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原文名稱:Watercress,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7127216,頁數:32,出版社:小魯文化,作者:陳郁如(Andrea Wang),譯者:歐玲瀞,出版日期:2022/05/01,類別:童書/青少年文學

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


內容簡介


★2022年凱迪克金牌獎+紐伯瑞銀牌獎雙料得主
★一部半自傳式繪本,一封寫給父母的道歉信暨情書
★回憶擁有傾訴、鼓舞和治癒的力量

  一輛老龐蒂克轎車行駛在俄亥俄州的鄉村。突然,車子一個急煞,女孩的爸媽驚訝地發現路邊的水溝中生長著野生西洋菜。他們拿起舊紙袋和生銹的剪刀,把女孩和她哥哥拉下車,一起盡可能地採摘這些沾滿泥土和蝸牛的植物。

  起初,女孩感到很尷尬和羞恥。為什麼她的家人不能從雜貨店買食物呢?但是,當母親分享了他們家族的歷史後,女孩了解到這種植物對她父母的重要性,開始去欣賞自己的文化以及他們尋覓到的新鮮食物。

  本書講述了一個感人的自傳故事,透過美國俄亥俄州路邊不起眼的野草,說出華裔移民家庭到美國的坎坷心事,其傳遞的情緒與感受具有普遍性。繪者從中國繪畫技巧中獲得靈感,用充滿寫實張力的水彩畫作,豐富了這個承載作者痛苦回憶的故事。而作者在詩意的文字中,將回憶化為寫給父母的道歉信和情書。她希望能鼓勵人們分享記憶、說出故事,對父母的行為多些同理,對文化的傳承多些肯定。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5~8歲親子共讀;9歲以上自己閱讀

本書特色

  1.半自傳式繪本
  作者從自己小時候在路邊採摘野生西洋菜的痛苦經驗說起,將多層次的回憶、文化與情感濃縮成簡練的文本。

  2.關於現代家庭親子衝突的共鳴與感受
  不論是身為移民家庭的後代不容易融入當地社會,或是只因父母特別的行為而感到尷尬難堪,我們或多或少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覺得與周遭格格不入而產生家庭衝突。

  3.了解家族歷史與文化
  透過了解自己的家族歷史與文化,讓家庭關係更緊密,對父母更多同理,也對自己的身分更認同。

  4.充滿寫實張力的細緻水彩畫
  繪者融合運用中式和西方的水彩技巧和畫筆,兼具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精髓,為本書的各個層次增添豐富度,榮獲繪本界最高榮譽凱迪克金牌獎。

得獎紀錄

  ★2022年凱迪克金牌獎
  ★2022年紐伯瑞文學獎銀牌獎
  ★亞太裔美國人文學獎
  ★新英格蘭獨立書商聯盟圖書獎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
  ★美國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金色標準選書
  ★紐約時報最佳童書
  ★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圖書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最佳圖畫書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下一本書書單」入選
  ★書頁雜誌最佳圖畫書
  ★BookRiot網站二十本必讀圖畫書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最佳童書
  ★多元文化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年度最佳圖書
  ★芝加哥公共圖書館最佳圖畫書
  ★號角雜誌推薦書單
  ★柯克斯書評最佳童書
  ★書蟲讀書會獎
  ★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童書
  ★美國書櫃意識電子報最佳童書
  ★華爾街日報最佳童書
  ★美國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感動推薦

  于玟/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
  吳敏而/前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李秀美/教育部閱讀推手、臺中市立人國小校長
  杜明誠/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沈秀茹/雲林縣斗六市立繪本圖書館館長
  阮鳳儀/《美國女孩》導演
  林千鈴/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林佑儒/兒童文學作家
  林明進/建中退休教師
  林美琴/作家、繪本閱讀講師
  張子樟/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張曉玲/臺中市立圖書館館長
  許建崑/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許珮甄/教育部中央輔導團團員、臺北市立金華國中歷史科教師
  許慧貞/花蓮縣閱讀推動教師
  陳育淳/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中央課程與教學藝術領域輔導諮詢教師
  陳欣希/臺灣讀寫教育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曾品方/教育部閱讀推手
  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
  黃珮琇/新北市教育局輔導員
  黃毅娟/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會長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
  蔡育穗/兒童教育工作者
  盧彥芬/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賴素鈴/朱銘美術館館長
  謝佩霓/資深藝評人、策展人
  謝鴻文/兒童文學作家
  (按照姓氏筆畫列名)

國外評論

  「振盼結合中式和西式的技巧,如大師般巧妙地運用柔和的水彩畫,來表現深沉、富有情感的回憶和文化。」——凱迪克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克勞德.S.麥克林博士

  「郁如多層次、詩意的文字讓憤怒、愧疚、悲傷與愛和希望得以共存。振盼融合中國和西方的技巧呈現迷人的水彩藝術,並將細緻、令人心碎的現實和夢幻般的全景圖畫結合。」——美國《紐約時報》

  「孩子們常常不理解父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父母也常常忘記要解釋。《西洋菜》一書提醒了我們填補中間空白的重要性。」——美國《華爾街日報》

  「猶如精緻雕琢寶石的圖畫書,既談到具普遍性的跨代隔閡與尷尬,也包含特定族群流散所造成的文化觀念轉變。」——美國《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

  「低调、深刻、令人心碎——衛生紙必備。」——美國《柯克斯書評》星級評論

  「在簡單的文字和美麗的插圖中給人強烈的情感衝擊……一個強而有力的故事,一定能喚起人們的同情心和好奇心。」——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星級評論

  「這本書默默地影響和鼓勵大家要誠實、溝通和分享家族歷史。」——美國《號角圖書雜誌》星級評論

  「巧妙地探索父母,尤其是移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資訊和情感隔閡,而這會給孩子們更多了解自己家族歷史和文化習俗的空間。」——美國《兒童圖書中心期刊》星級評論

  「《西洋菜》是對回憶、創傷和家庭微妙而深刻的探索。」——美國《書頁》雜誌星級評論

專文推薦

  鄉愁,是一種連結。
  記得剛嫁進夫家,公婆每到清明時節,偶而會在清晨運動結束回家時,雙手捧著沾滿泥土的薺菜,然後面帶微笑著說:「又有薺菜餃子可以吃了!」
  這薺菜對於公婆,就誠如這西洋菜對本書作者父母的意義。那是一條無形的臍帶,連接著對母親大地的思念,在細細咀嚼的同時,身體五味的感知,彷彿回到母親子宮被環抱的溫暖。看完這本書就有這樣的感覺……——于玟/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

  《西洋菜》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移民家庭的悲劇,它更是代表很多家庭親情溝通的失敗案例。當作者的母親拿出舊照片,含淚敘說傷痛的往事,希望藉此能化解母女之間的誤會,也算是對女兒的一個道歉。
  當你讀完這個故事,試著抱抱孩子吧!也試著說說你們之間曾經發生的喜怒哀樂,並且答應孩子,以後會認真而仔細地傾聽他的心事,打開親子溝通的管道。
  很多父母也許會認為現在孩子還太小,無法承受大人世界的傷痛,但其實,他們已經能從故事情節體會到灰姑娘的壓力和人魚公主的悲哀。傳統的兒童故事,乘載太多道德教條寓意,少有情緒和人際之間的互動議題。
  《西洋菜》榮獲無數大獎,除了作者流暢而富有詩意的英文文筆之外,加上繪者溫馨而細膩的畫作襯托,更重要的,要歸功於這個作品對現代家庭親子衝突的完整敘述與處理,使這部作品的呈現更為真實而豐富。——吳敏而/前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淡雅西式的鄉村色調卻有著強大的故事張力,不違和的中式畫筆凸顯了時代的悲傷……小女孩的眼神從不悅嫌惡到柔軟溫暖;從過往饑荒的苦楚傷心、移民的辛酸無奈到家人的團聚餐桌,編織著大家的回憶。在這疫情仍肆虐、戰爭仍存在的世界,是一本值得我們跟著作者與繪者細細閱讀的繪本。——李秀美/教育部閱讀推手、臺中市立人國小校長

  《西洋菜》是2022年凱迪克金牌獎暨紐伯瑞銀牌獎雙料得主,與讀者分享了一個深刻的移民故事。
  食物往往能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生命記憶裡,而野菜是大自然的饋贈。作者透過西洋菜的採集與品嚐,看見父母深藏已久的濃烈情感,訴說移民第二代重新理解父母在貧困中成長、失去手足、在戰爭下倖存的心情,也從排斥、羞愧轉變為理解與接納。
  作者用平實而充滿感情的筆觸書寫當時的場景與心情,讓我們不由得和她一起體會因著西洋菜與父母有了的全新情感連結,那種苦過之後帶來的甘甜味。也由於發現了新契機,生命因此轉了彎,重新找到出路。——沈秀茹/雲林縣斗六市立繪本圖書館館長

  西洋菜不只是一道菜,西洋菜是一道抹不去的舊時回憶。透過餐桌上那道免費的、廉價的、難堪的西洋菜,作者寫出記憶中移民的流離、父母的艱辛、生命的無奈,以及童年歲月裡無法理解的不得已。永遠有平息不了的戰火、永遠有漂泊各處的難民。失根的移民家庭,面對遽變衝擊的是上一代,當年深陷其中的下一代兒女不會懂,現代養尊處優的孩子更不可能懂。
  帶孩子來讀這本書吧,讓他們理解生命的各種面貌。這些悲愴,孩子們一生可能都不會經歷,但理解,不僅能帶來一份同感與同情,更能開啟一份接納與寬容。——林千鈴/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食物的滋味經常觸發生活中的記憶與情感。看見路旁溝渠野生的西洋菜,讓來自中國的父母引發濃濃的鄉愁,要求全家下車摘取。在異鄉成長的孩子卻無法理解,因而產生了情緒,親子之間產生衝突。當大家在餐桌品嚐西洋菜的過程中,慢慢化解,西洋菜的滋味也創造了嶄新的家庭記憶。
  一本好書總是能把讀者帶入生活的思考。讀完繪本《西洋菜》,讓我想起西洋菜的滋味,在香港餐廳常見的西洋菜煲湯,香甜清潤。除此之外,也我想起和家人共同在餐桌記憶與時光,食物的滋味與家人的情誼交織,真是美好。——林佑儒/兒童文學作家

  《西洋菜》是一本探索移民家庭的文化認知與價值隔閡的故事。很多移民者為著自己與下一代思考,普遍認為只有全方位的融入,才能全新的移入新樂土。所以移民者往往選擇冷卻過去、冷凍歷史,作為成功移入與加速新生的基礎。但是拋棄或冷落家庭歷史,並不保證能夠完全融入。這本書告訴我們移民者要扮演家庭歷史、文化淵源的主講者,這是大本,也是源遠流長,更是共生共榮的力量。移民者時時喚醒與講述原鄉的記憶,更是降低種族隔閡、超越異鄉格格不入的元素。回憶是保存傳統的涓涓細流,水只要流著,它就是一條河,源頭就永遠在。知道源頭,怎麼漂流,都不怕迷失。——林明進/建中退休教師

  置身於異國的華人突然在玉米田邊發現童年採食的水生野菜,要怎麼樣向孩子述說他們的興奮與記憶呢?離開故鄉之後,在新與舊的衝突之間,抗拒或接納,背棄或追想,兩代人要如何溝通呢?作者試圖以「味覺」跨越鴻溝;而繪者混合中西畫風,用柔和的彩筆在廣漠的風景中,點綴一方小小的中式文化,吸引讀者的目光。——許建崑/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舌尖的味蕾、撲鼻的氣味,一道家鄉菜,總能透過各種感受,短暫交織起那令人難以忘懷的氛圍。每一次將家鄉菜咀嚼入喉的同時,也是再一次將人生重要時刻吞食……可能是喜悅、是懷念、是苦不堪言,但也可能是一種釋懷……。
  作者透過繪本的述說,為過去青澀的自己書寫了一封對家人說不出口的道歉函。青澀的西洋菜,牽引出父母微苦說不出的移民故事,最後透過全家共食,一起咀嚼與接納身為異鄉人的苦澀情懷,毋須言喻……
    老闆,今晚我想點一盤,西洋菜佐「微苦」與「釋然」……——許珮甄/教育部中央輔導團團員、臺北市立金華國中歷史科教師

  故鄉的味道,是深藏的記憶。淺嚐時,浮現濃濃的過往點滴,是離鄉遊子才能體會的心情。西洋菜伴隨著思念,是從土裡摘採的古早味,新世代卻難能體會。紅漆斑駁的轎車停駛在一片金黃的玉米田邊,拗逆的小女孩與在溝中橫生的墨綠草叢格格不入,但當野菜成為餐桌上飽腹的佳餚,承載的世代故事被攤開時,她嘴角的線條軟化了,家族記憶也不再是空白。《西洋菜》(Watercress)所陳述是這樣的自傳故事,簡潔的文字中充滿著詩意;樸實的色調中蘊含著情感,也傳遞著時代的洪流。——陳育淳/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中央課程與教學藝術領域輔導諮詢教師

  第一次讀《西洋菜》,不禁落下了眼淚,明明就是一個不同時代、相隔大海的遠方故事,但為什麼總是讓我回想起年少不懂事的我,也曾經那樣輕視、無感於家人們辛勞的默默付出。整本書只是淺淺的文字、淡淡的畫面,但卻能重重的觸動人心中最隠微的角落,隨著一頁頁的翻閱,我彷彿也正在撰寫一封道歉信,送給摯愛的家人們。
  第二次讀《西洋菜》,多了幾分理性,領悟到故事傳達的愛物惜物、推己及人的理念,正好可以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目標:消除貧窮以及終結飢餓,透過閱讀故事,讓讀者們更深刻感受到貧窮和飢餓,是全球人類都應共同關注的議題。
  期待第三次讀《西洋菜》,能和家人、學生和朋友們一起讀,讓我們進入另一個遙遠的時空,理解當時發生的事情,感受人間的普世價值,更加珍惜近在身邊的彼此。——曾品方/教育部閱讀推手

  不同時期,不同原因,許多華裔移民帶着盼望或身不由己去到陌生的國度。面對不同文化、種族隔閡的挫敗和困難,華裔移民堅強地生活着,就像西洋菜,只要有塊溼地,便可以很快生長繁茂。
  可是在異國成長的下一代,卻不容易理解父母節儉的習慣和鄉愁的心意。
  一張老照片、路邊的西洋菜,讓兩代人的情感從深鎖內心的「大饑荒」、夾雜失去親人的痛中,一同找回家鄉的味道、家人的情意結。插畫家透過色彩、玉米田和竹林,中西繪畫技法的共同點,展示出不同記憶和文化兼融並存。故事文字簡潔卻內涵豐富,如西洋菜有點辛辣,有點苦澀卻很清新、柔韌,細細咀嚼,回味無窮。——黃毅娟/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會長

  典雅的水彩傳遞出特有的文化背景,表現出不同世代與地域的差異,娓娓道出深刻的家族親情和塵封的記憶。主角身為移民第二代,在現實生活中遭受歧視,內心渴望被認同和自我肯定。然而,面對家庭的經濟拮据以及父母價值觀的不同,她將如何學會接納自己和他人?透過西洋菜,主角理解了父母在磨難中所培養的毅力,也解除了自卑情結,更懂得體恤家人和珍惜擁有的幸福。——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平實又真誠的文字,將充滿回憶的西洋菜,賦予了濃厚的情感與豐富的隱喻和象徵;在中國水墨平塗和暈染的畫面中,使這個原本只屬於作者的童年往事,猶如水面擴散的漣漪,也在讀者心中激盪起一波波動人的情懷,讓嚐起來微苦的《西洋菜》,在反覆的閱讀咀嚼中,漸漸散發出回甘的清香。——劉清彥/童書作家與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

  初讀《西洋菜》,有種讀不過癮,故事情節太快結束之感。翻回封面,看見兩張「2022凱迪克金牌獎」、「2022紐伯瑞文學奬銀牌獎」得獎貼紙上下併陳在昏黃色調、由水彩筆渲染的圖上。連著閱讀封面封底,圖的中央為一輛在現代視為華麗的古董車「龐蒂克」,駛進兩旁是望不盡終點的玉米田,以及若快速馳騁,則將塵土飛揚的田野路。
  於是,我再次配著繪者融合了東方中國細緻而溫柔的筆觸,以及西方水分飽和而透出溫暖色調的繪圖,細細品味作者精練但有畫面的文字,那種幽遠的回憶對映近代的思鄉情懷,在兩代間微醺,有點迷濛,又有點清晰。迷濛的苦澀初見於故事裡,子代不解親代為何摘取長在玉米田旁的水溝裡的《西洋菜》,子代對自身東方膚色但生活在西方世界,對自己身份認同產生困擾甚至拒絕。如同初嚼西洋菜,那一口的辛辣帶著苦澀。而當終於理解自己來自當年遭逢苦難但不屈於生活考驗的家族,那清晰可見的文化脈絡,彷如西洋菜後段鮮甜回甘的滋味。
  再讀《西洋菜》,我讀到:新移民親代子代的和解,終在餐桌上,那一道牽繫過去思鄉與寄寓未來的西洋菜。我,也終於明白我的父母對於盤中的最後一粒米也會吃完,他們總說過期一天的食物沒有關係的原因。他們來自當年只能吃蕃薯籤粥充飢的年代。讀完《西洋菜》,我以我的出身為傲。
  註:西洋菜又稱水田芥,原生於歐亞,是已知人類最早食用的葉菜之一。——蔡育穗/兒童教育工作者

  詩人余光中以〈白玉苦瓜〉寫大時代,他說:「生命的苦瓜成了藝術的正果,這便是詩的意義。」西洋菜是廣東人最「心水」(喜歡)的煲湯原料,異鄉泥濘溝渠中採摘的西洋菜,一解父母的鄉愁,也隱喻了華裔移民家庭的處境與世代鴻溝。
  《西洋菜》由飲食文化切入沉重的議題,水彩畫特有的清新,將泛黃照片般的回憶,化為淡淡的惆悵,更多的是理解共情之後的愛與包容。這是一本耐人尋味又有意義的繪本,也是給父母的道歉信和情書。——賴素鈴/朱銘美術館館長

  一輛老舊的紅色轎車,行經一片玉米田。有些黯淡而灰濛的色調,帶出一段移民懷鄉的故事。
  以西洋菜為樞紐,啟動連結不同文化、世代與價值觀的衝突,並從中剝現原本無法理解認同的孩子,如何去同理接受、被憾動於母親所述的1959到1961年中國大饑荒年代,有什麼能吃就吃什麼的貧窮苦難。然後,更深刻檢視珍惜自己擁有的幸福。
  當蒙塵的記憶重新拭亮,尾聲俯瞰一家人在餐桌的畫面,人生苦盡甘來的滋味盡在不言中。——謝鴻文/兒童文學作家
 


詳細網址: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27216
  • 叢書系列:小魯新公民繪本
  • 規格:精裝 / 32頁 / 22.2 x 27.9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郁如(Andrea Wang)


  美國華裔作家,擁有環境科學碩士學位和青少年創意寫作文學碩士學位。從小熱愛閱讀,並夢想成為作家。結婚後開始創作,作品探討文化、創造性思維和身份認同等,曾榮獲亞太裔美國圖書館員協會圖畫書獎、亞太裔美國人文學獎、美國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金色標準選書、多元文化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年度最佳圖書等多項大獎。《西洋菜》講述她小時候作為中國移民後代在俄亥俄州生活的回憶,在二○二二年同時獲得凱迪克金牌獎與紐伯瑞文學獎銀牌獎。育有二子,現與家人生活在科羅拉多州。

繪者簡介

陳振盼(Jason Chin)


  美國華裔作家、畫家,曾在雪城大學學習插畫。有過為了寫書與鯊魚一起游泳、探索熔岩區、在大峽谷底部與蠍子露營的經驗。不斷嘗試用富有想像力的故事解釋科學,為兒童創作科學和自然繪本,曾獲賽伯特知識圖書獎、美國英語教師協會世界圖解獎、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等多項大獎。其作品《大峽谷》在二○一八年獲得凱迪克銀牌獎;《西洋菜》則榮獲二○二二年凱迪克金牌獎,書中生動細膩的插圖深深打動讀者。現與家人生活在佛蒙特州。

譯者簡介

歐玲瀞


  愛狗的廣播節目主持人,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同時也從事兒童文學推廣相關工作。

  喜歡在書本與生活裡發掘故事與感動,然後透過文字、圖像或聲音,將之化作美好的禮物來分享。盼望每一株由兒童文學土壤裡長出的新鮮菜苗,能引領人們的心靈思念故土、回望童年。


詳細網址: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導讀(節錄)

謝佩霓/資深藝評人、策展人


  ……以西洋菜創作,真是隱喻連篇。說來這草本植物相當普遍,生性草賤猶如菜籽,隨著風吹水流的命運擺布,到處都能隨遇而安蔓生。而且生存條件所求不多,只需要一點光、土和水,再貧脊的處所,也可以絕地逢生迅速生長。秉性一點不嬌貴,即便不幸讓人恣意踐踏或者大把採摘,依然生生不息。這滿綠的蔬食長相可愛,滋味與香氣的獨到,初入口微嗆,後勁卻令齒頰留香,加以從生吃冷盤到熟食煨湯皆宜,故而常民美食到御膳珍饈,都不乏西洋菜身影……

  《西洋菜》故事呈現的核心,便是藉由第二代移民成長後的覺醒(awakening),凸顯第一代移民的典型。老一輩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相對在經歷少不經事的青壯輩,「養兒方知父母恩」,進而明瞭個人的成功,其實都建立在他者的無怨無悔的犧牲之上。不只華人社會有此現象,這樣的縮影不分地域民族,在全球移民之中比比皆是。

  這個作品看似輕盈淺白,觸及的美國議題卻極其廣泛,舉凡「美國夢」、移民、代溝、階級、城鄉差距、藍白領衝突、農業遭工商業淘汰等等面向,不一而足又面面俱到。也因此,個人認為饒富美國風情。青春期狂飆的叛逆無可遏止,在進行一段冒險犯難的旅程之後,終於獲得成長轉大人,找到自己和未來。不管是在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海明威以Nick為主角的短篇小說、沙林傑的《麥田捕手》,還有公路電影裡,這樣耐人尋味的原型(archetype)俯拾即是,公認是美國精神的象徵。美國文學的典範,始終不乏類似的經典。

  綜上所以,筆者認為,如此符合美國文學傳統的繪本《西洋菜》,獲得紐伯瑞文學獎(The John Newbery Prize)銀牌,合情合理。因為本書觸及的題旨,不僅適用於美國,也均是普世共通價值。畢竟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1921年起設立紐伯瑞獎,目的不唯只為推廣閱讀,旨在鼓勵美國作家的創作,既能根植本土,更能胸懷世界。

  至於這本書榮獲2022年凱迪克金牌獎(The Caldecott Medal),亦復當之無愧。於二戰間的1938年間,由美國圖書館學會另外設置的凱迪克大獎,除了特別講究作品的藝術性及原創性,歷來以評選標準嚴謹著稱,公認為美國繪本界的最高榮譽。如今有雙料大獎加持,華裔出品的《西洋菜》,國際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如此一來,稱之為「華人之光」絕非過譽,而是實至名歸。


詳細網址: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我們坐在老龐帝克轎車裡,
車身的紅漆
早已在俄亥俄州
經年累月的日晒雨淋
和蝕骨風雪中褪色。

玉米稈高低錯落,
曲折起伏的
劃過地平線。
媽媽大叫:「快看!」
車子一個急煞,
猛的停住了。

媽媽的眼睛很銳利,
就像
龍的爪尖。

爸爸睜大了雙眼。
「西洋菜!」他們驚呼,
兩人的聲音裡
飽含濃濃的回憶。

他們從後車廂的深處,
找出了
一個牛皮紙袋、
一把生鏽的剪刀、

還有一份對中國的
思念。

 


詳細網址: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

詳細網址: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西洋菜(首刷限量經典珍藏書衣) 中文書>童書/青少年文學>圖畫書>親情/友誼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