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林海音童話故事,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4796786,頁數:128,出版社:小天下,作者:林海音,譯者:孫心瑜,出版日期:2019/05/15,類別:童書/青少年文學

林海音童話故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林海音童話故事


內容簡介


  ★「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篇篇精采又經典


  精選林海音最受歡迎的三篇童話故事:
  〈金橋〉、〈蔡家老屋〉、〈我們都長大了〉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善良的人格

  林海音先生為孩子寫的故事,是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讓小讀者讀來感到親切,有如正在聆聽同齡孩子的談話;而且常有「出人意料的結局」,讓人讀來驚喜不已。

  本書精選三篇林先生最受歡迎的童話故事:包括林先生的第一本兒童讀物〈金橋〉、當時最受人喜愛的〈蔡家老屋〉,以及科普動物故事〈我們都長大了〉。並邀請插畫家孫心瑜重新繪製,以橋梁書的方式重現經典故事。

  〈金橋〉寫的是一個關心村民安全、忍受飢寒、犧牲自己的安樂、守著斷橋示警的小英雄。他的行為感動了一位大地主,趕緊出錢修橋,並且以這個孩子的名字為新橋命名。

  〈蔡家老屋〉是一篇鬼故事。寫作之前,林海音曾說:「許多人都說不要給孩子講鬼故事,我倒要試試,寫一篇對孩子有益的鬼故事。」她真的這樣做了。這個鬼故事的結尾竟是: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鬼!

  〈我們都長大了〉,寫的是池塘邊七種小動物,有胎生的,有卵生的,輪番傾談各自的生命演進歷程,把有關生物成長的知識畫成故事的情節,是「科普」寫作的示範。

  這三篇童話故事篇篇精采、主題明確,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善良的人格。

  *2019年新版
  *有注音

得獎紀錄

  ★2011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好書大家讀」第61梯次推薦好書


詳細網址:林海音童話故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英子不老/夏祖麗  

金橋
蔡家老屋
我們都長大了

值得珍惜的三篇兒童故事/林良
林海音大事年表

 


詳細網址:林海音童話故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96786
  • 叢書系列:文學館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4.8 x 20.5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4歲~12歲



詳細網址:林海音童話故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大家敬稱她為「林海音先生」。林海音先生不但是知名作家,也是影響臺灣文壇極為深遠的編輯與出版者,對推廣台灣文學不遺餘力,並且提攜了許多創作人才,出版了相當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她寫小說、散文,也翻譯、創作兒童文學,代表作《城南舊事》一書,更是兩岸三地知名的著作。自1968到1996年,她加入國立編譯館國小國語教科書編審會,並主稿一、二年級的國語課本。她把兒童文學的精神和趣味融入教科書,為當時低年級的國語課本開啟了嶄新的面貌,注入「林海音風格」,得到社會及教育界的讚賞。

繪者簡介

孫心瑜


  繪本作家與插畫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暨研究所畢業,學生時代即獲各種繪畫比賽大獎。繪製過郵票,曾到長江探源,旅居美加、上海,遊歷歐亞。從事各類視覺設計工作多年,曾獲金鼎獎、信誼幼兒文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等;2015年以《北京遊》成為臺灣第一位獲選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童書獎的繪本作家。2016年代表臺灣參加新加坡及墨西哥書展,並應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邀約,舉辦《走進無字書漫遊世界》繪本創作個展。2017年入選首屆AFCC亞洲童書大獎。陸續出版香港、臺南、巴黎、新北市、新竹等城市繪本。更多作品請參考:www.shystudio.org ; FB粉絲專頁:Shystudio(孫心瑜)。

 


詳細網址:林海音童話故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英子不老

夏祖麗


  母親的童年回憶在北京城南遊藝園裡的那些說書、京韻大鼓、雜耍、變戲法、地方戲裡;我們的童年回憶在臺北城南川端橋畔夏夜的涼座裡,那裡也有說書、相聲,還有唱歌和蒙古烤肉。

  念小學時每到週末晚上,父母親就帶我們上廈門街那家四川館吃飯。四個孩子的六口之家,靠兩枝勤奮的筆,負擔不輕,母親常常說我們是「苦中作樂」。低低矮矮木板搭的四川館緊靠著鐵道邊上,每次隆隆的火車一過,木屋就驚天動地搖起來。那一番天搖地動,就像四川館入門櫃檯上的那一罐顏色漂亮好吃的泡菜;也像那跑堂拖得長長的一聲道地四川風味的「一碗擔——擔——麵——」一樣,讓我們覺得新鮮有趣。

  吃完晚飯,我們照例到附近的一家「大」文具店逛逛,母親說:「每個孩子進了文具店,眼睛就會發亮。」我在店裡東看看、西摸摸,什麼都好。母親最能看穿孩子的心,她慧黠的笑著說:「好像看看都過癮似的!」

  班上有一半同學的鉛筆盒和那裡頭的文具都比我的好,但我們不覺得自己非要也有同樣的才快樂,父母親給了我們自由和愛,使我們不覺得匱乏。

  不過,每回逛文具店,倒也沒空手而回過。小手裡總會捏拿著一、兩枝香水鉛筆或是小橡皮擦什麼的;迎著晚風,聞著那俗麗的香水鉛筆味兒,我們慢慢的散步回家。

  什麼叫幸福?現在回想,那種感覺就是幸福吧。幸福在艱苦的歲月中特別動人!

  多年前有次和母親聊天,我提起小時候最羨慕會彈琴,常常把床尾高起來的橫槓當琴鍵,自我陶醉的彈上半天。母親說:「我也做過這種事兒,我有一個老九霞的鞋盒子,盒子裡住著我用火柴棒做的小腳兒娘,我常常跟同伴捏著自己的小腳兒娘,哆哆哆的走到對方的鞋盒裡,展開兩『家』的來往。敲門、開門、讓座、倒茶、吃東西、聊天,我們假裝成大人,假裝成家庭主婦,說的都是大人話,愛說什麼說什麼,不受限於大人,有意思得很。那時,我常在我們北屋套間裡玩小腳兒娘。」

  後來她寫了一篇〈我的童玩〉,就寫到她的小腳兒娘,那個時代,女孩子自己做的玩具和玩的遊戲,常常是和學女紅或做家事有關,那時的教育多半是在舊式的家庭裡自然形成的。母親寫道:「我願意從記憶中找出我童年的遊樂、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母親晚年用心為孩子寫了許多有趣可讀的東西。

  母親不但喜歡為孩子寫故事,也翻譯世界兒童文學名著給孩子們。她主持的「純文學出版社」出版高水準的文學作品,自一九七○年代後期也開始開闢兒童書的路徑。當時我協助母親編務,我們精心為小朋友編輯出版了一些童書,其中還有好幾本獲得文學獎。

  一九七一年,臺灣有一批小學老師參加教師研習會培訓,母親擔任指導教師,帶領一個寫作小組,在她的指導引領下,後來有好幾位成為非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

  自一九六八到一九九六年,近三十年間,母親受邀加入國小國語教科書編審會,為全臺灣的小學生編審國語課本,並主稿一、二年級的國語課本。她把兒童文學的精神和趣味注入原本略顯枯燥的教科書,得到社會及教育界的讚賞,認為低年級的國語課本呈現一番新氣象,那是「林海音風格」。

  一位曾經參與編寫、教學的教師就說,他們師生不僅陶醉在林海音優美的文字中,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們善良的人格教育,對臺灣的教育是了不起的貢獻。

  ***  ***  ***

  小時候,我們常常把家裡的幾把籐椅倒扣在地板上,長長的擺上一排,籐椅上再蒙上大棉被,我們就在裡頭鑽,像是在地道、碉堡裡一樣有趣,母親有時還會幫我們擺,甚至給我們出主意,把幾個枕頭堆起來,就成了碉堡口的炮臺。

  她也從來沒有進我們房間東搜西尋或是動手整理的,她說:「小孩子整理書籍、收拾紙屑、剪貼壁畫,有他自己的意思,他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東西嘛!媽媽插手在其間,破壞了他們的自主力。人天生就有權利與責任感,賦予他權利,自然他就負起責任來了。」

  小時候我們淘氣,母親要發脾氣管教時,她常常會「噗哧」一聲笑出來,那隻要打孩子的手也就「高高的舉,輕輕的落」了。有一回,我說:「媽,你幹嘛要笑嘛?」她說:「我想起我小時候的淘氣事兒了。」

  有時下過雨,滿院子水,我們要求:「讓我們光腳丫出去玩好不好?」母親大都會答應,只要天氣不冷,玩完要先洗腳才能進屋。母親後來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當我想攔阻孩子去玩一盆水的時候,忽然想到我小時候在雨地光了腳淌水的快樂,那麼孩子只要求一盆水,實在算不得淘氣。」

  與母親接觸過的人往往會發覺她是個很有童心的人。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說的一段話最傳神:「林海音先生無論在討論事情或談天時,常會不自覺流露出天真,這個天真不是造作,很自然的把她看見的事情描述出來。由於她從小在北京成長,辭彙豐富,再加上感覺敏銳,又是一個小說家,所以敘述的過程很活潑,常把生活中平淡的事說得有趣、寫得生動,這樣的作品也就很接近兒童心靈及趣味。」

  北方人常說「自來喜」,我覺得母親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有一種「自來喜」的味道。

  七十六歲那年,母親寫下:「英子的心還是七十六年前的那顆心,把家人和朋友緊緊摟在心上,到老不變。」

  七十七歲那年,她聆聽鋼琴家,與她的名字只差一個字的林海為《城南舊事》譜寫的一組樂曲,她寫下了一首略帶傷感的回憶童年的小詩:「靜靜的聽,靜靜的想,回憶我的童年,忽見柳條兒搖曳,柳絮飛揚,柳絮吹向我的臉上,鼻孔裡刺癢。撫摸著鼻尖,淚珠兒沾溼了我七歲的小手。……我願在這兒靜靜的聽,向我自己的心訴求,給我以一盞七月的蓮花燈,提著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個腳印,踏到明春。……靜靜的聽,靜靜的聽,聽到城南的深夜,聽到冬陽的早晨。」

  七十八歲那年,她許下未來要專注於兒童文學寫作的心願,她說:「我要寫我的童玩、我的遊伴、我說的話、我讀的書、我的小油雞、我的小瘋狗、土地廟的小吃攤,破洋車上老頭子塞在我腳下的破棉襖……」可惜這個心願終因健康因素,半途而廢。

  ***  ***  ***

  二○○一年十二月一日,母親病逝臺北,享年八十三歲。我在重新閱讀她的兒童文學作品時,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孩子喜歡她的文章。因為,她一直是站在孩子這一邊的。十三歲失去父親,倉促結束童年擔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的母親,就像是她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裡的英子,那個好奇天真的英子,一直在她的心裡,從來沒離開過。

  ——本文摘錄自夏祖麗著《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天下文化出版)

值得珍惜的三篇兒童故事

林良


  被大家敬稱為「林先生」的林海音女士,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她的作品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她生前曾經受邀擔任臺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文學類主編,又擔任過國立編譯館國小國語科的課文撰稿人,因此也跟兒童文學結緣。

  林海音天性喜歡小孩,見了小孩都會打打招呼。她的小說和散文作品中,也常出現「孩子」的角色。一寫到小孩,她總會充滿興致的勾勒出他們可愛的形象,雖然只是精簡的幾筆,卻能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見她對小孩的觀察和了解,已經達到令人心服的深度。

  她生前為孩子寫的故事不多,卻是篇篇精采。這本選集精選的三篇就是很好的例子,值得我們珍惜。

  〈金橋〉寫的是一個關心村民安全、忍受飢寒、犧牲自己的安樂、守著斷橋示警的小英雄。他的行為感動了一位大地主,趕緊出錢修橋,並且以這個孩子的名字為新橋命名。

  〈蔡家老屋〉是一篇鬼故事。寫作之前,林海音曾說:「許多人都說不要給孩子講鬼故事,我倒要試試,寫一篇對孩子有益的鬼故事。」她真的這樣做了。這個鬼故事的結尾竟是: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鬼!

  〈我們都長大了〉,寫的是池塘邊七種小動物,有胎生的,有卵生的,輪番傾談各自的生命演進歷程,把有關生物成長的知識化成故事的情節,是「科普」寫作的示範。

  林海音為孩子寫的故事,很重視教育意義,都有明確的主題。〈金橋〉的主題是「犧牲小我」;〈蔡家老屋〉的主題是「破除迷信」;〈我們都長大了〉的主題是「尊重生命」。

  林海音為孩子寫的故事,都喜歡由一個小孩子當「敘述者」,整個故事就由這個孩子娓娓道來。她這樣的寫法,是實踐了她為孩子寫故事的一項主張,就是:「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這樣的寫法,可以使小讀者讀來感到親切,有如正在聆聽同齡孩子的談話。

  擅長小說寫作的林海音,也常把小說的「出人意料的結局」運用在兒童故事裡。〈金橋〉裡的小英雄,原來竟是站在孩子面前、親切不過的舅舅!〈蔡家老屋〉裡的怪聲,原來是一隻「尾巴被捕鼠器夾住」,半夜拖著枷鎖出來覓食的大老鼠所製造的噪音。

  林海音寫的兒童故事,不但教師和家長可以放心讓孩子閱讀,她的從不「一揮而就」的認真寫作態度,對晚輩們來說,更是一種典範。

  (本文作者為兒童文學作家)

「好書大家讀」入選評語

陳幸蕙(作家)


  《林海音童話故事》是已故作家林海音生前為兒童所撰寫的作品,全書包含三個故事:〈金橋〉、〈蔡家老屋〉和〈我們都長大了〉,由於語調親切,敘事生動,不僅少兒讀者,即令成人讀來亦覺得趣味盎然,充滿悅讀之樂。大體而言,〈金橋〉以追憶方式,敘述一名叫阿金的六歲小孩,以其善良心地,感動地主修橋,造福村民的故事。〈蔡家老屋〉則以懸疑之筆,從蔡家閣樓可疑的走路聲寫起,眾人繪聲繪影以為是鬧鬼,復又眾說紛紜認為鬼是蘭姑娘、慶妹或杏花,及至真相大白,始知原來是被捕鼠器夾住尾巴的老鼠,每晚拖著捕鼠器行走的聲音,令人忍俊不禁。〈我們都長大了〉則透過「快樂池塘」邊七種小動物的成長歷程,結合文學敘事與自然知識,書寫一個以「尊重生命」為主題的故事。林海音以一枝簡潔流暢之筆進行鋪敘,溫暖詼諧兼而有之,可謂既引人入勝復啟人深思,對成長中的小讀者而言,自別具啟發性和教育意義,確實值得推薦。


詳細網址:林海音童話故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蔡家老屋
 
夏天的晚上,坐在院子裡的大樹下,聽叔叔、嬸嬸、舅媽們講故事,是我們最高興的事了。
 
在各式各樣的故事裡,鬼故事最好聽,無論重複講多少次,我們都不嫌多。
 
我知道,你也喜歡聽鬼故事。
 
有一個最好聽的鬼故事,是發生在蔡公公的家裡。
 
在鎮的盡頭,通到田裡的路上,有一棟紅磚的樓房,據說那是蔡公公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蓋的。樣式雖然古老而陳舊,但是院子裡有幾棵老榕樹,一個絲瓜架和一口古井,房子四周用竹籬笆圍著,倒是一個乾乾淨淨的小田莊。
 
事情就發生在去年春天。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的,蔡家的人常常在半夜裡,聽見有人在這棟房子裡走來走去;聲音很清楚,像是穿著皮鞋,又像是木屐。有時走得很快,有時又很慢。
 
最初蔡公公以為是蔡伯伯,蔡伯伯以為是蔡姑姑,蔡姑姑以為是蔡伯母。到後來知道誰都不是,大家才害怕起來。
 
這走路的聲音,鬧了很久,最後大家認定是──
 
鬧鬼!
 
蔡家用了許多方法來驅鬼,但是一點兒用處也沒有。
 
鬼還是在每天半夜裡,穿了不知什麼鞋子,來到蔡家,就毫不客氣的在樓上、樓下、樓前、樓後走動。害得蔡家的人,每聽到走路聲,就躲在各人房裡不敢出來。
 
蔡家鬧的鬼只有一個,但是卻有幾個不同的傳說。
 
叔叔是這樣說的:
 
蔡公公年輕的時候,一個人到省城去讀書,在那裡認識一個美麗而溫柔的蘭姑娘,蔡公公偷偷的和她結了婚,沒有告訴父母。過了幾年,蔡公公的父母叫他回來,原來是要給他娶一房媳婦。
 
蔡公公不敢違背父母的命令,也不敢說出他已經娶了一個蘭姑娘。
 
幾年以後,聽說蘭姑娘因為憂鬱而病死了。
 
蔡公公每天晚上都要讀書到深夜,這是他幾十年來的習慣。他讀書的時候,還喜歡一邊讀一邊剝著花生吃,所以常常留在書桌上一堆花生殼。
 
那些日子雖然在鬧鬼,蔡公公照樣讀他的書。
 
有一天,他很疲倦,竟坐在書桌前矇矓的睡了一覺。醒來時,桌上的花生殼忽然不見了,而他所坐的椅子後面,響起了大家所傳說的走路聲!他不敢回頭去看是什麼人,但是那「咯噔咯噔」的皮鞋聲,使他想起了一個女人。
 
他終於忍不住的對那走路聲說:
 
「蘭姑娘,謝謝你把花生殼收拾乾淨。這些日子鬧得我們一家人不安寧的,原來就是你啊?我知道當初我很對不起你,但是你也一定知道我的苦衷。現在我明白你的來意了。」



詳細網址:林海音童話故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林海音童話故事

詳細網址:林海音童話故事~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林海音童話故事 中文書>童書/青少年文學>兒童文學>其它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