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語言:繁體中文,ISBN:9991110825052,頁數:272,出版社:大塊文化,作者:朱宥勳,出版日期:2022/08/27,類別:文學小說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


內容簡介


  ☆ 台海戰爭爆發,機密任務與神祕情資將改變世界!
  ☆ 台灣人的心中都埋著一個懸念:中國究竟會不會攻台?本書是直接挑戰這個懸念的小說。
  ☆ 「精彩,讀來非常激動,簡直是『窒息式性愛』的感覺!」——紀大偉
 
  台灣人的心中都埋著一個懸念:中國究竟會不會攻台?
  本書是直接挑戰這個懸念的小說。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由五篇圍繞著台海戰爭主題的小說構成: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二〇四七年,中國因為內部因素,猝然發動對台戰爭。一位長年關注戰爭記憶的作家,在戰後二十年之際,有感於同儕雖然都在青少年時期經歷了戰事,但每個人的記憶卻都不一樣,於是開始採訪不同的見證者。他在採訪過程中發現有不少在官方說法外的戰爭樣貌,接觸到許多檯面上不可見的歷史資料,因而寫成了絕對會被官方否認的戰時故事:
 
  〈台灣人民解放陣線備忘錄〉——「心向祖國」的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成員的戰爭回憶錄。他們是中國國台辦在台設置的內應,準備與登陸的解放軍應和,輕信了中國的指令以為情勢大好,但最後卻退到了鹿窟山中⋯⋯
 
  〈何日君再來〉——是戰後「投奔自由」自願入籍台灣的前中國解放軍,努力適應在台灣的新生活,同時不斷搜集各種戰時資料,追索一段他參與過卻被噤聲的祕密獵殺任務⋯⋯
 
  〈私人美術館的最後一日〉——戰後的療養院員工,意外發現院中最被警戒的病人,是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成員的孩童,透過他的畫作與特殊能力,帶她穿梭回到戰時的時空⋯⋯
 
  〈南方的消息〉——引人入勝的諜報故事,透露兩國祕密情資人員交換開戰消息的第一手告白,因此也得知了極機密、幾乎無法防範的斬首行動⋯⋯
 
  〈是陰廟,還是英靈殿:鎮安宮的前世今生〉——鎮安宮在戰後設立,祭祀戰歿英靈而成為傳說中最靈驗的廟宇,而設立廟宇的緣由是因為戰爭期間解放軍空降部隊的殘忍殺戮行動,因此要解決此後種種無法解釋的靈異狀況⋯⋯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從多種角度來說故事,透過多種參與戰事的角色觀點來描述其眼中的台海戰爭,有敵軍內應第五縱隊,有解放軍特種部隊,有創傷症候群的年輕人,有戰事雙方的祕密情報人員,以及民防部隊代表,組構成多樣的戰事眾生/眾聲樣貌。這些故事暗藏著過往影響台灣重大歷史事件的地點,新的事件又重複在這些地點發生,像是重層複雜的台灣歷史。此外,由五組不同敘述者的追憶史料所編織出來的多樣貌故事,訴說著當今我們極度關心的有可能在未來會爆發的重大事件,而卻是書中敘事者的前塵往事。是未來,也是歷史,歷史與未來可能是不斷仿效疊合的。未來會發生的事情,都是過去大家逃避不想解決所造成的因,由此埋下種子結出的果。追索過去,才能推進未來;而未來,可能是在回應過去。如同《一九八四》裡所說的,誰掌握了過去,就掌握了未來。
 
名人推薦
 
  林運鴻(評論家)
  紀大偉(小說家、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胡慧玲(作家)
  張亦絢(小說家)
  陳國偉(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所長)
  陳翠蓮(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黃崇凱(小說家)
  楊双子(小說家)
  謝金魚(歷史作家)
  瀟湘神(小說家)



詳細網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初版序:戰地裡哪來的鐘聲
新版序

台灣人民解放陣線備忘錄
何日君再來
私人美術館的最後一日
南方的消息
是陰廟,還是英靈殿:鎮安宮的前世今生

附錄
對台島分離主義者心戰策反工作分析報告書:導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節錄) ――林運鴻


詳細網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991110825052
  • 叢書系列:To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 x 20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宥勳
 
  台灣桃園人,一九八八年生,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曾獲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文學獎。
 
  出版過:
 
  小說集——《誤遞》與《堊觀》。
 
  長篇小說——《暗影》以職棒簽賭案來探索台灣社會的面貌;《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摸索學校教育體制的權力結構問題。
 
  散文——《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以評傳筆法描述九位戒嚴時期台灣小說家的故事,凝鍊出小說家們畢生的苦心與執著,也展現台灣文學如何在受壓迫時代努力找到自己的路、說自己的故事;「作家新手村」系列二書:《作家生存攻略》與《文壇生態導覽》,以田野調查精神一五一十描繪神祕的文壇鋩角與求生術;《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分析如何用小說技術來解析世界、說服他人、洞悉讓人混淆的資訊洪流;《學校不敢教的小說》,藉經典小說解讀來分享學校教育裡不會探觸,但卻是許多年輕心靈期待理解的作品。
 
  與朱家安合著的《作文超進化》,教學生培養思辨能力,只要知道人們如何思考、大腦如何運作,就能把文章寫得又快又好。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介紹新世代的小說創作者。與愛好文學的朋友創辦電子書評雜誌《祕密讀者》,曾持續三年不間斷出版當下台灣僅見的文學評論刊物。
 
  也在聯合報鳴人堂、蘋果日報、商周網站、想想論壇等媒體開設專欄。
 
  個人網站:chuckchu.com.tw



詳細網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初版序
 
戰地裡哪來的鐘聲
 
  在本書上梓之前,我和幾位朋友有著定期聚會的約定。我們基本上是同代人,獨立戰爭那一年都是中小學生的年紀。他們知道我近年在進行「戰爭記憶」的主題研究,因此若有什麼新發現、哪位值得一訪的報導人,便會在聚會上交換情報。本書若干篇章——為保護資料來源,恕我無法直接點明——,就是在朋友們大力協助下,才得以出土成文的。我們都是有些歷練的年紀了,也都明白「戰爭記憶」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是多麼紛雜、沉痛又充滿矛盾的主題。於是,我們自然發展出一套「不爭辯對錯」的默契,就算彼此收集到的說法、介紹的報導人有明顯的衝突,也不會強求說服對方。
 
  不過,這個默契卻在最近一次聚會破裂了。
 
  起因是某人突發的抱怨:「你們知道嗎?現在的學校,上下課時間都沒有鐘聲了!他們說是為了讓師生一同學習『時間管理』,所以取消制式統一的上下課時間。天啊,沒有鐘聲的學校!你們可以想像嗎?就連戰爭期間,學校的鐘聲都沒有停止過,反而現在通通沒有了!」
 
  某人的有感而發,想必是來自他最近剛上小學的女兒。我雖然沒有兒女,但因為身處文化、教育的圈子,對於取消鐘聲一事早有所聞,對這番話也就沒有太放在心上。我隨著大家一起舉杯安慰某人,說了些「時代變了」之類自己聽了也覺衰老的嘆語。本來這甚至算不上一個話題,大家藉此乾一杯也就完事了。不料另一位朋友瀝乾酒杯後,補上了一句:
 
  「可是,我記得打仗那陣子,學校也沒有鐘聲啊——」
  
  就是這句話掀了鍋。本來和樂融洽、一同暢述往事的大家,瞬間分成兩個陣營。一半的人記得當年校園鐘聲不輟,因為政府官員咬定解放軍不敢隨意轟炸學校,所以除非是陸軍交戰的區域,否則並不停課,當時的教育部長還出來說了「文明不會因為野蠻而暫停」的名言,至今仍時常被引用。但另外一半人卻認為前者記錯了,當時確實是以「盡可能不停課」為原則,甚至因此招致了反對黨「以學生為肉盾」的質疑,但為了節省電力、保持廣播線路暢通等安全考量,所有上下課鐘聲都被取消了。
 
  或許是因為這件事不涉及政治立場、道德難題或創傷記憶,沒有敏感到需要尊重異己的程度;也或許是因為這牽涉到最單純無害的童年回憶,反而重要到不由得他人否定。總之,雙方為此激烈爭辯,卻誰也無法說服誰。賭氣也似的,這批在各自的領域均有所成的朋友,不分教師、作家、工程師、學者、總經理,在聚會結束之後,還持續用自己的方法考證「戰地裡有沒有鐘聲」的問題。有人試圖尋找當時頒布的行政命令,卻仍無法證明鐘聲之有無;有人則從影片下手,寫了爬蟲分析整個國家戰爭史資料庫。但這個看似簡單的細節,就像千千萬萬如今我們再也無法確認的歷史場景一樣,徹底丟失了謎底。一個幾千萬人居住,且手機與網路已然普及的國家,竟然就這麼剛好找不到一個,哪怕只是一個,記錄了戰時學生上下課細節的檔案。而且,這還不是年湮代遠的數百年前,僅僅只是二十年前,我們都親歷過的「當代」而已。
 
  簡直就像是歷史之神刻意惡作劇,基於某種我們不知道的原因,將所有的「鐘聲」一手抹除了。
 
  我沒有參與爭論。長年研究「戰爭記憶」的我,雖然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卻已培養出某種直覺,讓我在聽到鐘聲爭辯的瞬間就意識到:這又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時至今日,我們連每一支部隊的具體行動、每一項政策的執行狀況,乃至於「是否曾有過某一舉措」——包括但不止於本書中提到的「假彈藥」、「戰鬥興奮劑」和「東方明珠塔事件」——都無法確證,那更庶民、更生活性的細節會缺乏記憶以外的可靠證據,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了。
 
  如果說這幾年的研究讓我有什麼體悟,那便是「歷史的流失是不可逆的」,並不以人的情感為移轉。不管你覺得自己記得多麼真確,不管你多麼想要回憶起那些生命中的重要瞬間,戰爭所製造出來的巨大雜訊就是能夠遮蓋一切。
 
  同時,這份體悟也支持了我至今的探索,以及各位所讀到的這本書。正是因為歷史之流失不可逆,因此我們沒有挑選的餘裕,而必須先傾盡全力,保留一切少為人知的記憶。這些記憶或許不被官方承認,或許不為主流意見所喜,或許跟「鐘聲」一樣永遠找不到證據,但「有人活在這些記憶裡」,卻是千真萬確之事。光是這一點,就使之有記錄留存的價值。
 
  也因此,我從過往的研究裡挑出了五組報導人,將他們的記憶編寫為《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的五篇文章。我挑選的標準主要有二:一、他們所提供的細節數量足夠豐富,已到了普通人難以全盤虛構、編造的複雜度;二、他們所提供的視角與官方論述有一定距離,甚至也與其他民間觀點有所扞格,而能補充「另類觀點」。
 
  當然,在此我也要澄清,我並不是認為他們所言必定為真,而官方或主流社會的否認必定有誤。事實上,就如同官方論述不可能句句屬實,我們幾乎也可以確定這些報導人的記憶不可能全然真實。這甚至毋須質疑任何人的道德水準和政治立場,因為這種不準確,是建立在人類心智內建的變形機制上的。任何經驗,必先變形為我們的心智能夠理解、接受、儲存的形式,才能被記憶歸檔。
 
  因此,與其說這些故事的價值在於「它們全是真的」,不如說,我是懷抱著「如果它們不全是假的」之心念,才將之編織成文的。如果這些證言當中,有那麼幾絲如「鐘聲」一般,一旦散佚就無可挽救的事實細節,那就值得我們以文字刻抄,避免它們沖失在時間之流裡了吧。
 
  也基於上述考量,我並未採取三年前的拙作《戰爭證言二○四七》的報導文學形式來撰寫本書。我擔心如此「真實」的、「非虛構」的形式,會讓讀者誤會我全盤接受了報導人的證言。經過長久的思考和探索,我從台灣文學史的一部經典名作得到了靈感:距今大約一世紀前,有一部同樣描寫戰爭的作品,即鄧克保的《異域》。這本書出版之初被視為報導文學,但多年後人們發現,它其實是由作家鄧克保採訪前線老兵之後,重新編排情節的作品,本質上更接近紀實性的小說。
 
  鄧克保的作法,在後世的文學研究引起不少倫理爭議。然而,我認為其「轉譯者」的敘述位置,是有值得取法之處的。因此,我斗膽僭借前輩作家的結構,編寫了這本《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本書的五篇文章都來自報導人的口述,以及若干研究材料的交叉比對;但實際上落筆撰寫的,並非受訪者本人,而是由我消化、重整後代筆。因應不同主題,我也採取了不同的敘述方式,或有「備忘錄」、「報導」,亦有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的傳統小說形式。
 
  如此交錯進行,意在混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我希望讀者能夠理解:在看似言之鑿鑿的客觀形式裡,我們無法避免錯謬記憶的滲透;而在看似主觀任意的私我敘述裡,我們也無法排除堅硬抵抗著時間的事實。
 
  真實與虛構,都是我希望提醒讀者注意的。至於如此矛盾而又貪心的願望,能不能在我有限的筆力之下完成,就並非我所能控制的了。
 
  如果《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沒能完成它應完成的任務,責任自然在執筆者我身上。而如果本書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價值,首先當然要感謝匿名的報導人,以及所有曾經提供寶貴記憶的倖存者。其次,便是支持我完成本書、在本文開頭提及的朋友們:永遠的第一位讀者謝宜安,在寫作上提供了我大量意見的林盈志、朱宥任、寺尾哲也、黃致中、李奕樵、陳栢青、林劼宏、田家綾、林于玄、吳俊賢、洪浩植、林衛央、陳慧潔、張喬雅、陳冠宏,以及從專業上提供我許多不可或缺之協助的周漢樺、Eagle Kuo、白兆立。如果沒有他們的協助,這本書恐怕是沒有機會誕生的。
 
  最後,關於「鐘聲」一事,我也趁此向前列的朋友們表明立場:是的,我記得。我的腦袋裡,仍不時響起那輕快的、代表禁制解除、能夠跑向操場的水晶音樂。它時時縈繞我的腦際,夾雜著尖銳的空襲警報蜂鳴聲,使我幾乎難以好好思考,那個時候的我到底在哪裡、在做什麼、想些什麼。作為歷史研究者,我無法提出任何證據,說服和我意見不同的那半邊朋友。但作為一個人,我深深地理解:即便出現了「戰地裡沒有鐘聲」的明確證據,我腦袋裡的旋律與時代,也不可能就此取消。
 
  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偶爾站在被否認的這一邊。
  
朱宥勳,二○六七年八月三十日



詳細網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南方的消息

 
新聞畫面裡,一閃晃過了譚嘉茂的臉。場合是中共中央總書記魏再東接受中外記者聯訪,他擠在人堆中,只是眾多毫不起眼的西裝男子之一。一起在那國境之南的「復興中小學」同窗十二年,此刻卻又各在海峽一端的感慨,不知第幾次湧上心頭。山村豔陽高照卻同時涼風吹拂的觸感,也彷彿在這一瞬間回到我的膚表。
 
「欸。」我對兒子說:「今年寒假,我們回爺爺家過年吧。」
 
兒子把視線從手機裡抬起來。
 
「上個月不是才去……這麼快又回去,OK嗎?」
 
「有什麼不OK的。那是我老家耶。」
 
「那,」兒子把視線收回,彷彿漫不經心:「媽要跟我們去嗎?」
 
「這不用你操心,同學。」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這樣跟爸媽說話了,光聽不看還真分不出輩分。幾年前,從大學生的圈子開始了一股流行,訴求「稱呼的去階級化」,說白了就是想模仿美國電影,用對待平輩朋友的口吻與父母說話,甚至直呼姓名,一時引起許多社會賢達的爭論。遠在清萊村的父親也在網路上看到相關新聞,憂心忡忡來電詢問:孫子沒跟著學壞吧?幾千年的中華人倫,可不能在我們黃家失守。
 
我啼笑皆非,果然只有「中華人倫」,能讓父親破例打電話給我。但要怎麼說呢?兒子是沒有那麼激進,並沒丟掉爸爸媽媽的稱呼,只是說話的語氣確實與中學之前不同。一開始我和玉真都忙,她任職的外商公司正在擴大對台投資,什麼事都要她軋一角;而我每隔一陣子,就被大老闆派去不同部會,明著是說靈活支援,實際上我知道是累積歷練,日後必有大用的意思,自然也全力以赴。因此,當我們夫妻倆回過神來,兒子已經會在冰箱紙條上留言「我今天有約,你們可以晚點回家沒關係」了。這一回神,的確覺得哪裡怪怪的,但一細想過去幾個月早就如此,也好像沒有什麼不能這樣的理由,我們也就聳肩算了。私底下想起來,我甚至覺得挺好的:彷彿一瞬間就多了個男人在家,不必特別費心照顧,還可以把一些瑣碎家事賴給他。
 
最後我只跟父親說:兒子很認真,大學考得不錯呢。


詳細網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

詳細網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限量作家簽名版) 中文書>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小說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