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原文名稱:Crazy Horse-Launische Faulpelze, gefräßige Tänzer und schwangere Männchen: Die schillernde Welt der Seepferdchen,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7074022,頁數:264,出版社:本事出版社,作者:提爾.海恩,譯者:鐘寶珍,出版日期:2022/02/23,類別:自然科普

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


內容簡介


  「上帝在創造海馬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
  ──海洋生物學家高美胡拉度( Jorge Gomezjurado)說道。


  全世界再也找不到像海馬這麼奇特的物種了──
  牠們是情緒化的懶鬼、貪吃的舞棍、負責懷孕的老爸……
  牠們雖然是魚類,但全身上下找不到一片魚鱗,
  牠們具有像袋鼠那樣自帶育兒囊的軀幹、
  像變色龍般可各自獨立轉動的眼睛、
  像食蟻獸般吸力超強的長吻,以及媲美猿類那具備強大抓附力的尾巴;
  而且,每一隻海馬的頭部都有形狀各異、宛如人類指紋的獨特冠狀角稜……
  這一切為什麼如此奇妙?

  人們還能從這種小生物身上學到不少東西──
  這些海裡的小馬兒,絕對不需要報名上「慢活」管理課程,
  牠們也不屬於罹患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
  因為,牠們的生活如此悠哉,不知匆忙與壓力為何物,
  根本就是懂得生活的享樂主義者;
  不疾不徐的移動方式,甚至還讓自己贏得了世界紀錄保持者──
  侏儒海馬(H. zosterae)是世界上游得最慢的魚。
  不過,即使海馬很「慢活」,牠們的獵食速度可是比你眨眼還快……

  此外,海馬還是超級偽裝大師,牠們喜歡隨興變換體色──
  不管是從藍灰換成苔綠,或從帶著粉紅色結節的紫紅變成帶橘色結節的鮮黃;
  有些種類的海馬身上則有黑色條紋、黃色斑點或灰綠混雜的迷彩偽裝圖案……
  生物學家相信,海馬變換體色的把戲不只是偽裝,
  也是表達情緒感受以及跟同類溝通的方式。

  還有,這些海洋裡的小生物,個個都是在才華洋溢的舞棍,
  牠們熱力四射的求偶舞,就連海獅這樣的硬漢都會為之融化;
  而正在熱戀中的公海馬,總是想方設法撐大自己的育兒袋,
  為的就是跟伴侶宣告:「我超富有!我超會生!」

  在海馬的世界裡,懷孕生子是男人的事──
  放眼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公海馬孕育下一代可是真正的異數。
  這獨樹一格的作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而「雄性懷孕」也為兩性研究者提供了現成的議題,
  以此為起點探究人類社會中的傳統性別角色。

  全世界最早畫出海馬形象的人,應該是澳洲北部的原住民──
  他們在阿納姆地(Arnhem Land)以洞穴岩畫的形式,將神話中的祖靈刻畫在壁面上,
  其彎曲且表面呈塊狀的軀體、長管狀的吻部及往胸腹前傾的頭部,就是一隻海馬。

  在地中海地區小亞細亞的腓尼基貿易及航海文化,
  或北義大利的伊特拉斯坎(Etruskern)文化,到處都看得到海馬的身影。
  牠經常被雕刻在墓穴的牆面上或棺木上,四周環繞著其他海洋生物。
  西元前八百年至三百五十年間的伊特拉斯坎人,更常以海馬圖案來裝飾墓穴。

  長久以來,不管在世界哪個角落,一直有人把海馬視為幸運符──
  海馬除了是德國幾個城鎮的市徽動物,也是法國及西班牙海岸無數城鎮的吉祥象徵;
  在西元一九一三~一九三九年的英國郵票上,
  海馬拉著聯合王國守護女神不列塔尼亞(Britannia)的馬車,在海面乘風破浪;
  西元一九三三年,一隻長了翅膀的海馬,成為巴黎東方航空公司(Air Orient)的標誌。

  日本超夯電玩遊戲「寶可夢」,有兩個狠角色──海刺龍與刺龍王;
  前者長了帶有毒刺的翅膀,其外型就跟真實世界的海馬一模一樣,
  而且是由雄性負責懷孕生子……

  科學家參考海馬尾巴的結構,製造仿生機械裝置,可減輕搬運工人腰脊柱的負擔;
  神經學家發現人類大腦掌管記憶及導航定位的區塊狀似海馬,因此稱之為海馬體……

  本書,就是要向海洋裡這個獨樹一格的小小生物致敬。
  從自然科學、生物醫學的角度,觀察牠們奇妙的身體構造、生活習性、日常行為;
  從人文歷史、社會學的角度,欣賞牠們在古老神話與流行文化裡扮演的角色;
  牠們,向世間證明了一切都是相對的──包括什麼才是「正常」!
 


詳細網址: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前言:海底的個人主義者 7
 
Chapter 1 無師自通的海馬專家 19
──達人伊蓮娜
 
Chapter 2 為什麼海馬沒有尾鰭? 41
──海馬的身體結構與基因
 
Chapter 3 尋找最古老的海馬 51
──話說從頭
 
Chapter 4 海馬的生命階段、棲息地與移動方式 59
──海馬不需要任何教育
 
Chapter 5 海馬的神話與流行文化 67
──海神的坐騎能游多快?
 
Chapter 6 神奇的海馬偽裝術 79
──懶人本事高
 
Chapter 7 為什麼海馬不閉上嘴 87
──水中的溝通之術
 
Chapter 8 海馬的愛、性與伴侶關係 97
──美妙的海底芭蕾舞
 
Chapter 9 公海馬懷孕之謎 107
──威利又陣痛了
 
Chapter 10 海馬及性別解放 119
──怎樣的男人才算男人?
 
Chapter 11 到底有多少種海馬? 127

──難以辨別的分類叢林
 
Chapter 12 誰是最酷的海馬? 141
──巨人與侏儒
 
Chapter 13 詩人對海馬的愛 163

──燃燒的熱情
 
Chapter 14 在陸上飼養水族 173
──我的海馬朋友
 
Chapter 15 海馬的藥用功能 185
──長了鰭的威而鋼
 
Chapter 16 機器人製造及其他 197
──以海馬為師
 
Chapter 17 神祕的海馬迴 205
──藏在人類大腦裡的海馬
 
Chapter 18 海馬面對的威脅 217
──毀滅性的拖網作業?
 
Chapter 19 海馬保育行動 225
──入住海馬旅館!
 
Chapter 20 藉海馬之力脫離危機? 239
──守護受創海洋的馱獸
 
資料來源與致謝 246
索引 248
 


詳細網址: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74022
  • 叢書系列:WHAT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提爾‧海恩(Till Hein)


  一九六九年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大學就讀於瑞士巴塞爾,主修歷史、德國語文及俄羅斯語文。曾任職南德日報雜誌(SZ-Magazin)編輯部,二○○二年起以自由撰稿人身分加入柏林新聞記者聯合辦公室textetage,為《海洋》(Mare)、地理雜誌 Geo、明鏡知識季刊(Spiegel WISSEN)、法蘭克福匯報週日版(Frankfurter Allgemeine Sonntagszeitung)、新蘇黎世週日報(NZZ am Sonntag)等著名媒體撰寫科學專欄。本身為資深水族迷,定期為《海洋》雜誌深入報導有鰭動物十年有餘,對象從盲鰻到格陵蘭鯊皆有,當然也包括海馬。

譯者簡介

鐘寶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與動物福祉,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翻譯。譯有《樹的祕密生命》、《動物的內心生活》、《歡迎光臨森林祕境》、《自然的奇妙網路》、《荒園》、《史懷哲自傳》等書。


詳細網址: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前言

海底的個人主義者


  「我認為牠們是枯燥無趣且腦袋空空的生物」──亞弗雷德·布雷姆  Alfred Brehm

  英國海洋生物學家海倫‧斯凱爾斯(Helen Scales)第一次看見海馬時是在越南潛水,一個像被施了魔法的瞬間。「那種感覺」,她這樣描寫,「就好像不小心瞥見一隻獨角獸,正悠然漫步穿過我的花園。」而我跟她不同,一方面比起真正潛入海底,我更偏好浮潛,因此長久以來,都只能從動物園的水族館去認識海馬。除此之外,我還經常被認為欠缺浪漫情懷。反正我在動物園這個備受呵護的小小世界之外所見到的第一隻海馬,已經無法悠然漫步了,牠甚至也不能游泳-其實是一動也不動了。牠躺在一個燒著熾熱炭火的烤架上,看起來又小又脆弱。

  那時候我住在慕尼黑,最愛去的地方就是弗勞恩霍夫街上那家「小中國人」餐館。而那裏最合我口味的菜,就是十八號餐糖醋雞。有次我請伯父去那裡吃飯,他任職工會專員,還滿常造訪中國的。就在我們津津有味地享用完十八餐後,他突然壓低聲音,向我透露一個秘密。「這些中國人在他們老家煮的菜,和這裡根本完全是兩回事」,他壓低聲音說,「還要好吃千倍啊!」

  因此當我二○○四年夏天有機會為《霓虹》Neon雜誌出差到北京時,我自然興奮期待不已;此行的目的,就是到發源地去探索真正原汁原味的中國菜。不過我在北京增長的見識之一,就是壓根兒沒有所謂的「中國菜」,有的是多不勝數、五花八門、美味無比的地方菜。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來自某個山區、名字複雜的不得了且顏色很鮮豔的佛教素菜;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北京烤鴨。不過記者的工作,當然不總是吃香喝辣,我也得知道烤蛇皮-以及烤海馬-的味道。而燒烤架上一隻這樣有著馬頭、體態玲瓏且沒幾公分大的小動物,換算後大約是賣五歐元。

  那時候的我,除了覺得海馬長得很酷炫之外,對牠幾乎還一無所知。而且老實說,我真的吃了一隻。雖然心裡因為那可憐的動物掙扎了一下,可是畢竟我不吃素。況且電視傳奇人物漢斯•弗德里希(Hanns Joachim Friedrichs)老早就說過,身為記者得保持中立,不該攪和跟風-即使是像不吃肉這樣有益的事。

  烤海馬吃起來有種沙沙的顆粒口感,味道則讓我想到厚紙板和煤灰。「半熟蛇皮的口味更勝一籌」,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要點。即使年輕涉世未深,我也吃過比這更好的東西。只是幾年後我從一本專業雜誌上得知,某些職業美食家似乎認為烤海馬之美味讓人口水四溢。美食雜誌Beef !上有位餐廳美食評論家,就在文章中熱烈吹捧它「像粗磨過的堅果」。沒錯,他也在中國品嚐 了烤海馬。所以或許這種小動物不僅有能耐改變自己的顏色,還能改變自己的味道?

  說不定牠真的辦得到。因為海馬可是海裡最講究個人主義的奇葩 ,真正的怪胎;連學者專家對這樣的物種千真萬確存在著,都嘖嘖稱奇。「上帝在創造海馬時」,來自巴爾的摩、研究這種動物多年的海洋生物與魚類專家豪爾赫‧高美胡拉度( Jorge Gomezjurado)說,「很可能是喝多了。」沒錯,酒精一定是先讓上帝徹底放鬆了。反正你幾乎看不到祂在任何其他物種上,也運用了像海馬這樣引人側目的構造配方:像袋鼠那樣自帶育兒囊的軀幹,變色龍般可各自獨立轉動的眼睛,還有跟食蟻獸一樣拉長的吻及媲美猴子具抓附力的尾巴。再加上每隻頭上都有,形狀各異有如人類指紋般獨特的冠狀角稜。而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

  就在蒐集資料準備撰寫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得知海馬的生活方式,可一點都不比牠的外貌「尋常」。而且我們人類也能從這些小動物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譬如海馬絕對不需要上那種貴得要命的「慢活」管理課程,也不在罹患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之列。因為無論是公海馬或母海馬,都彷彿不知匆忙與壓力為何物;牠絕對從容不疾不徐的移動方式,甚至還讓自己成為了紀錄保持者:小海馬(H. zosterae)是世界上游得最慢的魚。連陸地上慢吞吞的羅馬蝸牛 ,在絕大部分海馬面前都能自誇頂尖短跑健將。說實在的,以海馬這種半癱的龜速泳技來說,是否能拿到「小海馬」游泳徽章,還真是個問號。

  海馬所散發的氣息是沉靜而非挑釁的。然而長相雖可愛無害,牠卻其實是掠食性動物。海馬大胃王般的驚人食量,甚至就像牠慢到能把人催眠的泳速那樣特異:一隻才兩星期大的小海馬,每天就已經能吞進多達四千隻的微型甲殼類動物。可是像這樣的反應遲頓者,究竟要如何在野外捕捉獵物?尤其是牠的行為舉止,還讓人意外地有點吵-儘管不像馬兒那樣哼呼嘶叫,海馬在捕捉獵物、求愛以及遭遇各種挫折時,都會發出令人費解的答答與噗噗聲。最奇怪的是,海馬自己其實有重聽的毛病。也就是說牠的聽力明顯比許多其他魚類差,然而卻甘冒引起敵人注意的風險,自己拼命製造噪音。這也是為什麼有維也納大學的弗德里希•拉迪希(Friedrich Ladich)這樣的動物學家暨生物聲學家,研究了海馬為什麼不閉上嘴(參見第七章)。

  在科學的世界裡,海馬早自一五七○年來就一直被稱為 Hippocampi (單數為Hippocampus)。這名號來自古希臘神話中的海怪Hippokampos,Hippos在古希臘文中指「馬」,kampos則是「海怪」-而眾所皆知,這海怪頭部長得像馬,身體後半部則既像魚又像蛇。因此本書每次提及海馬種類時,都會先以縮寫H.代表屬名Hippocampi,後面再加上其拉丁種名,例如小海馬會標為 H. zosterae。

  不過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海馬究竟是何方神聖?中世紀的歐洲商人最初看到這種生物時,還以為是遠方島嶼上的幼龍現身在自己眼前。早期的自然科學家,則將海馬歸類為「海裡的昆蟲」。但事實上牠就是一種魚,即使乍看之下可能完全不像-因為牠連鱗片都沒有!

  然而海馬之間也大不相同:有些成年海馬還沒有人的一片指甲大,有些則可達三十五公分長。小海馬的壽命連一年都不到,歐洲長吻海馬(H.guttulatus)則相對可活到十二年之久,尤其是在水族館裡。也因此小海馬不到三個月大就會性成熟 ,並在一年內繁衍出三個新世代。

  幾百年來的科學家,總共記錄過一百二十多種海馬。然而那當中顯然有不少是言過其實,因為根據較新的研究顯示,實際上可能連這數字的一半都不到。但有件事也非常可能-就是還有從未被人發現過的海馬。因為這種魚是偽裝大師,許多根本可以隨興或根據心情來變換體色,不管是從藍灰換成苔綠,或從帶著粉色結節的紫紅變成帶橘色結節的鮮黃;有些身上則有黑色條紋、黃色斑點或灰綠混雜的迷彩偽裝圖案。許多研究者相信,海馬變換體色的把戲目的不只是偽裝,而是像牠們不停發出答答或噗噗聲一樣,也是一種跟同類溝通的方式。

  歷史上有不少傑出人物尤其鍾愛這些海裡的「小馬」,像十六世紀著名的蘇黎世自然科學家康拉德•格斯納(Conrad Gesner),就這樣描寫海馬:「上帝的神奇創作與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展現在許多奇妙的生物身上,尤其是這種海裡的動物或魚類。」不過就像世界上一切有趣的事物幾乎都具有爭議一樣,人對海馬的看法也很兩極化。在格斯納之後又三百多年,來自圖林根的動物學家布雷姆,也就是那本知名工具書〈布雷姆的動物生活〉的作者,對這種充滿神秘感的有鰭動物寫下的註解是:「我認為牠是枯燥無趣且腦袋空空的生物。」海馬是否有能力完成需要較高智力的活動,確實有待商榷。近來有些動物學家認為魚類具備某種像「意識」的東西,能對自我及自己的行為進行思考。可是或許海馬和其他有鰭動物,根本不需要像人類那樣,總是不停地在思考?就像龐克教父伊吉·帕普(Iggy Pop)唱的:「魚不用思考任何事──因為牠知道每件事。」多美好!

  而牠們枯燥無趣嗎?海馬跟會吟唱的座頭鯨與虎鯨一樣,可都是海裡的藝術家;牠在舞蹈表達力與色彩設計這兩方面,尤其才華洋溢。要施展魅力引誘異性時,海馬更是勁道十足-牠們求婚時所跳的熱舞,就連海獅這樣的硬漢都會為之融化。一開始公海馬與母海馬會彬彬有禮地互相致意,接著尾巴末端會彼此交纏,貼近身體舞動並嘀嘀咕咕情話綿綿,有時候牠們會停下來一會兒,把嘴緊靠在一起,就好像在親吻一樣。牠們會反覆繞著對方轉圈,並讓身上閃耀著不同色彩。這樣的求婚舞可以長達九小時,而且相較於人類通常只結一次婚(如果有的話,而且至少就同一個對象而言),海馬每幾個星期就會跳一次這樣的求婚舞。此外,研究海馬行為的學者曾發現,許多海馬一生忠於一個伴侶,直到死亡將牠們分離。然而近來又有研究證明,這種魚也並非總是這樣:依其生活狀態而定,某些海馬也有交換伴侶或集體交尾的傾向。

  所以海馬既不衛道,也不符合傳統英雄形象,然而牠卻有如生活大師般,在地表許多角落過得意外地如魚得水-只要人類不奪去牠的「水」。許多人以為海馬只生活在接近赤道的暖水海域,事實上牠們廣泛分布在許多環境迥異的海域裡。只要有很多的耐心與一點運氣,除了冰天雪地的極區之外,你幾乎能在全世界各地找到牠。不過即使大部分海馬確實以熱帶到溫帶的沿岸水域為家,例如許多藏身在海草床與紅樹林中,有些則偏好珊瑚礁或河流入海處,也就是河口地帶,還是有漁民在離岸甚遠的外海或遠洋拖網作業時,在他們的深海漁獲中發現海馬,而且還不算罕見。

  海馬塑造人的想像世界,已經遠超過千年之久。牠在古希臘神話中拉著海神波塞冬的馬車,還讓海裡的女神騎乘在背上。此外還有文化歷史學者推測,西洋棋中騎士的馬頭造形模擬的並非陸上的馬,而是海馬。因為這類棋盤遊戲約發明於一千五百年前的亞洲,而當時馬在那些地區-例如中國-根本還沒什麼重要性。在我們這裡,則有十八紀時的「說謊男爵」孟希豪森(Hieronymus Carl Friedrich Freiherr von Münchhausen)堅稱自己曾經騎在一隻海馬背上。而來自日本、也是當前最夯的電子遊戲寶可夢中,則有某種海馬狙擊手正在到處出沒搞破壞。

  在海馬的世界裡,懷孕生子是男人的事-放眼寰宇動物世界,這可是真正的異數。而這與眾不同的作風究竟是如何且為何形成,全球各地的學者專家都想破解。「雄性懷孕」也為兩性研究者提供了現成議題,讓他們以此為起點探究人類社會中的傳統性別角色。

  因為實在太過獨特,海馬自古以來就被認為具有神奇醫療效果。例如牠在文藝復興時代的地中海地區,就不僅被認為是治療視力問題及側腹痛的妙藥,也被用來當作狂犬病或缺乏性欲的藥方。「這種動物會讓人變不貞潔」,博學多聞的格斯納如此記載著,「若遭瘋狗咬傷,服用曬乾後研磨的海馬粉應亦具奇效。」一直到十八世紀,含海馬成分的藥物在歐洲都還是許多家庭的常備藥,不僅能改善疲勞倦怠與落髮,也治性功能障礙。

  在亞洲,牠則至今都還是醫生常開的藥方。例如傳統中醫裡有一帖幾乎可治百病的經典,配方就是將搗碎的乾海馬摻合蜂蜜、人蔘與紅橄欖。不過海馬在傳統中醫裡最被推崇的,還是它那天然威而鋼般的功效-而這也讓它成功吸引到一些西方人。一個杜賽多夫專賣壯陽藥的供應商,就在網路上推銷他們名為「超堅挺」的商品,專治「性欲不振」、陽痿與早洩,藥方除了鹿鞭與人蔘外,還有乾燥研磨後的海馬粉。也就是說這裡也一樣,能幫男人重振雄風的,偏偏就是這種唯一在傳宗接代上雄性會扮演雌性角色的動物。

  除此之外,人類大腦裡有一對極為重要的組織,形狀也長得像海馬。而且早在十八世紀時,就依海馬在科學分類上的屬名被稱為Hippocampus。沒有大腦中的這個海馬體,我們就不可能擁有清晰生動且結合了情緒感受的記憶,例如初吻是怎麼發生的,或某個死裡逃生的驚險經歷。

  而科學家、設計師或工程師也都相信海馬的力量:二十世紀末的一個日本研究團隊,相信海馬形狀的枕頭能讓人放鬆,特別有益睡眠。牠身體後半部的精巧結構,則啟發了機器人專家建造出更牢固且更靈活的手臂。然而如此不尋常的身體結構,究竟帶給海馬本身哪些好處?牠跟馬或河馬有親屬關係嗎?到底有多少種海馬?我們可以從這種魚身上,學到什麼是真正的男子氣概嗎?牠究竟是如何演變形成的?乾海馬的療效到底有多少真實性?海馬平常是怎麼過日子的?牠適合上班族養來當寵物嗎?澳洲原住民真正崇拜的造物主形象,其實 不是彩虹蛇而是海馬嗎?愛滋病患者會如何受益於這種魚的遺傳基因研究?除了以上種種,本書也探討了這個問題:人類身為海馬的最大天敵,還有辦法保護牠,讓牠免於滅絕一途嗎?

  專家學者對某些海馬種的生存,確實愈來愈感到憂慮。尤其是拖網漁業及棲息地破壞,更使許多海馬面對日趨增強的威脅。不過也有些動物保護人士懷著這樣的希望,認為正是海馬能以牠美好的形象與魅力喚醒人的意識,在拯救海洋的行動上帶來決定性貢獻-就像某種具神奇力量的吉祥物。                                                                                     
 


詳細網址: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CHAPTER 3   尋找最古老的海馬──話說從頭

 
即使最微小的事物也源自於無垠中,無法完整追根究柢。
──威廉·布希(Wilhelm Busch)
十九世紀德國畫家、詩人及雕刻家
 
墨西哥的原住民塞里族人(Seri)有則古老的傳說,是這樣解釋海馬的起源:在這個世界新生不久時,所有動物跟人類一樣會說話且穿著衣裳,當然也包括海馬。那時候,牠還生活在陸地上,而且住在加利福尼亞灣的蒂布龍島 (Isla Tiburón),以壞性格惡名昭彰 。有一次,海馬又惹毛了其他動物,牠們緊追著牠不放並朝牠猛丟石頭。海馬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救命的海灘,趕緊把涼鞋脫掉並塞在褲頭,不怕死地撲通跳進海裡──然後就消失了。根據這個傳說,直到今天所有海馬在牠祖先曾把鞋子塞進褲頭的位置,都有一道細緻的鰭。也就是那道雖然細小但無比重要的背鰭,那是游泳時的推進器。
 
不過,對海馬的魚鰭裝備及游泳技巧,演化研究者當然試圖尋找其他解釋。他們也想追溯根本,釐清這種奇特的魚究竟在哪裡、何時以及為什麼會形成。南非約翰尼斯堡大學的彼得‧泰斯克(Peter Teske)教授,是一位活力充沛、一頭短髮及滿臉鬍渣的海洋生物學家,他也是海馬演化研究領裡極具盛名的專家之一。「海馬在硬骨魚當中是獨一無二的,」他說:「因為只有牠是以直立的姿勢游泳,同時頭部還保持與身體直角相交。」可惜這個如此重要的特徵究竟是何時發展出來的,一直眾說紛紜。其主要原因是演化史上的這個階段存在著遺環(Missing Link)現象;亦即缺少一個能記錄重要過渡階段特徵的化石。
 
海馬骨感的盔甲及脊椎,使牠看起來簡直天生就適合變成化石。然而令人驚訝不解的是,全球至今發現的海馬化石幾乎鳳毛鱗爪,而這是圍繞著這個神祕動物的諸多謎團之一。
 
因此,當一九七八年有研究人員在北義大利的馬雷基亞河(Marecchia)流域,發現若干至今仍生活在歐洲的長吻海馬化石時,也在科學上轟動一時 。包括泰克斯在內的學者專家估計這些化石約有三百一十萬年,然而他們也認為海馬存在的時間,要比這久遠得多。因為目前已知海馬在海龍魚科(下分海龍亞科與海馬亞科)的近親所留下的化石,至少已有一千五百萬年之久。



詳細網址: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

詳細網址: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瘋狂的海馬:上帝在創造牠的時候,應該是喝醉了…… 中文書>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概論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