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原文名稱:Positive Discipline: the Classic Guide to Helping Children Develop Self-Discipline, Responsibility, Cooperation,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3282419,頁數:416,出版社:遠流,作者:簡‧尼爾森,譯者:葉霖,出版日期:2018/04/27,類別:親子教養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內容簡介


♦出版半世紀,正宗阿德勒正向教養的經典著作
♦英國皇室採用的育兒原則
♦美國銷售至今已超過 4,000,000冊
♦美國以外各國銷售超過2,000,000冊
♦獲益的兒童估計超過10,000,000人

 
  本書是阿德勒學派正向教養系列書籍第一本、最完整、也是最暢銷的作品,從幼兒園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都適用。

  書中以簡潔的條列式要點,加上易讀的實務案例與清晰的表格為父母及老師整理出來大量寶貴的「正向教養工具」,可以隨時參照取用,包括:

  【正向教養最核心的觀念】
  ・教養孩子的三種方式
  ・七個重要的認知與人生技能
  ・四個步驟,贏得孩子的合作
  ・父母如何運用阿德勒提出的八個基本觀念,培養出正向教養的技巧
  ・修正錯誤的三個方法
 
  【先瞭解你自己,才能影響孩子】
  ・四種常見的生活型態偏好,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對教養或教學的影響
  ・如何瞭解出生順序,以便瞭解孩子的世界
  ・如何利用出生順序的訊息來鼓勵孩子
  ・出生順序對婚姻、對教學風格的影響
 
  【正向教養中的有效溝通法】

  ・有愛、有效的啟發式提問法
  ・和孩子建立非語言的溝通訊號
  ・讓你的行為和言語,同樣都是溫和且堅定的
 
  【父母不能不知、讓家裡井井有條的方法】

  ・如何透過日常慣例表,讓孩子不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床
  ・如何避免早上起床後趕著上班上學的混亂時間
  ・如何避免用餐時(不管在家還是在外)一團混亂
 
  【當孩子彼此衝突的時候】
  ・先安撫造成傷害的孩子,再邀請他一起安撫受傷的孩子
  ・父母不再介入孩子之間的爭吵:如何給予孩子相同的待遇
  ・孩子之間有哪些衝突,是父母(或老師)必須介入的
 
  本書自從2006年推出全新增修版以來,據統計已經使全球10,000,000兒童受惠。書中的原則不但為英國皇室所採用(凱特王妃採用《向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系列工具當育兒教材),也已成為上海市學校系統內的師生互動教材。今天,全中國有超過3,000位認證的正向教養教師。

  對家庭來說,最重要的是,在實施正向教養的過程中,孩子、父母、還有父母內心那個曾被遺棄受傷害的內在小孩,將同時受到療癒,攜手彼此陪伴、共同度過的這一段緣分。

推薦人(姓氏筆畫)

  ・Eugene(尤金老師)╱阿德勒學派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大樹老師(趙崇甫)╱到府育兒顧問
  ・李佳燕╱家庭醫師
  ・李貞慧╱親職作家暨閱讀推廣者
  ・李顯文╱《高效能父母》、《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作者
  ・林惠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主任
  ・姚以婷╱諮商心理師、亞和心理諮商中心院長、台灣唯一正向教養認證導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曾文志╱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阿德勒正向心理學實驗室主持人
  ・曾端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教授
  ・溫美玉╱國立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師
  ・鄭皓仁╱寬欣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美國正向教養協會家長與學校課程認證講師
  ・醜爸╱親職教育顧問

  這是一本對父母及老師都極為實用、有效的教養書——推薦給面對孩子感到挫折的你!李顯文╱《高效能父母》、《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作者
 
  擺脫每天跟在孩子背後碎念的無力感!正向教養的觀念特別適用於現代父母,這本書從基本概念開始說明,一步步教導父母如何協助孩子發展出自律、負責任的態度。鄭皓仁╱寬欣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美國正向教養協會家長與學校課程認證講師
 
  這本書在我身上產生了永遠的影響,改變了我和我家庭的互動關係。我相信其他家長的感覺和我是一樣的。我們學校裡的家長、老師、輔導人員對這套正向教養的方法,只有正面的讚譽!Cindi Anthony, 德州達拉斯St. Alcuin Montessori 學校
 
  教養沒有真理,貴在內外一致的作法;父母們除了學技巧、更要有相對應的學理觀念,經過半世紀考驗的正向教養法,是你hen可以的選擇!醜爸╱親職教育顧問
 
  這本正向教養最初的經典,將會帶領家長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並以阿德勒的方式來進行鼓勵,使孩子感到被愛、受尊重、充滿勇氣與信心,從而獲得一段更加親密且互相信任的親子關係。Eugene(尤金老師)╱阿德勒學派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條列清晰,搭配實例,簡單易懂的好書。清楚說明「尊重不是放縱」、「相互尊重和共享責任的合作關係,遠比權威性的操控要來的有效」的道理。大樹老師(趙崇甫)╱到府育兒顧問
 
  阿德勒是心理學界的一代宗師,其著述博大精深。作者尼爾森博士將阿德勒教養思想系統化呈現,成為當代正向教養的重要指南;閲讀本書,讓自己和孩子成為擁有健康心靈的人,你也可以化身阿德勒,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曾文志╱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阿德勒正向心理學實驗室主持人
 
  學習用心培育孩子,以同理心溝通,從心出發,讓孩子感受溫暖與合作的指引。林惠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主任
 
  本書的訊息直接又詳細,適用不同年齡的孩子和不同的家庭關係。這是一種符合常識的教養原則。Leslie Hayes, 青少年飲酒、禁藥輔導團體創辦人
 
  本書幫助我們與孩子溝通,也幫助孩子培養出自信與尊嚴。Bruce Ettinger,,兒童協會執行董事
 
  許多父母告訴我,他們實踐了書中的方式,非常有用!這是第一次碰到真正對人有幫助、能讓大家擁有能力的教材,可以改變我們的家庭。Karen Pierce, HCA Portsmouth Pavilion
 
  我們學校舉辦了研習,結果全體與會者一致決定,要把作者再度邀回來分享。Roselene Kelley,Sierra College 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詳細網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專文:最需要的孩子往往最難獲得愛
推薦專文:前人累積的智慧可以幫助你
自序與謝辭
最新修訂版前言
第1章    正向的態度
第2章    正向教養的基本概念
第3章    出生順序的重要性
第4章    重新檢視不當行為
第5章    如何善用邏輯後果
第6章    重點在解決問題
第7章    讓你的鼓勵有效
第8章    透過班級會議處理教養問題
第9章    透過家庭會議處理教養問題
第10章    父母的性格:你對孩子的影響
第11章    綜合運用
第12章    家庭裡與教室裡的愛與喜悅
附錄1     如何帶一個正向教養讀書會
附錄2     透過同儕諮商培養社會責任感
附錄3     給家長的信

 


詳細網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82419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41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簡・尼爾森博士(Jane Nelsen Ed. D.)


  教育心理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州婚姻暨家庭執業諮商師,猶它州婚姻、家庭與兒童諮商師,美國「正向教養協會」創始人,曾多次在影視名人歐普拉的節目上介紹如何有效的進行正向教養。

  她年輕時,不到20歲就結婚,總共生了7個孩子。為了撫養孩子,花了11年時間才把大學部唸完。她一直苦苦尋找最適當的教養方式,她當過嚴厲的虎媽,也當過無微不至的直昇機父母,但都沒有用,甚至到後來她的孩子開始吸毒、在家後院種大麻。

  有一天,學校的教授推薦她採用阿德勒的正向教養法。經過不斷嘗試與實用,她發現這套方法最適合在家庭、學校裡應用。取得教育博士學位之後,她重新整理阿德勒的理論,率先開始把「正向教養」發展成實用課程。學界也因此推崇她是「推廣了大師的理論」之第一人。

  如今,她發展出的正向教養課程在全球各地受到廣大歡迎,且已推出18本相關著作,包含最重要也是最經典的《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以及《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正面管教A-Z》(簡體譯本)、《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簡體譯本)。而當年在家吸毒、種大麻的孩子,早已成為傑出的經營優秀人才。
 


詳細網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前言

 
  我很高興《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將近三十年來不斷加印,已然成為經典。我更高興聽到有那麼多的家長和老師說這本書改善了他們的家庭生活,改善了課堂的環境。在我聽過的大量評論中,以下兩則最具代表性:「教書教了二十五年,我本來已經要放棄了,但是,這本書幫助我做出調整,配合孩子們的改變。現在,我再度喜歡當老師了。」「我家的孩子並不完美,我自己也不完美,但是我現在真的享受『家長』這個身份了。」
 
  在第一章中,你將學習到有效教養的四大條件。家長和老師們發現,這四大條件很有效,可以瞭解不同的教養方式,也可以瞭解哪些方式對孩子會有長期、正向的影響。這四大條件能幫助父母排除那些對孩子不尊重、沒有長期效果的教養方式。

  我有時懷疑,「懲罰」與「溺愛」之間的拉鋸戰是否永不會停歇。許多人似乎只想得到這兩種極端。那些覺得懲罰有理的人,通常是因為他們覺得除了懲罰之外,唯一的選擇就是溺愛。而不相信懲罰的人往往走上另一個極端,也就是太溺愛孩子。「正向教養」讓家長與老師找到尊重的中庸之道,既不是懲罰也不是溺愛縱容。「正向教養」提倡既溫和又堅定,賦予孩子可貴的社會能力、生活技能。
 
  全新增修版重點1:強調和善且堅定

  在這個增修新版本當中,更強調「溫和且堅定」的重要性。許多家長和老師似乎仍舊掙扎著要不要接受這個概念,原因大多是他們以為溫和與堅定是不能共存的。其實,要瞭解「溫和且堅定」的原則,可以用呼吸來比喻:如果我們只吸不吐,或是只吐不吸的話,會怎麼樣?答案很顯然。溫和與堅定或許不牽涉生與死,但是既溫和又堅定,卻能造成孩子成功與孩子失敗這種差異。如果你既溫和又堅定的話,溫和的態度能夠消弭一切因為堅持所造成的問題(叛逆、抗拒、損害自我價值),而堅定則可以抵銷一切因為寵愛所造成的問題(縱容、操控、被寵壞的小孩、自我價值受損)。
 
  全新增修版重點2:正向的暫時隔離

  增修新版當中,我也分享了更多關於「正向的積極暫停」這個對大人和孩子都很有效的生活技能。許多家長和孩子都發現,親子衝突之際若我們能夠記得,此刻我們處於人類的爬蟲大腦本能之下,則這樣不但很幽默,而且很有效——當我們處於爬蟲大腦本能的時候,我們只有兩個選擇:對抗(權力爭奪)或逃離(退縮和溝通不良),而且爬蟲類有時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所以我們更有理由實施積極暫停,等到情緒好轉,再以親密感及信任來解決問題。免得徒然產生距離和敵意。

  許多大人無法接受「積極暫停是一種正面的經驗」這種看法。他們誤以為,這樣等於獎勵負面行為。但是,等到大人們真正理解懲罰以及爬蟲本能所帶來的長期不利效果,他們就會明白積極暫停的好處了。
 
  全新增修版重點3:注重解決問題的方法

  全書的主要課題就是培養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年來我不斷聽到人們強調「邏輯後果」,讓我聽了很挫折,彷彿父母和老師以為我們只有兩種教養工具:邏輯後果和暫時隔離,隔離就是懲罰性的,而邏輯後果也是懲罰,只是經過偽裝(而且偽裝得很差)。要成人放棄懲罰,真的很難。

  我最受人歡迎的論點就是:「大人怎麼會瘋狂到以為:為了要讓孩子表現得更好,我們必須先要讓他們感覺更糟?」若家長和老師仔細想想這句話,就會明白這真的是個瘋狂的想法。但一旦面對孩子的負面行為,他們又常常回到過去處罰的老習慣。

  我有次參訪一場班級會議,在會議中自己突然頓悟:重點在於解決問題!那場班會中,孩子的重點是有位同學上課老是遲到的「後果」。我注意到,孩子們所有的提議,都是懲罰性的「結果」。這時我要求暫停一下,並且提問:「你們覺得,如果把重點放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後果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孩子們立刻就懂了。從此我開始對家長與老師分享,我們應將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之上。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回報,家中、教室裡的爭奪權力大幅減少。
 
  全新增修版重點4:大人的責任

  新版本的另一個改變就是強調,當孩子的行為出問題的時候,大人應負的責任。我本來在猶豫要不要探討這個主題,因為我不想讓大家誤以為我在歸咎──其實我的本意是要強調大人的意識與責任。我常發現,只要大人先改變,那麼許多讓父母和教師備感挫折的孩子行為問題,全都可以改變。坦白說,我已經聽膩了大人不斷抱怨「孩子又做了什麼錯事」。

  我想問的是,大人做了什麼事,導致問題的發生?就我看來,有些不當行為根本就是大人「設計」之下的結果。想想看,有多少孩子是在家長、老師提出要求之後,才變得叛逆的?如果這些孩子生命中的大人,能在家裡或班會中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是協助孩子們製作出生活作息表,並且問:「我們的協議是什麼?」或「現在你應該做什麼事?」則這些孩子可能會很配合。當然,這種方法並不是在每種情況下都行得通,而這也正是我們需要那麼多正向教養工具的原因。
 
  全新增修版重點5:全新章節「父母的性格:你對對孩子的影響」

  本書包含一個全新的章節〈父母的性格:你對孩子的影響〉,旨在協助大人瞭解:他們的人格會如何引發孩子展現出性格中的優點與缺點。許多成人不知道,他們自己在小時候所做的決定,形成了今日的人格,而他們今日的人格正在影響著他們的孩子。這一章中的資訊很有趣,可以讓大家明白,當孩子的人格正在形成之際,要如何克服某些行為,免得這些行為帶來不良的人生決策。再說一次,這一章的目的不是要歸咎大人,不是要貼標籤或批判。意識到問題存在,就是改變的關鍵。
 
  孩子健全的自我價值,必須以「孩子具有『我辦得到』的信念」為基礎。當父母們嘮叨、過度保護或陪伴時間不足,孩子就無法發展出「我可以」的信念。當孩子不斷被告知該怎麼做,當孩子缺乏尊重的參與,也不曾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沒有機會練習父母希望他們具備的技能,那麼他們就不會發展出有助於肯定自己能力的技巧。
 
  如何應用這本書
 
  有些教養的書籍是為家長而寫的。有些則是為老師而寫。本書是為兩者而書寫,因為:
 
  ˙家長和老師所需要的概念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別是應用的場所。有很多老師也是家長,並且想要在家裡和學校都採用這些概念。
  ˙當家長和老師幫助孩子的方法整合成一體時,就提高了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瞭解與合作,能積極地相互協助。
 
  正向教養的原則就像拼圖,全部拼完之後裡面的概念才浮現出來。有時候,要等到你將不同的概念或是態度結合在一起,你才能理解正向教養。而在這個拼圖裡,有幾片是:
 
  瞭解負面行為背後的四個錯誤目標
  既溫和又堅定
  相互尊重
  犯錯就是學習的機會
  社會責任
  家庭會議和班會
  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
  鼓勵
 
  當教養方式看不到成效時,請看看是否欠缺了上述的任何一片拼圖。例如,如果大人或孩子不瞭解「犯錯就是學習的機會」,就無法解決問題。若大家學不會相互尊重和社會責任,家庭會議或是班會可能也不會有效。太過於溫和而不堅定,會變得溺愛;太過堅定但缺乏溫和,會變得過度嚴格。有時候,我們得先暫停處理不當行為,先修復受傷的關係——修復關係的時候,有時重點在於處理動機(移除那些會造成不當行為的動機),而不是直接處理不當行為。如果大人不瞭解孩子不當的行為背後有哪些錯誤的目標,不瞭解造成不當行為的想法是什麼,那麼空有鼓勵也沒用。

  你不需要立即接受書中所有的原則。只要採用當下你覺得合理的原則即可。如果你聽到一些感覺不對的內容,千萬不要以偏概全。有些概念看似難以接受或理解,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後就合理了。一位讀書會成員說,她曾在孩子身上嘗試過某些原則,只為了證明了這些原則是錯的,結果卻很驚訝地看到親子關係的改善。她後來成為一個家長讀書會的召集人,因為她想要分享這些對她大有幫助的概念。

  再提醒一下:一次只嘗試一個新方法。本書當中,你會看到許多新概念和新技巧,需要練習才能成功運用,對自己期待過高只會造成困惑和挫折感。每次運用一個方法,循序漸進。別忘了,犯錯就是學習的機會。

推薦序

最需要愛的孩子往往最難獲得愛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就是個挫敗的孩子。~德瑞克斯
 
  在傳統上,我們有一些常見的教養矛盾。像是父母使用負面的身教,卻希望教出正面的孩子。還有,明知「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道理,偏偏又很不能容忍孩子犯錯。喜歡追究孩子的錯,卻很不願意反省自己,因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彷彿當了父母,從此就不需要學習,好像「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不適用在父母身上。
 
  「大人怎麼會瘋狂到以為:想要讓孩子表現得更好,我們必須先要讓他們感覺很糟?」
 
  這是作者觀察到的矛盾,在傳統上,懲罰幾乎是最常被使用的教養手段。然而,我們也明白,這種方式雖然有短期的效果,可以暫時減少某些孩子的困擾行為,但是對孩子身心方面的傷害則非常明顯。而且最重要的是,對於親子關係本身,會有負面的作用。
 
  常處罰孩子,容易讓親子疏離;親子疏離,則更不容易教導孩子,處罰的效益也會漸次遞減,這形成了惡性循環。更讓人擔憂的是,處罰孩子常變成某些家長宣洩情緒的手段,最終造成了某些難以彌補的遺憾。
 
  作者特別提醒我們,懲罰帶來的四個 R 後果:
 
  1. 憎恨(Resentment):不公平!我無法信任大人。
  2. 報復(Revenge):現在你們占上風,但是我會討回來的。
  3. 叛逆(Rebellion):我就偏要違反你的想法,以證明我不需要照你的話做。
  4. 退縮(Retreat):偷偷摸摸(下次就抓不到)或削弱自尊(我很壞)。
 
  這些懲罰的壞處,其實也很快就看得到。有家長會抱怨,孩子越處罰就越故意,而且遮掩不讓父母發現的技巧越來越高明,上下交相賊,其實這些現象的產生,就正向教養的眼光來說,很容易理解。
 
  處罰的建設性不高。理論上,處罰本來的作用,是為了減少不良好行為。可是,良好行為的增加與擴大,本來就能降低不良好行為的頻率與持續時間。用一種很簡化的方式來說,是「做『對』的次數多了,做『錯』的次數自然就少了」。
 
  教育孩子,本來就是以建設良好行為為主。然後在心理上,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能對所歸屬的團體有貢獻,願意探索自己,也願意跟他人協調、合作。這些能力的培養,是正向教養的核心。
 
  頻繁使用處罰的父母,通常無力感也深重,此時正是需要學習的時候。這本書是正向教養系列的經典,其精神是目前許多教養法的主流,裡面把理論、方法、案例,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難與例外,寫得具體清楚。此外,除了涵蓋家庭與教室之外,也提供了大人自我成長的方向。
 
  阿德勒期待我們以合作的態度,來參與社會。作者期待父母以合作的態度,來經營家庭,讓孩子在家庭中有歸屬感與價值感。作者提醒我們,要贏得孩子的合作,有四個步驟:
 
  1. 向孩子表達你理解他們的感受,並和他們反覆確認,你的理解是否正確。

  2. 表達同理心,但態度不是縱容。同理心不等於你完全同意或縱容。只是單純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觀點。此時若父母、老師分享自己的類似感受或行為,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3. 分享你的感受和觀點。如果前兩個步驟是以真誠而友善的態度進行,孩子會願意聽你說話。

  4. 邀請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決方法上。問他是否有想法,可以避免未來類似的問題。如果沒有的話,大人提供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協議。
 
  透過這四個步驟,父母傳達的是關懷與尊重的態度,這本身就能增加父母的正向感受。進一步來說,父母也透過這四個步驟的反覆執行與改進,讓自己對家庭感覺有歸屬感與價值感。
 
  解決問題,或者找出讓大家困擾的原因,本來就比處罰重要太多。只是以前過於強調父母的權威,理想化父母的角色,好像父母都不會犯錯一樣。其實父母也需要學習面對不完美的勇氣,而且願意去理解:犯錯本來就是學習的機會。
 
  作者教導我們,有三個簡單可行的修正錯誤的R:
 
  1. 承認(recognize)─「喔哦,我犯錯了。」
  2. 和解(reconcile)─「我道歉。」
  3. 解決(resolve)─「讓我們一起努力找出解決的方法。」
 
  父母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錯,常是讓親子關係卡住,甚至決裂的重要因素。假如父母本身就處處防衛不認錯,這不就是給予孩子負面的身教嗎?給了負面的身教,然後在言語上,又常要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其實增添了雙方的痛苦,不是嗎?
 
  正向教養鼓勵透過定期安排親子間特殊的陪伴時光,增進親子關係。定期召開家庭會議,或者班會,讓孩子學習主動解決問題,為自己負責。使用正向的言語與思考方式,例如鼓勵與感恩,跟家人與同儕合作,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許,大人所能教導孩子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己。相對於說教,作者更期待我們對孩子的內在保持好奇,跟孩子進行討論:
 
  •你打算完成什麼?
  •你對於發生的事情有什麼感受?
  •你覺得是什麼造成這件事情的發生?
  •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你在未來要如何運用你學到的?
  •你現在對如何解決問題有什麼想法?
 
  然後,這需要大人自己有接納經驗而不評判的態度,心胸開放而不預設立場,理直也氣和,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大人自己有這樣的修養,才可能營造如此安全且相互尊重的氣氛,跟孩子彼此探索,讓孩子學習。
 
  阿德勒重視對主觀世界的探索,然而這需要下功夫,時刻內省並覺察。大人有這個能力與意識,然後帶著孩子一起練習,便更有機會從內在汲取力量面對困境。
 
  那麼,遭遇挫敗而得不到愛的孩子,以及父母那個曾經被遺棄與傷害的內在小孩,能同時在執行正向教養的過程中接受到療癒。然後,朝著共好與賦能的路上走著,完成我們彼此陪伴與共度的這一段緣分。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詳細網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第三章 出生順序的重要性

 
孩子可能基於自己在家中的出生順序,從而對自我做出錯誤的詮釋。如果家長及老師能瞭解出生順序這回事,就能瞭解孩子為何會出現上述的錯誤詮釋。這也是一種「進入孩子的世界」的好方法,可以讓你明白,孩子所理解的現實是什麼。
孩子永遠在做出關於自己、關於其他人、關於自己所處世界的決定。這些決定(或想法)的依據,則是孩子們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詮釋。而孩子們會以前述的這些決定為基礎,再加上他們自己的信念,然後拿出相應的行為,以求生存或發展。手足之間的相互比較其實是很正常的,孩子們拿自己和兄弟姊妹比較之後發現,如果某個哥哥或妹妹在某個方面的表現比自己好,則孩子唯一的生存策略就是:
 
・朝著別的領域去發展能力
・與手足直接競爭,並且勝出
・叛逆,或報復
・直接放棄,反正搶不贏
 
家庭生活可比擬為八點檔連續劇,不同出生順序的孩子就是劇裡不同的角色,各有鮮明且不同的特質。如果某個手足已經扮演了某種角色,例如「乖孩子」,另一個孩子可能就覺得他必須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叛逆的孩子、功課好的孩子、體能好的孩子、社交能力強的孩子等等。

我們學習出生順序(或上述任何人格理論)的目的,不是要貼標籤或創造刻板印象,而是為了幫助我們增加對自己以及孩子的認識與瞭解,好讓我們在關係中更有效率。
 
出生順序是老大

老大的相似點最容易預料,因為這個位置變數較少。例如,出生順序在中間可以用很多樣態出現,可以是三個孩子的中間,或七個孩子的中間。老么的可預測特質幾乎和老大一樣。獨生子到底會比較像老大或是老么,要看他們是否受到像老么般的寵溺,或是被賦予像老大一樣的責任。



詳細網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細網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文書>親子教養>生活教養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