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原文名稱:The Shift:How the Future of Work is Already Here,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2169469,頁數:368,出版社:天下文化,作者:林達.葛瑞騰,譯者:齊若蘭,出版日期:2012/05/31,類別:商業理財

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好書推薦]博客來、金石堂


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


內容簡介

 

  有一股趨勢洪流正鋪天蓋地而來,但絕大多數人卻未察覺……
  如果你不改變,你可能辛苦工作到65歲仍存不到足夠的錢退休
  如果你不準備,你可能做自己不愛的工作過一生,永遠留在底層
  如果你不覺醒,只知向前衝、一切向錢看,你將永遠無法認清真正的自己

  3大關鍵,讓你晉升工作贏家!

  在這個高度不確定的時代,有的人急於找到工作、有的人希望找對工作、有的人渴望有好工作,但未來工作在哪裡?哪些能力會變得最有價值?哪些新行業與新商機會出現?決定贏家或輸家的關鍵又是什麼?

  要回答這些問題,請先忘掉你所知道的「工作」。因為唯有新眼光,才能看到另一個世界,還有另一個自己。

  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製造將邁向數位化,但受影響的又何止製造產業,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將有重大改變。在科技、全球化、人口結構改變(包括高齡少子、世代差異)、社會變遷和資源問題等五大力量的交互作用下,我們將面臨比二次工業革命更大的空前巨變。

  該抓住什麼?又該忽略什麼?

  倫敦商學院教授葛瑞騰(Lynda Gratton)和她的研究團隊發現,未來主宰世界的原動力,將是另一種新思考與新工作生活模式。

  工作方式將大不同:未來我們可能不必出門工作,但得吃著一個人的午餐;可以為多家公司工作,但只能用三分鐘處理每件事。有機會接觸更多人事物,但更難精通一項技能;有更多機會賺錢,但也見到更多擠不進主流社會的新貧階級。

  工作意識也不一樣:可以活得更長,但也必須工作得更久;可玩樂的事物更多,但焦慮感和自我中心也更強。不必再為工作賣命,有機會選擇更平衡的人生;不必屈就組織規章,靠創意建立自己的事業。

  不同世代皆受影響:不見得年紀比較大的人都想努力工作,年輕人都愛玩;並非所有的職業婦女都想多花時間陪小孩,而男人都是工作狂。

  未來在等待的專長、人脈、經驗

  這個世界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我們不能再用現在的標準為自己和下一代做選擇。葛瑞騰指出,3大關鍵決定你的未來:

  不能只有一技之長:靠單一技能過一生的時代過去了,在不同人生階段跨界學習,培養相關領域或截然不同的專業將成常態。累積一種以上扎實專業,而非樣樣通、樣樣鬆,才不會被市場淘汰。

  合作比競爭更重要:雲端時代來了,競爭心理反而讓你處於劣勢,找出你的個人特色,同時與人更緊密連結與合作,你必須比以前更用心經營人脈,才不會被排除在外。

  經驗比金錢更有價值:把工作當作累積經驗,而不是為了擁有更多金錢與物質,人生才不會愈走愈狹隘。

  未來將有更多的選擇,但也將拉大贏家與輸家的分野。共同創造、社會參與、微型創業將興起,四大技能領域:健康養生、簡約節能、創新創造、教育照護,將愈來愈熱門。

  如果你不改變,你可能辛苦工作到65歲仍存不到足夠的錢退休;如果你不準備,總是隨波逐流,你有可能永遠領低薪、做自己不愛的工作,永久留在社會底層;如果你不覺醒,只知往前衝,一切向錢看,卻看不清真正的自己,到頭來可能犧牲了人生最有意義的東西。

  你的未來十年,將有無限可能?還是將一事無成?取決於你現在的選擇。

作者簡介

林達.葛瑞騰 Lynda Gratton

  任教於倫敦商學院,為MBA學生開了一門探討工作大未來的熱門選修課。2009年名列英國《泰晤士報》全球二十位頂尖商業思想家,《金融時報》形容她是影響未來的企管大師,她對人資界的影響力在《人力資源》雜誌排名中也高居第二。

  葛瑞騰曾獲頒印度塔塔獎,表彰她對人力資源的卓越貢獻,並當選2010年美國人力資源學院院士。她在倫敦商學院開的課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她有關組織轉型的課程也被評為全球最佳課程規劃。

  著有多本暢銷書,文章常刊載於《金融時報》、《哈佛商業評論》、《MIT史隆商業評論》、《華爾街日報》等。在研究和寫作上的傑出表現曾贏得無數獎項,著作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並曾擔任歐洲、美國和亞洲許多公司的顧問,目前是新加坡政府人力資本諮詢委員會的一員。

  葛瑞騰同時也是熱點運動組織(Hot Spots Movement)的創辦人,致力於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熱點運動組織在倫敦、新加坡和加州都設有辦公室(網址www.hotspotsmovement.com),會員有五千多人,輔導對象包括全世界四十多家公司和各國政府。

譯者簡介

齊若蘭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目前自由從事文字工作。譯作包括《高成長八國》、《數位革命》、《目標》、《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必要的革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基業長青》、《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等;並採訪整理《棋局雙贏》及《設計管理的美力競界》。




詳細網址: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好書推薦]博客來、金石堂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69469
  •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詳細網址: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好書推薦]博客來、金石堂



內容連載


第四部 三大轉變帶來新工作與新機會
在高度連結的全球化和科技化世界,有數以千計或甚至數以百萬計的人和你具備相同的知識背景,他們拿比你低的薪水,卻能以更快的速度,運用相同的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

所以,你必須更懂得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色,方法有二:首先,加強自己的專業深度,投入時間和資源建立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換句話說,你必須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和高手。不過,只專精單一領域是很危險的,萬一你的專業領域有一天慘遭淘汰,或你愈來愈討厭你的工作,那該怎麼辦?

以前的人一輩子只專注於一個專業就夠了,但未來你必須先在一個領域深度扎根,之後再跨越到相關領域,或甚至跳到截然不同的領域,成為跨領域高手。

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第一個大轉變,從雜而不精的通才變成跨領域的高手,積極開發和運用自己的知識資本。

第二個重要資源是社會資本,也就是你擁有的人脈。人脈有兩種:一種是與你志同道合的親密戰友,你們的關係緊密穩固,能帶給你莫大喜悅;另一種則是你的創意智囊群,你們雖然關係比較淡薄,但他們能讓你連結到各種不同的群體。我認為,這些關係和網絡的深度及廣度未來將變得愈來愈重要,你必須刻意建立並經營人際網絡。

對於如何成為贏家,必須有不同的思考。你渴望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群眾智慧有助你出人頭地。這正是未來你要成功的第二個重大轉變:從孤立的競爭者變成創新的連結者。

一方面,你需要憑藉自己高超的本領脫穎而出,同時又必須成為團隊的一份子,和其他高手通力合作,一起創造價值。

第三種資源則是情感資本,也就是自我了解的程度,以及夠不夠勇敢採取行動。你必須認真思考你想過哪種工作生活。人們漸漸領悟到工作最重要的是累積經驗,而不是賺取更多的金錢與物質。

所以第三個立足於情感資本的大轉變,就是從貪婪消費轉變為熱情創造。

■轉變一:從淺薄的通才到跨領域專才
不管任何時候,總是有一些能力比其他能力價值更高。關鍵在於:這些能力創造的價值比較容易被看到,其他人可透過一些標準來評斷這些能力;這方面的能力十分罕見,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這類技能很難被其他人模仿或被機器取代。

未來十年,除了一向深具價值的職業生涯外,包括微型創業、開創社會企業及推動草根運動在內的職涯發展方向將變得很重要。

愈來愈多企業將重要工作外包給獨立作業的個體戶。當然,這股趨勢背後的重要驅動力是資訊產品價格不斷下滑,加上無所不在的「雲」,讓小公司也能運用複雜精密的分析工具來追蹤訂單,和第三方合作,收回帳款,在網路上協調整合創業資金也愈來愈普遍,愈來愈方便。人們因此可以投資或捐助他們認同或認為有利可圖的構想。

有些技能會變得愈來愈重要,生命科學和健康養生、節約能源、創造力和創新、教導與照護等領域將愈來愈受重視。

德國未來學家霍爾克斯(Mathias Horx)曾列出100種創意工作,包括動畫家、建築師、作家、陶藝家、創意經理、DJ、紀錄片導演、活動企劃、時尚顧問、健身教練、平面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媒體應對訓練師、音樂家、詩人、畫家、攝影師、哲學家、傳道士、審稿人、饒舌歌手、研究人員、廚藝高手、說故事的人、美髮師、劇場導演、訓練師、網站開發人員等。當然,有些創意工作會逐漸沒落或轉型,有些創意工作才剛剛興起,未來將快速成長。

在愈來愈虛擬化的世界,有些支援性角色變得愈來愈重要。美國經濟評論家萊奇(Robert Reich)稱這類工作為「買來的照顧」,並以五個C來描述它:Computing(電腦運算)、Caring(關懷照護)、Catering(餐飲供應)、Consulting(諮詢顧問)、Coaching(教導培訓)。哪裡有客戶,哪裡就會出現這類服務。

未來你很可能需要工作到七十多歲,最好還是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工作。大膽追求自己的志趣,做你愛做的事情。不過一旦做了選擇,千萬不要吊兒郎當地淺嘗即止,變得樣樣通但樣樣鬆,你必須努力發展自己的專業深度。

追求自己的志趣對於未來工作生涯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你找到自己愛做的事,就比較可能堅持下去,而且把它當作有意義的經驗。工作背後的驅動力不再是獲取高報酬和滿足消費慾望,而是創造性的體驗和意義。

做起事來像個專業工匠,玩起創意來像個孩子
新科技加速學習過程,讓我們更容易獲取知識,但仍然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在練習、訓練和發展上,才能達到高深造詣。工匠制度提醒我們,無論學習任何技藝,個人特色都是成為高手不可或缺的。小心翼翼地在促銷個人品牌、凸顯自我與徹頭徹尾的自戀之間保持適當區隔,也愈來愈重要。

在許多專業領域中,懂得嬉戲也是達到高深造詣的重要法門。傳統公司喜歡透過行政管理來保持理性和一致性,反而抹殺了工作的樂趣與遊戲的氣氛。在工業革命後崛起的企業官僚組織中,工作不再是自我實現的過程。大多數人對於經由工作而產出的成品感到非常疏離,反而只能透過金錢報酬間接感受到自己創造的價值。所以我們愈來愈根據別人付我們多少報酬,而不是自己生產了多少,來定義自我價值和工作的價值。原本人們乃是從工作與價值之間的緊密連結,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後來兩者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模糊不清。

未來我們將面對跟二次工業革命截然不同的蛻變過程。當你蛻變時,你不只是培養新技能,也開始建立新人脈。你不可能自己默默改變,你需要尋求他人幫助,發展出新的自我。

大多數蛻變者在從事主業時,都同時兼差做其他事情。他們因此得以發展其他專長,但仍在目前崗位上全職工作。如果你想發展其他興趣,必須給自己一點時間,「必須先退後,才能更大步向前躍進」。即使只是一小段時間都好,這樣一來,你才能打破過去的框架,重新規劃可能的未來。



詳細網址: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好書推薦]博客來、金石堂


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

詳細網址: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好書推薦]博客來、金石堂


資料來源:博客來,圖片來源:博客來





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





OK忠訓國際~OK忠訓國際諮詢~貸款諮詢平台~銀行貸款債務管理專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好書推薦 的頭像
    博客來好書推薦

    經典排行榜暢銷書博客來金石堂推薦

    博客來好書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