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簡介
詳細網址: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中文版自序
為愛而活,人之道也
第一章
歸零│絕路的盡頭,新生的起點
悲慘的養老院臨終現場
發現這不是我有能力陪伴的死亡
回歸善終守護的原點
母親為我播下的種子
走過人生谷底的領悟
第二章
日常│寂靜的離島,悠遠的古風
古史交融於常民文化
在家善終的傳統
覺悟生死,充滿喜悅
看看海,就可以克服困難
一生與土地相依共存
第三章
生活│平凡的平安之家,不平凡的義工團隊
回故鄉作原來的自己
平安之家第一次送終
老人是家裡的光明
八方義工的一片真心
不可思議的善緣義行
第四章
生死│本是一體,同樣尊貴
一味「求活」好嗎?
醫生也認同善終守護
「謝謝」是最好的祈禱
為父母奉上「真心時間」
譯者後記◎樂美
她以愛和柔情包容一切
詳細網址: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04221
- 叢書系列:生死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5 x 20 x 1.2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詳細網址: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中文版自序
為愛而活,人之道也
去學校演講時,我總以一個問題開場:死亡是可怕的事嗎?
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地答「是」。這是因為他們從沒機會學習死亡吧?
這說明了日本自古以來關於死的生活文化,沒能傳給年輕一代。所有人原本都是嬰兒,哇哇落地,從光中誕生,最後再回歸光中。
人們以為死後一切消失,但其實只是不再有以前可見的肉體形態而已。
健康的年輕人容易誤以為死亡很遙遠,與自己毫不相干,但其實生死一直同在。
被譽為「生死學大師」的美國精神病醫生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說,人在面對死亡時,會經歷五個階段的心理變化:第一階段「否認」,懷疑、無法接受,然後隔絕與他人的關係;第二階段「憤怒」,抱怨命運不公平;第三階段「懇求」,例如提出交易,求神佛再多給些時間;第四階段「沮喪」,當意識到交易不成、無能為力,便陷入抑鬱,病情惡化;第五階段「接受」,坦然開放,專注內心,安詳迎接最後時刻。
我也有過類似體驗。
當第三次被告知罹癌,且已無法治療時,內心一片茫然。一邊想著「這不是我的檢查結果」,一邊走向停車場,但已無力發動汽車,就在車裡呆坐了四個多小時,淚流不止。就這樣哭了好一陣後,才慢慢面對現實。
第一次罹癌時,我曾接受手術,但副作用及後遺症嚴重,因此我不想再做手術,也不想再去醫院,只接受半年回診一次。結果病情惡化了,身體衰弱得站不起來,但仍在同事幫助下,勉強繼續宣導善終守護的演講。說來奇怪,一談到善終守護,我總立刻變得堅強。
疼痛稍緩時,腦子裡卻閃過這樣的念頭:「就如此默默死去,不也很好?」我已按志願展開人生,跨越了好幾道峻嶺深谷走到這裡,算是聊可自慰了,唯一還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和老友榎木孝明先生(演員)的約定還沒履行。
多年前,我們就想合作一部以臨終關懷為主題的電影,兩人都充滿了使命感,曾討論到廢寢忘食。我想傳達給大眾,死是生的一部份,陪伴在身邊是重視臨終者個人尊嚴的表示,但臨終關懷也不只是陪伴最後時刻而已,那是交接「生命接力棒」的寶貴時機。
詳細網址: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