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3354814,頁數:272,出版社:時報出版,作者:賴瑞和,出版日期:2022/06/21,類別:自然科普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內容簡介


專為中文讀者撰寫的演化故事書,一窺人類演化的奧祕

在文明出現之前,人類長什麼樣子?過怎樣的生活?又是怎麼演化成我們現在的樣子?
本書將帶領讀者橫跨百萬年,探究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軌跡,解開人類演化的謎團。

  人從哪裡來?關於人類起源的大哉問不少,一個習以為常的說法是「猴子是人類的祖先」,但這個說法大錯特錯!本書以歷史敘事的方式,敘寫人類演化史上最關鍵的課題,諸如:人是怎麼出現在這地球上,從什麼生物演化而來?人的身體是怎樣從「像猿」慢慢變成「像人」?人以雙足行走是為了節省熱量?人在非洲大陸演化成直立人之後,又怎樣走向全世界?

  而人類演化到今天,只剩下「智人」(Homo Sapiens),但在數十萬年前,曾經有多種不同的人生活在地球上:如直立人、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等,這些人之間的差異可不同於現代的黑人、白人或亞洲人;他們之間差異大到會將彼此視為不一樣的生物!本書將描繪這些「人族成員」的生活樣貌,以及說明後來在我們智人出現後,他們為何消失不見了?

  本書作者賴瑞和教授發揮史學功力,從《科學》、《自然》……等國際頂尖科學期刊和專書中,搜羅各種關於人類演化的最新資訊,一一解答上述的人類演化大哉問,用通俗淺白的語言,向讀者娓娓道來六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

專文推薦

  沈川洲|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國家講座特聘教授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在這本書中,賴瑞和老師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為大家介紹人類演化的來龍去脈,除了各種已知的重要知識,也很清楚地交待各種爭議之處。這本書就像是輕鬆地和朋友聊天討論人類演化的對話,可是內容卻完全不失學者的嚴謹,不需要任何科學背景也能好好一讀。~~黃貞祥

誠摯推薦

  汪雪憬|臺南市立土城高中歷史科教師
  邱鴻霖|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華文世界的讀者認識賴瑞和,機緣多來自於《杜甫的五城:一個火車迷的中國壯遊》,但他不僅是火車迷,更是受過嚴謹學術訓練的唐史學者。現在賴瑞和一本當初尋蹤壯遊的熱情,追溯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由來。
  本書雖是科普書籍,但奠基於晚近西方扎實的研究成果。此外,本書環繞「人從哪裡來?」核心問題展開,過往嘗試探討的人不少,但華文論述不多,能深入淺出者更少。這是一本含「英」咀「華」的佳作,敘說人類這個獨特物種的精采故事。。——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一位歷史學者寫演化史跟一般生物學家會有什麼樣的不同?
  閱讀本書,可以感受得到賴教授是以怎麼樣的熱情和興致投入本書的寫作,他談演化不是生物學上那個複雜的論證,而是要說人從何而來的故事,六百萬年漫長時間的演化過程,向來就不是乾淨俐落的直線進行式,而是紛歧與多樣的嘗試中,緩慢逐漸形成為「人種」的歷程,在歷史學家善於敘事的加持下,這部曲折離奇的演化故事才得以如此動人的在大眾面前展開……—— 汪雪憬|臺南市立土城高中歷史科教師

  人種演化與起源的科普書籍年年推陳出新。當新的化石被發現,總能讓科學家激起新的論述。在眾多學說的雲海中,讀者往往霧裡看花、似懂非懂。
  賴瑞和教授在本書中準確掌握住人類起源的根本問題與重要發現,並透過深厚的史學功力將關鍵資料爬梳彙整,藉由大眾的視角與問題導向,引導讀者準確認識人類演化知識建構過程中的重要觀念與知識。 —— 邱鴻霖|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詳細網址: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第一章  人從哪裡來——為什麼現在的猴子不能演化成人
第二章  人類物種問題和古基因古蛋白研究
第三章    最早的人族成員和雙足行走——人最重要的標誌
第四章    南猿——像猿多過於像人
第五章    人屬——終於有些人樣了
第六章    直立人出非洲記
第七章    中國人從哪裡來
第八章    人類膚色的演化——從黑到白
第九章    文明人還在演化嗎
第十章    結語


詳細網址: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354814
  •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賴瑞和(1953~2022)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出生於馬來西亞新山,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專長唐代歷史與文學。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和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喜愛中西文學、寫作、歷史、美食等。

  著有三本專題散文書:《杜甫的五城:一個火車迷的中國壯遊》、《坐火車遊盛唐》和《男人的育嬰史》;以及三本學術專書:《唐代基層文官》、《唐代中層文官》和《唐代高層文官》。
 


詳細網址: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推薦序

生而為人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我們對自己這個物種的關注,遠超過其他生物物種,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因為一小片古人類化石的發現,就在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

  我們智人是現存唯一遍及全球的生物物種,在文明社會發展出來以前,草原、高山、沙漠、凍原等等嚴峻的生態區域都有人類的蹤跡,全球無論人種、膚色,也都有遠在非洲的共同祖先。作為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動物,我們從古至今都愛追問祖先從何而來,只是過去的解釋是神話和傳說,現在是科學。

  我在大學教授演化生物學時,原先很有野心地希望每年談人類演化時補充的最新科學發現,只需要用到當年頂尖科學期刊如《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學術論文就好,只是試了沒幾年,就改為讓學生自行分析最新的發現來當作考題,因為當這些發現一再「改寫教科書」,除非是學有專精的演化人類學家,否則可能很難有條不紊地傳道、授業、解惑了。

  現在,這個教授人類演化的工作可以變得更輕鬆一些了,因為賴瑞和老師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寫下了這本好書。賴老師原是唐史學者,他精湛的史學功力,在梳理科學文獻時應付裕如。他對人類演化的興趣和探索並非是退休後閒暇時才有的嗜好,他在清大任教時就在圖書館慢慢閱讀相關文獻十幾年了。

  其實,生物演化本來就是一個歷史科學的問題,人類的當然也不例外。只是生物學家一般擅長用分子、遺傳、發育、解剖、形態、生理、生化等等生物學的間接證據,重建出各類生物演化的歷史,這和史學用遺址、遺骸、器物、傳說、風俗、文獻等等試圖還原歷史真相,在本質上並無差別。賴老師用史學的學養來探究人類演化的示範,正說明了所謂的「文理不分家」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賴瑞和老師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為大家介紹人類演化的來龍去脈,除了各種已知的重要知識,也很清楚地交代各種爭議之處。這本書就像是和朋友輕鬆聊天討論人類演化的對話,可是內容卻完全不失學者的嚴謹,不需要任何科學背景也能好好一讀。

  我們智人貌似萬物之靈,似乎是地球的主宰,但是人類演化史可謂血淚斑斑,如果我們的祖先能像黑猩猩那樣生活在宛如花果山般的叢林樂園裡頭,有誰甘願到林地甚至稀樹草原冒險呢?我們現在知道,老祖宗和黑猩猩分家後,就演化出了許許多多人亞族(Hominina)的物種,包括知名的地猿屬、南猿屬、傍人屬、沙赫人屬、人屬等等,同時生活在地球上。和我們智人同屬不同種的物種也有不少,可是如今除了智人,其他人亞族的人類也都灰飛煙滅了。

  過去認為是智人把其他人類給消滅了,可是近年古DNA基因體學的研究卻指出,歐洲大陸的遠古智人,可能和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有情慾流動,因此可能有約百分之一至四的基因來自他們。根據我在遺傳檢測公司 23andme 的報告,我就有約百分之二的DNA可能是來自尼安德塔人。

  智人比起其他人類物種,可能更擅長交流,能夠產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緣分。當我於二○一六年到母校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和生命科學系任教時,賴瑞和老師剛好從清大退休,回到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的老家,雖然人文社會學院就在我們生命科學館的對面,但我並不認識賴老師。然而,非常碰巧的,我也來自新山。我們高中後都出國到臺灣留學,然後赴美念博士班,再回到臺灣的大學任教。

  我們的祖父母輩,來自中國南方的省分,漂洋過海到南洋討生活。我常聽阿嬤說,當初他們在船上度過環境惡劣的艱困,捱不住的人一旦病死,會馬上被麻布包裹棄屍海裡。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南洋開埠,不同籍貫的華人,聚集在同一個城市打拼,夢想能夠給予子女更美好的生活。我們更古早的祖先,何嘗不也是為了更好的出路,願意前仆後繼地冒險遠渡重洋或翻山越嶺呢?於是直立人也好,智人也好,成為了遍及全球的唯二動物物種,寫下可歌可泣的宏大史詩,只是我們現在只能從他們稀少遺物的蛛絲馬跡中拼湊出支離破碎的隻言片語,待越來越多的化石出土,科技也越來越進步後,說不定我們能還原出史詩的一些篇章呢!

  人類演化的故事還有諸多謎團,讀了賴老師的這本好書,心中也還有不少疑惑,原本想說疫情退散後,說不定有機會在他來臺或我回馬時跟他當面請教,更深入地詢問他身為史學家,對另一些生物學上的反面證據有何見解,沒想到當我把此書讀到一半時,就從馬來西亞的中文媒體得知他於四月二十六日因肝病與世長辭了,享年六十九歲,真是不勝唏噓。

  我們人類最了不起之處,是能夠留下思想和著作,即使肉身腐朽了,精神仍能長存,啟發一代又一代後人。感謝賴老師留下這本好書,如果可能,多年以後也希望能夠為此書增添更新的發現!
 


詳細網址: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第三章    最早的人族成員和雙足行走——人最重要的標誌

二、雙足行走的起源

雙足行走是人類跟黑猩猩分手後,演化出來的第一項本領。於是,它也就成了人最重要的標誌,是個「黃金標準」,可用來分辨何者為人族成員化石,何者為猿類化石。從前的古人類學家認為,人最重要的特徵是,人會製作工具(石器),但後來發現黑猩猩也會製作一些簡單工具,這個說法便不能成立了。至於其他特徵,如人有語言,人會「勞動」等等,也都不如「人會雙足直立行走」那樣清楚明白,且可以在化石腿骨形態上得到證實。

世界上很少有動物以雙足行走。比較知名的有鳥類、駝鳥和袋鼠。在哺乳類動物當中,只有人才慣常以雙足行走。黑猩猩若前肢拿東西時,偶爾也會以後肢雙足行走,但走得東歪西倒,像喝醉的人,只能走一小段路,不像人類那樣,可以輕鬆流暢地走或跑數公里。

人為什麼要演化出雙足行走?從前的說法是,這樣可以騰出雙手,使用工具或做其他事。可以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看看草叢前方是否有危險。站起來可以採集到低矮枝頭上的成熟果子。站著行走時,身體背部可以避免受到陽光太多的照射,降低體溫。甚至有學者說,可以用雙手捧食物送給女性,討她們的歡心,再跟她們交換性,生下更多的後代,有演化上的優勢。

不過,研究人體的專家,哈佛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認為,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些也難以令人信服。他認為,人雙足行走,最關鍵的原因是為了節省能量,以便走更遠的路,去尋找更多的食物。六百萬年前,非洲的雨林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大量死亡消失時,人類的祖先被迫離開了雨林,走到林地來生活,便得適應一系列的新環境。比如,林地的樹木都比森林裡的低矮、疏落,間隔比較遠。林地的果子,也不如森林裡的那麼豐富和多樣化。他們得尋找替代食物,比如樹葉、幼枝和根莖類。在尋找新食物時,他們得從樹上爬下來,到平地和草叢中覓食,又走一段路,到另一區去覓食。他們一天可能需要走上許多公里的路,才能找到足夠的食物。為了節省能量,走得更遠,找到更多食物,早期的人類祖先於是演化出雙足行走,替代人和黑猩猩共祖可能使用的四足行走。



詳細網址: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詳細網址: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中文書>自然科普>動物/植物>演化/遺傳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