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簡介
如今我會盡我所能,至少讓烏克蘭人民不再哭泣。 ──澤倫斯基
他機智風趣的對白,如何轉化為在國際上合縱連橫的謀略。
今天,全世界都在注視烏克蘭在發生的事。
有人看到烏克蘭在為自己的存亡而戰;有人看到烏克蘭在為整個西方的和平而戰。
詳細網址: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詳細網址: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06010
- 叢書系列:FROM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5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人文社科> 國際關係/外交> 國際關係概論/國際組織
詳細網址: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詳細網址: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序
序
澤倫斯基演講外交與地緣政治
尹麗喬
政治人物不一定是出色的演說家。德國首相梅克爾 (Merkel)、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至於歷史上的普魯士首相俾斯麥 (Bismark) 等,皆不以其演說修辭的出色華麗聞名。現任的美國總統拜登(Biden)演說時甚至常會口吃。羅馬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及演說家西賽羅 (Cicero),曾注意到雅典之外的希臘城邦的領導人中,善於修辭的政治家鳳毛麟角《布魯圖斯·五十》。中國歷史上,領導人中出色的演說家似乎也不多。春秋戰國的蘇秦、張儀、惠施、公孫龍以降,遊說之風在大一統的王朝下不甚繁盛。近代,蔣介石的演說中規中矩,而毛澤東的演說則是鄉音濃重。孔子曾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第四》 傳統的儒家思想中,演說的技巧似乎只是政治上的雕蟲小技。華麗的文藻,豈能安邦定國?
在「君子訥於言」這一點上,東西方哲學家似乎有不同的見解。亞里士多德曾撰寫過《修辭學》,是西方世界的對演說最早的系統性分析之一。說服民眾,從亞里士多德的角度來說,是政治家不可迴避的責任之一。羅馬的西賽羅則於《布魯圖斯》,討論分析羅馬共和國的演說藝術及歷史。西賽羅本身,就是歷史上最傑出的演說家之一 。東西方相較之下,尤其是在近代,西方政治人物中傑出的演說家似乎更為常見。美國總統林肯(Lincoln)的《葛底斯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對撫平美國內戰後的傷痕,團結美國人民重建民主共和政體起了重要作用。邱吉爾的演說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給予了英國民眾及自由世界的國家勇氣與希望,對最後打敗納粹陣營,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美國的甘迺迪總統,也是著名的演說家;他在柏林的演說,激勵了世界各國在冷戰核武的陰影之下繼續追求嚮往自由民主。1897年,邱吉爾在他23歲時撰寫過一篇(未正式發表)分析演說藝術的文章(The Scaffolding of Rhetoric;《修辭的架構》) 。文中,邱吉爾認為,演說的藝術是人類最珍貴的天賦。掌握修辭之力量(the power of rhetoric)的人物,比大國的君主擁有更穩固的權利。就算他/她被自己的同黨所拋棄,被他/她的朋友所背叛,喪失他/她的官位,但只要他/她擁有修辭的力量,他/她就仍然是一股不可被忽略的力量。
有趣的是,從歐洲萌芽的國際關係研究 ,在對修辭演說的態度上,似乎更偏向東方的視角。國際關係理論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中的現實主義者(realists),著重於實力及利益實力對國際政治的影響。文字,情感,渲染,從現實主義者的角度來說,對國際關係沒有重要影響。國際關係中自由主義理論(liberalism))的大師,如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討論軟實力(soft power)的著作中,對演說修辭的分析討論也非常有限。再進一步說,經濟學家,常討論所謂的空口白話(cheap talk)問題,認為「光出一張嘴」,沒有可信度。國與國之間, 為了各自的利益,常有相互欺騙的誘因。 因此,單單文字修辭在國際政治中是沒有說服力的。不管是經濟制裁,還是調動軍隊,重要的是具體的作為。
國關理論家與哲學家的爭論之餘, 大多數的國際政治分析家都會同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演講在俄烏戰爭中發揮了作用。戰爭剛開打的兩週內,澤倫斯基對十個不同國家的議會以視訊發表演說。幾乎每一場演說,各國的議員都報以熱烈的起立掌聲 (standing ovation)。澤倫斯基敘事 (narrate) 及控制國際輿論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的能力一流, 不止激勵烏克蘭人民士氣,同時鼓勵世界各國向烏克蘭伸出援手;莫斯科方面, 十分驚訝西方各國在戰爭開打之後,竟會如此迅速的對俄國實行前所未有的廣泛制裁。 為什麼澤倫斯基的演說會有如此的魔法?國關理論家與哲學家不是常認為演說修辭不過是華而不實的雕蟲小技嗎?我們可以以什麼架構來分析評價澤倫斯基的演說?演說修辭在地緣政治中有何意義?
澤倫斯基在2022年3月8號致英國國會演說時,大段的引用了邱吉爾1940年6月4日 反抗納粹德國《我們將戰鬥到底》(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的著名演講(請見下文的討論)。 因此,我們可推斷,邱吉爾的演說對澤倫斯基應有一定的影響。如前文所提及,邱吉爾曾於1897年著文討論修辭的藝術。以邱吉爾的分析架構,來研究澤倫斯基的演講, 自然不過。邱吉爾在他的文章中闡述了成功演說的幾項要素: 用字遣詞精準 (diction)、 論點層層堆砌 (accumulation of arugments)、 比喻巧妙 (analogy)、 及語言華麗鋪張 (extravagance of language)。
用字遣詞精準
邱吉爾認為, 成功的演說沒有比用字遣詞的精準更重要的議題。演說中的每個字都必須要充分完全表達講者的意思,沒有任何的空間去做任何的替換。 我們都知道澤倫斯基是一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 喜劇演員出身(甚至曾在劇中扮演過烏克蘭總統), 當選總統之前沒有任何政治經驗。 不令人意外,他的演說也是不落窠臼。和一般政治人物相比,澤倫斯基用字直率,不咬文嚼字,甚至可說是不顧一般的外交禮儀。在俄烏戰爭爆發的次日(2022年2月25日),澤倫斯基對烏克蘭民眾及各國演說時提及:「今天我問過27位歐洲領袖,烏克蘭是否會加入北約?我開門見山地問,但每一位領袖都心懷畏懼,不願回答。」 這可是直接將機密的外交對話向大眾公開!澤倫斯基於2022年3月17日致美國國會演說時,則是直白地呼籲拜登總統負起組織抗俄國際聯盟的責任:
你是這個偉大國家的領導人。
我希望你成為世界的領導人。
成為世界領袖則意味著成為和平的領袖。
而澤倫斯基於2022年3月17日致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 演說,更是不假詞色,一開場就直斥德國的軟弱:
你們又躲進一道牆後面了。
不是柏林圍牆(Berlin Wall)。
而是在歐洲中部,在自由和奴役之間矗立的一道牆。
躲在牆後,澤倫斯基認為,德國才可假裝沒看見烏克蘭人民的苦難,不介入俄烏戰爭。下文, 澤倫斯基繼續批評德國。「(德國)拖延烏克蘭加入歐盟。」「當我們要求採取預防性制裁時...我們感受到的則是阻力。」「如果你們還記得柏林空運(Berlin Airlift) 對你們的意義...我們的領空只有俄羅斯的飛彈與炸彈。」澤倫斯基一點情面不留,完全不迴護德國。華盛頓郵報因而將澤倫斯基致德國聯邦議院的演說形容為「嚴厲苛刻」 (scathing)。 台灣的讀者們可否想像台灣的領導人演說時要求他國負起領導國際社會的責任或斥責他國的懦弱及無所作為?
澤倫斯基直率的用字遣詞是他獨特演說風格的重要部分。澤倫斯基的語言, 如同大棒(bludgeon) 一般,將西方政治人物和輿論打醒,逼迫西方直視烏克蘭的苦難。 俄烏戰爭開打之前,西方一般民眾對烏克蘭非常陌生,可能連烏克蘭的地理位置都不甚清楚。 澤倫斯基的一大挑戰是西方民眾的冷漠和國際政治的算計。如果不以直白清楚的語言震懾各界的情感,拉近烏克蘭與西方民眾的距離,澤倫斯基很難調動西方各國幫助烏克蘭。 我們可能會認為澤倫斯基演說的修辭不符常規,不遵從一般外交語言的守則。不過,澤倫斯基的用字遣詞其實有很強的目的性, 精確的打中國際輿論的「七寸」。
論點層層堆砌
邱吉爾認為, 好的演說一定要高潮迭起。而演說要達到高潮,依靠的是意像及聲調的迅速承接演替...演說的重點在演說結束之前就已清楚無疑。 澤倫斯基於2022年3月8日致英國國會的演說,將邱吉爾的這一點演繹的淋漓盡致。演說中,澤倫斯基將烏克蘭保衛國土的戰役比做二戰時的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以十三幅圖像勾勒出俄軍的殘暴,烏克蘭人民的英勇,及西方的軟弱:
開戰第一天凌晨 4點,敵人對我們發射巡弋飛彈。
每個人都從睡夢中驚醒...
第二天,我們從空中、從陸地、從海上抵禦攻擊...
第三天,俄羅斯部隊公然向平民與公寓開火...
第四天,我們拘禁了數十名戰俘,但我們並沒有失去尊嚴,
並沒有凌虐他們...
第五天,我們的恐怖遭遇更加惡劣,從城市到小鎮都受害。
殘破的街區。炸彈、炸彈、炸彈、炸彈。從民宅、學校到醫院都受害。
第六天,俄羅斯飛彈擊中「娘子谷大屠殺」(Babyn Yar)遺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在此地處決了10萬人...
第七天,我們看到俄羅斯連教堂也不放過,而且使用炸彈與火箭!
第八天,俄羅斯戰車對一座核電廠開火...
第九天,我們旁觀北約成員國的一場會議...北約運作
無力,甚至無法關閉烏克蘭的領空。
第十天,在遭到佔領的城市,赤手空拳的烏克蘭人上街抗議,
擋下裝甲。
第十一天,當住宅區遭到轟擊,當爆炸摧毀了一切,
當兒童癌症醫院的病童被迫撤離受創的院區,
我們明白:烏克蘭人都是英雄,成千上萬的烏克蘭人,
整座城市,從兒童到成年人,都是英雄。
第十二天,俄羅斯部隊陣亡超過10萬人,連將軍也無法倖免。
第十三天,在遭到俄羅斯佔領的馬里烏波爾 (Mariupol),
一個孩子死了,死於嚴重脫水。
澤倫斯基的十三幅血淋淋的圖像, 深得「殘酷現實主義」(brutal realism)的精髓;層層意像,堆砌出清楚有力的訊息,激起西方各界的義憤,鼓勵英國升高對俄國的制裁。接下來,澤倫斯基借鏡丘吉爾,繼續以類似的演說技巧,「轟擊」聽眾的情感道德價值。丘吉爾在1940年6月4日,曾於英國下議院發表著名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 揭示了大不列顛抗擊納粹的決心:
我們要堅持到最後。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作戰,
我們將以越來越強大的信心和實力在空中作戰,
我們將保衛我們的島嶼,無論代價如何。
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我們將在登陸地上戰鬥,
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道上戰鬥,我們將在山丘上戰鬥;
我們決不投降!
澤倫斯基於英國國會引用修改了丘吉爾的上述文句:
我們要在海洋上戰鬥,我們要在天空中戰鬥;
我們要捍衛國土,代價在所不惜。
我們要在森林中、田野上、海灘上、城市與鄉村中、街道上戰鬥,
我們要在山丘上戰鬥⋯我還要加上:我們要在廢土堆上戰鬥,
在卡爾繆斯河(Kalmius)與聶伯河(Dnieper)的河岸上戰鬥!
我們絕不投降!
全場起立,掌聲如雷。
比喻巧妙
丘吉爾於《修辭的架構》中提到: 人們常有認為未知事物只是已知事物之延伸的傾向: 抽象和具體的事物有共通的原則, 有限和無限的事物則有類似的性質。巧妙的比喻可連接抽象和具體,有限和無限。比喻利用了聽眾已有的知識,鼓勵聽眾以他們的「心」來解決理智上困難複雜的問題。 的確, 一般的民眾不是政策專家(尤其在國際政治議題上), 對複雜的公共政策常是一知半解。 這無可厚非。柴米油鹽,小孩房貸,很少有人會有時間精力專心研究公共議題。 就算是政治人物,也常常是各有所長,專精財政的不一定懂交通,專精交通的不一定懂社會福利政策。在這個情況之下,善用比喻,和民眾及政治人物的「心」溝通,尤為重要。
澤倫斯基, 則是巧妙運用比喻的高手。前文,我們討論了澤倫斯基是如何引用修改邱吉爾《我們將戰鬥到底》演說,層層堆砌,有力的在英國議會宣示了烏克蘭的英勇和抗擊俄羅斯的決心。 我們不應忘記,澤倫斯基之前對邱吉爾的引用,同時也是技巧高超的隱喻,將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抵抗比做大不列顛抵抗納粹德國的英勇奮鬥, 並希望英國以同理心的角度出發,援助烏克蘭。 英國廣播電台(BBC)的記者,特別的讚賞了澤倫斯基對邱吉爾的致敬,認為澤倫斯基對英國歷史有研究, 尊重理解英國的光輝傳統和歷史情感。 澤倫斯基的比喻,連結了烏克蘭及英國人民的感情。
澤倫斯基的演說主題非常嚴肅,但他的比喻卻常是生動活潑。 俄烏戰爭前夕,澤倫斯基於2月19日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演說,指出現有國際安全體系的不足:
十年前各方達成共識的規則,
如今已不再適用,無法因應、克服新的威脅。
這就像病人需要新冠肺炎疫苗,
我們卻只能給他咳嗽糖漿。
大多數人對地緣政治以及北約的運作機制,不甚清楚。不過, 大家對新冠肺炎都有切身的體驗。封城, 篩檢, 確診,隔離,打疫苗,社交距離, 成為我們的日常;新冠肺炎傳播的初期,疫苗短缺, 很多人還是心有餘悸。 將舊的國際安全架構(烏克蘭不是其中一份子,俄羅斯不受制衡)比做感冒糖漿,並將新的(有效的)國際安全架構共識比做新冠肺炎疫苗,立刻淺顯直白地將複雜國際政治議題的得失和重要性闡述清楚。當然,新冠肺炎和國際安全架構的是性質完全不同的議題。可是, 演說不是發表學術文章,重點不在細節正確, 而是是否能引起聽眾共鳴。是否能引起聽眾共鳴,則在於講者是否能運用巧妙適當的比喻。
語言華麗鋪張
丘吉爾於《修辭的架構》中認為, 大多數成功的演說都有使用華麗鋪張語言的傾向。 演說成功時,講者和聽眾情感激動,不能自己。這時講者需要能夠將聽眾的全部情感充分表達出來的文句。這些文句,常常在會以極端的形式闡述發揮聽眾所支持的意念及原則。
澤倫斯基於5月8日緬懷二戰死難者悼念和解日演說中, 就利用了誇飾。 演說一開頭,澤倫斯基就問到:「春天會是黑白的嗎?永恆的二月(冬天)會存在嗎?」 對烏克蘭來說, 因為俄羅斯的侵略,答案是肯定的。 當然,現實裡春天不可能是黑白的,二月之後是二、三、四、五月;月份季節的變換不受人類的意志影響。 可是,成功的演說不可能專注於闡述冷冰冰的現實,而是需要感染聽眾。澤倫斯基這裡的誇示,形象地勾勒出烏克蘭人民戰爭中的深厚災難。
在之前提及的澤倫斯基於2月19日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的演說,澤倫斯基也使用了誇飾來反制俄羅斯的假消息。俄烏戰爭前夕,俄羅斯指控烏克蘭挑釁, 砲擊俄國領土。澤倫斯基回擊道:
兩天前我人在頓巴斯,來到分界線線的一邊是幼稚園,
另一邊是對準它發射的砲彈...
當天當地有30個學生,他們不是要去北約,而是要去學校。
只要上過物理學課、瞭解基本定律,就算是兒童也都知道,
指控砲擊來自烏克蘭軍方有多麼荒謬。
只要上過數學課,兒童不需要計算機,
也可以計算出過去三天發生了多少次砲擊...
幼稚園的學生真的理解物理學,或天天紀錄俄羅斯的砲擊嗎?不過,澤倫斯基的誇飾清楚地讓聽眾理解到, 有基本判斷能力的人, 都知道烏克蘭不可能主動攻擊俄羅斯。
不知澤倫斯基是否有閱讀研究過邱吉爾分析演說藝術的文章。澤倫斯基的演講,常常十分精彩地應用並發揮了邱吉爾的演說理論;用字遣詞、 堆砌論點意象, 比喻、及利用誇飾,澤倫斯基似乎無一不精。我們可能會認為,澤倫斯基的演講似乎專注於煽動情緒,而不以客觀事實來闡述分析情勢。 這不是理盲濫情嗎?平心而論,這批評有一定道理。不過,如果烏克蘭不佔據國際輿論的制高點,激起各界的義憤,其得到各界支持的可能性是不高的。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西方各國對協助烏克蘭抵禦俄國,興趣不大。烏克蘭是前蘇聯的加盟國,被不少國際關係學者認為是俄國的勢力範圍,因此西方不應該,也沒有必要去挑戰俄羅斯。 從經濟上來說,烏克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性也很有限;烏克蘭不像台灣,有蓬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和世界各國仰賴的半導體晶片。同時,協助烏克蘭還會影響西方跟俄國的經濟關係。尤為重要的是, 歐洲各國對俄羅斯的原油非常依賴。從地緣政治及經濟利益的角度來說,西方各國應該不溏渾水,將烏克蘭作為「棄子」以保障自己的國家利益。澤倫斯基向各界說理,分析利害, 對烏克蘭幫助不大。澤倫斯基, 烏克蘭的國家利益出發,沒有必要在烏克蘭不佔優勢的戰場上,和俄羅斯對抗。澤倫斯基的演講外交,著重於利用發掘烏克蘭和西方世界的價值情感連結,以激昂的演說為武器,攻擊並超越(transcend)國際地緣政治的冷酷算計。 這是烏克蘭在外交及國際輿論場上的「非對稱作戰」。
現代民主國家的「君子」,不只要「敏於行」,也要「敏於言」。不過,澤倫斯基的「 演講外交」並非易事。如果不能掌握國際輿論的情感脈動及各國的歷史文化底蘊,澤倫斯基是無法發表那一篇篇激動人心的演講的。台灣, 如同烏克蘭,也需要仰賴國際友人的幫忙, 在國際局勢凶險之際,維護主權繁榮。台灣是否有足夠的能量, 像烏克蘭一般,向國際發聲, 調動世界對台灣的支持? 現今的軍事專家,常說認知領域現已是海陸空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戰場。我們在整頓國防之餘,也需思考如何在認知作戰上取得先機,佔據制高點。
尹麗喬(George Yin) 是哈佛大學政府系博士;現為台灣大學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及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國際安全研究、外交學, 調查及東北亞關係。曾任教於美國斯沃斯摩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 政治系, 並曾任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Dickey國際安全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美國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客座資深研究員,及日本慶應大學及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
詳細網址: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讓烏克蘭人民不再哭泣
澤倫斯基就職演說
Volodymyr Zelenskyy’s Inaugural Address.
20 May 2019
《人民公僕》大受歡迎之後,澤倫斯基的人氣越來越高,逐漸有聲音促使他從政,到2018年下半年,他的民調支持率名列第三。當年 12月31日夜,澤倫斯基正式聲明參加選舉。
2019年4月,經過兩輪投票後,澤倫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以73.22%的得票率刷新了烏克蘭總統選舉的紀錄。當年5月20日,澤倫斯基宣誓就任總統。
由於澤倫斯基在就職演說中要求提前選舉,並呼籲前總統波洛申科時期內閣成員及時下台,演說後,烏克蘭國防部長、國家安全局局長、烏克蘭總理等高官紛紛決定辭職回應。
就像《人民公僕》劇情裡發生的,澤倫斯基任命大量電視台製作人等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娛樂圈人士出任政府要職,引發一些不滿,質疑澤倫斯基是在搞演藝圈政府,就任一周不到就有7萬人請願要其下台。
所有對澤倫斯基的懷疑和質疑,將在三年後消失。
他在總統就職演說的最後結語說:「我一生都在竭盡全力讓烏克蘭人發笑。那是我的使命。現在我將盡我所能,讓烏克蘭人至少不再哭泣。」澤倫斯基實證了他的諾言。
親愛的烏克蘭人民!
在我選舉獲勝之後,6歲的兒子問我:「爸爸,電視上都說澤倫斯基要當總統了,這意思是我要當總統了嗎?!」這話當時聽起來只是有趣,但我後來明白,兒子說的一點也沒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總統,而且不只是投票給我的73%選民,每一位烏克蘭人民都是。這場選舉不只是我的勝利,更是我們共同的勝利。同時這也是我們共同的機遇、共同的責任。今天宣誓的人除了我之外,我們每一個人也都一隻手按著憲法,向烏克蘭宣誓效忠。
請大家想像一下幾個新聞標題:〈總統逃漏稅〉、〈總統酒駕闖紅燈〉、〈總統中飽私囊,上下交相賊〉,這些行為不是很可恥嗎?所以我要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總統。從此時此刻開始,每一個人都要為留給後代子孫的國家負起責任。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能夠為烏克蘭的繁榮做出一番貢獻。
烏克蘭作為一個歐洲國家,就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我們選擇了邁向歐洲的道路,但歐洲不在天涯海角,歐洲就在我們的腦海裡。從我們的腦海出發,烏克蘭的每一個角落都將歐洲化。
詳細網址: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