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3052246,頁數:272,出版社:親子天下,作者:李崇建,林文煌,出版日期:2022/05/04,類別:心理勵志

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


內容簡介


  「過去的傳統教育、當今的另類教育或雙語教育、理念教育,還有諸多的教學策略,我認為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出幸福、和諧與自在的生命!」∼李崇建
  
  「我們的教育模式,不是保證孩子不受傷,也不是確保自己不犯錯,而是時時覺察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時刻專注,並且樂於做出改變,用愛陪伴孩子成長,成為一個負責而不自責的人。」∼林文煌
 
  教育的究極目標是什麼?滿足世界主流的價值嗎?
  就像書中的阿果,有世人眼中的好工作、優渥的生活,但是,他的內心常感陰鬱。
 
  10多年來與無數成人進行薩提爾對話,李崇建發現許多不幸福的「三師」,
  教育的過程過於看重外在,忽略了內在生命的建構,
  太多的成年人回溯童年冰山,才發現自己多麼渴望被完全的愛與接納。
 
  ▶童年自我 V.S.應對孩子的姿態
 
  不被理解和包容的童年,在成為父母和老師之後,形塑了不健康的親子、師生互動關係。
 
  ◉習慣逃避的大人
  阿P的童年,履履被嚴厲的數學家教責罵,而童年的他是如此堅持、努力,
  成為父親的阿P,拒絕對他的孩子好奇,以指責、超理智的姿態應對孩子。
  
  ◉內心匱乏的大人
  這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小黛與她自己的距離,
  離婚未生養孩子的小黛,總是感到疲憊,原來生命的死結在於她的童年被迫扮演小大人。
 
  ◉過度努力的大人
  永遠停不下來的小芳,被「一停下來,我會被淘汰」的慣性思維困住,
  愛自己對她來說是生命最難的一堂課。
 
  ▶涵養孩子內在安定且強大的能量
 
  教育者應對孩子的姿態擁有一致性,並帶著好奇,就能成為內在和諧、穩定的老師與父母,這樣的教育者能培養出內在安定且強大的孩子。
 
  ◉教出幸福的能力:親師先理解與接納童年自我
 
  親師在教孩子的時候,內心常常帶著對自己的生氣,但是自己卻不知道。
  自己是拿來愛的,不是拿來氣的,
  只有接納了自己、願意愛自己,教育、教養能量才會茁壯。
 
  ◉教出幸福的能力:有覺知的教養
 
  當成人覺知當下身心狀態,應對孩子的姿態才能一致、和諧、穩定,給予孩子完全的愛與接納,孩子的冰山底層就穩固,能調動生命足夠的資源來面對所有的挫折與困境。
 
  ∼Cara班上的一個孩子老是落東忘西,某一天下課整理書包時,拉鍊沒拉,更是沒把ELSIE的提醒放在心上,還賞了Cara一個白眼,ELISE感覺自己爆炸了,真的是非常的生氣呀!
 
  但是,瞬間她覺知了。當她的內在啟動薩提爾模式的程序,與孩子進行了一場帶著好奇的引導式對話,
這位孩子的書包拉鍊此後就比較常拉上了。∼
 
  ▶薩提爾幼兒教室的應用
 
  ▍讓孩子成為孩子
 
  課堂上HARRY想上大號,走出教室很久不見他回來,老師請他的好朋友AMY出去看看,未料AMY出去之後也一直沒有回來。老師再請AMY的好友SARA出去尋找這兩個小朋友,沒想到SARA也一去未返。
 
  老師前往廁所尋人,卻發現SARA用雙手洗著HARRY沾滿大便的內褲,而AMY正在廁所幫HARRY擦屁股。
 
  老師平日以薩提爾之心與孩子的互動,教出樂於幫助他人的孩子,然而AMY與SARA只有6歲,無須代替大人的位置。
 
  如果你是這位老師看到這樣的場景,該如何與孩子互動?
 
  ▍自責的大人,對孩子生更多的氣
 
  紀子從小就是聽話的孩子,成為母親之後卻因著孩子不聽話常有親子衝突,當紀子看見「聽話者」的內在冰山,回溯她的生命歷程,重新接納童年的自己,再次回到母親的角色時,她不再責備自己沒有做到的教養功課。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大人帶著過去的印記,這些印記有的是資源,有的不適合當下,難免有做不好的時刻。但基於愛要從自己開始,永遠都要看見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如此對孩子的指責也會減少,因為自責的大人,會對孩子生更多的氣。
 
  ▍教育者覺知自己帶來影響
 
  ▍陪伴幼兒失落
 
  幼兒有很多的失落,小到想要的玩具媽媽不給買,大到每天見面的老師突然不見了,而成人從未好好直面與處理失落的議題,擱置孩子的失落,只能再次教出另一個無法面對失落的大人。
 
  透過一場追思儀式,看見雨果幼兒園中的孩子,各自以自身獨有的形式表達、處理失落。
 
本書特色
 
  ◉幼兒教育現場薩提爾模式真實互動:
  看見雨果幼兒園老師內在的薩提爾之心,用身教影響孩子長遠的生命,在日常瑣碎的師生互動中,自
然而然的教出最難教的正向價值觀:接納、同理、互助、共好......。
 
  ◉理解幼兒的內在冰山:
  仍不擅於表達的幼兒,融入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視角之後,成人依然能夠深入探照他們內在的冰山,
並與之展開有效改變行為與認知的對話。
 
  ◉有效應對怕挫折、失落、抗拒、太早懂事的孩子:
  師生、親子互動的衝突當下,全書大量示範師生、親子薩提爾對話,幫助困在教育教養挫折中的親師引
導孩子。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馮以量(資深輔導與諮商工作者、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前副會長)
  鋅鋰師拔麻(臨床心理師夫妻)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口碑推薦
  林邱銀花 (順億飼料公司負責人、雨果精神領導)
  黃欣慧(嘉義市雨果幼兒園園長)
  鄧美玲Carol(雨果幼兒園家長、台中捷運公司前副總經理、勤恩管理顧問公司合夥人)
  Annika與Jackie(雨果第一屆與第三屆畢業生)
  陳香縈(可喜空間執行長/ 雨果幼兒園第二屆畢業生)
 
  暖心推薦
  田少斌(香港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校長)
  黃千薰(美國舞象基金會創辦人)
  謝姵穎(學以致愛華人學習成長中心講師)
  林俊良(嘉義縣中埔國小校長)
  涂蔚(東大附中家長會長、教育博士)
  郭春松(永慶高中校長)
  黃美玲(草屯國中校長)
  謝彩凡(學思達核心教師)
  林恆嘉(台北市光復國小教師)
  劉維新(逢甲大學教授)
  黃詩君(國小教師/創作者及創意寫作教育工作者)
  吳沛蓁(東大附中愛心志工)
  王琇娟(台中市牛頓幼兒園執行長)
  李素卿(新竹市安琪園幼兒園園長)
 
好評推薦
 
  我們的童年,就在雨果渡過!在大草坪上追蝴蝶、拯救綠繡眼、攀岩、打網球、把身體整個埋在沙坑裡,露出頭聊天、躺在滑梯上看書。每天都有玩不完的把戲。
  無憂無慮、自由、愛與陪伴,是在雨果最幸福的回憶!
  讀完《練心》,才發現原來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處處充滿了大人的愛與接納,也因此涵養了我們的內在能量,讓我們能夠勇敢的面對所有挑戰。Annika與Jackie(雨果幼兒園第一屆、第三屆畢業生,創辦人Hugo、Candy的孩子)
 
  在幼教現場工作多年,幼教老師能給予孩子溫暖與愛,孩子就能安定、健康,具備獨立思考和創造力。看見孩子最重要的功課,即是––老師需先看見自己,讓自己安定、安在,才有足夠的力量理解孩子。從阿建老師《練心》一書,得到不少印證,從故事中對應到自己,帶領我感受和思考。王琇娟(台中市牛頓幼兒園執行長)
  二○一九年開始研讀崇建老師所有著作,我更從香港飛往台灣,參加老師的工作坊。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跟我的對話,深遠的影響我。老師的引導,讓我連結自己的渴望,看見自己的價值。在工作坊之後,很多眼淚和情緒,在靜心練習中如泄洪般湧流,這是我人生從沒體驗過的。然而,正向的能量和療癒,卻從這裡開始發生,我知道生命已不一樣,原來「跟自己和諧」及「平靜的內在」是這個境界,如今我稍稍體會到了。而《練心》一書,談的正是這個教育的目標。田少斌(香港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校長)
 
  在教養的道路上,阿建老師的書,一直陪伴著我。我深深體悟,要先整理自己,用好奇去取代指責,溝通才能更連結,才能有效陪伴孩子,回應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內心的力量,《練心》這本書,更呈現美好的教育實作。吳沛蓁(東大附中愛心志工)
 
  這是一本論及幼教的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我不斷反思、核對……在幼教現場工作三十餘年,卻深深的被啟發。原來冰山理論,適用於任何年齡層。「教育」原來是一條尋找自我的道路,而崇建老師的《練心》,則是指出一條清晰的道路,在任何時候看到都受用。李素卿(新竹市安琪園幼兒園園長)
 
  長大之後,身體該記住的是童年的陰翳,抑或和煦的陽光?當雨水滋潤大地,果香溢滿芬芳,若不能覺察自己曾經被愛與接納,怎有走出困境的力量?讀著本書,我流了好多淚,我的淚水是什麼?我想是因為溫暖,是雪中送炭,是自我療癒與和解之後的釋放。林恆嘉(台北市光復國小教師)
 
  我是年長的一輩,能夠懂得的道理是:「稻子越飽滿,頭就越低。做人就是要誠懇,一定要有信用,懂得與人為善,能寬容處且寬容,也要懂得分享。」我看到雨果的教育,《練心》這本書的主旨,都符合我懂的道理,我對下一代充滿希望。林邱銀花(順億飼料公司負責人、雨果幼兒園精神領導)
 
  Hugo和Candy近幾年來,以雨果文教基金會為基礎,在嘉義地區引進學思達、薩提爾等教育理念,為第一線的教育現場,注入全心發展的教育活水。讀完《練心》這本大作後,我更理解透過對話,引導與傾聽孩子,可以觀照孩子內心世界,連結大人內心最深處的渴望,還有珍貴的教育實作,彷彿真的可以看見,那顆雨果正在對你微笑。林俊良(嘉義縣中埔國小校長)
 
  《練心》一書的文字,充盈著滿滿的愛,「生命中有愛才能成長」。阿建老師用溫柔且堅定的「愛、支持、陪伴」,讓大人孩子學會接納、欣賞與關注自己,懂得靠近自己的心,與自己和解,能更「愛自己」!涂蔚(東大附中家長會長、教育博士)
 
  有機會親自參與書中「小芳」的案例,彷彿是一個奇蹟的見證,小芳在老師的提問下,深入冰山底層,與童年的自己再次相遇,看到自己的渴望,也找到自己的愛與力量,說出如魔幻詩句般的感受陳述,我與現場中許多人都深深感動落淚。看老師的書,總能一次又一次的帶領我們,撥開生命的層層迷霧,與自己的心靈悸動相遇。黃千薰(美國舞象基金會創辦人)
 
  我一直期待自己,做一個完美的大人,深怕自己做不好,而感到巨大的壓力,因此時常產生親子衝突。接觸了薩提爾之後,我才有所覺察,真正能靠近自己,就能真正貼近孩子,成為一個有覺知的大人。黃欣慧(嘉義市雨果幼兒園園長)
 
  解成人心中的苦,消孩子心中的惑,放下內心包袱,才能擁抱真正的幸福。閱讀《練心》這本書,讓人感受心靈的沉靜,以及自我升騰的渴望。黃美玲(南投縣草屯國中校長)
 
  暖又軟的文字,心不禁被淚水浸潤,如琉璃般澄澈透明。捨不得一口氣讀完,以極緩慢優雅的速度,反覆咀嚼、消化。我輕輕捧著自己的心,如同崇建老師用心守護夥伴們的心。最終,隨著文字走到陰翳的盡頭,那是靛藍的故鄉,與心中的雨果合一。黃詩君(國小教師、創作者及創意寫作教育工作者)
 
  充滿愛與光的雨果,培養孩子生命的能量,涵蘊更高品質的愛,這裡有一群心美意善的人,讓大人與小孩一起來練心。郭春松(嘉義縣永慶高中校長)
 
  自雨果幼兒園畢業近二十年,細讀《練心》這本書,像極了穿戴VR裝置回到過去,回到那擁有翠綠草坪、象牙白沙坑、偌大蓮霧樹,充滿笑聲與英語童謠聲的校園。在雨果成長的孩子,都是春陽和煦般的幸福。我曾被真心陪伴,是我生命能量的根基,是塑造雨果家族素養的關鍵。我特別推薦《練心》這本書,學習如何啟蒙孩子的生命能量。陳香縈(可喜空間執行長、雨果幼兒園第二屆畢業生)
 
  你和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嗎?若是,我衷心向爸爸、媽媽推薦《練心》這本書,非常難得一見的心靈雞湯,不但是「用心生活」的自身經歷故事,更是大膽體驗為生命注入活水的精采對話。作為曾經走過親子教養顛簸的過來人,期待每位父母和孩子展開「深刻對話之旅」,那是信任與自由產生的生命張力。鄧美玲Carol(雨果幼兒園家長、台中捷運公司前副總經理、勤恩管理顧問公司合夥人)
 
  第一次聽到「學校要教小孩,先教大人」,我們知道雨果幼兒園創辦人Hugo和Candy心很大,以照顧家人的方式與家長互動。二○二○年一場在雨果幼兒園舉辦的「薩提爾工作坊」,我們認識了開創學思達教學的輝誠,更接受崇建淋漓盡致的展現薩提爾對話的力量。
  學思達創造學生主動學習、觸發啟迪的教學方法,薩提爾冰山理論全展開,師生親子溝通觸動改變,能獲致全新的面貌與發展。透過崇建這本書,我們如身歷其間,看到這些人生歷程中,與自我連結,看到內在鬆動變化的美好。雨果教育機構已然讓果實又成為種子,透過老師自身的突破與溝通再進化,期待在雨果的大人小孩,攜手創綠樹成林,用穩定的內在涵養,用教育改變社會。劉維新(逢甲大學教授)
 
  我進入薩提爾模式學習,認識一群共學的夥伴,從二○二一年開始,我們一群人展開神奇的旅行,我們一起「練心」也「鍊心」,在無數次的跌倒中,學習站起來看見自己,不斷靠近自己的信念,就像阿建老師《練心》的故事,每段旅程都是打造美麗的心,創造生命中的充盈與幸福。謝姵穎(學以致愛華人學習成長中心講師)
 
  本書不只是幼兒園的成長故事,更是一位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願意投注畢生心力、財力在台灣教育上的傳奇!那份對人文的關懷、面對事情解決的能力、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激勵人心的力量,將會永久流傳下去!謝彩凡(學思達核心教師)
 
  參與崇建老師的工作坊,是我人生的一個契機,開始真正的認識自己、面對自己與接納自己。從《練心》的書中,看到了崇建老師寫下帶領工作坊的過程,當時的美好回憶,不斷從文字中湧上心頭。崇建老師的聲音、語調、溫柔的眼神,以及好奇的問話,句句觸動人心,挖掘心中隱藏好的內在小孩,變得更加的關愛自己。
 
  《練心》裡的每個故事、每段對話,都在呼喚著我們,不要只是糾結在冰山的表層,更要看到冰山下的脈絡,用全然的愛、接納與包容,來照顧自己與面對孩子。
  雖然,已看過崇建老師的每一本書,閱讀完《練心》後,依然可以獲得新的領悟與收穫,還有感動。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詳細網址: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自序1 讓生命擁有幸福的能力   李崇建
自序2 美好的教育圖像  林文煌
 
序曲 心靈的故鄉
從陰翳中得到釋放的阿果
走進雨果

第1輯 童年自我影響一生

 【有個聲音】
習慣逃避的大人:我怕自己做不到
內心匱乏的大人:我不知為何而活
過度努力的大人:我不可以停下來
 
【回溯童年冰山】
-變調的期待:我很努力了,我不想被罵
-小大人的傷:該怎麼愛自己?
-生存法則:如果停下來,我會被淘汰
 
第2輯 培養孩子生命的能量


【接納怕挫折的孩子】
-攀岩體驗
-探索孩子恐懼的冰山
-陪伴、等待害怕的孩子
-如果生命能量塌陷了……
 
【陪伴失落的孩子】
-Rosa老師離開了
-把失落化為成長祝福
-同理幼兒的失落
-以對話梳理難過
-傾聽孩子的悲傷
 
【引導太早懂事的孩子】
-她還只是小孩
-讓孩子成為孩子
 
第3輯 有覺知的教養
 
【做有覺知的大人】
-不拉書包拉鍊的小男孩
-我在對自己生氣嗎?
-「好媽媽」的冰山
-自責的大人對孩子更多生氣
 
【幫助孩子覺知】
-不吃飯的小女孩
-探索孩子抗拒的冰山
-引導孩子專注當下
 
第4輯 開展孩子的自我

-創造好奇的對話
-讓孩子練習做決定
-幼兒也能練習思辨


 


詳細網址: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052246
  •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崇建
 
  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體制外中學教師七年,目前於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任教,並於「長耳兔心靈維度」舉辦工作坊。著有《教室裡的對話練習》、《薩提爾守護之心》等書,與甘耀明合著童書《透明人》、《藍眼叔叔》,並於親子天下線上學校開設線上課程「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
 
  擔任馬來西亞藝樹村人本幼兒學園顧問、馬來西亞小樹成長學員顧問、馬來西亞耕讀軒顧問、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中心顧問、新加坡耕讀園顧問、汶萊思學坊顧問、鄭州貝斯特學校品格教育總監、西安貝曼薩提亞中心顧問。
 
林文煌
 
  為了自己的兩個孩子能實踐自主學習,並擁有利他精神,創立了嘉義雨果幼兒園,同時鼓勵園所的老師以薩提爾模式應對孩子,相信以孩子的視野看他們的世界,就能幫助孩子看見世界的未來。除了經營幼兒園,也是雨果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學思達教育基金會董事,有「學思達爸爸」之稱。
 
 
  
 



詳細網址: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練孩子的心、練大人的心
何翩翩
 
  當你用滿滿的熱情在鼓舞孩子,大聲用力地幫他們加油時,你有想過這可能會是另一種無形的壓力,甚至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夠好,所以做不到嗎? 「活在別人的期待下,怕自己達不到別人期待,一直以成果看待自己」,這種被認同的渴望是件多麼辛苦的事情啊!崇建老師告訴我們:「(讓孩子)經驗被接納與陪伴,內心都有滿滿能量,遇到挫折也願意努力,不以外在成就評價自己」才有機會關注自己、活出自己。
 
  我也很喜歡關於「失落」崇建老師的分享,每日和幼兒們一起工作的我,看到太多不餘匱乏的孩子帶來驕縱、浪費、低挫折容忍度的氣息,家長總怕孩子沒有被滿足,擔心孩子生氣,覺得那些負面的情緒處理起來麻煩,所以選擇避開可能的失落感,但卻忽略對孩子來說更深層的學習其實是「若是孩子學不會接納失落,遇到逆境時內在力量就小」,真讓我不得不深感認同。
 
  「成長從來不需拉扯,成長需要一份覺知。只要自己在當下,幫助孩子在當下,成長就自然且美好。」好美的一句話,相信是所有曾陷在親子拔河戰爭的父母最需要的提醒,那些嘮叨、擔心、反覆地碎念,常常不小心就變成了壓力,顯示了自己的不放心、不信任,甚至讓孩子「還沒學會專心就先學會了抗拒」,仔細思考孩子的違抗、固執,真正的成因會不會是來自於大人缺少覺察的執念所造成的呢? 若能一步步帶著孩子看到內心最原始的期待與大人覺察到自己的期待,並一步步的讓兩種期待合一,會是多美好的景象啊!
 
  在書的最後提到成人的不介入與尊重,讓我想起當年小五的兒子們和學伴一起規畫了六天五夜,從台北騎腳踏車到台南的環半島旅程,半年的籌畫包括費用、食宿、路線、訂旅館…,全部由這群孩子們自己完成,大人們只負責聽取簡報提出問題,和擔任保母車、注意安全的任務,如今這群孩子已經成為了高中生,我看到當初的這些「成長型冒險」帶給他們的不只是處理各式挑戰的能力,更是對自己發自內心的肯定,不但欣喜於他們的成果,更感謝當初的自己與那群大人們義無反顧的彼此支持。
 
  練心不只是練孩子的心,更是練大人的心,陪伴幼兒們前進的這段旅程將對未來的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謝謝崇建老師把美麗的薩提爾體現在幼兒階段的過程記錄下來,也願這些種子能在更多的幼兒及他們的家庭中開花結果、開枝散葉!
 
自序
 
讓生命擁有幸福的能力
李崇建
 
  我常跟孩子們相處,最初,是去山中教書,開始帶孩子生活、旅行與討論。離開了山中學校,下山開了寫作班,說故事給孩子聽,引導孩子們寫作,並且陪孩子探索,大量與孩子談話,包括拒學的孩子、挫折的孩子、資優的孩子、有想法的孩子、叛逆的孩子….,我擁有不少回憶,擁有很多美好時光。
 
  當弟妹有了孩子,我常跟他們一起玩,跟他們一同旅行,也陪他們一起讀書,一起討論生活事務,我感覺無比的歡愉。
 
  我感覺自己有能力,陪伴各年齡層的孩子,這期間也陪伴父母,陪伴帶孩子的師長,我感覺自己也願意,然而,這份能力與願意,是逐漸培養而來,並非與生俱來的天分,我從小個性孤僻,常說出不恰當的話。
 
  從陪伴孩子到陪伴大人,讓我理解生命的發展,這些孩子與大人,經歷了什麼樣的歷程?發展成今日的面貌?過去在書中學習的理論,在人的身上獲得驗證,當然,歸納與驗證的方式,都需要敏銳的覺察,盡量不讓自己墮入封閉的系統。
 
  從過去的傳統教育,到近20年的另類教育、雙語教育、理念教育,還有諸多教學策略,各種課室的風景,我認為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出幸福、和諧與自在的生命。
 
  當生命擁有了幸福能力,還能擁有創造力、勇氣、耐挫力、智慧、負責任與各種能力,甚至,獲取主流價值看重的財富、名聲、地位、學識、健康與影響力,可能是每個教育者所樂見。
 
  但是我見到很多生命,在教養與教育的過程,忽略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即是建構生命幸福的能力,那是一個人內在的程式。遑論各階層努力的人,不少人的生命狀態,可能不感到幸福,常常被煩躁、恐懼、不安、焦慮與憂鬱包圍,即使不少符合主流價值,各界的「成功」人士,可能也不感到幸福,感覺不到生命價值,可見幸福是一種能力,與外在的條件無關。
 
  當教育的過程看重外在,而忽略了內在的建構,就可能如同本書〈心靈故鄉〉的阿果,阿果在社會中成功,但是內心常感陰鬱,這是我常聽見醫生、律師、會計師與高階主管的狀況,他們都是主流的成功人士。因此我以一個隱喻,描寫阿果跟自己連結,身心體驗到深刻的能量,陰鬱感就此消失不見,其實是我的個人體驗,那股胸口陰鬱的感覺,也是過去我個人的體驗,但過去我是個流浪的人,在主流價值中找不到定位。
 
  當教育者忽略了內在,著重於外在的建構,常常在生命成長期間,引發各種外在的狀態,尤其是曾經的資優生,最常看見的拒學、網癮、憂鬱症等狀態,在我這本書完稿期間,我聽見名校考生失利,成了小飛俠的消息,每每讓人不勝唏噓。滿足了主流價值的人,在走到目標之後呢?這是內在匱乏的原因之一,因為符合主流價值,滿足外在的建構,生命是為了求生存,但內在的能量與涵養,是為了生命存有本身。
 
  很多教育者站在光譜兩端,極力滿足主流價值,或者極力培養內在能量,那麼,能否兩者兼顧呢?
 
  這是一個困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不是每一種教育方式,對所有的人一體適用,也很難有一個標準檢驗。
 
  然而,無論滿足外在也好,充沛內在也罷,我認為教育者的應對,是否更多一致與好奇?教育者自身的內在,是否更多穩定和諧?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當我進入雨果幼兒園,為雨果培訓教師,建構講座與工作坊,我看見雨果帶來了一個圖像,即是陪伴孩子成長,建構孩子堅實的內在,教師同時也坦誠面對自己,還有雨果建構的課程,讓我感到深以為然。
 
  因此雨果設立實驗機構,準備籌辦小學與中學教育,建構美好的校園環境,引入學思達教學、主題式教學、體驗性的教學方式,也以薩提爾模式導入互動,我便自動請纓培訓教師,期望長期陪伴教師成長,我想看看美好教育的願景。與此同時,我想透過雨果幼兒園,將幼兒教育的面貌,以延伸的視野看成人,書中有很多個案的呈現,與幼兒園的呈現做一對比,俾便讓讀者更清晰看見,為何教育中的應對,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
 
  這本書的另一作者,是雨果的創辦人林文煌,他將雨果的面貌呈現,由我進行整理與延伸,我們共同成就了《練心》,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寫出意料之外的面貌,同時達到我認為的好看、實用,以及概念清晰的創作。
 
  這本書中的案例,一大部分是工作坊個案,我很感謝這些夥伴,應允我呈現他們的故事,讓這本書呈現豐富的面貌。另外,這本書的編輯珮雯與翠瑄,她們是書的魔術師,不僅編排了漂亮的排版,也調動了我敘述的次序,讓這本書更活潑靈動,既注重書的外在,也提升了書的內在,特別在此感謝她們。
 
美好的教育圖像
林文煌
 
  第一次跟阿建接觸,是透過一通電話。
 
  當時我想邀請他,進行薩提爾演講。電話接通之後,那一端傳來這個聲音:「我已經不大演講了,如果你有需要,我幫你推薦適合的人選。」
 
  那時覺得他的聲音,有點疏離,又有點冷漠。但怎麼都想不到,三年不到的時間,我跟阿建彼此熟悉,更一同創作「雨果之心」。現在我們同時出席的場合,阿建都會笑笑地跟大家說:「我學長說我講話冷冷的」。
 
  阿建外表看似冷漠,內心卻溫暖無比。想想他應該如此,有多少人想邀請他演講、諮商,如果每個邀約都答應,他便沒有自己時間了。所以他不做不必要的連結,語言行動釋放出的,也是內心真正的訊息,這是他「內外一致」的表達。
 
  阿建在過去20年時間,曾經幫過很多孩子,也創作一系列教育著作。書裡的案例,很多都與阿建晤談,重整孩子的生圖像,從中帶出教育的面貌,書中大部份以少年、青少年及成人為主。
 
  這次「雨果之心」的主軸,從雨果幼兒園延伸,探討幼兒時期的心理、行為與大人的應對,會有什麼樣的成長面貌?對象也延伸到學齡前,更多幼兒的年齡段,這在阿建過去著作中少見。
 
  幼兒時期的語言、行為、生活經驗與認知,都尚在啟蒙階段,所以與幼兒的對話的難度提高,更需幼教專業考量與技巧。阿建實際進園入班,觀察孩子生活起居與學習,在培訓老師之餘,更對老師進行訪談,瞭解一個個真實的個案。
 
  我與雨果的老師們,神聖看待每個生命故事,將雨果25年的生命故事交給阿建,除了重新審視、反思這些個案之外,也對薩提爾模式有深層的認識。
 
  讓孩子在充滿愛與包容的環境成長,如同在幼兒園陪伴蝸牛散步,用正向好奇讓孩子覺察自己,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也培養孩子寬廣的胸襟,讓我在教育的步伐更穩當。
 
  我曾好奇地問阿建,如果孩子從小就接受薩提爾的洗禮,我的意思是父母師長都更一致性,對於孩子更多寬容與愛,那孩子長大之後,冰山就不會如此複雜?
 
  阿建回應說:當大人給與愛與接納,孩子的冰山底層就穩固,能調動生命足夠的資源,來面對所有的挫折與困境,對生命展現更多創造力。
 
  阿建的說法符合我對教育的圖像。
 
  我們不是要培養完美的小孩,也不期待自己完美無瑕,而是當我們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教育現場的引導者,要帶出有創造力、耐挫力,與和諧快樂的生命,能夠更瞭解自己、靠近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愛自己,完整地看到生命的全貌,擁有自我意義與價值,活出自由美好的生命,昂然立足於這個世界上。
 
  人的成長過程裡面,不管生理或心靈,一定多多少少會受傷。我們要做的教育模式,不是保證孩子不受傷,也不是確保自己不犯錯,而是時時覺察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時刻專注,並且樂於做出改變,用愛陪伴孩子成長,成為一個負責而不自責的人。
 
  累積了二十五年的幼教經驗,並且和學思達、薩提爾有了深刻密切的連結之後,我決定要跨出重要的一步:雨果國際實驗教育機構。
 
  我得到張輝誠與阿建的允諾,還有學思達謝彩凡老師投入,培訓與灌注更多教育人才,從幼兒教育延伸出去,進行小學與中學教育,我看到更明亮的教育藍圖。
 
  這本《練心》,是建立在宏觀的教育實踐,所帶出來的教育圖像,是我與阿建合作的第一步,祈願這樣的面貌與實踐,能滋潤更多美好心靈,培養更多有活力的生命。
 



詳細網址: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走進雨果

 
假日的雨果幼兒園,陽光璀璨明亮,從綠樹的葉隙灑下,帶來美麗浮動的光影。Candy回校園整理事物,順便在校園各處踱步,感到心境安然而享受,她看著每一棵樹的樣子,春風吹拂帶來的生氣,有一種盎然的生機,綠樹發出的新芽,為校園添上好聞香味。
 
幾棵大樹下的綠地,是孩子遊戲的地方。孩子們也在沙坑玩,沒有人呼喚的話,可能會玩上一整天,這裡充滿孩子歡笑聲。
 
Candy注意到了外頭,有一人牽著自行車,在外頭朝校園張望,走到大門前停下探頭,Candy走向前去問:「請問你有什麼事嗎?」
 
Candy看清楚了,牽自行車的是大男孩,還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吧!露出害羞靦腆的笑容打招呼:「Candy老師好!」
 
通常雨果的孩子,都記得Candy的名字,在校園裡見了面,會鞠躬說:「Candy老師好!」即便畢了業,在外頭遇上,也會熱情地說:「Candy老師好!」
 
Candy很享受這樣的問候,孩子雙手抱著小肚子鞠躬,可愛模樣與純真的童音,Candy也會開心鞠躬回應:「小朋友好!」
 
聽到熟悉的問候聲,Candy就意識到他是雨果的畢業生,只是好多年不見,小男生長大變帥了,已經認不出是誰。
 
大男孩直接報上名字,Candy則搜尋記憶庫,試著抓取他的童年影像,Candy逐漸聯想起來,幼兒時期這男孩很害羞,但是偶而會小搗蛋。
 
大男孩接著說:「我目前休學中,想回來找找人生的方向!」
 
Candy說:「都長這麼大了,歡迎,歡迎,要不要進來看看?」
 
大男孩走進校園,在校園各處駐足,最後,他與Candy在升旗台坐下來,凝視著前方的溜滑梯說:「我以前最喜歡在這兒玩。」
 
春風吹拂著校園的樹,帶來樟樹開花的訊息,兩人並坐在升旗台上,感受著和煦的春日,良久,男孩才說話:「在這裡的日子,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我常常想起這裡,我永遠記得這裡……」
 
Candy靜靜的聽著,聽男孩說童年的這裡,即使男孩已經上大學了,他都記得這裡的老師,曾經給他的包容與力量,她很開心男孩記得這裡。
 
男孩說之前回來幾次了,每次都到校門口而已。
 
他們在升旗台坐了一陣子,男孩起身跟Candy道再見,Candy送男孩出來,告訴男孩:「這裡是你的家,隨時都可以回來,按門鈴進來看看我們。」



詳細網址: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

詳細網址: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 中文書>親子教養>教育現場>幼兒教育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