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0852912,頁數:344,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作者:E. M. 佛斯特,譯者:李斯毅,出版日期:2019/04/16,類別:文學小說

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


內容簡介


英國偉大作家E. M. 佛斯特半自傳經典小說傳世之作
一段無法見容於社會的愛情,最後只能成為這輩子的遺憾嗎?

  小說中禁忌的愛情使得E. M. 佛斯特無法一完成後立刻發表,直至他逝世後隔年才得見天日。小說改編電影由休葛蘭與詹姆斯‧威比主演,榮獲第44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最佳男演員(雙影帝)、最佳電影音樂,與《窗外有藍天》、《此情可問天》並列文學電影上知名的「E. M. 佛斯特三部曲」。

  喚醒封印的心,聆聽滲入骨髓的愛情。
  在黑夜相擁,在白天一同追逐陽光和微風。
  兩個不完美的靈魂,因為愛情而得以觸及完美的境界。

  二十世紀初的英國,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墨利斯,與來自貴族家庭的克萊夫在劍橋大學相遇。直至克萊夫終於鼓起勇氣對墨利斯說「我愛你」,兩人跨越同性的藩籬,墜入愛河。儘管在當時的英國,同性戀是一個禁忌,兩人的愛情見不得光,他們依然在濃情密意中陪伴彼此多年。

  然而在生了一場病之後,克萊夫發現自己對墨利斯的愛已然消失。他獨自前往希臘旅行,最終相當確定自己的心意,寫了一封信給墨利斯:「雖然非我所願,但是我已經變正常了。我沒有辦法不改變。」他最後選擇了仕途,與富家小姐結婚走入傳統婚姻的道路。

  兩人轉變為朋友關係後,墨利斯萬念俱灰,甚至尋求醫生的幫助,試圖利用催眠術來「治癒」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企圖忘記對克萊夫的愛並且改變自己的性向,克萊夫也急切地希望盡其所能幫助墨利斯。這個時候,工人階級的艾力克走入了墨利斯的生活……某夜裡,艾力克爬進了墨利斯的房間。墨利斯再度打開心房,重新找回對愛情的渴望。但由於兩人來自不同的階層,艾力克的父親要他辭去工作,回到阿根廷定居……

名人推薦

  專家學者專文推薦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文壇作家一致推薦
  宇文正、吳曉樂、阿潑、凌明玉、張亦絢、莊慧秋、陳又津、陳雪、楊佳嫻、葉佳怡、瞿欣怡、顏訥(姓氏排列依筆畫順序)

 


詳細網址: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52912
  • 叢書系列:不朽Classic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E. M. 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1879-1970)


  英國小說家,生於倫敦,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曾在一次世界大戰加入紅十字會,被派往埃及。

  作品多著重刻畫英國社會的階級與差異。知名作品如長篇小說《印度之旅》、《窗外有藍天》、《此情可問天》和《墨利斯的情人》皆曾改編成電影。

  也創作《小說面面觀》、短篇小說,以及政治、社會等方面的論文;美國藝術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設立E. M. Forster獎來紀念他。

譯者簡介

李斯毅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及財經法學碩士,具臺灣證券分析師(CSIA)資格。喜愛閱讀,關心弱勢,譯有《印度之旅》、《判決》、《等星星發亮的男孩》、《對不起,我不正常》等。人生路上處處有貴人相助,充滿感激。未來會繼續努力。


詳細網址: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導讀

回顧同志經典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在《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二○一七)中,我提及昔日的臺灣文學作品經常引用西洋電影,製造傳統中國庭園常見的「借景」效果。庭園裡頭缺少山水嗎?那麼就在庭園牆壁開一扇窗吧,讓遊園客人誤以為透過窗戶看見的遙遠風景就是園子裡的山水。在還不方便描述本土同性戀風景的昔日,臺灣文學最常引用的西洋電影是義大利導演威斯康提的《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發行年一九七一;改編自德國作家湯瑪斯曼的同名小說,原出版年一九一二):這部電影呈現一個偷偷愛慕美少年的老朽男子,只敢偷看人家卻不敢輕舉妄動,「心內彈琵琶」(臺語歌歌詞,也就是「心裡頭小鹿亂撞」的意思)之餘只能抑鬱而終。

  不過,我該補充說明:我們固然可以透過「昔日文學」來「管窺」「昔日社會」,但是「管窺」畢竟看不到全貌。在文學領域火紅的文本,在常民生活裡頭未必有名;在通俗文化風吹草偃的文本,在文學史卻未必留下痕跡。經歷過一九八○年代的臺灣同志(以及同志的朋友們)未必看過《魂斷威尼斯》(不論是原著小說還是電影),卻往往津津樂道一九八三年的電影《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和一九八七年的電影《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大島渚(也就是《感官世界》〔In the Realm of Senses〕的導演)執導的《俘虜》由坂本龍一(飾演在二次大戰期間占領南洋的日本軍官)與大衛鮑伊(David Bowie;飾演淪為日軍俘虜的英國軍官)主演,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風靡當年臺灣腐女(但是當年「腐女」一詞還沒有在臺灣通行)。艾佛利(James Ivory,導演)與墨虔特(Ismail Merchant,製作人)團隊(這兩人是白人跟印度人組合的男男伴侶)以擅長將英國小說改編成電影著稱於世(例如《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 1985〕、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代表作的《長日將盡》〔Remains of the Day, 1993〕)。這個團隊推出的《墨利斯的情人》敘說主人翁墨利斯(Maurice)周旋在「貴公子」同學克萊夫.杜蘭(Clive Durham)和「工人弟弟」艾力克.史加德(Alec Scudder)兩人之間的情欲掙扎。階級差異(貧富差距)是這部電影(以及原著小說)的重點:跟末代貴族同學(休葛蘭飾演;他後來成為好萊塢巨星)糾纏的時候,炒股票維生的墨利斯(威爾比〔James Wilby〕飾演;他後來星運平淡)勉強扮演高攀貴族的小中產階級跟班;跟工人階級弟弟(葛瑞夫〔Rupert Graves〕;他星運起落不定,最近代表作為《新世紀福爾摩斯》)互動的時候,墨利斯又要轉而扮演既是紳士也是哥哥的成熟腳色(按,「哥哥/弟弟」,發音為「葛格/底敵」,為二十一世紀的臺灣男同志流行語,意味「個性比較體貼穩重者/比較嬌羞稚嫩者」的男男配對。有人認為「哥哥/弟弟」配對類似日本「腐文化」的「攻/受」配對,但也有人不以為然。我自己認為墨利斯和艾力克.史加德的組合肖似「哥哥/弟弟」;然而我也承認,用二十一世紀的臺灣詞彙來描述一九一○年──也就是《墨利斯的情人》原著的時代背景──的男男關係,的確有點過分)。

  電影《墨利斯的情人》當年在臺灣上映的反應如何,我還有待調查。但我記得,比《墨利斯的情人》早一年在臺灣上映的電影《孽子》(一九八六;白先勇原著;虞戡平導演;孫越主演)被當年電檢制度修剪得一塌糊塗,也被保守社會氣氛加以妖魔化。來自西洋的《墨利斯的情人》在臺灣的命運可能比《孽子》平安,然而當時口碑恐怕只能低調。事過境遷,西方電影界終於公然褒揚《墨利斯的情人》是勇於突破時代限制的經典,許多大學教師(例如我)也覺得《墨利斯的情人》是最適合在課堂跟學生分享的同志電影精品之一。我花了這麼多篇幅在電影版《墨利斯的情人》上頭,似乎對E. M. 佛斯特的原著小說不敬;可是,不可否認,要不是電影版《墨利斯的情人》竟然在愛滋風暴(同樣是一九八○年代)橫掃歐美之際大膽面市,那麼被E. M. 佛斯特自己冷凍幾十年(理由後詳)的原著小說也不會享有今日威望。

  臺灣在英國最重要的學術夥伴,眾所皆知,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的臺灣研究中心(Centre of Taiwan Studies)。亞非學院位於倫敦的首善文教區布魯姆斯伯里(Bloomsbury)。臺灣教授和留學生經常造訪的布魯姆斯伯里也在英國文學史出名:曾經在這裡活動的「布魯姆斯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出了幾位名家,例如維琴尼亞吳爾芙以及E. M. 佛斯特。這兩位剛好各以女女戀和男男戀享譽至今。E. M. 佛斯特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就已經根據真人真事(但不是根據他自己的私生活)寫出《墨利斯的情人》書稿,但是這本書竟然直到一九七一年(也就是E. M. 佛斯特高齡過世的隔年)才公開出版。讀者如果拿《同志文學史》加以比對,就會發現這部祖父級的小說竟然在郭良蕙、姜貴、白先勇以及林懷民等人都在一九六○年代發表描述同性情欲的小說之後,才公然出版。英國同志小說經典跟臺灣同志文學比,竟然遲到,主要是因為英格蘭一直到一九六七年(蘇格蘭則要等到一九八○年)才停止將男同性戀行為入罪(也就是說,一九六七年之前在英格蘭發生男同性戀行為,就觸犯了國法),但是臺灣並沒有類似禁令。號稱電腦發明人之一的英國科學家圖靈就是因為這個禁令英年早逝。E. M. 佛斯特本人不奢望在有生之年出版《墨利斯的情人》(他大概也沒料到後來英國成為全球同志人權先鋒之一吧),所以《墨利斯的情人》拖到一九七○年代才出版。

  電影版和小說版各有千秋。電影版將英國恐同年代的氣氛呈現得很具體可怕,但是小說並沒有特別強調舊時代的壓抑(或許因為E. M. 佛斯特畢竟就在那種時代氛圍長大,已經習慣,不至於大驚小怪)。電影版的結局看起來比較圓融(雖然也顯然在控訴時代),但是小說版的結局(還不止一個)卻超級辣。電影版和小說版合而觀之,讀者更可以深切體會兩個作品的時代意義與綿密後勁。
 


詳細網址: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每學期都會舉行一次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健行活動──這表示參加者除了男學生,還包括三位男老師。學生通常都很喜歡也很期待這種健行活動,因為他們可以暫時拋開課業壓力,行為也不必受到約束。為避免影響學校紀律,校方總是將健行活動安排在放長假的前一天,這麼一來,學生就算玩瘋了也無所謂。這樣的安排也讓學生覺得健行活動就像在自己家裡那麼自在,不像是參加學校安排的活動。亞伯拉罕校長的太太會與幾位女性友人在健行休息區準備茶點,宛如母親般熱情款待每個學生。
 
亞伯拉罕先生是一位個性守舊的預備學校校長,他不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也不在乎他們的體能好壞,他只在意孩子們每餐有沒有吃飽、行為是否端正,至於其他問題就留給家長操心,不管家長期待他如何教育小孩。在亞伯拉罕校長與家長的互相恭維聲中,學生們畢業後都順利進入公立中學就讀。這些孩子雖然身心健康,但課業遠遠落後公立中學裡的其他同學,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遭受現實的打擊。亞伯拉罕校長雖然不重視課業教育,然而他的學生長大之後都有不錯的成就,有些人在結婚生子之後又把自己的兒子送進亞伯拉罕校長的學校。這間學校裡年資比較淺的瑞德老師,與亞伯拉罕校長屬於同一種類型,只是頭腦更差。幸好另一位資歷較深的杜西老師精力充沛,學校教務才不致死氣沉沉。亞伯拉罕校長與瑞德老師都不喜歡杜西老師,不過他們心知肚明,這間學校不能沒有杜西老師。杜西老師的能力很強,儘管個性傳統,但不至於與社會脫節。他明白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不能只從單一角度去理解。他不適合與家長互動或者教導資質駑鈍的孩子,可是非常擅長指導一年級的新生。他的學生之中甚至有人拿到獎學金。此外,杜西老師也有不錯的組織能力,因此就算掌控大權的亞伯拉罕校長比較欣賞瑞德老師,他仍同意讓杜西老師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空間,最後還讓杜西老師與他一同經營學校。



詳細網址: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

詳細網址: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墨利斯的情人(E. M. 佛斯特經典傳世之作,電影海報書衣典藏紀念版) 中文書>文學小說>翻譯文學>英國文學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