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1389622,頁數:224,出版社:時報出版,作者:呂若瑟等人,天主教靈醫會,出版日期:2021/05/25,類別:心理勵志

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


內容簡介


用一生的愛與青春,
守護澎湖這片土地,與在此生活的人們。

  他們遠渡重洋,把一輩子最精華的時光,留在這個擁有百座島嶼的寧靜家鄉。他們奉獻己身,把澎湖的病苦居民,當成自己最親愛的家人。心繫著啟智教育的呂若瑟神父、致力於弱勢居民照護的李智神父、為台灣醫療做口述歷史的陳仁勇院長……他們為身障者、痲瘋病患、弱勢兒童、失智老人、原住民誠懇真切地付出長情大愛,也喚起大家對這片土地無私的關懷。

  ◎ 跨越地域、文化、語言的隔閡,用真實的行動播下愛的種子。

  本書集結二十八篇訪談,從來自異鄉的神父、全心付出的醫護人員到默默奉獻的市井小民,透過文字寫下他們有笑有淚,以及和澎湖這片土地共同成長的故事。

  謝樂廷神父將每一位身障者的病情記錄在筆記本上,時時掛念著他們;
  白寶珠女士不怕感染四處奔走,只為了讓痲瘋病患擺脫異樣的眼光,
  不懼風浪的侯武忠醫師,自行開船往返離島以守護病患的健康。

  放棄高薪的林姿伃護理長,幫助老人家在長照下活得更有尊嚴。

  ──他們懷抱大愛,像清泉活水,澆灌著每個與之相遇的對象,不求絲毫回報。

  ◎ 所有人的努力,只為了提供澎湖更全面的醫療環境。

  如今離島的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衍生的醫療照護問題也因此愈顯嚴峻。澎湖的失智失能者,預計在六年之內達到四千多人,然而,現有的長照機構,僅能提供不到三百張床位。

  惠民醫院是目前澎湖最大量能的長照機構,但六十三歲的它,建築主體已經老舊到必須覓地重建的程度。此次重建將可以服務近一百六十位長者、提供每年兩千四百人次的居家長照,並加設復健和居家護理的醫療專區,使醫療照護涵蓋範圍更加完整。

  六十多年來,神父和醫療人員們在澎湖除了貢獻醫療知識,更陪伴居民走過戰後的艱辛歲月,協助完成港口、醫院等基礎建設;從幼稚園的學前教育,到惠民啟智中心的身障服務及目前惠民護理之家的長照服務……這本書記錄的每一個人,未來也將日日守護著菊島土地的居民,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名人推薦

  陳建仁 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
  吳念真 導演/作家
  ──專序推薦

  蔡珠兒 作家、
  陳淑瑤 作家、
  唐一弘 台北市澎湖同鄉會理事長、
  俞東美 台北市澎湖同鄉會副理事長、
  胡昭安 台北市澎湖同鄉會副理事長
  ──誠摯推薦

  這是一本寫滿疼惜澎湖人的天使們的故事書。──陳建仁(推薦序全文收於書中)

  聆聽了他們的故事,才讓這個遠在澎湖幾乎毫無印象的醫院在我眼前活了起來,活得像一個有著獨特靈魂和生命的「人」。──吳念真(推薦序全文收於書中)
 


詳細網址: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 一本寫滿疼惜澎湖人的天使們的故事/陳建仁
推薦序 不可遺忘的歷史和靈魂/吳念真
前言 暗夜裡的島嶼微光
 
輯一 將時光奉獻在這裡
想一生留在這裡的原因──呂若瑟神父
永不後悔的人生──李智神父
澎湖的海讓我看到未來──謝樂廷神父
無私奉獻的愛──韓國乾修士
聖母醫院的靈魂推手──馬漢光院長
 
輯二 維護每一個生命的尊嚴
澎湖人永遠的母親──白寶珠女士
對痲瘋病患的默默守護──高國卿神父
在風沙中看見希望──陳仁勇院長
不只醫治病痛,還醫治他們的心──蕭天源醫師
為病患看診是一種快樂──鄭武宏醫師
當醫生是件幸運的事──曹傑漢醫師
 
輯三 不分晝夜的堅守與奮鬥
做自己喜歡的事──阮議賢醫師
開船上下班的小離島大夫──侯武忠醫師
不輟的「開心」人生──林永哲教授
為澎湖及時送暖的離島狂醫──杜元坤院長
超越平凡的力量──王永文醫師
讓愛在偏鄉的土壤裡萌芽──鄭明滿女士
 
輯四 讓愛散落在每個角落
把照護工作做好的使命──林姿妤護理長
推動我前進的力量──蔡育琪復健師
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蔡春梅女士
傾注人生大半時光──歐佳純女士
開一間在白沙鄉的雜貨店──呂騰芳先生
走一條澎湖的朝聖之路──原住民瑪賴
 
輯五 這片土地的未來
只要有一個孩子因此而改變──吳憶如校長
還給身障孩子們應有的笑容──翁秀媚主任
有能力就要手心向下──陳曉君小姐
抱著「惠民」的精神──賴峰偉縣長
將澎湖的故事講給世人聽──許玉河老師


詳細網址: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9622
  • 叢書系列:新人間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呂若瑟等人/口述


  在澎湖這片土地上,發生過許多無私感人的故事,不管是神父、醫護人員或鄉裡百姓,所有人都為了這片土地盡心盡力,本書所記錄的汗水與淚水,也正是這份精神最好的傳承與象徵。

  二十八位口述者包含:呂若瑟、李智、謝樂廷、韓國乾、馬漢光、白寶珠、高國卿、陳仁勇、蕭天源、鄭武宏、曹傑漢、阮議賢、侯武忠、林永哲、杜元坤、王永文、鄭明滿、林姿妤、蔡育琪、蔡春梅、歐佳純、呂騰芳、瑪賴、吳憶如、翁秀媚、陳曉君、賴峰偉、許玉河。

天主教靈醫會/編著

  秉持聖嘉民「醫治病人,傳揚福音」之信念,超越一甲子的時光,在宜蘭與澎湖兩處都可以看見天主教靈醫會的身影。隨著時代的演進,從一開始的醫療傳道服務,到現在長期關注並提供弱勢族群之照護──包含山地醫療、安寧照護、獨居老人照護、居家護理、長期照護中心、護理之家、離島醫療、海外醫療等,持續守護著當地居民。
 


詳細網址: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一本寫滿疼惜澎湖人的天使們的故事


  二十八位感人故事的主角,是維護澎湖人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勇健的「祕方」。如今公開這些「祕方」,是希望每一位閱讀這本書而深受感動的你我,可以接續傳播這份感動的力量,給他們更多有形與無形的支持,讓醫療照護資源不如台灣本島,人口也逐漸老化的澎湖,在往後的歲月裡,依然可以如同以往有人守護一般,繼續發展成一個更健康、幸福的社會。

  這本書記載了七十年來的澎湖醫療照護史,來自義大利的靈醫會神父們、美國出生的白寶珠宣教士,服務的事工一代傳承一代,直到從本島宜蘭、台南、雲林各地而來,投入澎湖醫療照護的新一代出現。持續不斷付出的愛與關懷,讓這個風很大、沙很多的地方,注滿了像風一樣大的溫情、像沙一樣多的希望。

  確實,我每每都能感受到澎湖是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地方。去年冬天,我拜訪澎湖惠民醫院護理之家,承蒙本書口述者之一的韓國乾修士的熱烈歡迎。當天,韓修士談及自己當年受到外國宣教士遠離家鄉,來到全然陌生的台灣奉獻一生而深受啟發,也因此觸動他從一位恆春的空調技師,發願成為教士,決志一生服事受苦的人。他說,好快,從恆春到澎湖竟然已經三十年了。說到這裡,韓修士有感而發地說:「大家以後來澎湖,不要再說這裡是離島,我覺得,這裡是天堂。」我聽了之後十分感動,我想,正是因為聚集了一群充滿愛心的人,才讓澎湖變成天堂!

  然而,澎湖醫療照護資源的匱乏卻是不爭的事實。天主教靈醫會的澎湖惠民醫院,有心擴展對長者的照護,希望打造嶄新的老人照護園區,服務更多的長輩鄉親。但是人力、財力的籌措,都是一項又一項很艱鉅的挑戰,希望您讀完這本眾天使的感人故事之後,能夠伸出您堅強的雙手,發揮慈愛的力量,讓自己加入這個天使的行列。
 

文/陳建仁

推薦序

不可遺忘的歷史和靈魂


  五十多年前有個酷愛爬山的朋友說,每次登頂之後,能量消耗殆盡地下了山來,一看到山谷底下出現兩個鮮明的景物時,就會不自覺地有一股「啊!終於回到人間!」的激動,他說那是豎立在派出所屋頂的國旗以及教堂或教會的十字架。

  在登山裝備和各種旅遊資訊和天候情報都還不足的年代裡,這個朋友有過幾次深夜或凌晨和同伴拖著受傷的身體飢寒交迫地到十字架下敲門求助的經驗,他說:「很巧,那幾次開門出來的都是外國的神職人員,只是搞不清他們是天主教還是基督教、是神父還是牧師,不過每次他都有同樣的疑惑,覺得這個連我們自已都很少接近、鳥不生蛋的地方……怎麼反而是他們來應門?而且還長期待在這裡?」

  有一回,他終於忍不住問了正在幫他包紮傷口的老外這個問題,那個神父(或是牧師)的回答竟然是:「因為我們在這裡等著幫你擦藥,給你餅乾和熱開水啊!」

  多年之後,朋友回憶起這件事:「當時乍聽之下只覺得是外國人的幽默,而現在想起來卻覺得這不就是他們最良善、最真誠、最直白,也最務實的宗教情懷嗎?

  多年之後,台灣的經濟發展到一個程度,當我們都可以毫不自卑地去回顧那段普遍貧窮的年代裡的生活痕跡時,多少都耳聞過這些來自國外的宗教團體和神職人士,為這片土地、這裡的人們所曾付出的點點滴滴,而靈醫會正是其中之一。

  遠遠超過一個甲子了,靈醫會所屬的許多神職人員在這塊幾乎完全陌生的土地上救貧、救苦、醫病、醫傷,從年輕到老,甚至有人奉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然後在此長眠。

  許多人或許都知道靈醫會早在台灣還處於貧困的時代裡,就已經在偏遠的宜蘭和澎湖地區別創立了聖母醫院和惠民醫院,照顧過台灣幾乎三個世代的人,而在這漫長的歲月裡當然也感動了、召喚了在地的眾多醫護人員和教友加入,也因為有活水不斷注入,這兩家醫院才能存在至今甚至能隨著時代轉換配合整個社會環境的需求而改變或增益其醫療服務項目和功能。

  不過人總是善忘的,對於存在已久的事實總覺得理所當然,過去的歷史沿革通常只是一段抽象的文字敘述,而真正創造和累積這段歷史的人和他們曾經的奉獻和付出、汗水和熱淚、挫折和失落的細節卻都隨時間消逝,後人很難在其中找到真實的感動、找到可以效法和追隨的典範。而你將開始閱讀的這本書,所呈現的正是曾經參與創造和累積某段歷史的「人」的故事。

  這二十八個人都和靈醫會在澎湖的惠民醫院關係緊密,許多人的生命過程和這家醫院的歷史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這些人的人生堆疊出惠民的靈魂和樣貌。

  或許因為聆聽了他們的故事,才讓這個遠在澎湖幾乎毫無印象的醫院在我的眼前活了起來,活得像一個有著獨特靈魂和生命的「人」,甚至讓我想起那個曾經救援過我朋友的外國人,只是換了一個場景,這回他是在一片風沙之中跟我們說:「我們一直在這裡……」

  這二十八位都是令我們感動,並且值得效法和追隨的人。在讀完這些人的故事之後,我們是否願意踩著這些人的腳印往前走?讓惠民醫院持續茁壯、發展,成為在風沙中始終盛放的天人菊,而讓自己也成為下一個世代願意放在心底的人?


文/吳念真



詳細網址: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想一生留在這裡的原因──呂若瑟神父

「我喜歡宜蘭。」正式訪談前,呂若瑟神父先聊了這塊讓他生活半世紀的地方,他說,雖然宜蘭雨多,但也習慣了。

訪談這幾天,時值武漢肺炎疫情在歐洲大肆蔓延,來自義大利的呂神父,不斷祈福為遠在義國確診及死亡的同胞禱告。「我的家在義大利北部鄉下,當地目前沒有疫情,但有一些當神父的同學,不幸染疫去世了。」呂若瑟神父語畢神情哀淒。

寫求救信為義大利募款

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雖然自認已是台灣人的呂若瑟神父,每天仍會與義大利天主教靈醫會人員視訊,關心義大利境內慘烈的疫情進展。四月初他決定發出「求救信」,因為義大利許多養老機構的醫療防護裝備不足,造成老人死亡數上升,甚至有五十多位神父死於疫情,許多醫師護理人員也都染病,他希望台灣各界能夠伸出援手,捐贈口罩、呼吸器、隔離衣與藥物等防疫物資,急送到義大利需求最大的災區。

呂若瑟神父長跪在醫院聖堂禱告,祈求在義大利因疫情去世的神父或民眾可以安息,更感謝許多台灣善心人士的協助。收拾心情後,呂若瑟神父才緩緩說起自己的人生。在義大利當神父是一種榮譽,家裡有九位兄弟姐妹,包含他就有三個男孩在十歲左右進入天主教靈醫會的修道院,經過十四年的學習,成為神父。

為了能夠繼續讀書

「小時候家窮,沒有錢進入一般學校讀書,當時只有修道院是免費。」一九四○年出生的呂若瑟神父回憶,當年家裡種葡萄、養豬牛,兄弟姐妹多,沒地方睡,自己還去牛欄豬舍睡過一陣子。彼時的他只想著要讀書,根本不知道神父是什麼,修道院提供免費的讀書環境,他就進去了,年復一年的學習,除了增長知識,也學會愛與奉獻,才決定將神父當成終身職。

二十四歲時發願終身為天主奉獻,呂若瑟神父被派往幾萬公里遠的台灣宣教,而他的大哥呂道南神父先他四年就被派至台灣澎湖,所以他對「台灣」這個島嶼國家其實並不陌生。落腳在宜蘭的呂神父人生地不熟,加上語言不通,所有外籍神父都得先到新竹學習兩年的華語,才能開始傳福音。

在新竹的華語學院,第一年學說華語、第二年學寫華文。呂若瑟神父直說:「中文真的很難啊。」有次他有因皮膚有異狀要請假就醫,但不知要如何書寫中文假單鬧了笑話,傻傻地在請假事由填了「皮在癢」,後來才知這三個字在生活用語上是「欠揍」的意思。



詳細網址: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

詳細網址: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 中文書>心理勵志>勵志故事/散文>真實人生故事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