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9563975,頁數:304,出版社:春山出版,作者:顏娟英,蔡家丘總策畫,顏娟英,蔡家丘,黃琪惠,楊淳嫻,魏竹君,林育淳等撰,出版日期:2022/04/06,類別:藝術設計

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


內容簡介


「不朽的青春」展覽研究團隊再出擊!
用120件作品,講臺灣200年的藝術與藝術家故事。



「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往往不知如何回答。這背後當然有許多從教育到歷史上的原因,但其中最關鍵的可能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臺灣美術史上有過哪些精采作品和人物。

  鑒於一般大眾長期對於臺灣美術史非常陌生,「不朽的青春」展覽研究團隊決定再出擊,集結兩年多來的研究成果,化身親切導覽,向來訪觀眾述說一個又一個屬於臺灣自己的「藝術的故事」。《臺灣美術兩百年》猶如一場紙上特展,讀者只需翻開書頁便能飽覽從清代到當代,因臺灣而發生的豐富藝術傑作。

  然而光是「看見」作品並不足夠,讀者還必須對於作品產生的脈絡有所認識,才能真正「看懂」作品。因此,本書不同於常見藝術史著重在解析藝術表現形式,更重視描繪藝術家的個人生命歷程與身處時代背景,供讀者參照,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臺灣美術兩百年》也是一個主題性策展,不單純依據年代呈現,而是美術史學者帶著歷史意識與問題意識重新觀看臺灣藝術史上的許多經典作品,使之向外延伸,觸及了傳統與現代、本土與殖民、冷戰與戒嚴、性別、家國想像等多元課題。

  透過上述面向,相信讀者閱畢本書後,當再有人問起:「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你不只可以輕易給出好幾個答案,還能興高采烈與之分享你喜歡他們的種種理由!

  全書上下兩冊分成十二章,選件共120件(另有補充附圖數十餘),獨立介紹了108位藝術家。各章開頭均有長文導讀,引導讀者進入該章主題。上冊「摩登時代」六章主題依序為:傳統的新生、現代美術與展覽會、描繪地方色彩、都會摩登、戰爭與戒嚴、新時代男與女;下冊「島嶼呼喚」六章則是:山與海的呼喚、冷戰下的藝術弈局、鄉土的回歸、風景與社會、主體性的開展、創造新家園。

  ===

  臺灣是天然物產相當豐饒的土地,有稻米、茶葉、砂糖等,實在是無盡的寶藏。一旦踏入山地,到處都是千古未曾開發的處女林。真是發揮著山紫水明,與天然之美。
  我覺得在富有如此自然美的臺灣,沒有誕生固有的藝術,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親近並成長於這自然美的人們,腦海中不會沒有愛美的心理。──黃土水(〈甘露水〉、〈少女〉胸像創作者)

  ===

  ■下冊「島嶼呼喚」以藝術家對山海國土的探索開啟視野,回顧日治時期並鳥瞰戰後至當代,從觀音山到太魯閣、中央山脈與玉山、屏東大武山,從花蓮港口海岸到臺東金樽海岸,島嶼的山海意象逐漸拓展的過程。接著下山離海來到冷戰現場,看50、60年代的臺灣「抽象畫」,為何竟會被現實政治貼上「共黨」標籤。70年代畫風又是一變,從抽象轉為具象寫實,如此急遽轉變的原因及其意義,將透過藝術家的理念與作品實踐來闡釋。80年代民主運動風雲動盪,深刻刺激藝術家,他們把對社會的批判與關懷貫注在作品中。解嚴後的90年代,針對本土文化內涵,藝術界以作品乃至文字展開激烈交鋒,急切探問「我是誰」、「何謂臺灣」。自我與家國、本土與西化,難道總是二元對立無法調和?問題沒有終極答案,全書提供了藝術自身的獨特回答。

本書特色

  ▌結合臺灣不同世代的美術研究者群體之力,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匯整至今的美術研究成果,是奠基在扎實史料基礎上的美術史。

  ▌以公共機構典藏的作品為主,但亦選入重要且不易取得的私人藏品。

  ▌重視藝術家生平、師承與往來關係,把作品與創作者放回當時的時空背景。不只對單一作品與藝術家進行詮釋,更呈現藝術家的群像與時代。

名人推薦

  ▲ 黃土水說:「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而黑格爾說:「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在臺灣政權更迭的歷史洪流裡,藝術家們從來都不是因為擁有自由才創作,而是因為創作才邁向自由。藝術始終是自由價值的展現,追求藝術自由,進而追求作為人的自由,開啟了時代的自覺與自我追尋。《臺灣美術兩百年》,說的是「他們」在這塊土地上以藝術開展的心靈歷史,但其實也是「我們」形塑自我面貌的故事。設若再過兩百年回望,我相信《臺灣美術兩百年》會是臺灣美術史與文化認同重建的重要里程碑,讓我們知道臺灣人如何走過來,又該往何處去尋覓更寬廣的未來。──鄭麗君(前文化部長、青平台董事長)



詳細網址: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目錄


序言|蔡家丘
總論:臺灣美術史與自我文化認同|顏娟英                   

第七章 山與海的呼喚
導論|顏娟英
鄉原古統,〈臺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林育淳)    
許深州,〈山路〉(黃琪惠)
劉啟祥,〈太魯閣峽谷〉(顏娟英)
陳德旺,〈觀音山〉(顏娟英)
呂基正,〈南山雄姿〉(顏娟英)
呂基正,〈椰子鄉村〉(邱函妮)
馬白水,〈玉山積雪〉(郭懿萱)
江兆申,〈八通關〉(顏娟英)
林玉山,〈龜山遙望〉(黃琪惠)
許郭璜,〈蒼巖磊犖〉(顏娟英)
拉黑子.達立夫,〈Atomo的女兒〉(顏娟英)
吳繼濤,〈瞬逝的時光II〉(王淑津)
李賢文,〈臺灣雲豹三部曲〉(顏娟英)  

第八章 冷戰下的藝術弈局
導論|楊淳嫻
莊世和,〈阿里山之春〉(蔡家丘)
張義雄,〈吉他〉(楊淳嫻)
夏 陽,〈繪畫BC-3〉(蔡家丘)
廖繼春,〈港〉(蔡家丘)
何德來,〈五十五首歌〉(王淑津)
呂璞石,〈有花的靜物〉(楊淳嫻)
劉國松,〈寒山平遠〉(王淑津)
陳庭詩,〈蟄#1〉(楊淳嫻)
楊英風,〈鳳凰來儀(一)〉(林以珞)
賴傳鑑,〈湖畔〉(蔡家丘)
蕭如松,〈門口〉(顏娟英)
李仲生,〈NO.028〉(楊淳嫻)
王攀元,〈歸向何方〉(謝世英)
陳景容,〈沉思〉(楊淳嫻)
李 德,〈空相.XII〉(林聖智)
    
第九章 鄉土的回歸
導論|黃琪惠
藍蔭鼎,〈農家秋日〉(張閔俞)
林克恭,〈金礦-九份〉(林育淳)
洪瑞麟,〈礦工頌〉(楊淳嫻)
廖修平,〈朝聖〉(郭懿萱)
顏水龍,〈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顏娟英)
朱 銘,〈太極系列-單鞭下勢〉(林以珞)
席德進,〈民房(燕尾建築)〉(黃琪惠)
李梅樹,〈清溪浣衣〉(張閔俞)
黃銘昌,〈綠光(水稻田系列之29)〉(張閔俞)
林惺嶽,〈歸鄉〉(林以珞)

第十章 風景與社會
導論|顏娟英
李澤藩,〈社教館懷古〉(張閔俞)
顏水龍,〈蘭嶼所見〉(饒祖賢)
劉其偉,〈憤怒的蘭嶼〉(饒祖賢)
劉耿一,〈莊嚴的死〉(顏娟英)
連建興,〈陷於思緒中的母獅〉(魏竹君)
袁廣鳴,〈城市失格-西門町白日〉、〈城市失格-西門町夜晚〉(徐蘊康)    

第十一章 主體性的開展
導論|魏竹君
梅丁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魏竹君)
吳天章,〈再會吧!春秋閣〉(徐蘊康)
陳界仁,〈加工廠〉(魏竹君)
姚瑞中,〈反攻大陸行動-行動篇〉(魏竹君)
侯俊明,《搜神》(魏竹君)
楊茂林,〈封神之前戲-請眾仙III〉(魏竹君)
楊成愿,〈新舊交替臺灣總督府〉(楊淳嫻)
李明則,〈臺灣頭臺灣尾〉(魏竹君)

第十二章 創造新家園
導論|魏竹君
李明維,〈魚雁計畫〉(魏竹君)
陳順築,〈集會.家庭遊行系列:澎湖屋I、II〉(魏竹君)
林明弘,〈枕頭七號、家〉(魏竹君)
安力.給怒,〈我的十字架〉(徐蘊康)
尤瑪.達陸,〈生命的迴旋(I)〉(徐蘊康)
宜德思.盧信,〈Hongi〉(徐蘊康)
江賢二,《金樽/春夏秋冬》(王淑津)

致謝辭|顏娟英
選件清單(含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詳細網址: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563975
  •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6k / 19 x 26 x 1.5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顏娟英


  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退休,現任兼任研究員。著作:《臺灣近代美術史大事年表》(1998),《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譯著,2001),《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2016)。

蔡家丘

  日本筑波大學人間總合科學研究科藝術專攻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日本美術史、臺灣美術史,近代東亞美術中的交流、旅行活動、超現實繪畫等等。

黃琪惠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博士。論文題目:〈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臺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日治時期臺灣傳統繪畫與近代美術潮流的衝擊〉。以臺灣美術史的研究、教學與推廣為人生志趣。

楊淳嫻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流浪於歷史、哲學、藝術史各領域之間,從事跨領域的研究、書寫、知識推廣等工作。目前為「Bí-su̍t Taiwan美術臺灣」的網站編輯。

魏竹君

  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中心藝術史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當代藝術中反全球化、跨文化與後國族身分認同議題。

林育淳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臺北市立美術館退休,現任臺南市美術館館長。著有《蓬萊.大觀.鄉原古統》(2019)、《油彩.熱情.陳澄波》(1998)。

張閔俞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追尋時代激盪中的自我:戰後畫家劉耿一與臺灣意識的興起〉曾獲國立臺灣圖書館論文獎佳作。

王淑津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學術志趣:其一,臺灣美術史,聚焦鹽月桃甫、何德來、余承堯、劉國松等跨越地域與族群疆界的藝術旅人的故事;其二,亞洲陶瓷史,聚焦臺灣歷史考古遺址的陶瓷遺物世界。

林以珞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曾任朱銘美術館研究部主任,現任職臺中市立美術館籌備處。研究領域為臺灣美術,因工作而進行臺灣戰後美術的多項田野調查,並策劃雕塑為主的展覽和編輯出版相關書籍。

林聖智

  日本京都大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圖像與裝飾:北朝墓葬的生死表象》(2019)。

邱函妮

  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美術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美術史、近代臺日美術交流。著有《灣生.風土.立石鐵臣》(2004),博士論文為〈「故郷」の表象:日本統治期における台湾美術の研究〉(2016)。

徐蘊康

  新聞系畢業後,一心想擔任藝文記者未果,於是先至多個財經媒體擔任記者,然後進入電視臺,曾企劃藝術之系列紀錄片,並出國念藝術史研究所,衷心欲以此為職志,但十年後才如願製作藝術節目,恨不得分身開多條戰線!

郭懿萱

  日本九州大學美術史研究室博士課程。研究領域為近代臺灣藝術史、滿洲國美術、東亞殖民地藝術史。曾發表專文於《デアルテ:九州藝術学会誌》、《アジア近代美術研究会会報:しるぱ》、《雕塑研究》等期刊。

謝世英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藝術理論博士,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研究領域: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後殖民主義論述、認同理論。著有〈模糊的臺灣認同:解讀陳進之美人畫〉、〈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現代性:日治文人魏清德對臺灣美術的期望〉等專文。

饒祖賢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館員。


詳細網址: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序言

蔡家丘


  如果說與研究團隊進行田野調查,並策劃「不朽的青春」展覽,像是完成了一場華麗的冒險;那麼,投入這套書的構思、編寫,則宛如是一次反覆沉思,與潛心觀想的修練。

  2019年起,筆者參與的研究團隊進行了兩年多的田野調查,探訪臺灣美術作品,共計四十五個公私單位與藏家,超過五百多件作品。第一年的調查、研究成果,呈現在與北師美術館合作策劃的「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中。白天進行的田調過程往往充滿變數,有時摸索路途趕赴收藏處,也有過不得其門而入的挫折。若是發現從未見過的作品,或是盼得傳聞中的名作,猶如雲開見月。回來後的研究與策展的工作仍然充滿挑戰。記得夜深人靜埋首於資料如大海撈針後,終於為作品驗明正身的悸動。或是思考策展內容與展名,反覆斟酌,以及因為編排圖錄內容各持己見,終夜輾轉難眠。

  本書《臺灣美術兩百年》的誕生,來自團隊第二年的計畫構想,希望出版一套介紹臺灣美術史與作品的大眾讀物。這個構想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更具挑戰。

  首先是對選件的思考。「不朽的青春」展覽雖然努力聚集散落民間、難得一見的作品,但展後物歸原主,參商難遇。本書作品以公立美術館藏品為主,理由在於,如果說臺灣美術史應該是大家共享的記憶,那麼選件便盡量以「公共財」優先,讀者可以也值得再到美術館親臨作品。其次,本書並不有意為任何藝術家或時代定義經典或名品,因為這個時代的人不迷信任何權威。研究團隊檢視選擇的是──「有好故事可說」的作品,甚至交由邀稿作者的慧眼決定。故事性來自於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作品的構成趣味,更重要的是與臺灣歷史、土地的連結。所設想的讀者範圍,則希望如同看展覽的社會大眾,來自四面八方,以及筆者在講臺上面對的年輕學生──出生於90後至2000年以後的新世代。

  課堂講義、學術論文的集結品,過於生澀僵硬。虛構性的演繹文體,流於渲染失真。如何書寫臺灣美術史?成為本書建構章節與撰述內容時隱含的命題。本書匯集二十三位作者,撰寫十二篇章節導論、一百二十件作品圖說,作者均有研究臺灣美術史的背景,許多位更是資深的專家學者。以扎實的研究為基礎,抱持對美術史、臺灣史的關懷下筆,無疑是隱然的文脈。導論串聯作品,述說一個臺灣美術史的主題,相當考驗我們是否章節架構得宜、視野宏觀、行文流暢。圖說以簡短篇幅介紹作品中的一個故事、一項值得觀察之處,需要畫龍點睛的精準文筆。現今對「大眾史學」簡明定義的三個面向是:「大眾的歷史、寫給大眾的歷史、大眾寫的歷史」。 那麼本書期待與讀者共享臺灣美術記憶,為求文章深入淺出,有從作者的生命經驗出發、引述藝術家的自白,或帶有詩意等等的寫法,可說是為充實大眾史學的前兩個面向付出不少努力。

  傳統論述以政治變遷史來編寫的單線段落式演進,在現今具東亞乃至全球視野的時代,往往造成思考上的困擾。 於是參照臺灣史研究,其多年來思索島史觀點的建立,探討人與山、海、平原如何相互作用, 以及十年前臺灣新文學史的建構,其關注不同族群、性別與價值的書寫方式,乃至藝術創作跨世代、跨國界的繼承與累積; 這些關於寫史的討論,都帶來很好的啟示。儘管關於寫史的種種問題,不是設定為大眾讀物的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完美方案來解決的;然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本書的章節架構、導論內容,都呼應著這些問題與討論。其中有以水墨材質為縱軸,貫穿臺灣兩百年歷史,或以性別為角度、以山與海為視野,來認識臺灣美術。雖然多數的篇章脈絡,仍是以時代性、政局變化來編排,因為這的確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不過,各章中也屢屢觀照臺灣美術和東亞、西方世界的互動關係,或是更細究藝術家的抉擇與社會意識,以及在地風土、城市性格等所造成的差異性,乃至當代關心的文資、環保等議題。甚至同一位藝術家與其作品,會出現在不同作者執筆的導論中,加上圖說,衍生出更多重的敘事角度。在一套書中保持複數交錯和對話的空間,這份閱讀上的豐富趣味,同時顯示建構臺灣美術史所需的複雜意涵,對於這個時代不相信單一觀點、不滿足於現有教科書或網路資訊的讀者與學生來說,很值得參考。

  在誕生本書上述的內容之前,研究團隊其實經歷相當多回「陣痛」的過程。從選件、章節安排,到文章寫作,都經過反覆地討論、設定、推翻、擴充、再推翻……的陣痛期。也向美術館等處申請調件,和原以為已很熟悉的作品對坐,從頭靜靜觀想。這個修練的過程,挑戰自我沉著的思考和文筆,也需要團隊合作的互信和體諒。

  筆者加入「不朽的青春」展覽工作之初,翻譯陳植棋書信時,讀到「世間的俗人拚命稱讚使人輕忽大意,接著落井下石的壞人很多。只能夠自重執著,努力堅持地工作」,彷彿為那時正顛簸啟程的冒險,注入一劑強心針。編寫本書接近後期時,伴隨著〈甘露水〉出土,因緣際會獲得黃土水的新文章〈過渡期的臺灣美術〉,將其編譯入本書時,又讀到:

  我想以自己的力量,向後世傳達,能深刻感動社會的美術。……就算只是一件雕刻,鑿入自己的真實生命打造而成的作品,會向未來永恆地流傳吧。這樣的話,儘管自己的肉體滅亡,靈魂仍與作品一同不朽。

  猶如再次聽到藝術家的呼喚,要同樣審慎地打造書中的每一句話,並且該是將這份修練臺灣美術史的成果,交還給社會的時候。是為序。


詳細網址: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內容連載


【第十二章 創造新家園】導論|魏竹君
 
沒想到三十年沒回來,臺灣的一切感覺帶給我那麼強的衝擊。也是一直等到我回來之後,我才發現,為什麼我會忘記臺灣?而且竟然忘記那麼久?──江賢二,2014
 
家鄉在哪裡
 
當我在思索「創造新家園」這個主題時,很直覺的就聯想到出身臺中農家的攝影家謝春德(1949- )創作的《家園》系列。謝春德作品題材多元,視覺語彙豐富,風格前衛,可以說是臺灣最難以歸類的鬼才攝影家。他年少時嚮往臺北充滿文藝氣息的現代都會生活,十七歲便離家到臺北學習繪畫與攝影。然而,1973年退伍後卻開始懷念起童年農村的美好時光,因此背起相機走遍臺灣各鄉鎮、高山、部落和外島,捕捉滋養其成長的這塊土地的輪廓,歷時十四年,創作了《家園》系列(1973-1987)。
 
《家園》系列的成形前身是謝春德於1978年發起的「吾土吾民」出版企畫,他號召了藝文界的夥伴,如作家邱坤良、吳念真、林清玄、馬以工,以及攝影師林柏樑與梁正居等人,共同用影像和文字來記錄臺灣的自然風景與人文活動,也將自己1973年以來走訪臺灣所拍攝的作品納入這個企畫。次年,謝春德個人在臺北、臺中、臺南和高雄舉辦了名為《吾土吾民系列》的巡迴展。但整個專題計畫在進入專書打樣階段後,卻因參與成員的規劃與想法各異,使得專書出版無疾而終。直到1988年,謝春德才把自己為這個計畫拍攝的作品,集結成《家園》一書出版,並於同年在臺北雄獅畫廊舉行《家園》個展。


詳細網址: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

詳細網址: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好書精選[悅讀推薦]博客來 金石堂 好冊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 中文書>藝術設計>藝術總論>藝術史 博客來 金石堂 好書推薦 排行榜 今日66折 網路書局 暢銷書 優質團購 熱銷特賣 網友推薦 優惠精選 超值好貨 狂降優惠 推薦必買 熱銷排行 快速到貨 必BUY超值專區 TOP熱銷排行 新品上市 最新上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