子就會感到委屈;但當我們接納,孩子就會感受到被愛。這股被愛與接納的溫暖慢慢流進孩子的內心,害怕就會逐漸消散、恢復安定,並生出勇敢。
 
  在孩子害怕的當下,有時候我們大人也會害怕。然而孩子害怕的是當下,我們害怕的卻是未來,害怕他以後會懦弱,會不夠勇敢,會失去勇氣......
 
  想想看,我們小時候害怕時,是怎麼被大人對待的呢?在我的印象裡,是被責備和嘲笑。當時被大人這樣對待,我開始討厭害怕的自己。於是我的內心裡,逐漸形成了一座害怕的冰山。然後我結婚、生小孩,孩子漸漸長大了,有一天孩子在我面前表現出他的害怕時,無形中挑動了我內心的冰山,讓我討厭眼前這個感到害怕的孩子。
 
  其實我討厭的不是現前的孩子,而是小時候害怕卻不被接納的自己。
 
  當我覺察到這點後,我才知道「接納」有多重要。我不想再因為錯誤的應對方式,把我這輩子內心的冰山,再傳承給我的下一代。所以我學習接納。當孩子有情緒時,我選擇接納。儘管有時候這是很不容易做到,也需要很多勇氣。
 
  人生的驚濤駭浪,其實不在客觀的外界,而在主觀的內心。孩子與生俱來的種種負面情緒,在尚未懂得如何控制與管理以前,既像驚濤駭浪,也像狂風暴雨。害怕、憤怒、難過、緊張、委屈、無助、焦慮、徬徨......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定會體驗到的感受。
 
  為人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從情緒中恢復安定?
 
  就是用接納的態度對待孩子,並用語言說出孩子當前的感受與想法。如同故事中的例子,爸爸對辰辰說:
 
  「你剛剛有點生氣是嗎 ? 」

  「你是因為害怕,才不想踢足球嗎 ? 」
 
   當孩子的情緒被語言命名出來後,大腦皮層的前額葉就有辦法執行調節情緒的工作。然後透過好奇與關愛的問句,釐清孩子為什麼感到害怕以後,告訴孩子:

  「爸爸知道你害怕,但害怕沒有關係。 爸爸會一直陪著你,陪你一起害怕。 」
 
  讓孩子知道,我們不但知道他的害怕,而且願意陪伴他的害怕。這樣孩子就會被愛與接納的語言所感染,心裡開始調適自己的情緒,逐漸恢復穩定。
 
  孩子會不會馬上就變得勇敢,如同故事裡的情節呢?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不同的孩子需要的時間不同。但接納孩子現有的狀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如果我們能用這個故事常常提醒自己,感受裡面的愛與包容,或許就能成為孩子成長中穩固且溫暖的後盾了。
 
  願我們也能從這本繪本中找到內心更多的愛與接納  


詳細網址: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

詳細網址: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2 中文書>童書/青少年文學>圖畫書>親情/友誼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