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簡介
詳細網址: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詳細網址: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4214
- 叢書系列:歷史.世界史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4.8 x 21 x 2.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詳細網址: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序
引言
在沉默和言語之間,流淌著眼淚。從眼眶微濕到潸然淚下,從淚眼汪汪到泣不成聲,眼淚是情緒的體現。眼淚有時低調,有時高調,有時私密不外露,有時卻當眾傾瀉。同時,眼淚也是感性心靈的證據,有時受到社會的推崇,有時被視為女人的脆弱。眼淚代表一段歷史,隨目光流瀉而出。劇作家拉辛(Racine)喜歡在劇作中以情動人,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探討大眾對拉辛劇作的感想時,曾經這樣問:「在哪些社會、哪些時代,我們曾哭過?從什麼時候開始,男人(而不是女人)停止了哭泣?為何在某個特定時刻,感性會淪為濫情?」
「眼淚」這個問題,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我自己遭遇這個問題的時機,是在讀十八世紀小說的時候。在那些小說中,男性角色不乏哭戲。人物細膩的來往,將宣洩情感的場景鋪排開來,激情的擾動和心醉神馳的甜蜜互爭風采。這些情感的發生地不只是小說而已──誇張的言辭、神似格勒茲(Jean-Baptiste Greuze)畫中人物的面影姿態,也出現於書信和劇場評論。小說連結生活,就像戀人用眼淚沾濕情書,友人相擁而泣,也像觀眾在劇場互吐衷情。不過,到了十九世紀,情況就不可同日而語了。身體的符號有了一套新的經濟體系,漸漸改變人們互相傳情的方式。追溯眼淚的歷史,能讓我們釐清這個轉變的來龍去脈。
從家喻戶曉的文學大作,到名不見經傳的冷僻文書,我找尋著通往眼淚的路徑,通往這個液態的研究對象。它留下的軌跡飄忽難辨。爬梳文學作品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書信、回憶錄和日記等文獻不單單反映現實,還建構出化用語言的場域,也關乎「眼淚」一詞本身的化用。十八、十九世紀劇場的觀眾行為也提供了蛛絲馬跡,誠如羅蘭.巴特觀察過的一樣。我決定不要以經典著作為尊,轉而聚焦各種瀕臨極限與擦邊踩線的情緒狀態,觀察什麼可以忍受、什麼合宜得體,而什麼又是懨懨病態。我研究了醫學和科學文獻、待人處世之道的論集和教育手冊,與其他資料互相輔助,彼此參照。小說和個人抒懷所提供的文字情境五花八門,有時會出現一些互相牴觸的說詞,但還是有其重要性。最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簡直就是當眾灑淚的絕佳時機,舉凡報章雜誌、檔案史料或回憶錄,都可見一斑。
在詮釋各路資料時,有些陷阱必須避開,尤其要避免將屬於我們時代的心理學原則,應用在過去的眼淚上,否則可能陷入死胡同。眼淚的經驗時而普羅大眾,時而私密深刻,能對我們所處的現世提出問題。但我們同時也要避開用現在的思維去溯及既往,繼而形成錯覺──這樣的思維習慣,是心態史(histoire des mentalités)領域的過街老鼠。關於這一點,人類學家「拉遠的視野」提供了值得借鏡的研究成果。一九二二年,馬賽爾.牟斯(Marcel Mauss)針對謎樣的眼淚提出了一份慧眼獨具的報告,其研究主題是「澳洲民族口傳的喪葬儀式」。他表示,集體哭泣的目的雖然一方面是為了滿足規範,但也是發自內心的表現,賦予眼淚符號的價值。透過這些儀式,眼淚成為一種語言,闡發一套象徵系統。幾個月後在同一份期刊上,葛蘭言(Marcel Granet)承繼這項分析加以發展,去觀察中國文明中表現痛苦的語言。這些研究使我開始注意,「真心」和「自發性」等概念在面對眼淚的表演性質時,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和轉移。當然,當代這樣看待眼淚的方式源自十九世紀,但它在其他社會未必占據中心地位。眼淚構成一個溝通網絡,上述概念透過人們的流淚行為,進入眼淚的網絡。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在十八世紀關於哭泣的修辭中,眼淚的交換行為反覆出現。人們交流、分享和匯合彼此的眼淚,甚至讓這些過程別有一番情調。
「十七世紀時,男人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哭泣;但在今天,這麼做變得比較困難,而且比較罕見。只有女人保有這項權利──但還能保留多久?」德國社會學家諾爾貝.伊里亞斯(Norbet Élias)曾這樣寫道。展示眼淚,是十八世紀劇場觀眾的行為特徵,這樣劇作家才能在觀眾席見到大家對作品的肯定。到了十九世紀,眼淚發展成特定的親密經驗,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角色被重新劃分,和眼淚的公眾面向形成對比。在十八世紀時,人們確實能見到男女哭泣,同時也推崇內心深受感動的愉悅。然而,出於仰慕之情、心軟落淚或喜極而泣,並不會讓當時的男人退避三舍,他們反而喜歡讓眾人周知,而且此舉完全不帶有陰柔氣質。因此,十八世紀是眼淚歷史上奇特的一刻,它匯集了宣洩情感的公眾面及私人面。
到了十九世紀,中產階級將得體的舉止儀態奉為圭臬,不再展示眼淚,進而質疑以淚示人的行為。眼淚是個人情感表現中重要的一環,但和十八世紀截然不同的是,流淚僅限於親密關係,屬於個人隱私。對此,浪漫主義帶來了反動,情狀怒氣沖沖、嗚咽不止,和收斂節制的典範體系完全不同,讓眼淚變成難得的體驗。即便如此,眼淚仍會遭到否定。對男人而言,想哭的衝動無法表達,雖仍期待著可以宣洩,但要用諷刺的手法遮掩。女人的感性在此獲得重視,因為哭泣被視為稍縱即逝的信號,難以詮釋。信號有可能受到操作,瞬間顯現女人心如海底針的叵測,一再受到世俗的推崇。
進入十九世紀下半葉,罕見的男兒淚成了男性情感的重要指標;但換作女人,情況卻大相逕庭。在主流認知中,女性被過度情緒化所支配,於是女性情感完全不受到讚賞,反而被貶低。作家嘲弄女人感情用事,連最廉價的陳腔濫調也能讓她們深受感動。同時,他們輕視或貶抑女人見機就哭的戰術。種種態度顯示,這個時期發生了一個緩慢的觀念轉變,也就是從感性(sensibilité)走向濫情(sensiblerie)。以濫情之名,中產階級的觀眾揚棄了煽情戲劇;要是還有誰前往當時被暱稱為「犯罪大道」的劇院區看戲落淚,在行家眼中,他簡直就是粗野的原始人。眼淚價值的一落千丈,既具有社會涵義,也有性別觀念的啟示。反觀一發不可收拾的椎心飲泣,它令人憂慮,有時甚至是病理學上的症狀。
不過,能立言論斷的人,不只有文人和學究而已。在同一個時代,儀態舉止的典範非常多樣,眼淚的歷史由圖像和各種夢想的憧憬構成。眼淚透露出的資訊,關於哭泣者的部分和現場的旁人一樣多。十九世紀的小說家參與了「年輕姑娘」這個人物的發明。「年輕姑娘」善感愛哭,淚水真摯。當時的年輕女子在寫日記時,受這個想像人物的影響不淺。若她們在哭泣時被他人察覺,會害怕讓人覺得自己正在上演「年輕姑娘」的哭戲,所以她們偏好暗自飲泣。關於眼淚的場景多不勝數,各路目光互相交匯,各派論述互相牴觸,我試著做的,是替眼淚的渠道騰出更大的空間。為的是探究那些流淌在暗房中的眼淚;因為在見光前,它們會被悄悄擦乾。
詳細網址: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第二章 眼淚的交流及交流規則(節錄)
有限的交流:私人空間與親密關係
透過爬梳小說和信件札記,我認為可以展開一場私領域眼淚的閱讀。各種文學類別的變遷——尤其是悲情或言情小說,始自十七世紀,主要發展於十八世紀——讓這樣的閱讀變得可行。這個小說文類的知名作者有拉法葉夫人、理查森以及盧梭,並引起不少風格追隨者。根據文學學者巴赫金的分析,這些作者將「動人的情節寫入親密關係」,並將私人文類帶入小說敘事,像是信件、個人札記和日常對話等。此類小說同時也希望抬升日常傳情用語的地位,這些用語描摹的柔情印證了大眾的文學品味,喜歡具有感化力的私生活場景。在研究這些十八世紀小說時,有三種親密關係引起我的注意:愛情、友情和(想當然爾的)親情。碰到眼淚時,這三種關係各有自己的表現形式。在追求濃烈的情感交流之際,眼淚的展現無比重要。雖然眼淚並不侷限於這些人際關係,但它在這些關係中有著特殊的樣貌。這些匯集靈魂的小小社群一心尋求和彼此融合,於是讓淚水交融,讓身體與身體彼此靠近。
家中的哭泣
瀏覽文學作品和回憶錄,我們能發現這些文字形塑出中產家庭的理想模型,發洩情緒更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在《法國觀眾報》(Le Spectateur français)中,劇作家馬里沃(Marivaux)講述一則具有教化意味的故事。故事中有位爸爸造訪他的兩個孩子,那兩個孩子非常擔憂雙親的經濟困境。爸爸對他的孩子說:
────來吧,跟著我。接著他握住孩子的手,繼續說道。我們一起去找媽媽,把我所知道的你們告訴她,不讓她眼淚白流。你們的媽媽,我懂!她會有多高興!這會讓她釋懷!(接著,到了媽媽面前)……你的女兒剛剛含淚向你兒子說,他們蒙受我們那麼多寵愛,想辦法替我們分憂解勞,是應該的[…]媽媽此時也哭了,不過是喜極而泣。
兒女的眼淚補償了母親困頓的眼淚,還帶來喜極而泣的眼淚。這代表眼淚的交流有正向效果,是家庭感情強度的證據。
小說能表現親情的迸放,小說中的人們常常因為親情而哭,而且向彼此尋求慰藉。於是,家庭變成一個具有許多感受面的情緒環境,但並非毫無差別,譬如手足之情、孺慕之情、父愛與母愛,都讓眼淚的交流添上不同的層次。尊敬、責任感及光耀門楣的使命感,以不同的濃淡調性與親情交織在一起,使淚水別具意義。
詳細網址: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網址: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