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原文名稱:Das geheime Band zwischen Mensch und Natur:Erstaunliche Erkenntnisse über die 7 Sinne des Menschen, den Herzschlag der Bäume und die Frage, ob Pflanzen ein Bewusstsein haben,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515751,頁數:336,出版社:日出出版,作者:彼得・渥雷本,譯者:王榮輝,出版日期:2021/06/21,類別:自然科普

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樹的祕密生命》、《動物的內心生活》及《自然的奇妙網路》作者彼得・渥雷本最新力作!
 
  以科學論證人類與自然亙古通今的連結,
  我們本來就在一起、也一直在一起,
  我們始終是大型共同體的一部分。
  親近自然,是一種健康的本能與需求;
  保護自然,是一種純粹的自我照顧。
 
  我們的嗅覺其實跟狗鼻子一樣靈敏?
  人類也具有動物那種能預見危險發生的感知能力?
  為什麼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森林有這麼多正向反應?
  樹木跟人一樣聽得見聲音、感覺得到痛?
  植物有意識嗎?
 
  德國森林看守人、知名生態作家彼得.渥雷本,
  揉和生物學、地球科學等研究與自身長達數十年的觀察,
  帶領讀者走進森林,
  從植物如何喚醒我們被各種聲光科技、加工食品麻痺的感官知覺、
  森林的綠色如何平緩情緒、植物氣息如何穩定血壓、大自然藴藏的各種靈丹妙藥,
  到植物是否有脈搏、有沒有意識、有沒有聽覺與痛覺等討論,
  讓我們見識到人與自然有著驚人的共同性與相似的能力,
  並且以各種方式交織而行,彼此依存、相互扶持。
 
  在相依相伴了三百萬年,長時間交流與適應的過程中,
  人類各種感官功能與身體系統,與自然構成緊密相連的共生系統。
  即便現代文明科技似乎讓我們與自然間有所隔閡,
  但這份連結一直都在,至今完好無損。
  
  透過相關科學證據與條理清晰的論述,
  渥雷本將這道幾乎被遺忘的相互作用與不易被察覺的默契,
  清楚展示在我們眼前。
 
  人類並非萬物之靈,
  而是如同其他所有的物種,
  只是複雜精緻的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我們也是按照和其他所有物種一樣的規則在運行。
 
  唯有當我們理解到,保護自然不單只是攸關其他的物種,
  更重要的是攸關我們這個物種自身,
  我們緊密連結、沒有界線、休戚與共,
  在完全歸屬的感覺下,保護自然才能發揮作用。
  
好評推薦
 
  植物生態與人文作家│胖胖樹 王瑞閔
  作家│王盛弘
  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暢銷書作家│李偉文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傅爾布萊特哈佛公衛學院訪問學者│余家斌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金恆鑣
  (依姓氏筆畫順序)



詳細網址: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前言

1.森林為什麼是綠色的?
2.自然中的聽覺訓練
3.腸道是延伸的鼻子
4.大自然不美為了嗎?
5.觸摸有助思考
6.第六感訓練
7.野豬──森林裡的大白鯊
8.我們比自己所想的更好
9.與樹木親密接觸
10.一切都是從火開始的
11.帶電的樹
12.樹木也有心跳?
13.蚯蚓旅行去
14.受膜拜的樹
15.動植物的界線正在崩落
16.森林的語言
17.森林浴──深深沉浸吧
18.自然藥局的急救箱
19.樹也要看醫生?
20.嚮往理想世界的本能
21.向孩子學習
22.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23.鄉村生活──城市生活悖論
24.樹木也時尚
25.歸路艱難
26.應對氣候變遷的天然盟友
27.好東西需要時間
28.尋找原始
29.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一個艱困的案例
30.留下最後的漢比!
31.一切只關乎心

謝詞
註釋
專有名詞對照表(按照中文字首筆劃排列)



詳細網址: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15751
  • 叢書系列:Better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0.9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1964年生於德國波昂,從小便立志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從內卡河邊羅騰堡(Rottenburg am Neckar)應用科技大學林業經濟系畢業之後,在萊茵法爾茲邦(Rheinland-Pfalz)森林管理局擔任公務員長達二十年之久。如今他在故鄉埃菲爾創辦森林學院,並於世界各地致力推動森林復育。他是許多電視節目的來賓,經常受邀前往各地演說或授課,同時也是專注於森林暨自然保護的主題的知名作家。
 
  他以林野及自然保育主題授課及寫作,其著作已翻成三十多國語言,更以《樹的祕密生命》、《動物的內心生活》與《自然的奇妙網路》三部著作撼動了全球人心。他於2019年獲頒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的「巴伐利亞自然保護獎」,表彰其對於生態保育充滿感情且不落俗套的知識傳播。
 
譯者簡介
 
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at Go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



詳細網址: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前言
 
  近幾年來,許多國家都逐漸浮現出一股對自然生活的復興:森林浴搖身一變,成為療法的一種,在日本還能以此開立診療單;與此同時,人們益發肆意砍伐森林,使氣候變遷更形加劇。置身於所有這些矛盾之中,實在難以找回自己在自然中的一席之地;即便沒有人會蓄意破壞環境,我們的日常生活卻深陷消費主義的牢籠無法自拔。
 
  值此關頭,歸咎罪責與悲觀預言恐怕都無濟於事。一味把世界末日抬出來,恐嚇大家一旦越過此臨界點,氣候就再也無法恢復正常;這只會令人想到昔日的宗教裁判所,與目前亟需的正向動機背道而馳。
 
  與其如此,不妨隨我到森林裡走一遭,看看人類與自然的古老連結是否仍然完好──確實依舊運作無礙!
 
  畢竟,我們又不是仰賴現代科技才能存續的退化生物。在這場森林之旅中,你一定會驚訝於自己感官的機能有多協調!譬如說,我們對某些氣味的嗅覺比狗還靈,還能在樹木上撞見讓蜘蛛茸毛豎立的帶電現象。這片盎然綠意就是間庫存豐富的藥局,隨時為所有動物、包括我們人類敞開大門。除此之外,此種聯繫如同某種複合療法,讓我們的循環和免疫系統得以強化。
 
  許多人不再能感受到這一切,這並不是因為感官萎縮了,它們依然完好如初、運作無礙,接下來我會舉出各種事例來證明。事實上,原因出在某個從哲學與自然科學衍生出的謬論,在我們與萬物之間橫亙出一道無謂的隔閡:這邊是人類,那頭是自然;這邊是理智在運作,那頭則是一個缺乏靈魂、被認定為和機械沒兩樣的複雜系統。
 
  所幸,我們逐漸體認到自己仍是這個奇妙系統的一部分,和萬物依循同一套規則──唯有意識到這不單單關乎其他物種,更攸關我們自身,自然保育才能發揮作用。



詳細網址: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大自然不美味了嗎?

 
不久前,我在脫口秀節目上帶了點東西給眾來賓品嘗:雲杉(Picea abies)與花旗松的樹枝。雲杉是德國最常見的樹種,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花旗松就較鮮為人知:它是北美西海岸的針葉樹種,並在那裡長成了巍峨的參天古木。在過去的幾十年,花旗松被大舉拓植到德國;不過,這當然不是節目的著眼之處。我之所以選擇花旗松的樹枝,是因為它們有著宜人的橘皮味──至少我個人這麼認為。演員阿克西爾.普拉爾(Axel Prahl)與表演藝術家伊爾卡.貝辛(Ilka Bessin)毫不遲疑地咬了一口,隨即面露嫌惡地癟起嘴來:他們完全不喜歡它的味道!這種反應與一般大眾無異。森林的味道主要就是酸味、苦味,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細微變體。我們覺得美味的東西,像是成熟的漿果與堅果,通常都是供不應求,一年之中最多只出產幾個星期。春天的嫩芽新葉起初嘗起來就酸酸的,之後還會變得又酸又苦。樹皮下有透明的形成層,用小刀就能將其剝落,形成層的營養非常豐富,含有糖分與其他碳水化合物,味道有點像紅蘿蔔,但除此之外都是苦味;森林中的食物普遍如此。
 
我敢肯定,在遙遠的過去,祖先大多數的飲食嘗起來與今日截然不同。因為,如同我們的生活環境,人類的飲食也經歷了某種演化。只有獲得顧客青睞的東西,才能持續擺在商店架上賣。所以生產者會千方百計以最能引誘味蕾的方式去調整自家的產品,他們的方法愈來愈複雜,也愈來愈準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難抗拒某些食物的原因之一。糖、鹽、脂肪,所有的這一切都藉由增味劑加強,所攝取的食物已超過了人體的需求。於是乎,我們日益遺忘天然或未經加工食物的滋味。我指的不是蔬果,因為經由育種,蔬果也朝著類似的方向改變──愈來愈甜,苦味則愈降愈低。相較於大自然的有滋有味,我們或多或少像在吃著某種單調的雜燴,唯有某些味道特別苦或特別酸的異類能脫穎而出,例如咖啡或什錦酸菜(mixed pickles)。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舌頭永遠無法被寵壞,抑或是讓舌頭上的味覺中樞、也就是舌乳頭,完全麻木。一個舌乳頭含有一百個味蕾,每個味蕾又含有一百個味覺細胞;這些細胞不是很耐用,每十天就會被更新一次。因此,若在進食中造成某種損害,例如飲用過熱的飲料導致燙傷,舌頭會很快地自我修復。



詳細網址: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

詳細網址: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發掘與自然共生的證據,找回人、動物與植物被遺忘的聯繫與需求 中文書>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概論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