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原文名稱:仕事の基本エッセンシャルノート 良い判断ができる人,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9727891,頁數:256,出版社:日出出版,作者:鳥原隆志,譯者:林冠汾,出版日期:2019/06/10,類別:商業理財

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


內容簡介


判斷力,學校沒教,公司、上司也不會告訴你,
卻是高績效工作的關鍵核心!

  判斷力,職場最重要的辦事能力
  「該怎麼做才好?」
  當你面臨必須下決定時,
  希望短時間內就做出正確的判斷、
  完美並快速地解決問題嗎?
  一切就要看你有沒有「判斷的基本功」


  不論是哪一種行業,工作上都必須面臨各種不同狀況的判斷,工作能力強的人會先思考「判斷時絕對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則」,再對症下藥處理問題,才能高績效順利完成工作。

  日本頂尖企管顧問鳥原隆志提出養成判斷力的3種迷思、5個能夠、70條原則:

  3個迷思:
  ‧因為缺乏自信或擔心做錯挨罵,所以「不想做判斷」?
  ‧努力做判斷,但老是抓不到重點或是方向不對,所以「判斷總是失誤連連」?
  ‧一面想做判斷、另一方面又擔心惹出麻煩想逃避,所以陷入「判斷搖擺不定」的苦惱?

  5個能夠:
  
能夠明確做出判斷、能夠在適當時候做出判斷、能夠精準判斷、能夠以中長期眼光縱觀俯視整體,再做出判斷、能夠在判斷時樂在其中

  70條原則:
  五秒法則:時間花得多不一定好?
  判斷的主軸:每件事都很重要?
  知會的重要:據實以報對嗎?
  暫時退出:發生錯誤時該力求狂瀾嗎?
  杯麵鐵則:訂出步驟和標準的好處是什麼?
  果醬法則:選項多真的好嗎?
  海因利奇法則:一件事情讓你心頭一驚,代表什麼?
  ……

  判斷力也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工作中你可能從未出過大問題,但其實不少判斷習慣都隱藏著致命的危機點:

  ‧不過是一點小錯,而且主管沒發現:「我不想和主管報告後被罵。」
  ‧經驗多了就沒問題:「只要累積越多經驗,判斷能力就會越好。」
  ‧截止時間還長:「反正還有時間,最後再來決定吧。」
  ‧是分析原因還是抒發個人感想:「只是恰巧發生。」、「都是因為注意力不足。」
  ‧預料外的事都是別人的事:「等真的發生後再來思考也不遲,總有辦法解決。」

  以上這些判斷習慣對你我來說絕對不陌生,本書能幫助你重新認識判斷力、破除判斷的迷思,避開誤區,養成更精準的判斷習慣。

  判斷力如果沒有時時鍛鍊,一旦到了緊要關頭,就無法有效發揮。為了避免判斷力生鏽卡住,時時應用判斷力的70個原則,解決工作問題自然事半功倍!

 


詳細網址: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引言╱正向思考的判斷力

01.好判斷的本質:「渴望」>「閃避」
02.判斷的類型:我應該改掉什麼樣的習慣
03.五秒法則:並非時間花得久,就可以做出好判斷
04.顧客觀點:只要客觀看待事物,自然就會「懂得為對方著想」
05.推想:試著懷疑,去否定「做不到」
06.身為領導者的判斷:把判斷分類成七大盒
07.高階主管的含意:抱持「我要去執行」的意識

Part1╱判斷的基本原則
.思考時不偷懶=重視流程
08.重視流程:懂得做出好判斷的人,都會照著步驟行事
09.決定流程:該走怎麼樣的路徑,就怎麼走
10.看不見的問題:不要只拘泥於「看得見的問題」
11.常規:千萬不要忽視「前提」
12.「做決定」的樹狀圖:還有沒有其他選項
13.時間的經過與結果:要擁有「短期」和「中長期」兩種眼光
.果決=排除干擾物
14.時間限制:讓自己有「割捨的勇氣」
15.優先順序:懂得做「判斷之前的判斷」
16.判斷的主軸:具體定出「重要性的高低」
17.帕列托法則:看清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兩成」
18.檢傷分類:定出「不需要做的事項」
19.灰色地帶:把心思花費在一時無法做決定、卻應該深思熟慮的事情上
.降低不明確性=風險管理
20.「自以為」的風險:說不定情況已經有所改變
21.「資訊來源」的風險:那是千真萬確的資訊嗎1
22.「定性資訊」的風險:那是千真萬確的資訊嗎2
23.為了明日的糧食:閃避風險會害人無法做出判斷
24.海因利奇法則:不要忽視讓你心頭一驚的經驗
.掌握自我的類型=偏誤檢查
25.主觀的陷阱:不要依自己的喜惡和期望來行動
26.成見與妥協:不要妄下斷語,但也不要讓步
27.偏誤:掌握自我判斷的偏差
28.出乎預料的回答:對方的思考方式不會和自己一樣
29.經驗的正負面影響:不斷更新腦袋裡的選項
30.團體迷思的陷阱:大家一起做決定就什麼都不怕嗎?這當中是有陷阱的!
.不拖拉=採取行動
31.艾米特法則:往後拖延只會讓人必須付出兩倍以上的勞力
32.快速成形:告訴自己「凡事都可以重新來過」
33.角色扮演:實際演一場做判斷的戲碼
34.回顧:不讓自己白白失敗

Part2╱各種狀況下的判斷確認項目
.緊急時
35.機師訓練法:專注於「做得到的事情」
36.預防恐慌:說出能讓自己「保持平常心」的話
37.「知會」的重要性:據實以報
38.有附加條件的判斷:發出緊急指示時,不忘附加明確的條件
39.恢復必要功能:採取適當的應急措施
40.洞察力:預測「未來有可能發生什麼事」
41.分析原因與預防復發:勿忘二次應對
42.緊急狀況應對手冊:做好準備以防患未然
.失誤時
43.讓受害降到最低:不該「掩飾傷口」,而是要「不讓傷口擴大」
44.信用存款:謊言會化為「一百倍的傷害」
45.改變做法:既然主動出擊無效,試著退一步看看
46.暫時退出:不拖泥帶水,告訴自己「還有下一次的機會」
47.隨它去效應:比賽結束前,都不算是結束
.擬訂計畫時
48.戰略與戰術:想出讓自己一直處於優勢的方法
49.剪刀石頭布理論:讓成長循環持續運轉
50.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把效率和效果混為一談
51.成長曲線法則:掌握「生命週期」
52.過度評價:別把「恰巧」誤當成「實力」
53.破壞者登場:現在對抗的對象並非真正的敵人
.展開新事物時
54.社會認同的原理:拋開「我要和大家一樣」的想法
55.想出好點子的方法:試著不照「常理」出牌
56.市場性:不把願望和需求混為一談
57.期望值:讓「可能性」化為數字來做比較
.「停止」、「捨棄」
58.取捨的選擇:想要有所得,就必須有所失
59.品項一進一出:「展開」之前,先決定「停止」
60.排除情感的投入:當自己是諮詢顧問來思考
61.沉沒成本:「怕浪費」會讓人掉入陷阱

Part3╱提升團隊的判斷力
.建立容易判斷的架構
62.杯麵鐵律:訂定「步驟」和「標準」
63.果醬法則:不提供過多的選項
64.比較的優勢:讓團隊成員專攻各自擅長之處
65.投資與回報:學會懂得做出「交給別人去做」的判斷
.幫助他人做出正向的判斷
66.自發性:讓對方覺得「這是我做出的判斷」
67.傳達的方式:讓對方產生積極工作的心態
68.AIDMA原則:讓對方產生興趣,促使對方採取行動
69.專案化:清楚地讓對方知道「這是他的工作」
70.蘭斯法則:沒發生問題的地方就別多嘴干涉

 


詳細網址: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27891
  • 叢書系列:Aplus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鳥原隆志


  籃中演練研究所負責人。日本商業暢銷書作者。曾任職日本大型超市「大榮」,累積銷售及企劃部門的工作經驗後,以分店指導員身分統籌管理十家分店,並從事指導店長、解決問題等業務。於升遷考試時接觸到籃中演練後,展開相關研究及演練。他的籃中演練研究所培育人數超過15,000人以上。著作包括《這些事,當上主管才學就太慢了》、《二十年後的我,會在哪裡?》、《TOP 6%成功者都在實踐的貪心工作術》、《行動前思考5秒,擺脫費力又瞎忙的職場囧日子》等40本作品,累積銷售本數達50萬冊以上。

  鳥原隆志個人部落格:ameblo.jp/inbasket55/
  株式會社籃中演練研究所官網:www.inbasket.co.jp

譯者簡介

林冠汾


  台中人。日本駒澤大學經營學科畢業,曾任日商祕書、專業文件翻譯、補習班講師。目前為自由譯者,專事筆譯及口譯工作。譯作有《為什麼麥可要穿白襪子?:36個與眾不同的反轉思考術!》、《回憶當鋪》、《狼與辛香料》、《不被謠言殺死的50個醫學正解》、《一屋子美好:甲斐嚴選!61項雜貨迷一定要擁有的食、衣、住定番品》、《期待您大駕光臨 老街和菓子店栗丸堂》等。
 


詳細網址: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前言

  你認為讓自己的工作順利進行,什麼最重要?
  知識、經驗、努力、人際關係、執行力、效率、大局觀……
  相信大家一定能夠舉出各種重點,但如果要我回答,我會說是「判斷力」。

  「該怎麼做才好?」當面臨必須做出抉擇時,是否能準確做出判斷?不論你有多麼博學多聞、經驗有多麼豐富,或有多麼努力向上,若是不懂得判斷,就無法順利進行工作。

  那麼,請問大家有沒有學過「判斷的方法」?
  生活中有甘有苦,這一切都是我們判斷的結果。
  包含在無意識之下做出的判斷,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會受到判斷的影響。這正是所謂的「因果關係」。
  在學校讀書時,有哪一堂課會教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有好的判斷力?
  出社會後,或許公司的前輩和主管會示範給我們看,但他們會系統化地傳授判斷的方法給我們嗎?
  答案是「不會」。不論是學校或公司,都不會確實教導我們判斷的方法。至少在日本,一般都沒有與判斷相關的課程。
  然而,我們躲避不了判斷。

  在工作上,判斷能力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成果和評價。不過,工作上有許多判斷都不會太有趣。很多人會因為「缺乏自信」或「擔心做錯會挨罵」,而產生「我才不想做什麼判斷」的心態。有這種心態的人也會因此越來越沒有判斷力。

  不過,如果是大家口中說的工作能力強的人,就會反過來思考。他們不會以「我才不想做什麼判斷」當藉口來逃避,而是會排除「做判斷的痛苦」,設法營造出容易做判斷的狀況。他們會讓自己走向「正面思考的判斷」。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營造出容易做判斷的狀況,讓自己以正面思考來做判斷?這正是本書的主題。

  工作上必須面臨各式各樣的判斷,依工作內容不同也會有所差異。不過,判斷的基本原則大致相同。不論是哪一種行業,工作能力強的人會先思考判斷時絕對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則,再對症下藥處理問題。

  這群人會一步一步地接近理想的工作方式,做到「高工作效率」、「不失誤」,以及「懂得為對方著想」這三點。
  本書以「懂得做出判斷的人」為目標,指的就是做得到下列事項的人:
  .能明確做出判斷。
  .可以在適當的時間點做出判斷。
  .高準確性的判斷。
  .能以中長期的長遠眼光縱觀整體再做判斷。
  .能夠在判斷時享受其中樂趣。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說明何謂準確的判斷方法,但在此之前,請容我先從另一個不同的觀點談一談判斷。

  據說在不久的將來,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將深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識之士當中,有人主張在未來的時代,AI或機器人等將取代我們,做多數原本由人類在做的事情。

  我也深感認同。當機器變得越來越人性化時,或許就能取代我們做很多事。

  人們的擔憂也持續升溫中。大家心想:「這麼一來,人類的工作不就都被AI搶光光,那怎麼得了!」如果是下象棋或圍棋,AI肯定比人類更厲害,公司的多項業務想必也會交給AI來處理,更有可能得到好結果。

  在肩負判斷工作的主管當中,其實有很多人期望看見這樣的未來。

  我的工作是以大企業的管理階層為對象進行授課,所以我會研究判斷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在接受委託之下,我會利用一種叫「籃中演練」的工具,進行以判斷力為主軸的技能培育訓練,協助企業培育如組長等年輕世代的幹部。一路來,接受過籃中演練的對象超過一萬五千人。

  培訓期間內,我曾問過有誰是抱著「可以的話,我還真不想做判斷」的心態,結果有超過八成以上的組長舉手。很多人覺得做判斷是一件苦差事,可以的話,他們不想自己做判斷。

  原因就在於「害怕失敗」。倘若在工作上做出錯誤的判斷,會害自己被扣分,所以在判斷時當然要謹慎。可是,就算謹慎做出判斷,也無法保證一定可以得到好結果。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希望可以不要承擔判斷責任」的心態,而這或許是身為組織的「公司」必須面對的宿命。

  也就是說,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不做判斷的人日趨增加。如此一來,「懂得做出判斷的人」的存在十分珍貴,且越來越有價值。
  回到原本的話題上,一個不曾學過判斷方法的人,他是如何擁有所謂的判斷力?

  答案是「自我反省」。做出判斷後,卻發生不樂見的事,那麼當初為什麼會做出如此的判斷?擁有判斷力的人會像這樣自我反省,並思考出不會重蹈覆轍的方法。覺察到自我傾向的人,就能夠不斷提升判斷力。

  意思就是,他們的判斷力是藉由累積經驗來提升的。
  在磨練判斷力上,自我反省是不可或缺的動作。如果再好好牢記本書提出的判斷基本原則,自我反省的效果勢必得以倍增。
  我在此衷心期盼大家可以成為懂得做出判斷的人,不論在面對工作或私人生活,都能夠享受判斷的樂趣。
 


詳細網址: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01.好判斷的本質:「渴望」>「閃避」

 
劈頭就看到「本質」兩字,或許已經有人皺起眉頭了吧?
 
不過,只要能夠理解「何謂判斷」,做起判斷就會變得容易,所以我們還是一開始就先好好來思考這個問題。
 
何謂判斷?
 
我絕對沒有要藉由本書進行學術分析或做什麼論述。我用一個極其簡單的說法來說明何謂判斷。
 
「渴不渴望?討不討厭?」
 
舉例來說,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會渴望申請年假去旅行。
 
以這個例子來說,就是「渴望放假」。這時會思考要怎麼請假,並做出判斷。
 
這屬於「正面判斷」。
 
再舉另一個例子。
 
你在工作上出了差錯,只要不說出來,有可能不會被主管察覺。
 
「我不想和主管報告後挨罵耶。」這狀況就是「討厭挨罵」。
 
這屬於「負面判斷」。
 
也就是說,判斷可分為「得到渴望事物的正面判斷」以及「閃避討厭事物的負面判斷」兩種。
 
因為在我們的判斷之中混雜著正面和負面,所以才會難以選擇其中之一而陷入苦惱。
 
比方說,「雖然想到可以改善工作的方法,但如果提議出來,搞不好反而會讓自己惹得一身麻煩事。」或者是「雖然想把工作交代給資歷較淺的員工,但萬一他搞砸了,該怎麼辦?」這類狀況當中混雜著正面和負面,所以難以立刻做出判斷。
 
如果像這樣一一整理出判斷的兩面,就能夠明確知道「自己想得到什麼?」以及「想閃避什麼?」
 
究竟這種時候應該重視正面判斷?還是應該重視負面判斷呢?
 
結論顯而易見,應該要重視正面判斷。怎麼說呢?因為如果重視負面判斷,就等於做出要閃避討厭事物的判斷。
 
如果老是做出閃避討厭事物的判斷,就無法得到渴望的事物,更不可能有機會挑戰新事物。
 
以戀愛來說,若抱著「只要不接近異性,就不會經歷失戀或麻煩事」的想法,就是負面判斷。如果是會做出正面判斷的人,就會覺得為了談一場理想的戀愛,難免會嚐到一些失敗的滋味,於是決定採取行動。
 
「沒有目標」、「沒有未來願景」的人大多傾向負面判斷。不僅如此,他們不會察覺到自己老是做出負面判斷,每天都不是朝向「渴望」,而是往「閃避討厭事物」的方向做判斷。這樣的想法不可能讓現狀變好。



詳細網址: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

詳細網址: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判斷的基本:明確丶適時丶精準丶長遠,高績效工作的70個原則 中文書>商業理財>成功法>自我成長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