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限量獨家書衣+三代共筆題詩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限量獨家書衣+三代共筆題詩版】](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1.book.com.tw/image/getImage?i=http://www.books.com.tw/img/001/087/41/0010874105.jpg&w=348&h=348)
內容簡介
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揭開神人級公民黑客、台灣抗疫功臣,被日本媒體譽為「天才IT大臣」的背後思路;
理解她超越一切框架,主張從征服(conquer)到增幅(empower)的共好價值,
用無差別的愛與自由,邁向分享協作的「唐鳳Style」。
★★限量加贈唐鳳「Q版海豹」精緻貼紙乙張★★
從不被體制所容的天才兒童,
到成為網路鄉民口中的神人級公民黑客、台灣第一位數位政委,
在抗疫期間,串連民間與政府,成功開發口罩地圖,使國際掀起台灣熱。
她是位謙和的天才,自稱「吉祥物」,
全然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
開放辦公室,接待每一位到訪客人,
即使立場不同,她也願意理解你到「可以站在你的立場為你辯論」
並致力成為連結各方、解決問題的通道。
你不能不認識,這位讓世界讚嘆台灣,讓鄉民津津樂道的神人:
→有關創新:從關懷出發推動永續共好
→有關挫折:理解自己的能與不能
→有關自學:讓學習成為解決問題的旅程
→有關良師益友:透過社群成就夢想
→有關跨越性別:不讓生理決定命運
→有關公民黑客:參與能改善現況的行動
→有關未來:用科技增進人類幸福
「剛開始,我們以為要寫的是一個天才的傳奇,後來發現,我們寫的其實是一個平凡人的故事,是所有人在心裡,都曾經期待有的人生:能夠不受限地學習和探索,能夠被家人和朋友所愛,能夠做自己最愛的工作,能夠生活無虞,能夠做出對社會有益的貢獻。不同之處,在於唐鳳歷經嘗試,走了一條不尋常的路。
衷心希望,每個人心裡的那個天才,有一天能夠破繭而出,這樣,這個世界,就多了更多的唐鳳,而不只是書裡這一個。」——本書作者丘美珍、鄭仲嵐
各界讚譽
詳細網址: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限量獨家書衣+三代共筆題詩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詳細網址: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限量獨家書衣+三代共筆題詩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036942
- 叢書系列:定位點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限量獨家書衣+三代共筆題詩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丘美珍
專欄作家/TED 講者。作品散見《天下獨立評論》《遠見華人菁英論壇》。 歷任記者、編者、作者、譯者、編劇,享受不同文字的多重面貌。 得獎紀錄:文化部電影優良劇本獎、基督教華文創作金獎。 曾任:《經理人月刊》總編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時報出版副總編輯。策畫暢銷書《時間教會我們的事》。
鄭仲嵐
1985年生。輔仁大學畢業、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日本研究碩士,大學時曾留學日本九州。喜歡搖滾音樂祭與棒球、足球。過去任職台灣的壹電視與三立電視,後轉任BBC台灣特約。現仍供稿給BBC、德國之聲之外、也在聯合報、關鍵評論網等媒體開設專欄,並在東京nippon.com任職多語種部門記者與編輯。
詳細網址: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限量獨家書衣+三代共筆題詩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序
推薦序
二○二○年,新型冠狀病毒襲擊各國,成為舉世災難。在普世的恐慌中,那些能夠提出對策來保護人們的專家,跨越國界,成為世人注目的焦點。台灣的天才IT大臣唐鳳,因為口罩地圖App,成為媒體熱門人物,就這樣來到日本人的眼前。
在二○一六年,以三十五歲之齡,成為台灣IT大臣的唐鳳,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人。
傳說她IQ一八○,學歷卻只有國中。傳說她有黑客(hacker)DNA,是隨時能出手寫下程式的高手。傳說她是矽谷創業家,也是比特幣富豪。傳說她曾經擔任蘋果電腦Siri顧問,也坦然表達自己是跨性別者。
在二○一九年,她入選知名美國外交雜誌(Foreign Policy )全球百大思想家(100 global thinkers)的行列。她思考敏捷,中英文流利,往往能以意外的角度觀看世界,以深入的剖析解讀人心。這些特質,也讓她成為全球媒體寵兒。
新冠肺炎期間,有多家國際媒體訪問她,求教台灣的防疫策略,她總是在幾分鐘時間內就講出重點。近期訪問過她的《WIRED》雜誌,說她回答問題時,「展現出驚人的聰明。」
人們總是對天才感到好奇。起初,有人問起她的智商到底有多高,她總是很耐心地回應:「求學時期,學校幫我做過三次測試,每次都是最高的那個等級一六○。意思是至少一六○,但不知道確切是多少。」到後來,她也會補充:「在網際網路時代,其實每個人都是智商一八○。」
在小學一年級時解出九元一次方程式的她,很早就被學校鑑定為天才兒童。但是,此後她的人生並沒有一帆風順,反而是處處面臨考驗。如果不是她和家人最後找出了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法,關於唐鳳,可能就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了。
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世界上,具有黑客技術的天才應該不少,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唐鳳活出了跟別人不同的人生呢?
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出現了達文西這樣的人。有一次他為了要找工作,寫了一封求職信給未來可能的老闆,信上面寫著:「我會造橋,也剛好會畫畫。」意思是說,他是工程師,也剛好是畫家。正是這樣融合不同專業特質的「文藝復興人」,為人類歷史寫下了瑰麗璀璨的篇章。
就像達文西造橋跨越河流兩岸,唐鳳在人生中,也不斷跨越現實中的種種界線。她曾經是男性,如今也是女性。她雖然在台北出生,但足跡跨越許多城市。她能寫程式,也熱愛寫詩。
親耳聆聽唐鳳朗誦詩句,是動人的片刻。對唐鳳來說,不論她如何喜愛科技和網路,她的心中總是有詩句。她從小學就熱愛寫詩,甚至,在就任IT大臣工作之時,有中外媒體問到「你的工作在做什麼?」時,她寫了一首中英對照的詩作為答案,讓別人一聽就懂。
另有一次,她應媒體的邀約,完整地以英文一字一字朗讀了加拿大詩人兼歌手柯漢(Leonard Cohen)的《come healing》:「枝枒的渴望,是將嫩芽提拔,動脈的渴望,是將血管淨化……」她微微瞇起眼睛,沉浸在詩裡的想像,臉上盡是平安祥和,把聽者帶入一個身心與之共感的境界。
她曾經說,即使幾年前她參與太陽花運動時,在那樣喧鬧的現場,只要想起這首詩,就能立刻平靜下來,不跟著現實躁動。或許,既是黑客,又是詩人,才造就了如此與眾不同的唐鳳吧。
IT大臣的職位,在台灣稱為數位政務委員(簡稱數位政委),是與部長同級的高階公務員。她就任這個職位之後不久,有一次,唐鳳在接受電視媒體採訪時,被主持人要求以「史上第一」來造句。
她思考一下,脫口而出的是:
「史上第一個把自己辦公室開放,任何人都可以來預約時間的政委」
「史上第一個以開放政府為主要業務的政委」
「史上第一以VR人像進行演講的政委」。
所以,唐鳳擔任數位政委,到底在做什麼? 當年邀請唐鳳進入內閣的行政院長林全,希望她能做好「開放政府」、「社會企業」、「青年社群」這三種業務。(把這三個看起來完全不相干的業務,交到同一個人手上,讓人感覺這個交付工作的人,似乎也是天才啊!)
無論如何,唐鳳以她天才級特異的理解能力,把這三個領域的工作,做出了史無前例的詮釋。
可以說,唐鳳重新發明了她的工作。「社會企業」這個業務,本來是要幫助那些想要用經濟手法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業家,找到存活的方法。被她執行之後,升級成為「社會創新」,也就是說,她不僅關注這些社會企業的商品或服務,也希望能夠找到改變市場規則的途徑,以免阻礙更多的創新。
「青年社群」這個業務,被她發現,其實不是讓大人幫助年輕人尋找未來,而是讓年輕人告訴大人,未來應該往哪裡去。
「開放政府」原來的意思是:「讓資料透明、讓大眾參與、讓政策留下軌跡、讓各方對話」,依她理解後,提出的做法之一,是讓民眾可以透過網路平台對政府許願,也讓政府部門的年輕公務員,有機會進行由下而上的創新提案。
個性溫和的唐鳳,自己卻以「激進的透明」(radical transparency)來示範開放政府的作法。上任之後,她把部門內每一天的行程,每一場會議的逐字稿,每次接受採訪的內容,每次與訪客的對談,不論中英文,全部公告在一個工作紀錄的網站上,任何人都可以全文檢索,不用密碼。
如果以「唐鳳」的中英文來搜尋,從工作紀錄上很清楚可以看出,從上任至今,唐鳳在各式會議、訪談中,一共發言十一萬五千四百九三次(到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每一次她說了什麼,都清清楚楚。
她每天從早上七點工作到晚上七點,最近開始走路上班,晚上幾乎不應酬,每天回完所有的電子郵件才睡覺,通常每天睡七.五到八小時。工作如此投入的唐鳳,卻不諱言自己是「持守的安那其」(conservative anarchist),她不認為政府是萬能的,反而相信,民眾如果能夠透過合宜的方式,參與政府的運作,兩方一起合作,這樣才能成就更好的治理。
所以,她曾說:「我不是為政府工作,我是與政府一起工作,我不是為人民工作,我是與人民一起工作。我是一個通道,人民透過我激進的透明,可以看到政府如何運作,可以找到參與、給意見的方式,進而向政府許願。」
回溯那些一直圍繞在唐鳳身邊的傳說,我們希望,這本書,就像偵探一樣,一一驗證那些日積月累的唐鳳傳聞。隨著各個章節的展開,我們期待讀者能夠像是穿越時空一般,陪伴那個在小學一年級就寫出九元一次方程式的孩子,一起經歷她曾有過的煩惱、困惑和驚奇。
我的兒子充滿謎團
天才一旦出現在凡間,總是令人仰慕。當三十五歲的唐鳳在二○一六年以數位政委的身分出現時,媒體的聚光燈除了湧向她,也湧向她的父母。所有人都想知道,到底如何要教養出這樣一位天才?
如果回顧唐鳳的零到十四歲,這段與父母親互動最多的人生,可以說,唐鳳在大多數時候,對父母親來說,都是一個謎。而解謎的過程,曾經讓整個家庭差點崩解。
面對這個充滿謎團的生命,這對父母親不論從自己的成長經歷,或是從教養書上,都無法找到應對的答案。
唐鳳升上二年級之前,學校已經透過資優測驗,辨識出她的智商是等級最高的分數。學校來了一封信,詢問唐鳳的爸媽,二年級以後,要不要轉去有資優班的學校呢?
因為唐鳳覺得原來的班級有點無聊了,所以,跟媽媽討論後,兩人心想,轉學去嘗試新環境也不錯。沒想到,進入新學校資優班後最大的挑戰不是功課,而是其他的事。
她在學校的資優班當班長,功課很好。但是因為資優班的家長喜歡拿孩子的成績互相比較,有些孩子們因此開始忌妒成績好的同學。曾經有一次,有一位拿不到第一名就會被爸爸打的同學,憤憤不平地對說他說:「你為什麼不死掉?如果你死了,我就是最好的了。」
同學帶給她壓力,老師也是,因為有些老師會懲罰學生。
她曾因為忘記帶手帕、衛生紙去學校,被老師懲罰。上了三年級,她被選上班長,在上自然科時,因為班上秩序不好,老師要全班閉眼罰站,她偷偷睜開眼被老師發現,結果,因為她是班長還違規,被老師用掃把打了一頓。
本來她很喜歡的音樂課,換了老師之後,那位老師會拿著「像教室木頭椅腿」一樣粗的棍子打人。
當班長的她,被老師要求要維護班上的秩序,老師叫她把違規同學的名字記在黑板上,那些同學就會被老師處罰。她回家後跟媽媽說:「同學們都恨我,下課跑來揍我,我好難過。」
有一天,資優班的老師發下一張考卷,要同學們在二十分鐘之內做完,老師隨後離開教室。唐鳳早早就做完了。但有做不出來的同學,伸手過來搶她的考卷,要看她的答案。她不想讓同學看,拿著考卷逃跑,四、五個同學追在後面,她一不小心摔在地上,其中一個同學追上來,使盡全身力氣對她踢了一腳,她撞到牆,昏了過去。
媽媽把她帶回家之後,在洗澡時掀開她的衣服一看,肚子那裡有一大塊瘀青,可見當時同學踢她的力道有多大。
這只是她漫長學校生涯中的一天。這一年,她常常在半夜做惡夢,哭著醒來。有好幾次透露出想要自殺的念頭。她常常請假,沒有去上學的日子,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看書、發呆。後來,她終於跟媽媽說:「我不要去上學。」
在那個年代,家裡有一個拒學的孩子,就像丟下一個摧毀平靜的手榴彈,既定的常識與規矩,都被炸得粉碎。唐鳳的母親,看到孩子被學校生活壓迫到想自殺,立即決定支持孩子轉學。
唐鳳轉至北市指南山區一所迷你小學。在山區小學雖然較為友善,但是無法滿足唐鳳的學習需要。唐鳳母親必須另外幫唐鳳尋找學習資源,甚至,支持唐鳳部分時間在家自學。
可是,這樣的相挺,不但學校的老師不以為然,連家人都不斷質疑。從唐鳳的爸爸、祖父、祖母、姑姑到叔叔,沒有一個人支持。
受到最大衝擊的是父親唐光華。唐光華曾經回憶,自己的中學生涯中,學校老師為了讓學生考上好學校,不惜用體罰逼迫他們拿出更好的成績,他至今無法忘記在教室裡出現的場景,老師用木條打同學屁股發出巨大的聲音,空氣中充滿恐懼和不安。
直到大學,他碰到充滿智慧的老師,才真正享受到求知的快樂,如此純淨美妙、觸動心靈。那時唐光華每天沉浸在尼采、齊克果、卡繆等哲學巨匠的著作之中,「從那時候,自由就成為我最堅持的價值。」
所以,他相信任何年紀的孩子,只要經過適當的引導,都應當領略這種知性之美。
唐光華不用威權或體罰對待孩子。在三歲以前,唐鳳跟爸爸之間有一種神祕的儀式。每天爸爸上班時,唐鳳會慎重其事地拿著一塊小石頭,交到爸爸手上。而唐光華也會莊重地收下她的託付,放在口袋裡,然後邁步走出家門。這個旁人不解的儀式,兩人持續了很久。彷彿是一個幼小的孩子,把自己的心託付給父親,讓父親為她去探索外面的世界,為她帶回見聞。
唐鳳幼稚園時,唐光華常常牽著她的手,一邊散步一邊跟她談論蘇格拉底、因式分解、矛盾集錦(數學的六個領域:邏輯、機率、數、幾何、時間及統計之中的矛盾),談論人生的真善美。唐光華是唐鳳生命中第一個數學和哲學的啟蒙老師,這些童年散步中的見聞,影響她一輩子。
從三歲到七歲,在別的孩子玩樂高的時候,唐鳳迷上了數學的方程式。解方程式就像是玩遊戲破關,這種征服難題的樂趣,讓她一路挑戰到九元一次方程式。
然而,隨著升上較高學年,唐鳳在學校過得越來越艱難,跟父親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唐光華覺得自己教養出來的孩子不應該逃避現實,逃避學校,要勇敢面對考驗,然後過關。唐鳳卻覺得父親不了解她的苦處。
為什麼大人覺得應該要闖過的關卡,有的孩子卻過不了?
幾年以後,有學者研究出這種孩子屬於「高敏感特質」(由美國精神分析學者伊蓮艾榮博士(Dr. Elaine Aron)在一九九六年提出),與生俱來的感官知覺,使得他們對於任何喜怒哀樂,比一般人更敏銳。他們更容易對美好的事物感受到喜悅,也更容易對嫌惡的事物感到驚恐。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在他們身上都會顯現出更明顯的反差。這類型的人情緒容易被別人影響,不喜歡犯錯,容易自責。
這樣的孩子在童年時,脆弱易感。不過,如果能熬過艱難的成長期,長大後的他們,反而會比同年齡的孩子更沉穩,更具內省特質。
但是,在這樣的研究還沒有廣為人知的時候,此時,唐鳳家裡上演的是真實的親子災難。
數位政委的優雅詩句
有一次被外國媒體問到,數位政委到底在做些什麼?唐鳳親自撰寫一首英文禱詞,優雅地解釋了她的工作內容:
我們看見「萬物聯網」。願我們將智慧聯網。
我們看見「虛擬實境」。願我們將實境共享。
我們看見「機器學習」。願我們能協力學習。
我們看見「用戶體驗」。願我們能體驗人際。
我們聽到「奇點即將接近」。但願我們惦記:「眾點」就在這裡。
When we se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et’s make it an Internet of beings.
When we see virtual reality, let’s make it a shared reality.
When we see machine learning, let’s make i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hen we see user experience, let’s make it about human experience.
Whenever we hear the singularity is near, let us always remember the plurality is here.
這就是她眼中所見,關於科技的未來。
天資聰穎的唐鳳,小時候很愛幻想未來嗎?唐鳳笑稱,她很喜歡看科幻小說,小時候看的是有著「世界三大科幻小說家」之稱的以撒.艾西莫夫(Issac Asimov),這幾年看過美國科幻小說家姜峯楠(Ted Chiang)的作品。即便如此,她選擇活在當下,每一天只想當天的事情。
她認為,如果在心裡希望「未來能夠發生改變」,那麼,在今天就要試著做一點改變。換句話說,如果今天沒有帶入改變,那麼,明天就不會發生改變。
詳細網址: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限量獨家書衣+三代共筆題詩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限量獨家書衣+三代共筆題詩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