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原文名稱:孤独の価値,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1383750,頁數:208,出版社:時報出版,作者:森博嗣,譯者:楊明綺,出版日期:2020/10/13,類別:社會科學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人終將孤獨(陳雪如)
▍前言
究竟是隱遁,還是孤獨?
每個人都應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孤獨真的那麼不堪嗎?
孤獨,究竟為何?
▍第一章 為何孤獨與寂寞劃上了等號?
何謂孤獨?
孤獨意味著得到自由
被羈絆束縛的現代人
人們無意識地渴求孤獨
之所以我們感受到孤獨
我們為何感到寂寞?
關於寂寞的條件
為了不寂寞,我們究竟失去些什麼?
為何我們被教導當個「乖孩子」?
我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想當個好孩子的造反心態
孤獨是由自己一手打造的
伙伴意識是霸凌的基本成因
得到別人認同的手段
團體中的好孩子類型
小酌的那種孤獨感
失去虛構世界的孤獨感
▍第二章 寂寞真的那麼不堪嗎?
可以感受到孤獨,是身而為人的能力
人們畏懼孤獨的理由
寂寞的積極意涵
不被「廉價的感動」所洗腦
世界虛構了太多孤獨的刻板印象
感到孤獨是為了準備享受快樂
寂寞與快樂地起伏曲線
影響情緒的變化值
生與死是生物的宿命
孤獨是為了讓自己自由
不懂得思考的人,才是最寂寞的人
拒絕大量生產的感動
商業虛構的價值觀VS普世價值觀
感動竟然成了一種商品
▍第三章 孤獨對於人類來說,是必要的狀態
孤獨讓你活得更自在
幾乎不和別人會面的我
別將孤獨和個人主義劃上等號
個人主義必須建立在「和平」的基準上
這是個再怎麼微小的存在也能存活的社會
恐懼孤獨的飢餓精神
一個人的發想
孤獨也有產值
學校裡的集團意識重要嗎?
不要失去獨處的時刻
關於孤獨的盪鞦韆原理
瞭解孤獨,才能瞭解愛情
讓孤獨轉換成「美」:創作的動機
孤獨就像減重,能讓身心更健康
▍第四章 孤獨也能衍生美的意識
人類工作的變遷史
在寂寞中發現美:日本的「侘‧寂」文化
從孤獨中發現美的意識
體會沉靜:從肉體轉向精神
集體意識讓人感到更空虛
孤獨的價值‧苦惱的價值
▍第五章 接受孤獨的方法
嘗試寫詩吧
孤獨是一種奢侈的感覺
鑽研自己的樂趣
做些無謂的事應付孤獨又何妨
孤獨是只有人類才能達到的境界
描繪你想要的自由
▍後記
富裕生活中的迷失
普遍比實際年齡年輕的現代人心智
嘗試孤獨之路
孤獨能讓你的心變得更溫和
結語:孤獨有其價值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第一章 為何孤獨令人感到寂寞?
|孤獨意味著得到自由
獨居老人在無人聞問的情況下死去,被稱為「孤獨死」,這字眼出自大力渲染親情與友情有多麼重要的媒體之手,其實他們根本不瞭解什麼是孤獨。
孤獨與死亡無關,逝者也許在臨死之際,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所以擅自將這情況定義為「孤獨」,著實無知至極。或許有人希望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嚥下最後一口氣,但死了肯定什麼都不曉得吧。況且現在不少人都是在醫院昏迷一段時間後,才告別人世。
公貓臨死前會突然消失無蹤,不想讓人瞧見牠的屍體,這樣的死法很壯烈,不是嗎?要是可以的話,我也希望能一個人默默地死去,所以非常贊同用孤高的迴響來形容「孤獨死」。我想,這就是所謂「有尊嚴的死去」。
在小家庭當道的現今日本社會,鮮少有子女與父母同住,愈來愈多父母不希望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這是許多人希望的形式,也蘊含尊重個人自由的意志。
因此,孤獨死是誰都有可能面對的情景,毫無理由恐懼,反正死了,也就沒了孤獨這回事。已婚者或許有另一半陪在身旁,但總有一天還是會回歸單身,或是人活著卻失去意識,無論你擔心與否,每個人最終都得面對孤獨。
接受孤獨,意味著得到自由。親朋好友在身旁時,難免得配合別人的步調,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雖然有愉快的時候,卻束縛著彼此,也就是「羈絆」。所謂「絆」,是為了防止家畜逃跑,用來綁住牠們的腳的繩子。家畜不孤獨,卻失去自由,要是斷了羈絆,便能得到孤獨與自由。
|被羈絆束縛的現代人
畏懼孤獨、討厭孤獨的人,毫無例外都是被羈絆束縛的人。我想,肯定有人反駁:「這世界不是你想得那麼好混,你得向人低頭、忍耐,為了生活,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所以你需要伙伴、需要家人,無法獨活。」但這番說詞在我聽來,根本是被縛住的家畜在極力抗辯。
當然,不得不承認部分的確是現實,很難將羈絆斷得一乾二淨,但希望至少心是自由的,為自己而活。雖然我們要感謝家人好友的陪伴與支持,但這樣的關懷絕對不是必要的,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才是生存之道。因為要是不這麼想,勢必成了滿是「怨言」,一點都不有趣的人生。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簡介
越是在熱鬧嘈雜的時代,越要懂得與安靜寂寞相伴。
人生路上人來人往,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降生、孤獨的離世。
──發現孤獨的價值,讓自己的心變得自由自在。
你是否為了通訊軟體潮水般永不停歇的訊息雜音而困擾著?
或者相反的,你是否為了不夠融入群體同儕而感到惴惴不安?
當夜深人靜,黑暗中只聽得見自己一人的心跳聲時,
「孤獨」正如蟄伏的猛獸,睜大它的雙眼凝視著你。
能感受孤獨、思索孤獨、品味孤獨,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能力。
無須害怕或恐懼,因為學習與孤獨共存,將使人的心靈更為踏實。
人類雖是群體動物,需要與他人聯繫、渴望被他人認同;
但人類的出生與死亡,都必須獨自面對,所有人無一例外。
所謂「孤獨」,不等於是邊緣人、沒朋友、與社會脫節。
孤獨的真諦,在於懂得思考、體會沉靜,從中提煉出一顆溫柔而自由的心。
因此,森博嗣在本書中說:「感到孤獨──是為了享受快樂。」
閱讀本書,咀嚼孤獨的多種形態,然後,反芻出屬於自我的孤獨價值吧!
(本書為《孤獨的價值》改版書)
專文推薦
諮商心理師、作家∥陳雪如
品嘗孤獨推薦
作家∥詹宏志
作家∥馬家輝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
資深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樂評家∥焦元溥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 人終將孤獨(陳雪如)
▍前言
究竟是隱遁,還是孤獨?
每個人都應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孤獨真的那麼不堪嗎?
孤獨,究竟為何?
▍第一章 為何孤獨與寂寞劃上了等號?
何謂孤獨?
孤獨意味著得到自由
被羈絆束縛的現代人
人們無意識地渴求孤獨
之所以我們感受到孤獨
我們為何感到寂寞?
關於寂寞的條件
為了不寂寞,我們究竟失去些什麼?
為何我們被教導當個「乖孩子」?
我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想當個好孩子的造反心態
孤獨是由自己一手打造的
伙伴意識是霸凌的基本成因
得到別人認同的手段
團體中的好孩子類型
小酌的那種孤獨感
失去虛構世界的孤獨感
▍第二章 寂寞真的那麼不堪嗎?
可以感受到孤獨,是身而為人的能力
人們畏懼孤獨的理由
寂寞的積極意涵
不被「廉價的感動」所洗腦
世界虛構了太多孤獨的刻板印象
感到孤獨是為了準備享受快樂
寂寞與快樂地起伏曲線
影響情緒的變化值
生與死是生物的宿命
孤獨是為了讓自己自由
不懂得思考的人,才是最寂寞的人
拒絕大量生產的感動
商業虛構的價值觀VS普世價值觀
感動竟然成了一種商品
▍第三章 孤獨對於人類來說,是必要的狀態
孤獨讓你活得更自在
幾乎不和別人會面的我
別將孤獨和個人主義劃上等號
個人主義必須建立在「和平」的基準上
這是個再怎麼微小的存在也能存活的社會
恐懼孤獨的飢餓精神
一個人的發想
孤獨也有產值
學校裡的集團意識重要嗎?
不要失去獨處的時刻
關於孤獨的盪鞦韆原理
瞭解孤獨,才能瞭解愛情
讓孤獨轉換成「美」:創作的動機
孤獨就像減重,能讓身心更健康
▍第四章 孤獨也能衍生美的意識
人類工作的變遷史
在寂寞中發現美:日本的「侘‧寂」文化
從孤獨中發現美的意識
體會沉靜:從肉體轉向精神
集體意識讓人感到更空虛
孤獨的價值‧苦惱的價值
▍第五章 接受孤獨的方法
嘗試寫詩吧
孤獨是一種奢侈的感覺
鑽研自己的樂趣
做些無謂的事應付孤獨又何妨
孤獨是只有人類才能達到的境界
描繪你想要的自由
▍後記
富裕生活中的迷失
普遍比實際年齡年輕的現代人心智
嘗試孤獨之路
孤獨能讓你的心變得更溫和
結語:孤獨有其價值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3750
- 叢書系列:異言堂ISSUE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森博嗣 MORI Hiroshi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七日出生於愛知縣,小說家、工學博士,於國立N大學工學院擔任助理教授。
一九九六年,以《全部成為F》一書榮獲第一屆梅菲斯特獎,以推理作家的身份出道。之後陸續發表多部作品,成為廣受讀者喜愛的王牌作家。
近期著作有《關於找尋自我的樂趣》、《小說家這個職業》、《創作的品味 工作的思考》、《打造自由 自在而活》(以上為集英社出版)、《科學這字眼是什麼是意思》(幻冬社出版)。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說真話的勇氣──北野武的新道德》、《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那天之後的建築──伊東豊雄的後311新建築觀》、《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一個人的老後》等。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序
推薦序
人終將孤獨
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雪如(Ashley)
你的人生到現在,體驗過孤獨嗎?
我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什麼叫作孤獨,是在我大學時期。那時候,我第一次談戀愛,有次和當時的男友吵架,覺得特別傷心,一個應該要懂我的人,怎麼這麼不理解我。當下,我感覺到很深層的孤獨。
原來,兩個人在一起,比一個人,還要孤單。
一個人不孤單的。因為也沒期待身旁有人。但當身旁好不容易有了人,兩顆心卻不能相連的時候,才更顯得孤單。就像書中說的,人之所以會感到孤獨,是因為體驗過不孤獨的感覺。「寂寞」,是因為失去。而且失去的東西要是和自己很親密,就會陷入「孤獨」。
我人生中,第二次體驗孤獨,是我剛到政大讀諮商研究所那一年。那時候,我住在政大後山的宿舍,因為還沒開學,學生們都還沒回返校,宿舍安靜極了,整天下來,一點人聲都沒有,只聽得到蟲鳴鳥叫的聲音。
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那場景很清幽。但當時的我卻害怕極了。我獨自一人北上求學,在政大幾乎沒一個認識的人,連續好幾個禮拜待在幽靜的宿舍,一個說話對象都沒有,甚至一個人都沒看到。
第一個禮拜,我還能享受夜晚那蟬鳴的交響樂。
第二個禮拜,夜深人靜之時,我都感覺自己快發瘋了。拚命想找人聊天,卻一個也找不到。
第三個禮拜,我開始嘗試接受這種寂靜。我也開始遇見我自己。
原來,當全世界都安靜了下來,我就不得不聽到我自己內在的聲音。我的內在有很多的恐懼、很多的擔憂,平時,我用人聲掩蓋這些不安的躁動,現在,卻不得不面對。
我開始學習怎麼跟自己相處。透過靜坐,我開始覺察自己、開始與自己對話、開始與自己和解。
後來,我慢慢不再恐懼孤獨。我知道,當全世界安靜無聲的時候,我還有自己。我知道,我有能力能安然度過孤獨。
那一刻,我從向外求連結與陪伴,轉為向內求。我感覺到自己更有力量、不再空虛。
我很幸運,在很年輕的階段,就有機會學著與孤獨相處。但我見過身邊許多人,活了大半輩子,仍害怕孤獨。
我想起了一個女生朋友JJ。
她每次剛分手,就急著進入下一段關係中。就算沒正式交往,也會急著找人曖昧,她說,她怕極了一個人的感覺,而且她感覺,自己一個人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她說,只要跟其他人在一起,她就可以獲得勇氣,去實踐很多夢想。以前,她還曾經跟著男友挑戰重裝背行李登百岳。但自從跟男友分手後,就不敢自己一個人挑戰大山了,覺得自己肯定無法完成。
最近,三十九歲的她,決定不再依靠男人,自己一個人,背了行囊,成功登上玉山。登頂後,才發現恐懼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她以為自己需要依靠他人才有力量,但其實力量一直都在,只是一個人的時候,無法給自己勇氣。
如今,她再也不需要男人給她勇氣了。就算沒遇到喜歡的男人,她自己也能給自己勇氣,實踐一切想做的夢!
其實,我們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每個人身邊一定都會存在某些類型的朋友,他們只要一分手,就會馬上進入下一段關係中,無法忍受孤獨。
但這樣的人,不見得是無法忍受跟自己相處。他們可能是無法忍受自我對於孤獨的解讀──我是沒人愛的、是被遺棄的、大家都討厭我、我感覺自己很不好。如果,趕快進入下一段關係,就可以證明有人愛我、欣賞我。
這類的人,極力避免孤獨,是因為孤獨會動搖他們對自我的價值。
然而,心理治療中的存在主義治療(Existential Therapy)認為,人終將是孤獨的。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歐文・亞隆將孤獨分為三種類型:
一、人際孤獨:想找朋友談心的時候找不到人、失去最親近的戀人、朋友。
二、心理孤獨:身邊或許存在關愛我們的人,但我們將自己內心封閉,不對任何人敞開心門。表面上有很多朋友,事實上內心誰也不信任。
三、存在孤獨:無論擁有多麼緊密的連結、多麼知心的陪伴,世界上沒有人完全了解自己,總會有某個時刻感到自己與他人之間存在著的無法跨越的鴻溝。
存在主義認為,人生有四大必修,除了孤獨之外,死亡、無意義感、自由與責任也是每個人的議題。只要是人,就會經歷孤獨,可能是沒人了解自己、或是沒人可以幫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死亡及失去。
死亡也是一樣的,沒人可以長生不老,也沒人可以緊抓著心愛之人不讓他離世。我們一個人降臨到這世界上,也將一個人離開這世界。
如果終將要死,那生命的意義到底是甚麼呢?自己這一生的意義又是甚麼?如果找不到自己活著的意義與目的,就會感到迷惘、無聊,失去目的以及方向,渾渾噩噩過日子。
有些人在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放棄了自己去做選擇,因為太擔憂做了錯誤選擇會後悔,所以將決定權交給別人,要別人為自己選擇,例如要爸媽、伴侶幫忙決定要不要結婚生子、要不要出國進修、要不要轉換跑道等等。
當被人命令的時候,覺得自己被限制,極力爭取自由。自由了,卻又害怕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再次將自己銬上桎梏,將決策權外包給別人。
這四大議題,這是人生的必修,不是選修,他們同時是禮物也是炸彈,彼此之間息息相關。若沒順利度過,我們會覺得生命沒有意義與希望,感到迷失、恐懼與空虛,然而若直視死亡的深淵、接受人終將孤獨、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我們的精神層面會昇華到另一個新層次。
這本書中,作者看似環繞孤獨的主題,實則以自己人生經驗為底,對人生四大必修有深入、廣泛的講述。可能因為世代背景以及國家文化的不同,我並非全然認同作者的價值觀,但對很多字句,卻也引起強烈的共鳴。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都是短暫的。死亡終將讓我們彼此分離。無論多麼努力逃避,終有一天,我們得直視自己的孤獨。透過這本書,一窺作者對於孤獨、對生命的解讀,或許能帶來一番反思。
前言
|究竟是隱居,還是孤獨?
某位編輯請託我:「可以請老師寫些關於您目前的隱居生活嗎?」於是我花了約莫半年時間構思(當然不是一直都在構思,大概一天想一個題目吧),將腦中的想法結集成這本書。
編輯又提議:「好像和隱居生活不太一樣耶!可以請老師替這種生活方式發想個名稱嗎?感覺像是在研究孤獨吧?」我和這位編輯從未碰面,我們都是用電子郵件溝通。
我特別在意命名這件事,畢竟這算是一種商業行為,但我不排斥對方直截了當的請託,所以願意花個五分鐘思索,無奈左思右想,還是想不出好點子,八成是因為我對於這種生活還不夠瞭解吧。
我不記得自己針對孤獨做過相關研究,也從未用過「隱居」這字眼(雖然曉得這詞彙),難道我就是隱居一族嗎?
其實隱居的感覺有時很模糊,好比每天幾乎都過得很自由,無拘無束,遊戲人間。當然就世人的認知,二十世代與三十世代應該是努力工作的時候,四十世代則是再討厭的工作都得接受,所以擺脫這些束縛的生活方式,似乎與所謂的隱居不太一樣。之後,大概五年前吧。我搬到很遠的地方,但沒有告知那位編輯我搬去那裡,我們也沒碰過面,這樣的我可說是處於「隱身」狀態,堪稱過著隱遁或是隱居的生活。
約莫兩年半前,我有事去了一趟東京,自此之後沒再搭過電車。我本來就是那種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喜歡當個獨行俠的人。即便如此,還是抵抗不了世間的柵欄,為了工作方面的事,我還是必須與人往來,所以為了斬斷一切人情義理和不可抗力之事,我開始了現在的生活。
|或許是我捨棄了世間
我之所以能這麼做,前提是我不與人會面也能生活,但我不會對別人說:「這種生活很有趣,很推薦喔!」雖然我知道有些奇特的年輕人很憧憬我現在的生活,但這是我花了幾十年才走到的境界,況且我也不認為現在是人生的最佳狀態,意即人生的終極目標。雖然比起以往(對我來說),多少覺得「環境變好了」,但也許一般人不這麼認為吧。看在世人眼中,我只是個賺點錢,抱持遊戲心態遷居鄉下,一心想要離群索居的傢伙,問題是這種看法客觀嗎?
但我本來就不是個會在乎社會輿論、在意別人眼光的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也許是受到雙親的影響,也或許是從自身經歷的孤獨生活中,培育出來的價值觀。
|每個人都應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再者,我的中心思想是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喜歡的事,走自己選擇的路。雖然不少人對此看法不以為然,但我仔細觀察,發現無論是誰都免不了會選擇利己一途,想偷懶就偷懶,想浪費就浪費,就像我過著自己覺得很好的生活般,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然,難免會發生意料之外的事,好比出門淋成落湯雞,遭陌生人刺殺等,許多人遭遇無法預期的災害、意外與疾病,也有不少人有著天生的殘缺與阻礙。但包括這些命定的因素在內,我們還是能在一定範圍內自由選擇,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認為如果有人覺得自己過得很不如意,或許是因為他企求超越命運的東西,追求不切實際的夢想。只要你願意動腦思考,有自己的中心價值,就不會羨慕他人,看清自己應該選擇的路,也不會因為外在因素而動搖信念,過於在乎別人的眼光。
|孤獨真的那麼負面嗎?
是的,我是在談孤獨這件事,其實我也不太清楚孤獨究竟為何,也許狀況比我想像中來得糟糕,當然每個人對於孤獨的解讀都不一樣。
所以我只能就自己知道的孤獨來思考、書寫,藉由這本書傳達一件事:「孤獨這東西其實沒那麼糟。」或許應該說:「孤獨有其難捨的價值。」我想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說法傳達這件事,為什麼呢?因為不少時下年輕人,甚至小孩對於孤獨一事甚感煩惱,總覺活在莫大的壓力下,雖然我沒有調查是否真是如此,卻看過不少相關報導。也有大人被解讀成「因為孤獨而自殺」的案例,幸好我身邊沒有發生這樣的事。雖然我認識的人當中,有十幾個人是自殺身亡,但不清楚他們是否是因為受不了孤獨一事,也許這就是我想探究此事的理由。
好比遺書寫道:「我很孤獨。」但真是如此嗎?不得而知。我想,人很難精確抓準自己的心思,之所以會留下這樣厭世的話語,往往是為了替自己自殺一事找藉口。
|孤獨,究竟為何?
孤獨,究竟為何?
這東西會逼人至絕境,侵蝕一個人的心嗎?
我邊思考這件事,邊書寫這本書,但恐怕無法得到單純又明確的答案,也不會在書裡寫些如何從孤獨中解放,猶如特效藥的方法,因為我認為「不解放也無所謂」。
有件事我必須言明在先,雖然認識我的人應該不會誤解,但拿起這本書的人可能不曉得作者是何方神聖,所以還是先講清楚比較好。
我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社會學專家,可以說根本是個門外漢。我從未在大學學習過這方面的知識,任教於大學的我是理科方面的研究人員,雖然我執教的對象是大學生,但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很少接觸年輕一輩,所以並未根據任何統計資料來書寫這本書,純粹是個人的觀察與想法。我寫的書皆是如此,雖然我喜歡看書,而且每天都看書,但並未受到特定事物的影響而寫作這本書,所以我不會引經據典的說明(基本上,除了寫小說之外,我幾乎不會引用任何資料)。
也就是說,這本書只是由一個人的思考實驗構成,所以請讀者務必自己動腦思考,構築自己的想法。
其實人生不需要那麼多錢財,不需要那麼多朋友也可以生活,但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唯一必要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想法。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為何孤獨令人感到寂寞?
|孤獨意味著得到自由
獨居老人在無人聞問的情況下死去,被稱為「孤獨死」,這字眼出自大力渲染親情與友情有多麼重要的媒體之手,其實他們根本不瞭解什麼是孤獨。
孤獨與死亡無關,逝者也許在臨死之際,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所以擅自將這情況定義為「孤獨」,著實無知至極。或許有人希望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嚥下最後一口氣,但死了肯定什麼都不曉得吧。況且現在不少人都是在醫院昏迷一段時間後,才告別人世。
公貓臨死前會突然消失無蹤,不想讓人瞧見牠的屍體,這樣的死法很壯烈,不是嗎?要是可以的話,我也希望能一個人默默地死去,所以非常贊同用孤高的迴響來形容「孤獨死」。我想,這就是所謂「有尊嚴的死去」。
在小家庭當道的現今日本社會,鮮少有子女與父母同住,愈來愈多父母不希望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這是許多人希望的形式,也蘊含尊重個人自由的意志。
因此,孤獨死是誰都有可能面對的情景,毫無理由恐懼,反正死了,也就沒了孤獨這回事。已婚者或許有另一半陪在身旁,但總有一天還是會回歸單身,或是人活著卻失去意識,無論你擔心與否,每個人最終都得面對孤獨。
接受孤獨,意味著得到自由。親朋好友在身旁時,難免得配合別人的步調,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雖然有愉快的時候,卻束縛著彼此,也就是「羈絆」。所謂「絆」,是為了防止家畜逃跑,用來綁住牠們的腳的繩子。家畜不孤獨,卻失去自由,要是斷了羈絆,便能得到孤獨與自由。
|被羈絆束縛的現代人
畏懼孤獨、討厭孤獨的人,毫無例外都是被羈絆束縛的人。我想,肯定有人反駁:「這世界不是你想得那麼好混,你得向人低頭、忍耐,為了生活,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所以你需要伙伴、需要家人,無法獨活。」但這番說詞在我聽來,根本是被縛住的家畜在極力抗辯。
當然,不得不承認部分的確是現實,很難將羈絆斷得一乾二淨,但希望至少心是自由的,為自己而活。雖然我們要感謝家人好友的陪伴與支持,但這樣的關懷絕對不是必要的,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才是生存之道。因為要是不這麼想,勢必成了滿是「怨言」,一點都不有趣的人生。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 中文書>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