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原文名稱:Seelenprobleme der Gegenwart,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3183230,頁數:416,出版社:商周出版,作者:卡爾.榮格,譯者:温澤元,林宏濤,出版日期:2022/07/02,類別:心理勵志

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


內容簡介


對於我們的心靈,我們實在太過熟悉,卻一無所知。

洪素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徐玟玲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師、中華民國教育部授證助理教授
黃宗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鄧惠文  榮格分析師
魏宏晉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推薦

收錄於本書的講演和論文,都是在回答大眾對我提出的重要問題。問題的提出本身,就是我們時代的心靈問題的某個寫照。
正如這部作品的書名所指出的,它要探討的是問題,而不是解答。……比起我們的祖先,「心靈」這個大哉問讓現在許多人腸枯思竭,而這部文集正是旨在告訴讀者窮究它的方法。
——榮格,一九三○年十二月
 
藉由這本演講與論文集,榮格向讀者勾勒出自己思想的輪廓,為分析心理學入門的必讀作品。
他不僅闡釋關鍵的理論概念,包括原型、無意識、自律性情結、心理類型學,也介紹心理治療的實作與應用,包括藝術治療的進行方式、人生各個年齡階段的難題、婚姻裡的心理關係,同時還觸及心理學與藝術、宗教之間的關係。
最後,榮格以宏觀的角度探究心理學對世界觀的貢獻,以及精神與生命的關係。他回顧催生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心靈需求,勾勒現代人的困境,並指出具有創造力的無意識將會如何拆解又重建一切。


詳細網址: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推薦序 閱讀榮格,從「支撐點」到「中流砥柱」  徐玟玲
推薦序 豈是不堪回首月明中:尋找現代人的心靈故國之路 魏宏晉
一九三○年初版序言
一九三二年二版序言

一 現代心理治療的難題
心理學的學派之爭與心靈本身的複雜性
分析心理學的第一階段:自白
分析心理學的第二階段:澄清
分析心理學的第三階段:教育
分析心理學的第四階段:轉化
治療的轉向

二 論分析心理學與詩歌藝術作品之關係
對於詩歌藝術,分析心理學可以談什麼,又不該談什麼
兩種創作態度:內向型與外向型
創作過程中的無意識與自律性情結
藝術的社會意義

三 佛洛伊德與榮格的對比
差異之一:對心理學的主觀特質的體認和洞察
差異之二:未經批判的意識型態前提
差異之三:精神體驗

四 心理治療的目的
佛洛伊德、阿德勒以及我的觀點
依據患者的年齡、抵抗、性情調整治療目標
在常態化與理性化之外:患者的創造性
請患者畫出夢境與幻想
有效的事物就是真實

五 心理類型學
太過熟悉卻不為人知的心靈
面對典型情結,個體不同的反應方式
兩種一般態度類型:外向型與內向型
四種功能類型:思考、情感、感知與直覺

六 心靈的結構
七類意識內容:感官感知、思考、情感、直觀、專注、幻想、夢
無意識是心靈的一部分
無意識是否也有夢?
三個心靈階段:意識、個人無意識、集體無意識
神話與原型
 
七 心靈與大地
心靈的地底部分
母親與父親的原型
陰性基質與陽性基質
大地的條件對人類的心靈的型塑

八 古人類
差別只在於預設不同
偶然性與不可見的意志力量
心理事件的投射
宗教

九 生命的轉折
人生各個年齡階段的難題
童年到青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十 婚姻作為一種心理學的關係
原始同一性與父母的影響
意識的覺醒:包容者與被包容者
陰性基質與陽性基質的投射

十一 分析心理學和世界觀
世界觀:知道世界是什麼以及我是誰
「精神分析」與「分析心理學」各自為世界觀增加了什麼?
分析心理學的經驗性發現:集體無意識與原型
不是為了世界,而是為了我們自己

十二 精神和生命
以經驗為基礎
心理學對於不一不二的心靈與身體的立場
精神:比我識更高更廣的意識
處於「生命」與「精神」之間的人

十三 現代人的心靈問題
什麼是「現代人」?
現代意識對自己心靈深處的觀照
出於困境與需求的新的存在形式
「危險之所在,亦是救贖之所生」



詳細網址: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83230
  • 叢書系列:Discourse
  • 規格:平裝 / 416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70歲



詳細網址: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卡爾.榮格Carl G. Jung
瑞士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始祖。一八七五年生於瑞士凱斯韋爾(Kesswil),二十歲開始在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學醫,並旁聽法律和哲學課程。一九〇〇年至一九〇九年,於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附設醫院繼續其學業和研究工作。一九〇五年至一九一三年,擔任蘇黎世大學講師。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三年,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與巴塞爾大學授課。一九四八年,榮格於蘇黎世邦的庫斯納赫特(Küsnacht)創立榮格學院(C. G. Jung-Institut Zürich),作為分析心理學的人才培育與研究中心。一九六一年逝於當地。
榮格和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同為現代深層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一九一三年,他與亦師亦父且為工作伙伴的佛洛伊德決裂之後,開創了自己的學說「分析心理學」,他對意識、集體無意識等提出的深刻洞見,至今仍極具影響力與啟發。

相關著作:《榮格論心理類型》

譯者簡介

温澤元
師範大學翻譯所畢,德國曼海姆大學語言與溝通研究所,現專職英德翻譯。譯有《大偽裝者》與《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黑暗年代的女哲學家》等。譯稿賜教:lars801011@gmail.com

林宏濤
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菁英的反叛》、《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神話學辭典》、《與改變對話》、《死後的世界》、《正義的理念》、《與卡夫卡對話》、《世界是這樣思考的》等作品。




詳細網址: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閱讀榮格,從「支撐點」到「中流砥柱」
徐玟玲
 
    本書原文第一版於一九三〇年問世時,榮格五十五歲。榮格自認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分歧在於自己視無意識與意識同樣具有生命和意義,曾在自傳《回憶‧夢‧省思》(Erinnerungen, Träume, Gedanken)中說:「我的一生是無意識自我實現的故事。」然而,榮格也非常重視現實世界,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七年間與幻想的潛意識人物密集對話時,即確知:「需要在『這個世界』有個支撐點 。」而家庭和職業正是他在現實世界裡過正常生活的重要支撐點,以抗衡歧異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他借曼陀羅繪畫來取代與幻想之阿尼瑪(Anima,陰性基質)的對話。到了一九二八年,榮格正納悶為何會畫出一幅中國味很濃的《金色城堡》(Gelb-Schloß)[李尚遠1] 曼陀羅畫作之際,衛禮賢(Richard Wilhelm)寄來一篇論述中國道教煉金術的草稿,他飢渴地一口氣讀完,得到滿滿的共鳴,才一掃先前的孤單感,終於開始覺得可以對外建立關係了。一九二九年,與衛禮賢合著《金花的祕密》(Das Geheimnis der goldenen Blüte)之後,他找到重返世界的歸路,開始到處演講、旅行,同時轉向西方煉金術尋找可以有系統地深入心靈原型的方法。
    榮格在這本集結演講和論文的書中,即是以系統式循序漸進的架構,為讀者呈現他就整體心靈結構的所思所想,並提出務實的分析心理學方法,諸如:
   第一篇,列舉四階段分類法來探討分析心理學的整體結果——告解(Bekenntnis)、澄清(Aufklärung)、教育(Erziehung)及轉化(Verwandlung)。第二篇,藉由關照詩歌藝術作品而說明了「自律性情結」及互涉的一些重要概念——象徵、集體無意識、原型與理想;甚至探討到藝術的社會意義。第三篇,從自身的實務工作與親身體驗,來就佛洛伊德與阿德勒(Alfred Adler)兩位各有所長的學理有一番理性的反思。第四篇,就心理治療的目的,精彩分享了自己的夢工作理念與方法。第五篇,說明其臨床工作中,是先針對心靈事實進行調查與分類,產生一套心理現象學後再進一步建立心靈結構理論,又在後續的實證經驗應用裡,發展出的心理類型學。
   到了第六篇,開始全面涉及心靈的結構,從心理、生理、外在環境條件的表現與關係,區分出心靈的三個階段——意識、個人無意識、集體無意識——並安排許多臨床個案討論。第七篇至第十篇,著力於表述「相較於意識褊狹的探照燈柱,心靈是範圍更大而黑暗的經驗領域;無意識也屬於心靈的範圍」。文本指出原型是種種習性系統,它們既是教養也是情緒,它們遺傳了腦部結構的心理面向,一方面形成一個根深柢固的本能成見,另一方面則是本能適應的最有效的輔具。榮格也用不少篇幅致力於說明:大地的物質和動力是父母親面具背後更大的真實力量,存在於父母親和孩子之間的神祕分受;母親的原型相當於中文的「陰」的定義,而父親的原型則是相當於「陽」。接著,先往原始追緝「古人類」的心理投射與其形成的世界秩序;再著墨「生命的轉折」,討論個體主體性的形成與年齡階段的問題;繼而,切入「婚姻作為心理學的關係」。   
    書末的第十一篇至第十三篇,榮格從「分析心理學與世界觀」、「精神和生命」、「現代人的心靈問題」三大議題,表現出他對存在與人生的積極關懷。榮格表示,分析心理學不是個世界觀,而是個科學,它提供了基石或工具,人們可以用來建構一個世界觀,也可以拆除或改建它,心靈是一個源自人世間的環境條件的適應系統。因而,榮格從其時代中的表現主義藝術,清楚看見預言:人們已經從外在世界撤離,轉向主觀的內心世界。
    當代,在榮格筆下既深深觸及黯黑又高高懷抱光明,且多到讓凡人讀不完的文獻群裡,筆者個人覺得,本書屬於「中流砥柱」,能讓人步履適中且安全地,接觸到榮格全面關懷人生的精粹觀點。誠如榮格自序裡所提示的本書作用: 「它要探討的是問題,而不是解答。……『心靈』這個大哉問讓現在許多人腸枯思竭,而這部文集正是旨在告訴讀者窮究它的方法。」由於這本書適合想瞭解榮格根本理念的普遍讀者,也就能對廣泛分布在社區裡的「陪伴」工作者帶來新視野。一般而言,生活感的自然而然式陪伴,一種同在感,是受陪者最能接受的方式。然而,對陪伴者而言,「同在」卻是一門功夫,本書所提出的許多要義,能幫助陪伴者更細緻地觀察對方心態、洞察與轉化自己的作為、尋找調節陪伴作為的資源……等等客觀的務實任務,可使陪伴者保有正向存在,而避免因全然被動或受制而發生耗竭。  
   又,榮格在本書有許多關於藝術創作運用在心理學及臨床工作上的觀點與心得,他認為在正常工作情況下,引導出一種精神狀態後,創作者會開始用自己的本質與存在來進行實驗,在一種流動、變化以及成為的狀態中,想像力總是以令人驚訝的方式找到正確的途徑,將人從「僅此而已」的束縛中解放而出,讓人來到玩鬧遊戲的境界。但,榮格沒有忘記強調:「大家不能將我的手法解讀為漫無目標、無邊無際。我永遠都堅守一項原則,那就是將詮釋的範圍限縮在有效時刻的意義範圍內。」因此,以筆者身為藝術治療師的角度來看,本書對於一些急於採行榮格「積極想像」(Active Imagination)方法,卻尚未窮究其中各層次義理與原則的表達性藝術治療者、心理助人工作者或陪伴者而言,是一個充滿珍奇又鑲有鏡子的實用抽屜寶盒,一層層拉開來細數之際,讀者原本匱乏的經驗知能與虛空,可以因此一層層從自身反映出新的覺知,十分可貴。
 
本文作者為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師、中華民國教育部授證助理教授


豈是不堪回首月明中:尋找現代人的心靈故國之路
魏宏晉
 
 
榮格心理學引人入勝,卻多深奧難解,不乏不得要領而中道廢弛;或束書不觀,遊談無根者。縱使榮格心理學於今日貌似復興,清談者眾,然借名流竄,故作沽激,實則麤惡者,所在多有,誤人甚深,有志親近者不得不慎。慎選入門,免入歧路、誤觸魔道,允為要務。而最是穩妥之道,莫過於親炙原典。商周出版近年來有計畫地翻譯榮格德文原典,該系列書籍,水準整齊,信達雅兼具,堪為中文讀者福音,最新出版的《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尤其是初窺門道,或久而不得其門者必讀之作。
本書最早在一九三〇年以德文在瑞士出版,兩年後再版,從他簡潔的初版和再版兩篇序文就可以看出來,他已經走出佛洛伊德決裂後沉潛、與自己無意識爭戰的黑暗期,對自己的心理學論述更加自信,揮灑尤為自如。而英文版在德文版之後,很快地於一九三三年便在美國出版,而根據英文版的中文翻譯則在一九八〇年代在台灣出現,之後兩岸不同譯本推出絡繹不絕,底本多還是以一九三三年的英文版為本,可能已不下十種之多。英文版的內容順序與部分章節和德文原版稍有不同,但根本的精神內涵幾乎無異。
榮格於本書基本上全面討論了他的思想,主題廣泛,除涵括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神學、東方哲學與一般靈性等大眾口味外,涉及現代心理治療實際應用的問題這一大部分,實際上完整而簡潔地介紹了他自己心理學理論的基本假設,大篇幅闡述了分析心理學,讓人們可以對比出與佛洛伊德理論的區別,不再有似是而非的混淆。
榮格的著作有個特色,不同作品間常常內容重複,只是剪剪貼貼的重組,但總能就不同主題回應時代問題,甚至歷久彌新,多年之後讀來,仍發人深省,心有戚戚焉。
比如在「論分析心理學與詩歌藝術作品之關係」一章,他藉論述藝術的本質,傳達他的自律性情結理論,以象徵、集體無意識、原型與理想等概念,再次提醒人反省人類的渺小,偉大的藝術作品的原始意象是全人類的共有資產,其來源不存在於創作者的個人無意識,而是在無意識的神話領域裡頭。
因此,不論他在討論與佛洛伊德理論的對比、心理治療的目的、他的心理類型學、心靈的結構等理論性的問題時,他反覆強調的不外乎每個人作為人類整體、甚至整個自然界的一部分時,值此科學理性主義大興、人類自信滿滿的時代,更該謹慎謙卑、重視靈性,我們的存不在自身而已……過去、現在與未來,都是作為彼此的部分的互動的因與果。也因此他特別強調不管作為一個科學家,甚至只是一個個人,士農工商、為人處世,倫理問題永遠都得占據考量的首位。
而在提醒了人的責任、重視心靈的能量之外,書末「現代人的心靈問題」這一章作為結論重點,他卻又帶出一個反轉,認為當代人類社會面臨的難題不盡是因為科學主義壓抑靈性的問題而已,而是以消費主義包裝的靈性復興,可能只是個假象。膚淺的新興宗教大行其道,對各種「主義」過度地片面性狂熱,其實與那黑暗的、母性的、土壤的生命基礎是失去聯繫的,不僅與人類古老的靈性無關,甚至越走越遠,豈是不堪回首月明中。
總之,本書特點在於:一是所有篇章都在蘇黎世心理學俱樂部各種講座中發表,其中部分曾被修改成文單獨出刊,大多數則直接就演講內容整理而收入本書。再者,由於演講對象為大眾,顧及了深入淺出,比諸他的其餘專著,本書可謂是最為平易近人的一部。三是不管他是發表著作,或者進行演說,基本上都會反覆他的心理學源起、結構以及特性等重點,本書也是如此。既然更加淺顯易懂,當然是入門的不二之選。
 
本文作者為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詳細網址: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

詳細網址: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 中文書>心理勵志>心理學>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