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9811347,頁數:148,出版社:金塊文化,作者:鄭忠政,劉百峯,鄭偉吉,邱淑芳,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出版日期:2020/04/01,類別:醫療保健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


內容簡介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寶寶一生健康,改變人類未來!
 
  「都哈」理論強調從受孕到新生兒2歲之間的1000天,是身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做好這段黃金期的營養照護,就能讓孩子長得好、智商高,且能減少成年後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可以說,女性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
 
  「都哈」理論近年得到愈來愈多的醫學佐證,證明生命的前1000天是多麼重要,它幾乎可以決定我們一生的健康。這在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具有關鍵且正面的意義;更宏觀地說,「都哈」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聰明的媽咪,只要觀念轉換,你就能決定寶寶一生的健康,趕快跟上世界潮流,加入「都哈」的行列吧!今天,你「都哈」了嗎?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一生的健康!
 
  你給我1000天,我給你一輩子!全球生育新觀念「都哈理論」,講的是從受孕到新生兒出生懷孕期的270天+嬰兒出生後第1年的365天+出生後第2年的365天,合計1000天,也就是人類「生命初始的1000天」,這段時間是人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影響著新生兒對宮內環境的記憶和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
 
  科學家提出這個概念,是希望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建立生命全程慢性疾病風險控管模型,從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懷孕早期營養保健、孕期疾病篩查和積極治療、以飲食干預預防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早產等的防治,改善生命最初的狀態,並通過把握2歲之內嬰幼兒成長黃金期的餵養及照護,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
  A.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
  •懷孕早期營養保健
  •孕期疾病篩查和治療
  B.飲食干預/產前預防
  •降低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早產等生產併發症的發生(改善生命最初狀態)
  •產後加強:0〜2歲嬰幼兒成長的餵養及照顧(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改變人類的未來
  在這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都哈理論」具有關鍵性的正面意義;更宏觀地說,這個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都哈理論的主要論述包括:
  1.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2.環境和營養會改變基因表現,影響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第一責任守護人(孕媽咪)的責任
  所以,受孕期及(0〜2歲)兒童期,也就是生命前1000天的營養照護非常重要!在這關鍵的1000天,孕婦成為新生兒生命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守護寶寶一生的健康要從孕婦做起,你必須有完整的孕前準備,並在這段黃金照養期提供自己及寶寶適當且足夠的營養,才能夠為寶寶奠定健康成長及良好學習的體質基礎,而這也正是先進國家以優生優養來提升國民素質的根本策略。
 
  孕婦在孕期若有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的情形,對於胎兒未來的成長與發育具有長遠且不利的影響。因為,當子宮內的胎兒無法獲得足夠且適當的營養,不只會直接影響寶寶出生後的健康情況,且非常有可能造成寶寶未來智力及身體上的缺陷;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若發生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結果會特別嚴重,除了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生長及認知發展遲緩,影響智力潛能發揮外,同時也可能增加成年後肥胖的風險,而肥胖已被證實與許多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息息相關。因此,藉由適當且充分的營養提供,在這關鍵的1000天給寶寶最適宜的成長發育條件,就是幫助寶寶擁有更健康茁壯的未來。
 
  孕期營養與免疫力
  被稱為「西醫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食品就是醫藥(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他相信經由食物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是最好的方法,缺乏足夠的營養素或營養不均衡,都會影響人體維生系統的發展及分化,長期的營養不良及感染也會進一步弱化人體的免疫反應。
 
  營養及基因表現的關聯
  母親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都哈理論」指出,胎兒的營養狀況會對未來的生長、發育及代謝產生影響,許多動物研究結果也支持該假說的論點,也就是母親妊娠期的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可能對寶寶未來的健康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英國研究團隊在一項對於生活在非洲的農村婦女的研究發現,孕婦的飲食習慣會因當地季節氣候(雨季或旱季)而改變,研究結果證實,飲食習慣不同及孕婦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寶寶DNA的變化有關,且孕期中母親的飲食確實會影響胎兒的基因表現,對寶寶可能產生長遠的影響。
 
  孕婦飲食內容如果不均衡,或攝取的營養素種類較少,免疫力就會降低,使得流產的風險提高,胎兒發育不正常的機率也會提高;所以,孕媽咪在孕期的營養補充很重要,吃對了,就能提升孕媽咪的免疫力,只有免疫達到平衡,才能維持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強化寶寶一生的免疫力!
 
  營養門診――孕婦最迫切需要補充的營養素
  懷孕0〜3個月
  1.葉酸:懷孕期間多吃綠葉蔬菜,能幫助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活化。孕婦在懷孕期間若缺乏葉酸,可能引起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以1993〜2002年國內通報神經管缺陷之出生人口統計發現,十年間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為0.4‰〜1‰,平均發生率約為0.7 ‰ ,也就是說,大約每1萬個新生兒有7個出現神經管缺陷的情況。
  依據美國實證研究顯示,孕期攝取足夠的葉酸,可減少50%〜70%胎兒的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情況發生;孕婦飲食中葉酸攝取不足,孕婦也容易發生疲倦、情緒低落、暈眩、貧血等症狀。
  從懷孕初期開始,孕婦每天應增加攝取200微克(約0.2毫克)的葉酸,可多吃全穀類食品、綠葉蔬菜、動物肝臟、瘦肉、黃豆製品等。
  2.DHA:它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孕婦每天攝取的DHA如果低於150毫克,即每天吃不到15公克的魚類,就會有較高的風險生下早產兒。而孕婦攝取足夠的 DHA除可降低早產的風險,對孩子長期的發展也很有好處,研究發現,如果懷孕婦女每週吃足夠的海鮮,那麼生下來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手眼協調分數都會比較高。
  但不是任何海鮮都適合孕婦,因為海洋污染的關係,魚類不免受到各式化學物質的影響,其中對胎兒腦部傷害最大的物質之一就是「甲基汞」,它會傷害發展中的腦部,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甲基汞濃度高的海產,如鯊魚、旗魚及鯖魚等,如果懷孕婦女不吃海鮮,那麼可考慮吃含DHA的營養補充品,WHO建議每天至少補充200毫克。
 
  懷孕4〜6個月
  隨著寶寶成長及母體變化,孕婦的體重在懷孕中期會明顯上升。為避免孕婦過度補充營養,使得體重過重導致孕期風險增加,從懷孕4個月起,建議體重每周增加0.5公斤,整個孕期約增加10〜14公斤,以所需熱量來說,每天需要比懷孕前多吃300大卡。
 
  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建議孕婦可以這樣吃:
  1.多吃全榖雜糧類、蔬菜及水果,這樣可均衡得到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2.一天喝1.5杯牛奶,或喝原味、無糖優酪乳;多吃高鈣豆製品,如傳統豆腐、五香豆乾等可獲取身體所需的鈣質。
 
  這時期是寶寶的骨骼發育期,如果孕婦飲食中缺乏鈣質,便會由母體的骨骼、牙齒中游離出鈣質,供給寶寶成長所需,所以坊間流傳「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就是這個道理。另外,懷孕期間因血液量增加,易使孕婦血壓上升,而鈣質與血壓的恆定有關,因此孕期要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小魚乾等,以維持媽媽的健康及寶寶成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懷孕7〜10個月
  鐵質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所需,這時期加強鐵質攝取是一定要的,因此建議所有懷孕及哺乳期的女性需要補充鐵質!在懷孕階段,母體會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體積,分娩時也會因大量失血而使鐵質的耗損增加;在寶寶部分,因為在懷孕後期胎兒要預先儲存出生後至4個月大前體內所需的鐵質,所以孕媽咪這時期補充鐵質真的很重要。
 
  一般人每日膳食中每1000大卡熱量約僅含6毫克鐵,而孕產期每天需要的鐵含量為45毫克,所以要由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質,需要費心攝取含鐵量高的食物。如果孕婦由飲食中攝取的鐵質嚴重不足,可在醫師的指示下適當補充鐵劑。懷孕初期補充鐵劑可能會出現噁心反應,加重害喜的不適感,因此除非孕婦貧血,否則一般建議懷孕7個月以後及哺乳期才使用鐵劑。
 
  嬰兒期:養出健康寶寶,我該怎麼做?
  人類大腦的重量和結構70%是在胎兒期和嬰兒期發育完成。在出生後12個月,腦部發育比起出生時增長175%。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素
  1.脂肪酸:ω-3脂肪酸EPA和DHA是嬰幼兒腦細胞成長、神經髓鞘發展的關鍵營養成分。
  2.蛋白質:讓大腦從事複雜智力活動的基本物質。
  3.維生素A:可促進腦部發育,維持免疫力及促進視覺發展。
  4.鈣:可使大腦持續工作,協助骨骼肌正常收縮。
  5.醣類:大腦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具有刺激大腦活動能力的作用。
  6.維生素B群:可預防精神障礙,維持營養素順利吸收及代謝。
  7.維生素E:具有保護細胞膜的作用,避免自由基攻擊細胞,減少氧化壓力帶來的傷害。
  8.維生素C:充足的維生素C可使腦功能敏銳。
  
  寶寶最好的食物--母乳
  母乳是嬰兒最佳營養來源,它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全面的營養供給。母乳的優點包括安全、低致敏,還含有益生菌等保護因子,能幫助寶寶腸道黏膜發育成熟,且母乳含有微量來自母親飲食中的食物抗原,可幫助以溫和的方式訓練寶寶的免疫系統。
 
  母乳的營養成分
  1.蛋白質成分以乳清蛋白為主,寶寶容易消化,也比較不會過敏。
  2.豐富的維生素E是寶寶腦神經、視網膜發育必需的物質。
  3.母乳中的鐵,寶寶很容易吸收,長大後比較不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4.鈉與鈣含量較低,不易造成寶寶腎臟負擔。
  5.含有許多免疫球蛋白及一些特殊白血球,可避免寶寶遭到細菌病毒侵害。
  6.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對新生兒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及視力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還能幫助新生兒腸道及呼吸道的成熟與發育。
 
  哺餵母乳對寶寶的好處:
  1.減少中耳炎發生的機率。
  2.減少罹患I型及II型糖尿病的機率。
  3.降低腸胃道感染及其帶來的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
  4.降低呼吸道感染及罹患流行性感冒的機率。
  5.減少尿道感染的發生率。
  6.降低過敏性疾病,如濕疹、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的罹患率。
  7.減少早產兒罹患壞死性腸炎的機率。
  8.減少某些兒童期癌症的罹患機率,如淋巴癌、白血病等。
  9.新生兒長大後血壓及血膽固醇含量較低。
  10.減少寶寶猝死的機率。
 
  給寶寶添加副食品
  當寶寶逐漸長大,給他添加副食品一方面能提供奶類不足的營養,另一方面也能訓練寶寶咀嚼和吞嚥的能力,為日後攝取更多的營養作準備。
 
  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理想添加副食品的時機是寶寶出生後4〜6個月,並且持續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考慮開始添加:
  1.媽媽奶水量明顯降低,無法提供寶寶足夠的營養。
  2.寶寶出現厭奶,但沒有生病或其他原因。
  3.寶寶有主動要求其他食物的表現,例如看大人吃其他食物時很有興趣,伸手來抓、抓了放進嘴巴。
  4.寶寶的頭可以自主抬起來穩住,可將食物從湯匙移動到自己的嘴巴,或是有吞嚥取代吐出的動作。
 
  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根據統計,近年來國內學童過敏的人數呈倍數成長,要減緩兒童過敏,食物是一個可以很好自我控制的過敏原,因此原本就有過敏家族史的媽咪,最好從懷孕時就避免接觸過敏原,孕媽咪在孕期營養好、人健康,寶寶長大後就比較不會過敏。
 
  另外,0〜2歲的寶寶攝取能抗過敏的食物,並加強環境減敏,都可幫助過敏體質不敢來。這也就是「都哈」理論強調的,「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醫學界近年已經證實過敏基本上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如果父母親一人有過敏基因,小孩有1/3的機率會過敏;如果父母兩人都有過敏基因,小孩過敏的機率更高達2/3。
 
  預防寶寶過敏從胎兒期開始
  要預防寶寶有過敏體質,以下為孕期的應注意事項:
  1.若寶寶的一等親(如父、母或兄弟姊妹等)已有過敏症狀,建議孕婦於懷孕第4個月開始,要避免食用已證實會令其他家族成員過敏的食物。
  2.避免暴露於塵蟎、貓狗等有毛寵物、灰塵、空氣汙染物等過敏原環境中,可使用除濕機、防蟎套及定期消毒洗衣機等方式來協助減少生活周遭的過敏原。
  3.避免在產前及產後吸菸或吸二手菸,對於他人在室內吸菸後遺留的三手菸也應迴避。
  4.避免飲酒,酒精會加劇過敏現象,引發母體不適。
  5.食用益生菌及乳酸菌。研究顯示,產前4個月服用乳酸菌,可同時降低母親的過敏機率(由50%降到23%)及嬰兒罹患濕疹的機率(由30%降到13%)。
  6.補充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的深色蔬菜、水果及全穀類。
  7.補充富含DHA、Omega-3的魚油及食用小型的深海魚類,可降低體內發炎物質的產生,有助改善及預防過敏及氣喘病。
  8.避免外食,但即使在家自行烹煮食物也要避免過度調味,還要少吃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
  9.飲食要均衡,確保胎兒能健康正常發育。
  
  孕婦的飲食會經由胎盤傳遞給胎兒,有過敏體質者,應避免攝取會引發過敏的食品,如花生、松子等核果類,蝦、蟹等海鮮類,這兩類食物最常引發過敏。沒有過敏體質的孕婦,懷孕時飲食禁忌較少,但也必須避免過多食用這些食物。
 
  另外,孕婦如果能於懷孕期間多食用低過敏奶粉、益生菌與魚油,可進一步降低新生寶寶一出生就產生過敏體質的機率;居家環境過敏原與空氣污染物濃度也會促發寶寶過敏的機率,若家裡養貓,那麼嬰兒體內產生貓過敏抗體的機會也會相對增加;另外,胚胎時期或嬰兒時期暴露於充滿塵蟎的環境中,寶寶出生後體質也會有致敏化傾向。
 
本書特色
 
  超專業──本書作者為榜生婦幼聯盟總院長,長期耕耘產科醫療專業,更時時跟進全球最新母嬰營養照護資訊,近期以導入都哈觀念又帶領國內產科醫療向前邁進一步。
 
  超實用──本書內容涵蓋懷孕期到寶寶2歲之間母嬰醫療照護的全面資訊,如孕期營養如何改變胎兒基因、孕媽咪的營養門診、營養好過敏體質不會來、2歲的營養決定終生身高、妊娠糖尿病飲食計畫等,幫助孕媽咪培養寶寶最強DNA。
 
  易理解──本書採圖文搭配,簡明的文字加上清晰活潑的插圖,讓專業的醫學說明變得淺顯易懂,孕媽咪一看就懂,一試就上手。



詳細網址: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前言  生命的前1000天再也不能重來,錯過了這1000天,將遺憾一輩子!
──榜生婦幼聯盟總院長鄭忠政
 
CH1 生命的前1000天,再也不能錯過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一生的健康!
「都哈」都說了些什麼?
原來孕期營養會改變胎兒基因
孕期營養與免疫力
 
CH2 胎兒期:神奇的胎教,已被科學證實了!
孕期檢查
過敏原檢測
重金屬檢測
孕前基因檢測
母體狀況
發育追蹤
營養門診 ——孕婦最迫切需要補充的營養素
懷孕0〜3個月
懷孕4〜6個月
懷孕7〜10個月
孕期飲食原則
適當增重
均衡飲食
烹調方式
攝取足夠的水份及纖維質
減少或避免攝取下列食物
適度運動,每日至少散步30分鐘
素食孕婦的飲食建議
 
CH3 嬰兒期:養出健康寶寶,我該怎麼做?
寶寶發育怎麼看?
寶寶最好的食物 ——母乳
給寶寶添加副食品
優質蛋白幫助寶寶智力成長
小時候胖,也是胖!
 
CH4 營養好,過敏體質不會來
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預防寶寶過敏從胎兒期開始
高過敏孕婦的抗過敏對策
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
最重要的免疫器官――腸胃道
養成均衡飲食好習慣,免疫力大提升!
 
CH5 想要寶寶比我高,我要吃什麼?
你知道兩歲的身高決定終生身高嗎?
想要長得高,我該吃什麼?
市售鈣片怎麼選
 
CH6 不再讓血糖失控,妊娠糖尿病
認識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對母親與胎兒的影響
妊娠糖尿病飲食控制原則
妊娠糖尿病飲食計畫
結語



詳細網址: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11347
  • 叢書系列:實用生活
  • 規格:平裝 / 148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忠政醫師
 
  榜生婦幼聯盟總院長
 
劉百峯醫師
 
  曜生婦幼院長
 
鄭偉吉醫師
 
  宥宥婦幼院長
 
邱淑芳醫師
 
  菡生婦幼院長
 
蘇俊源醫師
 
  馨生婦幼院長
 
蘇河仰醫師
 
  育禾婦幼院長
 
倪今峰醫師
 
  蕙生婦幼醫院院長
 
李俊儀醫師
 
  宥生婦產科診所院長



詳細網址: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前言
 
生命的前1000天再也不能重來,錯過了這1000天,將遺憾一輩子!
 
  孔老夫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若將這句話套用在近代的實證醫學,可以說明很多醫學理論在未經科學驗證之前並不為人類所知的事實。
 
  科學到哪裡,人類的知識就到哪裡
 
  例如在證實胃潰瘍其實是根源於胃幽門桿菌之前,人們認為胃潰瘍是生活緊張導致胃酸分泌過多所引起,西澳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在1982年提出胃幽門桿菌的說法時,許多人嗤之以鼻,認為怎麼可能有生物在如鹽酸的胃液(pH值約在1〜2)裡能存活,而此假說經科學研究後證實確實如此,這項研究也讓馬歇爾教授在2005年獲頒諾貝爾生物醫學獎!
 
  另一個大家熟知的例子是子宮頸癌的發病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也就是說子宮頸癌的起因與遺傳基因有關,但在被醫學證實之前,子宮頸癌的患者常被說是生活不檢點、性生活混亂,如今看來,真是無妄之災。
 
  現在,這些過時的錯誤觀念早就被導正,這是科學進步的成果,如同在未有顯微鏡之前,人類並不能知道微生物的存在,「科學到哪裡,人類的知識就到哪裡」,這就是「知之為知之」的道理。
 
  東方人身長較矮、西方人身長較高,以前人們覺得那是基因的關係,在「都哈理論」提出後,人們驚覺從胚胎受孕到幼兒2歲之前1000天的營養照護,才是確定一生健康的關鍵;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營養狀態改善的近幾十年,台灣年輕世代的平均身長拉高了不少,儘管爸爸媽媽身長都不高,但只要在生命「關鍵的1000天」讓寶寶多補充鈣質、多喝牛奶,孩子就能長得比父母高,這道理源於「營養會改變基因的表現」。
 
  「都哈理論」證實的另一個例子是「糖尿病會遺傳」這件事。舊醫學知識無法理解I型糖尿病可能來源於基因的問題,部分患者因為父親或母親為糖尿病患,由於先天的基因所致,使得寶寶在出生時控制胰島素的開關被關掉,造成先天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罹患糖尿病。
 
  搶救全球最低生育率,優生優養更重要!
 
  而儘管全球對生養寶寶的醫學知識不斷進步,生產的風險現代醫學幾乎已能全面掌控,但要提出警訊的是,台灣的生育率卻每下愈況,且幾乎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目前每對夫妻平均生養的子女數僅為1.1個,我悲觀地認為,在即將到來的生肖虎年(2022年),也就是慣例生育率最低的那個生肖年,台灣地區的新生兒人數有可能掉到16萬人。為什麼會這樣?大家都很擔憂,主政者也很煩惱,但我必須要說,目前政府的解決方案完全弄錯方向了!
 
  就我的觀察,要挽救台灣的低生育率,我提出兩點建議:
 
  1.要鼓勵國人生育,絕不是廣設公托或是限制幼兒園收費就能解決,收費如何這其實是自由市場的事,對於不同等級的收費,消費者會各取所需,而政府應該要做的是直接以現金補助家長,這筆費用以每年18萬個新生兒計,若每個新生兒一年內每個月現金補助1萬元,年度總支出也僅是216億元左右,比起龐大的軍事開銷,那只是區區之數,卻能有長遠的正面效益,建議發到滿2歲,就可銜接2歲以後幼兒的托育政策;而且我必須要說,目前全台22個縣市,對於生育福利做得最好的是桃園市的「333政策」(每胎3萬元生育津貼、3歲以下每個月給3000元的育兒津貼),難怪桃園市的生育率近年來總是名列各縣市的前茅。
 
  2.將國民義務教育向下擴延到2歲,這不只解決了家長需面對公托名額不足、私托高昂收費的無奈,也同時解決了國內數量龐大教師及減班、減班級人數和空餘校舍的問題,國家不但不需要增加支出,反而還有外語、才藝班的收入,豈不兩全其美。
 
  當醫學的進步提供了現代人更好的生育條件,政府的托育政策也必須跟得上腳步,「少子化」不只是婦產相關行業的危機,而是國安危機,請上位者慎思,搶救台灣低生育率已是迫在眉睫。



詳細網址: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

詳細網址: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 中文書>親子教養>懷孕/小兒>產前/產後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