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535629,頁數:280,出版社:天下文化,作者:陳水良,林子內,出版日期:2020/08/31,類別:商業理財

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


內容簡介


沒有走過的,是路, 走過的,才是人生。

  他,五十歲還有勇氣追夢
  忍受七年投入血本無歸  打造出千元網紋洋香瓜的傳奇

  他,不接受看天吃飯的宿命
  即使小學沒畢業  他仍走進各大演講、研習會場自學
  成為《遠見》評選的黃金農夫

  人生七十正開始的陳水良
  請你看見土地長養出的勇氣  自然淬鍊出的謙卑

  這是一個新社瓜農對抗宿命,想要從泥土中活出一片天的故事。透過老農一生和農作物相互滋養的故事,看到二戰後一個來自台灣新社的小農如何自我學習,開闢一畝小果園的的事蹟。

  傳統的農人就像老牛拖犁,只能看天吃飯,但不認命的水良伯就是不認命,充滿各種奇想的他,為了改變命運,他到處聽演講、請教專家。最後花了七年時間,終於在新社成功種出高單價的網紋洋香瓜。

  在氣候劇烈變化的今天,全世界的農業將面臨很大的危機和挑戰,到底在當今社會中,農業還有沒有前途?在日新月異的高科技環繞下,小農經濟該何去何從?透過水良伯的心路歷程,帶我們實際進入一個老農的世界,了解他和植物共處的辛勞與歡欣,進而了解台灣這塊土地,一起關心台灣的農業發展和未來。

各界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我和水良伯因為他來聽我的演講而結緣,知道他是透過自力學習,不怕麻煩到處聽演講且勇於提問,令人相當感佩。從他身上,我看見了台灣農民的生命力與韌性。——胡志強(台中市前市長)

  在多元的現代社會裡,學習的媒介和型態更為多元化,如果真有一些閱讀障礙,除了書本,還有眾多的課程、演講、有聲書等的輔助,我們已經沒有不學習的藉口了。看到瓜農水良伯即使識字有限,還是不放棄學習及動手試驗,變成了台灣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現代農夫,參與了進步社會的推展,值得大家向他學習。——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正因台灣有許多和水良伯一樣深愛這塊土地的人們,展現台灣精神、堅毅的付出,因此我們也要更加努力,為農業創造一條永續的道路。也期待,農業不只是農民的農業,也不是農委會的農業,而是全民的農業。——陳吉仲(農委會主委)

  從水良伯身上,我們看見一個農夫運用智慧去思考,不再「聽天由命」,他懂得謙卑面對大自然,將植物的聲音融入生活、生命,值得後輩學習,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與省思的書。——陳美伶(國發會前主委)

  小時候我也是農家子弟,跟著父親一起下田農作,水良伯在書中所提到「不甘平凡」、「擺脫宿命」等種種在當時會被認為「叛逆」的瘋狂想法,我卻心有戚戚焉。很高興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讓水良伯的務農智慧能與更多人分享。——郭國榮(喬大地產董事長)

  感謝水良伯將畢生經驗集結成書,提醒我們注意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以及農業的重要性。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挑戰,他積極求知的態度值得大家學習,也期待未來有一天,農業將成為我們的藍海產業。——彭啟明(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

  這本書除了喚醒我們對農夫職人的尊敬,也可從書中同時感受到農人的努力跟憂心,透過水良伯極力擺脫「務農等於貧窮」的宿命,也提醒我們農業需要有新思維。極力推薦這本書給關心農業發展及環境永續的您。——蔡其昌(立法院副院長)

  水良伯用知識與技術,創造精緻農業生命力,做愛心不遺餘力!足為農民之楷模。秀燕在此向所有的讀者推薦與分享《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讓咱們做伙細心品嘗最道地的台中好書。——盧秀燕(台中市市長)
 


詳細網址: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出版者的話|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現代果農    高希均
推薦序|從農人的傳承 看見台灣農村的生命力    陳吉仲
推薦序|面對全球暖化,要有一顆如海綿般求知的心   彭啟明
自序|一個老農夫的心聲    陳水良
前言|植物紀年

■Part1來自新社——土地與人的生命力

01 新社——宿命與奮鬥的起點
02 馬力埔事件——小孩子有耳無嘴
03 甘蔗——放牛童的甜品
04 夢想與現實之間——白冷圳旁孕育出的「黃河果園」
05 番薯——暴雨前的父子對話
06 稻與麥——小農之歌
07 如何擺脫宿命?
08 棉花——溫暖與寒冷交織的少年回憶
09 颱風草——要向前行,就先倒退嚕
10 葡萄的滋味——命運的作弄和啟發

■Part2  走出傳統——藍海農夫,掌握自己的命運

11 網紋洋香瓜——大器晚成
12 品牌力——來自對產品的自信與用心
13 傳說中的牛奶芭樂
14 高麗菜——吸收新知,田裡實證
15 赤腳——高科技的救贖
16 老農哲學——沒有走過的是路,走過的才是人生
17 絲瓜——如何提升農產品價值?

■Part3  老農沉思——「農」在現代社會的新啟示

18 甜柿——尋找農人的藍海市場
19 八連溪農夫市集——一場正在悄悄進行的農村革命
20 千歲米——石門嵩山的老農經濟
21 十年一夢——農村再生計畫
22 番茄——青農返鄉
23 水良伯的一天

後記|為年輕人留下一條回家的路
附錄|我的爸爸    陳琦玓

 


詳細網址: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35629
  •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水良/口 述


  台中新社「黃河果園」主人,人稱「水良伯」。雖然連小學都沒畢業,認字很慢,卻靠著自學不輟的精神到處聽演講、請教專家,在50歲之際,以七年時間成功種植名貴的網紋洋香瓜,擺脫農民看天吃飯的宿命。

  曾獲中華民國農學團體「優秀農業基層人員獎」、農委會「卓越培育獎」、台中市「農業楷模」等榮譽,並入選《遠見》雜誌2015年的百大黃金農夫之一。期待透過自身的經歷與分享,引領讀者更了解、關懷這塊土地,進而思考台灣農業的現在與未來。

林子內/採訪撰文

  藝文工作者。

  在城市裡長大,沒有務農經驗。熱愛觸覺勝過知識。

  趁完成博士論文空檔,蹓躂到農村住了好幾晚。自以為文化業與農業皆屬人工密集行業,受水良伯及其周圍資深農友啟蒙,才摸到農之所以為業的一點邊邊角角。
 


詳細網址: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自序

一個老農夫的心聲


  很多人可能會說,一個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字都寫不好的農夫,為什麼會想出一本書?難道這又是陳水良的另一個狂想嗎?

  從小,大人就說我「叛逆」。上天給我安排了「做農」這條路,我卻從不滿足現狀。在田裡,上一代講的我不一定會聽,不過,我會聽植物告訴我的事。

  我認字的速度很慢,就用「聽」的方式來幫我學習。早年我從台灣各農業改良場的演講聽起,收穫很多,所以後來搭車到處聽演講、參加研討會,就算不認識,我也會請託、拜訪專家。很多人說農夫「只能看天吃飯」,我就是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所以我花大錢蓋溫室,就是要種出世界第一等的網紋洋香瓜。

  曾經有一段時間,鄰里有很多人都說我是愛作夢的「憨人」,如今這個「憨人」早就成功種出高單價網紋洋香瓜,可以精準控制每一批的採收,每逢節慶,我的洋香瓜是很多人想要收到的伴手好禮。

  我種瓜成功的經歷被人知道之後,開始有人跟我說:「水良伯,你走的路就是『藍海策略』啦。」也有人稱讚我:「水良伯怎麼這麼懂創新,怎麼這麼有行銷概念?」這些稱讚,都太高估我了,我其實從來都沒有離開土地,我的心,永遠都放在我田裡的農作物。我只希望這些用心種出來的作物,可以被識貨的人買回家,讓他們吃到美味、吃到健康。

  如果有來生

  很多有在做農的社區聽說我的故事之後,邀我去跟其他農友分享經驗,把我當成「顧問」。看見我的建議被採納,幫助農友在收成和行銷上有一些收穫,我會感到很滿足、很有成就感。

  然而,年過七十之後,我愈來愈想把我的經驗和學習熱情傳遞給更多的人。我常看到很多農業學者和各試驗場出的研究報告,但卻很少看到從農夫角度出版的書。所以我希望能出版這本書,讓年輕人知道農業的根本,是來自於對天地的尊重,我們要謙卑聆聽,觀察大自然傳達的訊息。我也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主掌台灣農業發展的官員們看到,台灣的農業絕對有機會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我這些淺薄的思考能夠化成文字成書,要特別感謝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與天下文化林天來社長。多年來,只要有機會遇到他們,他們總是熱情握著我粗糙不已的手,肯定我的堅持和創新,他們對我的看重與支持,讓我知道我走的路是有價值的。負責採訪的林子內小姐是這本書的重要功臣,她多次來到新社,陪我走在田間,聆聽我跳躍式的描述,用她的妙筆幫我寫出這本書,我由衷地感謝。最後,這本書從籌備到出版的兩年時間,更要特別感謝天下文化總編輯吳佩穎先生和編輯同仁的用心協助。

  我一直相信,只要謙卑學習,掌握科技,加上親身實證、不斷精進,農人可以擺脫看天吃飯的命運。我認為,在氣候激烈變化的今天,全世界的農業將面臨很大的危機和挑戰,我們應該更注意台灣的農業發展,才能為下一代留下一條回家的路。

  如果有來生,我還要繼續當一個農夫,繼續在這塊有福氣的土地上做農,繼續耕耘農業的未來。

  這是一個老農夫的心聲。


陳水良

推薦序

從農人的傳承 看見台灣農村的生命力


  羅扇輕搖,這是農村夜裡常見的風景,閱讀著《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青草吹撫的景象又出現在腦海中了。晨未曦,農作的一天就已開啟,台灣農村的發展一直在轉變,如何與時俱進、與環境共存,一直是我們與農民朋友共同努力的目標。

  水良伯是台灣農民的縮影,從挫折中學習,學習中成長,甚至協助他人,共同建立台灣的農業文化。台灣的農民都有著水良伯相似的特質,不論年齡,都是台灣農業發展的瑰寶。因此,政府努力推動農民健康保險、農業保險、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跟農民退休制度,就是為了讓如同水良伯的農民們從農有保障,進而使農業得以傳承。面對氣候劇烈變遷的環境,往往一個水災、風災襲擊,就讓努力許久的投資血本無歸,農業保險最重要就是避免農人看天吃飯,把所有的不歸咎於農民的風險,全部由農業保險來吸收;也為了保障農人在工作時受傷,我們通過農民職業災害保險;更推動《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讓農人以農業為志業,退休後依舊有保障,如此才能吸引下一代從農,使台灣農業得以傳承。

  結合農人經驗與新技術,開啟農村未來的無限可能

  前人的老智慧,是農民在實作上的重要依據,水良伯利用自己得來不易的老經驗,結合新技術、新思維,在公私協力下,一次又一次開拓新的農業視野,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農業技術總是在世界的前頭—因為我們有豐沛的資源,以及埋首於農業、追求更好的人們。

  然而,現今的農業發展不只是生產的一級產業,更是結合加工、行銷的六級產業,透過異業結盟,提高農產價值,正如書中提到的,讓絲瓜不只是餐桌上的美食,也可以賦予不一樣的價值。像水良伯的故事一樣,台灣有許多人正為台灣農村文化的保留耕耘著,而我們也積極開拓農村再生,使更多人了解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以及維繫農業永續的使命感。

  我來自農村,深刻體認著農村發展的困境與挑戰,也了解親近土地、和植物說話是感受台灣生命力最好的方式。台灣有許多和水良伯一樣深愛這塊土地的人們,展現台灣精神、堅毅的付出,因此我們也要更加努力,為農業創造一條永續的道路。也期待,農業不只是農民的農業,也不是農委會的農業,而是全民的農業。


陳吉仲(農委會主委)

推薦序

面對全球暖化,要有一顆如海綿般求知的心


  我和水良伯是兩年多前在天下文化的人文空間認識的,有一次我在廣播節目裡,無意中提到「水良伯」的高麗菜,沒想到現在「水良伯」的稱號開始被許多人使用,有人還會特別開車到到台中新社指名要找他。

  水良伯很健談、好學,因農業和天氣息息相關,我們之間雖然年齡差了二十多歲,但卻有聊不完的話題,我也曾到他在新社的果園觀察他的農產植栽,親自嘗試他的農產品,都為之驚艷,我們是忘年之交,是會一起知識分享的共好朋友。

  我常常遇到不同的農民,每位都可以和我講出一些農業大道理,多數靠古早的農民曆或自己的記錄,不太相信短時間的天氣或長時間的氣候預測。水良伯很不同,我們最常探討的話題就是未來全球暖化下,靠天吃飯的農民恐怕會更苦。像是辛苦的耕耘,只要一次的天氣異常災害就會讓大半年的努力血本無歸;還有整個大環境的改變以及空氣汙染,對農業的潛在影響更是劇烈,這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不願意改變的農民,會遭遇很大的威脅。而水良伯會從日常生活當中,記錄天氣和作物的關聯,當有任何問題,他會自己跑去問專家,或是聽演講,從中得到靈感而做出改變,他不願意守住一個框架中,而是找出新的藍海市場。

  我常常會遇到鑽研農業的教授與各種專家,有人是在攻讀博士學位而研究,也有人是專精於某一個特殊領域的專家,但較少遇到每天都下田與植物生活在一起、用實務歸納出答案的專家。我也遇過某些農作物的達人,曾有想務農的朋友跟著達人去記錄,學田園管理,想從數據中找到規則,但最後發現實在無法整理,因為經驗和感覺有時候會產生很大矛盾,在科學上找不到太多邏輯可言。

  不同於傳統農民的水良伯

  相對於專精某些特定領域的專家,水良伯的用心及好學,讓他從田園累積經驗,經營出屬於他自己的「專業」,從他的書中可以看出,他除了把自己的果園當成實驗場,也樂於幫助其他農民,可以說是典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會變成專家;簡單的事用心做,就會變成贏家」,他的不藏私與樂於分享,和傳統農民相當不同。

  他曾經想要成為台灣的農業專家,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的農民,但在學院派主導的環境下,我也勸他,不用靠人際或學位上的肯定,其實只要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或是從市場得到的肯定,創造出一片新農業藍海就夠了。尤其,他常說自己總是在田間仔細聽植物在講話,他認為「未來的世界,最難的不是找出一種答案,而是找到正確的問題,面對問題。」這就像是我們面對全球暖化,常常不是要找一個既定答案,而是面對一個未知的問題。若能像水良伯一樣,用一顆像海綿一樣的心,面對外界的的訊息並吸收轉化,才可以有智慧的來面對。

  水良伯總是努力的觀察,常常提出各種和科學證據不同的佐證,更積極準備各種方案來因應,這就是面對氣候變遷的正確態度。感謝他將畢生經驗集結成書,提醒我們注意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以及農業的重要性。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挑戰,水良伯積極求知的態度值得大家學習,也期待未來有一天,農業將成為我們的藍海產業。


彭啟明(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



詳細網址: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植物紀年

農業一向被認為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天候寒暑不對時雨水太少或太多,導致作物收成差,農民認了;好不容易天時地利大豐收,結果生產過剩價格差,農民也認了;市場行情正好,收成前夕作物卻集體遭到蟲蝕染病,農民也只能認了。

但有一位傳奇老農卻不肯乖乖認命。他,就是人稱「水良伯」的新社老農—陳水良。

在看見水良伯本人以前,就聽說過他不少傳奇故事:他是新社有名的「赤腳大仙」,接受電視台採訪時,他倡言農業可以成為利多行業,因而被稱為「新貴農友」。他正式上學不滿三年,小學都沒畢業,成年後卻自掏腰包聽遍全台灣五百場演講,跟企業領袖同席也能侃侃而談。尤其他耗時七年自行摸索,種出當時台灣還很少人種得成的「日本網紋洋香瓜」,並以高價賣出。種種特立獨行的做法和成績,讓他獲得中華民國農學團體的「優秀農業基層人員獎」、農委會的「卓越培育獎」、台中市「農業楷模」和二○一一年的「農村領航獎」等獎項,並於二○一九年參加角逐台灣十大農業專家,在博士級專家的環伺下毫不遜色。

水良伯打從出娘胎就在田埂邊滾爬,從邊玩邊學到被提名農業專家,可說與瓜果逗陣七十年了;但在他的詞典裡,從來沒有「認命」的說法。因此他敢於下重本投資溫室,就是要克服天候的無常;他勤學博聞,力求掌握市場的脈動;他對植物洞悉入微,總是能提前防範於未然。他常常說,農業應該是利多行業,應該讓農民成為「好野人」(台語,「有錢人」),只有樂農的社會,才能夠守得住農村。

務農近七十冬,經驗老道如他,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果園菜圃,巡看作物今天跟他說了什麼話。人說植物無語,但在水良伯眼中,植物特別誠實,溫度對不對、濕度足不足、土壤肥不肥,都可以從植物身上得到訊號,只怕你有看沒有懂。為了了解植物每天的情況,他總是親身聆聽農作物的「現身說法」。



詳細網址: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

詳細網址: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 中文書>商業理財>管理與領導>各行各業經營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